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改中一个新的课程概念,在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究或探究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以及实现知识迁移和相应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新课改 研究性学习 问题 对策
我国中小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逐渐从重书本知识、重学习结果、重教师传授, 转化为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学习过程、重学生探索。但“研究性学习”仍然没有得到更好的实践。把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的形式列入新课程方案,是课程改革的一场革命,它给当前普通教育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但若要把这一良好的愿望付诸实践,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概念
所谓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问题的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属于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现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领导和教师观念没有转变,对研究性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缺乏研究性学习的浓厚氛围。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可以说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的,当新课程计划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列入必修课时,有的教师就茫然了,调查中有79.41%的老师的心态是一个字:“怕”。怕学生做不好;怕高考受影响;怕自己教不了;怕给工作添麻烦。还有1.17%的教师报有无所谓的态度,这就给研究性学习的推行带来了一定的阻力。67.49%的学校行政领导认为,研究是大学教授、研究生搞的工作,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还是搞好“双基”训练,至于初中与小学阶段,搞研究性学习就更没有什么必要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部分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非常混乱。
(二)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指导不够,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不多。
我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性作用弱化,有些指导教师甚至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没有和所指导的学生有过任何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很多家长不仅不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必要帮助,而且还坚决反对自己的孩子从事研究性学习活动,认为研究性学习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孩子的考试成绩,得不偿失;社会也很少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信息、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帮助。
(三)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现行的招生考试制度制约着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
现行的招生制度仍然没有改变以高考分数作为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高校自主招生规模小,招生人数有限,而且主要集中在北大、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对现行的招生制度不能形成大的冲击。
(四)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制约研究性学习有效开展的一大因素
一些地区教育水平不高,教育条件差,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还有部分城乡学校教学班人数超编,如果教师在人数“超编”的班级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但在时间上、精力上难以保证,而且也无法承担庞大的管理工作。教育发展不平衡,班额过大问题制约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五)缺乏规范的课题研究实践,不了解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
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通过一次完整的课题研究实践来进行深度体验。但我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规范的课题研究实践必须经过四个阶段:选题、开题、证题和结题,不懂得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认识不到每一阶段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对策与建议
(一)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都应当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为了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对学生潜能的认识,提高对教学根本目的的认识,提高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无论学校还是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起素质教育理念。将研究性学习看成是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索、探究的体验。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加强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
加强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选题上的指导,帮助学生出主意,但又不能越俎代庖;方法上的指导,如在阅读方法上,要求学生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研究方法上的指导。
(三)改革现行的考试和教师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
在研究性学习中,应构建以学生的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更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要强化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调控、反思、发展等多种功能,使学生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四)国家要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教育投资力度,使西部和东部,沿海和内地的教育逐步实现均衡发展
逐步实现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为西北部地区建立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加大对西北部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为西北部地区引进合格的教育教学人才,为中西北部贫困地区的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基础,当然,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他们牢固树立起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观念。
(五)规范课题研究实践,认真对待课题研究中的每一个阶段,准确理解和把握课题研究中各阶段所具有的不同意义和要求
1.谨慎选题。做到范围合适,突出生活,注意原则。2.认真开题。做到内容完整,设计规范,方法得当。 3.严肃证题。做到调查目标明确,方案设计科学,价值判断准确。 4.快乐结题。做到诚实信用,注重原创,加强交流,评价到位。
参考文献:
[1]尹后庆.上海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1,194-195.
[2]肖本军.新课改下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31):88.
关键词 新课改 研究性学习 问题 对策
我国中小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逐渐从重书本知识、重学习结果、重教师传授, 转化为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学习过程、重学生探索。但“研究性学习”仍然没有得到更好的实践。把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的形式列入新课程方案,是课程改革的一场革命,它给当前普通教育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但若要把这一良好的愿望付诸实践,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概念
所谓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问题的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门课程。研究性学习属于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现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领导和教师观念没有转变,对研究性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缺乏研究性学习的浓厚氛围。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可以说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的,当新课程计划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列入必修课时,有的教师就茫然了,调查中有79.41%的老师的心态是一个字:“怕”。怕学生做不好;怕高考受影响;怕自己教不了;怕给工作添麻烦。还有1.17%的教师报有无所谓的态度,这就给研究性学习的推行带来了一定的阻力。67.49%的学校行政领导认为,研究是大学教授、研究生搞的工作,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还是搞好“双基”训练,至于初中与小学阶段,搞研究性学习就更没有什么必要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部分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非常混乱。
(二)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指导不够,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不多。
我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性作用弱化,有些指导教师甚至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没有和所指导的学生有过任何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很多家长不仅不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必要帮助,而且还坚决反对自己的孩子从事研究性学习活动,认为研究性学习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孩子的考试成绩,得不偿失;社会也很少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信息、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帮助。
(三)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现行的招生考试制度制约着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
现行的招生制度仍然没有改变以高考分数作为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高校自主招生规模小,招生人数有限,而且主要集中在北大、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对现行的招生制度不能形成大的冲击。
(四)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制约研究性学习有效开展的一大因素
一些地区教育水平不高,教育条件差,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还有部分城乡学校教学班人数超编,如果教师在人数“超编”的班级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但在时间上、精力上难以保证,而且也无法承担庞大的管理工作。教育发展不平衡,班额过大问题制约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五)缺乏规范的课题研究实践,不了解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
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通过一次完整的课题研究实践来进行深度体验。但我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规范的课题研究实践必须经过四个阶段:选题、开题、证题和结题,不懂得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认识不到每一阶段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对策与建议
(一)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都应当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为了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对学生潜能的认识,提高对教学根本目的的认识,提高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无论学校还是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起素质教育理念。将研究性学习看成是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索、探究的体验。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加强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
加强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选题上的指导,帮助学生出主意,但又不能越俎代庖;方法上的指导,如在阅读方法上,要求学生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研究方法上的指导。
(三)改革现行的考试和教师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
在研究性学习中,应构建以学生的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更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要强化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调控、反思、发展等多种功能,使学生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四)国家要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教育投资力度,使西部和东部,沿海和内地的教育逐步实现均衡发展
逐步实现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为西北部地区建立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加大对西北部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为西北部地区引进合格的教育教学人才,为中西北部贫困地区的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基础,当然,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他们牢固树立起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观念。
(五)规范课题研究实践,认真对待课题研究中的每一个阶段,准确理解和把握课题研究中各阶段所具有的不同意义和要求
1.谨慎选题。做到范围合适,突出生活,注意原则。2.认真开题。做到内容完整,设计规范,方法得当。 3.严肃证题。做到调查目标明确,方案设计科学,价值判断准确。 4.快乐结题。做到诚实信用,注重原创,加强交流,评价到位。
参考文献:
[1]尹后庆.上海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1,194-195.
[2]肖本军.新课改下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