洞头灵潭摩崖石刻元代归属简考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灵潭摩崖石刻位于浙江省洞头县霓屿街道上社村南岙溪水潭。本文试就洞头县元代摩崖石刻所涉农事及地方史志资料内容,对洞头历史上从不归属乐清的观点进行商榷。
  【关键词】洞头;石刻;归属;简考
  灵潭摩崖石刻位于洞头县霓屿街道上社村三条垅南岙。上世纪80年代初期被霓屿中学师生发现。1986年10月17日洞政(1986)66号文件公布,灵潭摩崖石刻为洞头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洞头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显示,摩崖题刻在距溪口约100米处,石滹西侧高约2米的一块大石上,大石通高1.65米,宽1.1米,中间用楷书阴刻勾划出“灵潭”两大字。右上角阴刻“乐清邑令胜忽□”,下有“敬立”等字,其他字迹已模糊不清。石刻中的“乐清县邑令胜忽□”即元朝“乐清邑令胜忽儿”,蒙古族人。明永乐《乐清县志》载,“灵潭”在宋以前为世传的“龙尚”,“往来”两潭之一,明时称“霓屿潭”,为乐清十五名潭之一。另据明万历《乐清县志》载:“霓屿岛有龙潭,乐清群众每遇干旱季节,就来此求雨。”可见,灵潭摩崖石刻为古代不同时期乐清大陆来此祈雨应验而刻。
  至此,灵潭摩崖石刻年代已经非常明确。但是,近年来由于重建了望海楼,媒体上一个声音非常“醒耳”,似乎无视元代乐清邑之摩崖石刻的存在:其一为刊登于2008年9月16日《温州读书报》作者为孟甫的一篇名为《洞头历史上从不属乐清》的文章,提出了“洞头历史上从不归属乐清”观点,产生洞头曾归属乐清的误会是“洞头县境地理位置与乐清接近,而乐清初建县时,其区域界限又缺明确的记载;更由于玉环乡历史上为乐清县属地,值清雍正六年(1728),析玉环乡等处置玉环厅时,而将今洞头县境划为玉环厅第二十都。因为玉环乡曾归属乐清县,故人们想当然认为今洞头县境也曾归属乐清县”;其二,还是孟甫先生刊登于2008年11月18日《温州日报》的《史上洞头属何地?》文章,再次强调了“洞头历史上从不属乐清”的论断,似乎因此让洞头从不归属乐清的渊源得到了厘清,其依据大致为:
  其一,乐清现存最早的县志永乐《乐清县志》记载,其山川名无一地为今洞头县境地名;玉环乡里名三十三,亦无一地为今洞头县境地名;历代《乐清县志》亦然。其二,弘治《温州府志》卷三记载永嘉县山却有:“青岙山在海中,两山如门,今名青岙门。张守又新云:‘海中山也。西至郡城二百里。宋永明[初]中,颜守延[之]于此立亭观海。’中界山在海中。东洛山居海中。鹿西山在海中,沧溟四环,据海道之冲。倪岙山在海中,有龙潭。松山在海中。石塘山在海中。殊磊山在海中。洋青山在海中”。其三,嘉靖《温州府志》卷二记载永嘉山川亦云:“中界山去城东南一百四十里。倪岙山去城东南一百五十里,在海中,有龙潭。鹿西山去城东南二百四十里,沧溟四环,据海道之冲。青岙山去城东北二百八十里,在海中,两山如门。宋颜延之立亭于此观海”。四,嘉靖《永嘉县志》卷一明确记载:“海中诸山:双昆山、凤凰山、霓岙山、石塘山、石磊山、大门山、小门山、鹿西山、东洛山、青岙山、中界山、黄大岙、大渠小渠山”。甚至在乾隆时期洞头已划归玉环的情况下,乾隆《温州府志》卷四永嘉县城外山川篇里,还载有:“霓岙山在府城东北百余里,海中有龙潭。又南龙山在霓岙东北。青岙山在府城东北二百里海中。中界山在府城东北三百里大海中,西去青岙百里。旧志:海中山可名者有白岸山、松山、石塘山、石磊山、凤凰山、大渠山、小渠山,里数莫考。”
  但是,据明永乐《乐清县志》载:“倪岙潭,去县南三十里,在海中倪岙山。山顶有水如线,悬崖而下。至山腰有石滹,才三四尺,至山下,即海洋。水混浊,中有水泓,独澄碧甘美。世传龙尝、往来二处。乾道间旱,法灯院僧法于等十数人过海请水,时盛暑,僧徒渴甚,辄登山汲水以饮。忽大风,船几覆溺,僧众逃匿山中,三日风定,始得渡。自是不敢轻往”,但从此亦可看出,元代乐清官员及农事活动确实已与倪岙潭求雨活动有密切的关联。此外,结合灵潭摩崖石刻的自然历史环境风貌得知,霓屿岛原主峰332米是洞头县第三高峰,这里的“山顶有水如线,悬崖而下”,在春天或雨后,置身其对面山上,可见霓岙潭上下有一洁白的水线悬嵌于青山间的崖沟中,也是不争的事实。“乾道间”可能就是宋乾道二年(1166年)八月十七日的大风雨,这次风雨温州沿海溺死人员无数也是不争的事实。类似文献在道光《乐清县志》也有类似的记载①,孟先生“历代《乐清县志》亦然”②似乎有点武断。其次,就孟先生所引用的弘治《温州府志》在介绍永嘉县名山时确实提到了“霓岙山在海中,有龙潭”的记载③,但我们也同时注意到了弘治《温州府志》卷四所载介绍乐清的名水中也提到了“霓岙潭:在海中霓岙山”等与洞头县文物保护所馆藏史载信息④类似,不知孟先生作何理解。这可能是弘治《温州府志》源于编者的疏忽,也可能是弘治之前洞头县霓岙山归属确有变化。此外,也有可能与文献编者对史上洞头诸岛名称与位置把握不确有关,但这种武断式的结论应该值得商榷。
  另外,我们从摩崖石刻右上角阴刻“乐清邑令腾忽□”、下有“敬立”字样内容来看,该灵潭摩崖石刻确实与乐清县邑的农事活动有关。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是个农业社会,中国古代帝王在旱灾面前,一个较为典型的救灾措施是反复祈祷或通过减少饮食以祈求上苍的垂爱。如与瓯江紧密联系的处州仙都,乃黄帝驾龙登天之处之一。瓯江流域祈雨风俗早有沿袭与流传。特别是宋高宗绍兴五年天下大旱,从朝廷到各级官府都举行了祈雨仪式。处州仙水洞摩崖刻石就是绍兴五年瓯江流域旱灾祈雨的有力佐证。宋元时期瓯江口一带流传旱灾祈雨风俗也极为兴盛。这里,我们从洞头县文物保护所的馆藏资料中得到确认,“在古代,每遇旱情,地方官往往亲自斋宿于寺庙,亲自或委派和尚到海上或水潭边求雨。若水潭里有生灵发现,则取回,而每当求雨应验,就在水潭边岩石上刻字纪念或修建别的纪念性建筑”的分析也十分在理。此外,有关史料也显示,灵潭摩崖石刻者胜忽儿确有其人,只是官方的身份为掌管农事的达鲁赤花。据道光《乐清县志·卷之七·职官·元》载:“《元志》:旧有县令、县丞、主簿、尉四员。其后有达鲁花赤、县尹、典史各一员,主簿兼尉一员,又有巡检……达鲁花赤:掌县事,以蒙古、色目人为之……胜忽儿:隆庆《志》”,以及《乐清县志·卷二十四·县政》载:“元代达鲁花赤·胜忽儿:志元间”⑤可以看出,胜忽儿应为元末志元间首任乐清邑令。但作为元朝乐清管理者,胜忽儿在此留下祈雨石刻,孟先生亦应将此事纳入视野才对。
  洞头因岛屿众多且史志陈述及归属较为模糊,因此如果得出“洞头历史上从不属乐清”的推断,视乎有点武断。当然如果单从灵昆岛的历史归属做一点历史资料的搜集与归纳,也应该全面掌握,不应该简单而匆忙下结论。在此,仅想从瓯海民俗史料提出温州祈雨民俗,以引出关注洞头归属者的讨论话题:永嘉场有拜圣桥,古时久旱不雨,禾苗枯萎,河床干涸,也是乡民聚集求雨之处。清光绪《永嘉县志》载:“拜圣桥,在三都上河,每旱,筑台其上,祷雨立应,故名。”其仪式为:筑坛于桥正中上,摆好仨牲祭礼和七星旗。求雨开始,由主事上香祷告,师公(道士)吹螺角、摇铜铃、念咒经,而后立香案渡船到下山霓岙灵潭(在洞头县),取水虱回,置于桥下北墩,后由道士咒祈雨文。三天时间内,方圆数十里乡民不断来参加这祭拜活动。这一史料可以看出的是:倪岙潭在宋至清之前是个祈雨神秘之处,宋元明清以来就一直是瓯江口一带官府乃至民众祈雨所在,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至于说,倪岙岛是历史上是归属乐清还是归属永嘉,个人觉得现在就下定论似乎有点过早。
  注释:
  ①[清]鲍作雨编著.道光乐清县志 卷之二·于地下.191页
  ②2008年11月16日温州日报《史上洞头属何地?》
  ③弘治《温州府志》卷三.38页
  ④弘治《温州府志》.64页
  ⑤《乐清县志》乐清市地方志编·中华书局,2000年06月第1版
其他文献
经典结晶人生精华,洞悉世事人情,铭刻历史史实。经典是文化之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出,“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论著、调查和梳理材料,增强文化意识,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哲人曾经说过,没有传统的文明不成其为文明,没有经典的文化也不成其为文化。因此,传统的毁灭就是文明的毁灭,经典的丢失就是文化的丢失。
期刊
【摘 要】本文对《都柏林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爱尔兰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话语权,爱情观,以及战乱下对家国的看法。  【关键词】女性,战争,话语权。  著名爱尔兰戏剧家肖恩·奥凯西所创作的《都柏林三部曲》——《枪手的影子》,《朱诺与孔雀》,《犁与星》曾经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处于战乱期间的爱尔兰阿贝剧院名噪一时。肖恩·奥凯西以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并以自己早年的人生
期刊
由浙江卫视、蓝天下影视和英皇娱乐重磅打造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十二道锋味》在开播半年前就未播先热,主持节目的80后影帝谢霆锋与加盟其中的众多大牌明星成为极具吸引力的节目看点,在一众媒体与粉丝对节目的翘首以盼中,于2014年7月12日  正式播出的第一期节目终于揭开了这档真人秀电视节目的神秘面纱。  在节目的前期宣传中,制作单位将其定位于一档美食节目,但是统观下来,这更像是一档集结了广告片、微电影等多种
期刊
时间:中午  地点:村里校长家  人物:校长——女,50岁,性格豪爽。  大望——男,22岁,大学即将毕业,来村里实习老师  小希——男,12岁,留守儿童  [幕启  [村长上。  校长: 家逢喜事乐呵呵,杀鸡宰鸭迎贵客。干妹妹儿子快毕业,要来村里代代课。(向台后喊)同学们,你们要来新老师啦!  [大望上。  大望: 临近毕业真繁忙,创业实习两冲撞。一路颠簸到此地,只为找人盖个章。校长!大姨!  
期刊
音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而且是富含情感的艺术。而要想从音乐中体会音乐作品表达的艺术思想、描述的艺术形象、体现的艺术风格,体会音乐带来的美的感受,就要学会“听”音乐中的声音。听音就是练耳,它同视唱紧密相联,都是训练培养学习音乐的基本能力。但是听音、辨音并不是说谁的耳朵灵敏度高,也不是说谁可以将别人听不见的声音听出来,而是说他们分辨、分析、理解声音的能力比别人高。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听
期刊
王维在《偶然作》中写道:“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馀习,偶被世人知。”可见他既是一名诗人,同时也不否认自己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从古至今,世人都将诗中有画作为王维诗词的最大特色,在王维的诗词中,不仅有多层次的景物逼真描摹,还有千变万化的“诡状殊行”和“斑斓色彩”;所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诗中有画”不仅仅是水墨山水技法的应用和意境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他在诗词中对绘
期刊
【摘 要】在当代,中国水彩画要想提高和发展就必须寻求新的出路,在把握水彩画的独特性的同时进行技法和材质的创新。只有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寻找和探索新的创新点才能更益于水彩画的表现语言和技法的提高。在本文中通过对层板、竹子上试作水彩画的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水彩画在层板、竹子上作画是可行的,能够充分发挥水彩固有的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水彩画 ;“水”和“色” ;交融 ;技法;实践  
期刊
提起动画电影,几个金子招牌会立马浮现在我们眼前:皮克斯、梦工厂、蓝天工作室、宫崎骏等等,无数经典形象留存在我们的脑海当中。与此相对,我们发现,同是动画电影,在《我在伊朗长大》中没有一般动画片的魔幻色彩和夸张性,它所有的画面和内容都非常写实,女主人公玛嘉所生活的环境也完全是遵照历史来演绎的。追溯其源,笔者认为此部动画片极具讽刺意味,导演正是用动画电影这一舒缓梦幻的美学样式来叙述一段严肃、深刻的历史。
期刊
【摘 要】路德维希.冯.贝多芬德国作曲家,是18世纪西方维也纳古典音乐的继承者也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他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本文主要围绕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思想、音乐创作形式及音乐创作的独特性来进行探讨并分析其音乐作品的精神及其音乐特点。  【关键词】贝多芬;音乐创作  一、贝多芬的创作思想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出生于18世纪莱茵河西岸的波恩,当时的波恩受到
期刊
《浏阳河》这首中国钢琴改编曲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中根据唐壁光创作的同名歌曲改编的一首钢琴独奏曲。王建中(1933~),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曾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他在“文革”期间创作了大量的民间曲调改编的钢琴曲。王建中把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与西洋乐器融为一体,在钢琴改编曲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代表作品:《云南民歌五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绣金匾》、《梅花三弄》、《小奏鸣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