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基于高校情况在校内实践以分类模式为基础的高校垃圾分类回收项目,通过对高校垃圾分类现状和高校学生环境意识行为的分析,针对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出可行性的分类模式及建议。
【关键词】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模拟实验;环境意识行为;可行性建议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城市的加速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带来生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校园生活垃圾已成为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挑战。如果高校生活垃圾没有妥善处理,它不仅会污染大气、土壤和水体,而且也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本文根据高校生活垃圾情况在校内实践以分类模式为基础的高校垃圾分类回收项目,如果在高校能够成功推行,其他领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垃圾的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一、我国高校生活垃圾现状概述
(一)高校生活垃圾的概念
高校生活垃圾主要是指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包括塑料制品、纸质包装、印刷制品、金属制品及瓜果皮剩饭菜等,覆盖区域为寝室、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及公共活动区等。
(二)高校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高校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现状为:
1.大部分高校设有分类垃圾桶,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按要求投放;
2.在大量学生聚集的教学实验室等地的自觉分类行为相对显著,而公共活动区及寝室等地有意识的分类行为不明显;
3.绝大部分学生有分类意愿,但在缺乏系统分类方法和认为自己的分类行为无实质意义情况下,多数会放弃分类行为;
4.部分学生按要求投放,但学校没有根据分类要求回收,导致分类的垃圾再次被混合。根据以上现状,我们团队进一步对高校學生的环境意识进行了试点模拟实验。
二、高校学生的环境意识分析
团队成员在作为垃圾分类回收项目实施地的公寓内,对部分参与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项目实施的前晚走访了所有将参与本项目的寝室,对研究项目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团队成员向每个寝室的成员发放白色和蓝色垃圾袋各一卷,以及分类要求说明一份。干、湿垃圾分类要求说明见表1.
根据试点公寓内参与者的分类行为,团队成员对各寝室的分类情况作了调查,详见表2.
在进行垃圾分类回收项目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对部分学生的环境行为进行了观察。
一方面在试点学生公寓内,参与垃圾源头分类的部分学生在开始的几天是将垃圾装入一个或两个同色的垃圾袋中,虽然也有参与者将垃圾装入不同垃圾袋中,但是并没有分类的迹象。在第10至15天内,按两色垃圾袋放置垃圾的寝室数量有变多的趋势,同时按要求分类的寝室数量在逐渐增多,大垃圾桶内垃圾碎片变得更少,垃圾袋变多;项目后半段,分类情况有所好转。
此次项目只进行了三周,在项目实施期间,分类率最高为32%,虽然并没有完全达到分类要求,但是有较为明显的分类行为发生,且有上升趋势,表明参与者已开始慢慢接受本次项目所提出的模式要求,如本项目持续下去,结果将会更好。
另一方面,团队成员在大学教学区和公共路段的分类垃圾桶旁对大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虽然没有人随意将垃圾丢弃在路上,但绝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而是随机投放。说明我国对垃圾需投放在垃圾桶的普及教育工作结果是相对显著的,但在一个没有约束的环境下,依靠学生的自主意识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效果目前还不理想。
三、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
高校垃圾主要分布在生活区、教学楼、图书馆、公共活动区,根据相关资料及实地调查,发现生活区及公共活动区的垃圾成分较为复杂,湿垃圾的比例比教学楼、图书馆等地更大一些,而教学楼及图书馆等场所的垃圾主要是纸制品及塑料瓶,根据不同场地产生的垃圾成分不同,为提高分类回收效率,本文提出针对校园情况对学生产生的垃圾分类处理的流程为:
1.令学生自觉将垃圾从源头分为干、湿两类投放。
2.将生活区域和公共区域的干垃圾集中收集、分类回收、送至回收部门,其中学生的旧衣服旧鞋子可以通过青协捐助给有需要的地方,湿垃圾局部集中、进行粉碎脱水处理、污水排放处理、压缩残渣送至垃圾填埋场处置。
3.在教学区域及图书馆等地按照书纸类、瓶罐类、其他类三类进行分类,其中旧书旧杂志可以卖给校内的二手书店,或者发布到网上的校内二手平台,进行校内循环使用。
四、对高校垃圾分类处理的建议
(一)增加垃圾回收设施
学校要加大垃圾回收设施的使用,进行合理的布局,使得学生能够更容易的实现垃圾分类投放的意愿。每个寝室楼层设置垃圾分类投放设备,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公寓设置专门的电子垃圾回收点,使有毒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分离开。同时设置一个专门的可回收和再利用垃圾投放点,方便清洁人员将不同类别可回收的垃圾进行投放,也便于统一收集处理出售给第三方。
(二)加大垃圾处理宣传
在学校内,应加强对垃圾回收和利用方面的知识宣传,灵活地运用班级宣传和网络宣传两种方式,根据男女生的差异性,年级之间的差异性,分别进行宣传。可以采用以班级宣传为主,网络宣传为辅的宣传途径,并且相对于女生而言,更要加大对男生的宣传力度,相对于大三和大四学生而言,更要加大对大一和大二学生的宣传力度。由于男生环保意识较低,在男生寝室加强垃圾分类宣传。针对女生的性格特点,在女生寝室进行寝室内评比。对大一学生增设垃圾处理的相关课程,对大二大三开展垃圾分类处理辩论赛,对大四学生鼓励环保创新项目等。
(三)建立高校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模式
建立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模式,将寝室、公寓、学校和第三方企业联系成一个整体。学校为公寓分配专业化管理人员,对寝室进行监管,并将寝室分类的干垃圾和湿垃圾集中到一起,每周由废品回收企业、养殖企业定时清运。废品回收企业对从学校回收到的塑料瓶、废纸等可回收垃圾进行下一步处理,养殖企业将废弃食物加工饲料,第三方企业将资金回流到学校。学校将资金部分用于校内宣传和改善设施,部分发放到公寓楼作为垃圾处理的储备资金,根据公示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寝室和个人进行奖励,对表现较差的寝室和个人提出批评,制定奖励机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构建出稳定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为长期的垃圾回收利用奠定基础。
总之,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对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而由高校内部建立循环模式入手,更易于向全国范围推广,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模式,从而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贾子利.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处置方式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2]王民.环境意识概念的产生与定义[J].白然辩证法通讯,2000, 22(4): 86-90.
[3]王新科,郑现明,王博铎.高校学生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验和效益分析[J].价值工程,2013(16): 3-4.
[4] Tai J, Zhang W Q, Che Y, et al. Municipal solid waste source-separated collection in China: A comparative analysis[J]. Waste Management:2011(31): 1673一1682.
【关键词】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模拟实验;环境意识行为;可行性建议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城市的加速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带来生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校园生活垃圾已成为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挑战。如果高校生活垃圾没有妥善处理,它不仅会污染大气、土壤和水体,而且也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本文根据高校生活垃圾情况在校内实践以分类模式为基础的高校垃圾分类回收项目,如果在高校能够成功推行,其他领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垃圾的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一、我国高校生活垃圾现状概述
(一)高校生活垃圾的概念
高校生活垃圾主要是指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包括塑料制品、纸质包装、印刷制品、金属制品及瓜果皮剩饭菜等,覆盖区域为寝室、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及公共活动区等。
(二)高校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高校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现状为:
1.大部分高校设有分类垃圾桶,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按要求投放;
2.在大量学生聚集的教学实验室等地的自觉分类行为相对显著,而公共活动区及寝室等地有意识的分类行为不明显;
3.绝大部分学生有分类意愿,但在缺乏系统分类方法和认为自己的分类行为无实质意义情况下,多数会放弃分类行为;
4.部分学生按要求投放,但学校没有根据分类要求回收,导致分类的垃圾再次被混合。根据以上现状,我们团队进一步对高校學生的环境意识进行了试点模拟实验。
二、高校学生的环境意识分析
团队成员在作为垃圾分类回收项目实施地的公寓内,对部分参与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项目实施的前晚走访了所有将参与本项目的寝室,对研究项目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团队成员向每个寝室的成员发放白色和蓝色垃圾袋各一卷,以及分类要求说明一份。干、湿垃圾分类要求说明见表1.
根据试点公寓内参与者的分类行为,团队成员对各寝室的分类情况作了调查,详见表2.
在进行垃圾分类回收项目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对部分学生的环境行为进行了观察。
一方面在试点学生公寓内,参与垃圾源头分类的部分学生在开始的几天是将垃圾装入一个或两个同色的垃圾袋中,虽然也有参与者将垃圾装入不同垃圾袋中,但是并没有分类的迹象。在第10至15天内,按两色垃圾袋放置垃圾的寝室数量有变多的趋势,同时按要求分类的寝室数量在逐渐增多,大垃圾桶内垃圾碎片变得更少,垃圾袋变多;项目后半段,分类情况有所好转。
此次项目只进行了三周,在项目实施期间,分类率最高为32%,虽然并没有完全达到分类要求,但是有较为明显的分类行为发生,且有上升趋势,表明参与者已开始慢慢接受本次项目所提出的模式要求,如本项目持续下去,结果将会更好。
另一方面,团队成员在大学教学区和公共路段的分类垃圾桶旁对大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虽然没有人随意将垃圾丢弃在路上,但绝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而是随机投放。说明我国对垃圾需投放在垃圾桶的普及教育工作结果是相对显著的,但在一个没有约束的环境下,依靠学生的自主意识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效果目前还不理想。
三、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
高校垃圾主要分布在生活区、教学楼、图书馆、公共活动区,根据相关资料及实地调查,发现生活区及公共活动区的垃圾成分较为复杂,湿垃圾的比例比教学楼、图书馆等地更大一些,而教学楼及图书馆等场所的垃圾主要是纸制品及塑料瓶,根据不同场地产生的垃圾成分不同,为提高分类回收效率,本文提出针对校园情况对学生产生的垃圾分类处理的流程为:
1.令学生自觉将垃圾从源头分为干、湿两类投放。
2.将生活区域和公共区域的干垃圾集中收集、分类回收、送至回收部门,其中学生的旧衣服旧鞋子可以通过青协捐助给有需要的地方,湿垃圾局部集中、进行粉碎脱水处理、污水排放处理、压缩残渣送至垃圾填埋场处置。
3.在教学区域及图书馆等地按照书纸类、瓶罐类、其他类三类进行分类,其中旧书旧杂志可以卖给校内的二手书店,或者发布到网上的校内二手平台,进行校内循环使用。
四、对高校垃圾分类处理的建议
(一)增加垃圾回收设施
学校要加大垃圾回收设施的使用,进行合理的布局,使得学生能够更容易的实现垃圾分类投放的意愿。每个寝室楼层设置垃圾分类投放设备,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公寓设置专门的电子垃圾回收点,使有毒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分离开。同时设置一个专门的可回收和再利用垃圾投放点,方便清洁人员将不同类别可回收的垃圾进行投放,也便于统一收集处理出售给第三方。
(二)加大垃圾处理宣传
在学校内,应加强对垃圾回收和利用方面的知识宣传,灵活地运用班级宣传和网络宣传两种方式,根据男女生的差异性,年级之间的差异性,分别进行宣传。可以采用以班级宣传为主,网络宣传为辅的宣传途径,并且相对于女生而言,更要加大对男生的宣传力度,相对于大三和大四学生而言,更要加大对大一和大二学生的宣传力度。由于男生环保意识较低,在男生寝室加强垃圾分类宣传。针对女生的性格特点,在女生寝室进行寝室内评比。对大一学生增设垃圾处理的相关课程,对大二大三开展垃圾分类处理辩论赛,对大四学生鼓励环保创新项目等。
(三)建立高校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模式
建立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模式,将寝室、公寓、学校和第三方企业联系成一个整体。学校为公寓分配专业化管理人员,对寝室进行监管,并将寝室分类的干垃圾和湿垃圾集中到一起,每周由废品回收企业、养殖企业定时清运。废品回收企业对从学校回收到的塑料瓶、废纸等可回收垃圾进行下一步处理,养殖企业将废弃食物加工饲料,第三方企业将资金回流到学校。学校将资金部分用于校内宣传和改善设施,部分发放到公寓楼作为垃圾处理的储备资金,根据公示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寝室和个人进行奖励,对表现较差的寝室和个人提出批评,制定奖励机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构建出稳定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为长期的垃圾回收利用奠定基础。
总之,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对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而由高校内部建立循环模式入手,更易于向全国范围推广,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模式,从而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贾子利.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处置方式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2]王民.环境意识概念的产生与定义[J].白然辩证法通讯,2000, 22(4): 86-90.
[3]王新科,郑现明,王博铎.高校学生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验和效益分析[J].价值工程,2013(16): 3-4.
[4] Tai J, Zhang W Q, Che Y, et al. Municipal solid waste source-separated collection in China: A comparative analysis[J]. Waste Management:2011(31): 1673一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