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孩子缺课因家庭濒临破裂而起,他的认知方式和母亲的言行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咨询员采用家庭干预的方法改变母子的认知方式,促成孩子行为的变化,孩子重返校园,母亲的压力也得到了部分缓解。
关键词:家庭破裂;孩子缺课;心理辅导;家庭干预
2004年3月下旬的一天,我接待了一名12岁的男孩。那天是他母亲陪他来的。在前一天,他母亲来面询过,面询中谈到儿子在一所省级重点中学读初一,自从丈夫提出离婚后,儿子陆陆续续20多天没有好好上学,希望咨询员能帮助她解决这一问题。咨询员希望她带儿子一起来咨询。
那天,我的基本思路是:1.了解为什么男孩不去上学,在他眼里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认为他的行为与家庭事件及其认知有关。2.说服他重新回到学校。3.请他的母亲协助做好这项工作。整个咨询分为四个阶段。
一、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
在接待儿子之前。我与母亲进行了简短交谈,以下情况由母亲提供:
去年12月份,儿子告诉我他父亲与一个女人关系特别,我不相信,后来我才发现确有其事。我们一家到这里才一年,是因为他爸调到这儿。我放弃了自己发展的机会,专心支持丈夫工作和儿子学习。丈夫事业发展很好,成为公司副总,儿子非常聪明,学习成绩在年级里排二十多名。当我知道他爸有外遇的事,真是难以接受。我不想让这个家散了,就苦劝丈夫,希望他回心转意,他看我们知道了这件事,就提出离婚,我不愿意。只有一次我当着他们的面表达我的不满和气愤。年后丈夫变得神经兮兮的,情绪反复无常。又说要辞职到外地去,4月前解决完我们的事情。
听完母亲的陈述,我产生了如下假设:1.男孩逃学与家庭变故有关,这可能是他避免家庭破裂所采取的策略。2.母亲在争取儿子的支持,希望他打消父亲离婚的念头。3.母亲虽然没有跟丈夫吵闹,但她把负面情绪表达给了儿子。
二、个别辅导
孩子承受了哪些心理压力?他为什么逃学?他的愿望是什么?怎样说服他回到学校?如何缓解他面临的压力?这些疑问成为我在咨询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采取的主要方法是:询问、澄清和分析事实。
咨询员:你妈妈跟我说了你爸爸、她和你的事情。我对你家里的事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有一个14岁的女儿,上初二,我想我能理解你的感受。你多长时间没有上学了?
男孩:四天。(他有些不好意思、轻声)
咨询员:为什么不上学呢?
男孩:希望爸爸回来。(抿嘴)
咨询员:爸爸知道你没上学吗?
男孩:不知道他知不知道。
咨询员:你有什么担心吗?(我想了解他有哪些压力)
男孩:我害怕爸爸不再爱我了。
咨询员:你跟爸爸谈过吗?
男孩:我给他打电话他不接。
咨询员:他不回家吗?
男孩:他经常加班,很少回家。他说不会离婚,我害怕不是真的。(他感觉父亲没有说实话,是在哄骗他。我感觉他有无力感,他认为他的态度在父亲的眼里无足轻重。我要帮助他,给他以力量)
咨询员:听妈妈说你学习很好。在学年组能排多少名呢?
男孩:二十多名吧。
咨询员:真了不起。你还有什么专长?
男孩:我会游泳。
咨询员:会几种泳姿呢?
男孩:四种都会。
咨询员:你爸爸为你感到自豪吧?
男孩:是。
咨询员:你怎么知道的?
男孩:他跟别人说时我在跟前。
咨询员:你觉得爸爸爱你吗?
男孩:爱。
咨询员:能举几个具体例子吗?
男孩:(说了几件具体的事)
咨询员:你知道爸爸爱你,为你而自豪,我想他知道你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他会考虑的。他跟你说不会离婚,可能确实有不离婚的想法。只不过他现在可能在那个女人和你与母亲之间犹豫不定,你要给他时间考虑。你用不上学的方法给他施加压力,他可能并不知道,因为他很少回家,所以这个方法是没用的。你同意我的话吗?
男孩:(点头)我妈说我现在是她惟一的精神支柱。我害怕。
咨询员:我想你误会了你妈的意思。从你出生时起,你就是你妈的精神支柱,只不过过去她有两个精神支柱:你和你爸。现在她感觉要失去你爸这个精神支柱了,所以才说你是惟一的。(他又点点头)
咨询员:你还有什么担心吗?
男孩:我怕以后没有爸爸了。
咨询员:离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爸爸妈妈都一样。即使爸爸和妈妈离婚了,你仍是爸爸的儿子。如果你和妈妈过,你也可以跟爸爸联络,跟他见面,有什么困难就给他打电话或找他。我知道你希望保住这个家,你给爸爸打电话,又向他表明你的态度,你能做的已经做了。如果爸爸和妈妈离婚了,不是你做得不够好,而是他们的缘分尽了。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为了自己的将来,也做给爸爸看。你担心爸妈离婚了同学会歧视你吗?
男孩:是。
咨询员:我女儿班级里就有几个同学爸妈离婚了,朋友并没有歧视他们,关系处得很好。这段时间你在家里做什么?
男孩:看书、做题、看电视。
咨询员:你想上学吗?
男孩:想。
咨询员:打算什么时候去呢?
男孩:明天吧。
咨询员:决定了吗?
男孩:决定了。
咨询员:这段时间妈妈可能心情不好,你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多安慰她。她哭、闹或者和爸爸吵,都是用她的方式挽救婚姻。(他说懂了)我能把你决定明天上学的事告诉妈妈吗?(他表示可以)
从咨询室出来他提出想随便看一看。他一边看一边问我心理医生怎么考。我简要说明了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的区别,同时鼓励他如果想当心理医生考大学时可以报医学。
三、对母亲的建议
在接待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很内向、腼腆、柔弱,我估计和母亲的教育有关。我将孩子的决定告诉母亲,她立即掏出手机打电话,商量给孩子请英语、语文、数学家教的事。我请她等一等,我告诉她我感觉她太霸权了,如果她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应该和孩子商量要不要请家教的事。她点头称是,说通过这件事也认识到自己的方式应该改变。接着我又谈了另外两个看法:一是我理解她的感情创伤,她想尽力保持家庭的完整,对孩子也好,但离婚是夫妻两个人的事,不应让孩子承受太多,如果离婚了涉及到孩子跟谁过的问题再与孩子商量。二是如果保不住这个家,不说明你不好,男人要离婚总能找到借口。她听了立刻说你说得对,我们三个再谈一谈。而我也想帮助他们营造一个平等沟通的氛围,我同意了。
四、男孩、母亲、咨询员三对面
母亲:刚才阿姨跟我讲要多听听你的意见,妈觉得对。你看这样行不行,从今晚起给你请英语、数学、语文家教,今晚先上什么?
男孩:不用。
母亲:妈知道你怕花钱。
男孩:(立即反驳)我不是。
母亲:爸爸妈妈的事由我们自己处理,你专心学习,不用担心。
男孩:(很不耐烦)我没有担心。
咨询员:(对男孩)你妈妈希望你恢复正常生活,不希望你受到这件事情的影响,她担心你跟不上学校进度,你觉得不请家教靠自学可以吗?
男孩:可以。
咨询员:你妈妈心里不踏实,你要把你的想法告诉妈妈,为什么不需要请,你要说服妈妈。以后也是这样,如果不同意就要讲你的道理。你是想自己先试一试吗?
男孩:是。
咨询员:(对母亲)你的意思呢?
母亲:要么先只上英语看看。
男孩:(无奈地)好吧。
在母子对话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有几次较强烈的情绪反应。这位母亲告诉我,在对待父母离婚这件事上,男孩极不赞成妈妈以忍为对策,认为妈妈软弱,曾经说要找那个女人算账,而男孩当着我的面却极力否认。我让母亲把她的想法告诉男孩,希望他能理解母亲的苦衷。临走时我将宣传卡片给了母子,并告诉他们如果有什么困难,我会随时帮助他们。
五、咨询反思
在这个个案中,我主要对孩子进行了个别辅导,同时运用了家庭干预的方法,试图通过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来促成孩子的变化。
家庭干预的理论假设是: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不在于他本人,而在于家庭中的相互关系。家庭存在着内在的平衡,某一成员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家庭成员。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治疗孩子是无济于事的。如果家庭情况不发生显著变化,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家庭干预的理论基础有三种:一是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成员是家庭系统的组成部分,家庭中各成员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二是交往理论,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通过交流来实现的,而家庭成员交流上的缺陷是导致个体产生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根本原因;三是角色理论,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系统内部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
在这个个案中,妻贤、夫贵、儿出众,在外人眼里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最先打破家庭平衡的事件是父亲的外遇。孩子知道后告诉了母亲,他认为保持家庭的完整是他的责任,但他自感能力不足,因为难以动摇父权,同时在多年的家庭教育中,他已形成了被动的地位。于是他将事情告诉了母亲,希望母亲阻止父亲的行动,但他发觉母亲也是无力的,家庭似乎马上面临解体。于是他给父亲打电话,又利用父亲回家的几次有限时间表明自己的态度,希望父亲回心转意。当他感觉这些努力无效时,他打出了最后一张王牌,用不上学的办法刺激父亲,也要挟母亲采取行动。而他并不愿意放弃学业,那是他优越感的来源,但他已无其他路可走,只有破釜沉舟。他在家里仍能坚持学习就是明证,我感觉说服他上学是有希望的,就紧紧抓住了这一点。
母亲得知丈夫有外遇后,采取了说服和忍让的方式,想给丈夫一次改变的机会,可想而知她内心承受了很大压力。事件的发生出乎她的预料,但她强忍着,尽可能不向丈夫发作,可以感到她在尽力保全这个家。那么她的负面情绪宣泄的渠道是哪里?她本能地选择了儿子,她使儿子承受了他这个年龄难以承受的压力和困惑,使儿子感到保住完整的家他也有一份责任,他必须做点什么来挽救家庭的危机。
孩子最终选择了逃学,在现状面前他无助、焦虑。而他又将负面情绪传达给了母亲。这对他的母亲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她感觉一个精神支柱——丈夫快要塌了,她不能让儿子这个精神支柱也倒下,于是她转移了注意力,集中解决儿子的问题。
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父亲将主要精力放在工作等其他方面,忽略了妻子的需要和付出,忽视了与儿子的沟通和交流,将教育孩子的任务放在妻子一人身上。而母亲的霸权教育妨碍了孩子独立性的形成,影响了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这是孩子烦躁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
每次接待来访者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而每一次咨询也都会留下一些遗憾。我感觉在咨询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1.事先应多向孩子的母亲了解她对儿子逃学一事的感受及她对儿子的希望 。2.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让孩子了解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就会不同,希望他能理解母亲内心的苦。3.应该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对母亲的安排和意见不耐烦,他眼中的母亲是什么样的,等等。
在这个个案中孩子决定回到校园,母亲的压力得到了部分缓解,但新的认知方式还没有被母子内化,要改变认知模式和亲子互动模式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跟进服务是必要的。如果下一阶段以母亲为咨询对象,那么咨询目标应当是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寻找更多的人生支点。相信她的改变会带来孩子的变化,也会带来家庭关系的变化。
点 评
初中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比较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这个案例中的青少年因面临家庭破裂引起了心理困扰,无心向学,并采取逃课的方式解决家庭问题,强化了母亲的焦虑症状。母子在无奈之下求助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采取了个案辅导和家庭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母子摆脱危机。在个案辅导中她运用认知疗法帮助青少年减轻心理压力,减少无助感,增强自我的力量。使青少年认识到每个人在家庭中的责任是不同的,逃课不能解决家庭问题。在家庭治疗中咨询师给母子提供了沟通的机会,增进母子之间的了解,化解母子关系危机。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从目前来看咨询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还需要跟进服务,更多地了解母子之间的日常关系状况,亲密程度,交流的方式,从中寻找更多的突破点。帮助母子建立良性的沟通,彼此抚慰,共度难关。还要对母亲进行个别辅导,了解母亲的需要、困难、想法和决定,帮助母亲减压,缓解母亲的焦虑症状,帮助母亲从婚姻的痛苦中摆脱出来,逐渐恢复对生活的掌控权。
点评人:王淑兰,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教授、陕西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组长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文理学院教育系。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舒 娟
终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