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课堂上适时引用古诗词、农谚可增加教师语言美感,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感受我国古诗词及农谚的博大精深,更好的使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深刻体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关键词:天气气候;农业;地球运动及月相变化;区域地理;河流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97-01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产生于民间农谚俗语等有很多可以引用在地理课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理论的讲解,还应该使学生感受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
蕴含地理知识、描述的地理现象中国古诗词比比皆是,如:
一、天气气候知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边有高大山脉阻挡,受夏季风影响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冷风过境,大风降温降水气压升高)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江淮准静止锋出现时天气状况真实写照)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此诗描写的是我国北方地区纬度高入冬早冬季漫长。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我国气候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分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区。在季风气候区中,夏季盛行东南季风,低纬度暖气团北上,带来降水,属于暖风过境,气温上升,一场春雨一场暖,;秋末冬初陆地温度降低,盛行西北风,冷气团南下,带来降水属于冷风过境,气温下降,一场秋雨一场寒。
二、农业相关知识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糖分积累瓜果味甜。)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说明了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点及农业自然区位因素对农作物分布的制约性。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中有植被类型及农业地域类型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强调水果蔬菜鲜花种植的影响因素交通运输与冷藏保鲜技术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东西走向山脉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三、地球运动及月相变化知识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自转、赤道周长。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星歇皆自然”。说明了地球绕日公转所产生的四季变化等等。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抓住夜半月落可推断出上弦月)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黄昏月上可推断满月)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残阳月似弓可推断新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相变化。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如沟可判断为上弦月
四、区域地理
上山到云里,下山到谷底,二人对山看得见,一个往返若干天”——描绘的是我国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地形特点又反应出该地交通不便。
“一年一场风,从春吹到冬”、“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表现新疆的风沙大,自然条件恶劣,干旱特征,沙漠广布,地表缺少植被保护,沙尘源地。
“山前桃花山后雪”。诗中的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 北方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两地同季不同景。
春雨贵如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以华北地区最为典型)春季降水少,且气温回升很快,触及播种时水资源短缺,所以称“贵如油、好雨”。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天无三日晴是描述贵州省冬季天气的,地无三尺平是云贵高原地表特征真实写照。冬季贵州省位于昆明准静止锋冷气团控制区,多降水;云贵高原以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石灰岩为主,本地区降水较多,水力侵蚀、溶蚀严重,地表崎岖不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描写的是长江三峡两岸的风光反映出三峡落差大、水资源丰富
蜀犬吠日。四川盆地内部地平,光照条件不足。
“头上热滚滚,脚下冷飕飕,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这句谚语形象地解释了海拨较高地区气温日变化大的特点以青藏高原最为典型。
五、河流相关知识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河流有结冰期,水文特征之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一碗水半碗泥。黄河含沙量世界第一。水文特征之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河流发源地注入海洋,水系特征之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东去、一江春水向东流。河流流向可反映出地势高低特征。
还有很多古诗词中包含有地理知识如:
“城市尚余三分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古人对热岛效应就有深刻体验。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聚落与农村聚落人口分布、人口密度差别。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中数据接近世界上最高的瀑布落差是979米---安赫尔瀑布
“谁知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群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
古诗词不但可以在讲课时引用还可以用来出题,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区域什么季节?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诗中的小麦是冬小麦还是春小麦?分布于我国什么区域?
如果我们地理教师能够在教学中适当的运用这些富含地理知识的古今诗词和农谚俗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语言,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关键词:天气气候;农业;地球运动及月相变化;区域地理;河流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97-01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产生于民间农谚俗语等有很多可以引用在地理课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理论的讲解,还应该使学生感受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
蕴含地理知识、描述的地理现象中国古诗词比比皆是,如:
一、天气气候知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边有高大山脉阻挡,受夏季风影响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冷风过境,大风降温降水气压升高)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江淮准静止锋出现时天气状况真实写照)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此诗描写的是我国北方地区纬度高入冬早冬季漫长。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我国气候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分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区。在季风气候区中,夏季盛行东南季风,低纬度暖气团北上,带来降水,属于暖风过境,气温上升,一场春雨一场暖,;秋末冬初陆地温度降低,盛行西北风,冷气团南下,带来降水属于冷风过境,气温下降,一场秋雨一场寒。
二、农业相关知识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糖分积累瓜果味甜。)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说明了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点及农业自然区位因素对农作物分布的制约性。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中有植被类型及农业地域类型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强调水果蔬菜鲜花种植的影响因素交通运输与冷藏保鲜技术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东西走向山脉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三、地球运动及月相变化知识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自转、赤道周长。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星歇皆自然”。说明了地球绕日公转所产生的四季变化等等。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抓住夜半月落可推断出上弦月)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黄昏月上可推断满月)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残阳月似弓可推断新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相变化。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如沟可判断为上弦月
四、区域地理
上山到云里,下山到谷底,二人对山看得见,一个往返若干天”——描绘的是我国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地形特点又反应出该地交通不便。
“一年一场风,从春吹到冬”、“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表现新疆的风沙大,自然条件恶劣,干旱特征,沙漠广布,地表缺少植被保护,沙尘源地。
“山前桃花山后雪”。诗中的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 北方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两地同季不同景。
春雨贵如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以华北地区最为典型)春季降水少,且气温回升很快,触及播种时水资源短缺,所以称“贵如油、好雨”。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天无三日晴是描述贵州省冬季天气的,地无三尺平是云贵高原地表特征真实写照。冬季贵州省位于昆明准静止锋冷气团控制区,多降水;云贵高原以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石灰岩为主,本地区降水较多,水力侵蚀、溶蚀严重,地表崎岖不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描写的是长江三峡两岸的风光反映出三峡落差大、水资源丰富
蜀犬吠日。四川盆地内部地平,光照条件不足。
“头上热滚滚,脚下冷飕飕,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这句谚语形象地解释了海拨较高地区气温日变化大的特点以青藏高原最为典型。
五、河流相关知识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河流有结冰期,水文特征之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一碗水半碗泥。黄河含沙量世界第一。水文特征之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河流发源地注入海洋,水系特征之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东去、一江春水向东流。河流流向可反映出地势高低特征。
还有很多古诗词中包含有地理知识如:
“城市尚余三分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古人对热岛效应就有深刻体验。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聚落与农村聚落人口分布、人口密度差别。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中数据接近世界上最高的瀑布落差是979米---安赫尔瀑布
“谁知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群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
古诗词不但可以在讲课时引用还可以用来出题,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区域什么季节?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诗中的小麦是冬小麦还是春小麦?分布于我国什么区域?
如果我们地理教师能够在教学中适当的运用这些富含地理知识的古今诗词和农谚俗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语言,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给学生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