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好钢桶翻新产业化道路
当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成为人类共识。这种理念直接影响了包装产品,减量化、重复使用、回收再利用,得到大家的重视、支持、欢迎和赞赏。
我国钢桶再生情况
在金属包装产品中,200升包装钢桶不属于一次性使用的包装,在没有破损的前提下,是可以多次使用的。
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曾多次参观北京东方化工厂,这是知名的大型国有化工厂。我们为什么多次参观采访呢?因为他们的修复钢桶车间,引进了一套日本修复钢桶生产线,把回收的旧钢桶修复得整旧如新。效果很好,不但外观像新的,经过线上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来,他们大胆创新,自己动手,制造了一套修复线,效果也好,除了满足本厂需求,还接外加工,帮助其他企业解决问题。
上世纪80年代我国200升钢桶基本使用国产热轧1.25毫升平板制造。企业为了提高钢桶产量和质量,进口欧美全自动焊机和制桶设备,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改造。国产热轧板厚度误差大,表面氧化层厚,含碳量不稳定,而进口设备按国外冷轧板性能设计制造,无法适应国产热轧平板,造成进口设备闲置。
随着武钢引进冷轧板生产线和上海宝钢冷轧卷板生产线投产,国内开始使用按德国和日本钢板标准生产的1.2毫米冷轧板生产200升钢桶。由于欧美直流全自动焊机和七层圆卷边制桶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以及冷轧板技术的普及,国外生产钢桶板料不断变薄,从最初的1.2毫米,变为1.0毫米,最后下降到桶身厚度为0.8毫米。进入国内的外资企业利用先进设备大量生产200升薄壁钢桶,这种低成本的钢桶国内销路非常好。国内制桶厂为了生存,纷纷研制生产低成本的钢桶,与外资企业抗争。这股生产薄壁钢桶的潮流,导致数以千万计的薄壁钢桶诞生。由于我国国情与发达国家不同,钢桶装卸、灌装没有完全实现机械化,大多靠人力搬运、装卸,钢桶直接从车上滚下来,露天堆放,等再生桶厂收到空桶后已面目全非。
轻型桶板材不断变薄,钢桶的整体刚度、静水压试验、耐真空强度、抗冲击跌落试验等多种性能都无法与1.2毫米厚钢桶相比。它们在灌装、运输、使用过程中不同程度受到冲击损伤、腐蚀变形,有不少钢桶在倒出原料后已失去修复价值,变成真正的一次性包装。
我国每年约有200万只再生钢桶在市场上重复使用,再生钢桶使用量约占年钢桶使用总量的10%以下。再生桶使用比例低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钢桶材料厚度变薄,钢桶整体刚度下降,加上人力搬运钢桶变形严重,大量废弃的钢桶内部含有各种有毒有害残余物,经不起腐蚀,即使切碎作为炼钢原料,炼钢厂也不愿意接收。如果废弃钢桶保存不善,露天堆放,薄壁桶很快腐蚀烂掉,桶内残余物渗入地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这种一次性包装钢桶既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的浪费。
大型化工企业内部自备再生桶厂,前面说的东方化工厂就是。这大部分是大型化工企业为解决钢桶重复使用和内部职工子女就业,采取扶持的办法,开办小型洗桶厂,自制简易设备,对钢桶进行简单整形、清洗,生产的再生桶主要供企业内部产品使用,由于缺乏技术设备,钢桶内部清洁度和外观都不理想。
国内小型作坊式再生桶厂一般规模很小,多集中在工业城市和化工区附近,他们利用自制或购买一些土简设备对钢桶进行整形、清洗、试漏、烘干、刷漆。这些作坊式再生桶厂既接受来料加工生产,也外出收集空桶,清洗翻新后,再对市场销售。有不少小电镀厂也加入再生桶生产,他们将空桶内部残余物吸除、清洗后,用强碱或机械方法脱去表面漆膜,用盐酸去除锈迹,然后把钢桶内外同时浸入电镀槽内,在内外表面镀上一层锌,将原来油漆桶改制成镀锌桶对市场销售。由于采取手工操作,技术设备落后,产量低,成本高,钢桶内部清洁度不易保证,修复后钢桶外观很难使用户满意。长期以来再生桶给人的印象就是清洁度不行、外观差,要求高的原料灌装很少有人敢用。这同时也是国内再生桶市场需求量不大的一个原因。据我们了解,东方化工厂的一些人员出厂后就搞过洗桶厂,但后来也因为设备简单、货源不足、产量不大,维持不下去了。
发达国家再生钢桶产业发达
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品尝过大量钢桶薄壁化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所以及时纠正,重视200升再生钢桶产业化。
美国是钢桶诞生地,近百年来钢桶回收再利用早已产业化。美国在80年代也曾大量生产过薄型桶,但时间不长,他们发现这样做是不理智的,很快就调整薄型桶产量,目前国美大部分钢桶板材厚度保持在1.2毫米,薄壁桶很多用于出口包装不回收。
美國再生桶生产商和用户共同意识到钢桶与其他包装相比,可以重复使用多次和再循环性。发达国家通常拥有一批经营良好的再生桶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空桶回收后先分类,然后上自动生产线对钢桶进行整形,清洗或改制,最后经自动喷漆生产线出来后与新桶差不多。美国甚至用再生桶作为Ⅱ、Ⅲ类危险品海运包装容器。美国的钢桶产量是世界上最高的,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80年代美国再生桶制造商建立了空桶回收网络系统,用户可以在全美任何一个最近地处理空桶。90年代初被回收的钢桶已接近当年新钢桶生产量的75%,到90年代后期,这个比例接近100%。
美国再生桶生产商对不能修复的废桶切碎送炼钢厂重新轧制钢板。这个由钢铁厂→新桶厂→用户→再生桶生产商→用户→再生桶生产商→用户→再生桶生产商(废桶切碎)→钢铁厂的“封闭式”循环系统在美国遍布各地。
日本是世界上再生桶利用最好的国家。日本是个岛国,自然资源缺乏,从1930年开始生产钢桶就确定了钢桶生产原则“要能重复循环使用”,这个观念一直持续到今天。1964年以前日本生产的钢桶钢板厚度为1.6毫米,这个厚度使钢桶能够反复使用五六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桶设备、焊机技术的改进,以及钢板轧制技术的提高,1964年以后日本开始试用1.2毫米钢板制作钢桶,当时日本把1.2毫米厚钢桶称为轻型桶。虽然1.2毫米厚钢桶重复使用次数有所下降,容易变形,但成本低,重量轻、综合性价比好,最终还是被日本人认可 。日本非常重视钢桶板材厚度,这是因为钢桶重复使用次直接取决于钢板材厚度。 日本再生桶生产实现了产业化,成立了再生桶协会JDRA。日本有122家工厂从事再生桶生产,2002年日本200升包装钢桶使用量达到1600万只,日本每年使用的包装桶有60%是修复和改制的再生桶,全部壁厚1.2厚米的钢桶产量占总产量的84.6%,而桶底盖1.2毫米厚配1.0毫米厚桶身的钢桶只占11.9%,是世界发达国家中生产薄壁钢桶最少的国家。日本国内钢桶板材厚度至今保持在1.2毫米厚度不改变,为国内再生桶产业提供了大量可修复的空桶。
再生桶产业化须解决两大问题
一是桶内残余物处理问题。
我国很少有社会化的工业废弃物处理厂,再生桶厂对桶内残余物,大多进行简单处理,填埋不作任何技术处理。由于许多有毒有害残余物分子结构稳定,在自然界降解的速度非常缓慢,使填埋场周围环境受到污染。随着精细化工的发展和化工中间产品的增加,再生桶内残余物种类也不断增加,这些残余物污染后大多无法再利用,再生桶厂如不能解决桶内残余物销毁,将无法实现产业化。规范化再生桶厂已经在设计规划中考虑了残余物焚烧装置。大多数有机化工残余物都具有热值,焚烧炉在销毁化工残余物时利用热分解产生的热值,加热水和烘干钢桶,这种废热利用可减少再生桶厂能源消耗,降低再生桶成本,是目前国内外较为合理的再生桶厂建设方案。
二是必须走机械化道路。
我国再生桶未能形成产业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采用机械化大生产。作坊式生产效率很低,人工工资比重大,再生桶缺乏竞争力,土简设备无法消除桶表面较小凹凸不平,对卷边变形更是无能为力。没有规模化生产也无法使用先进的喷漆后处理设备,手工刷漆浪费大,外观难以让用户接受。没有切桶顶设备,改制桶在国内基本不可能生产,所以我国钢桶产业化必须解决机械化生产问题。
目前发达国家再生桶厂基本实现半自动化和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在日本一条自动化流水线单班年产再生桶40万只,只需20名工人,人均年产2万只再生桶。而我国手工生产年产量人均只有2千只。相比之下我国再生桶产业落后的太远,正因为如此,我国钢桶再生产业发展空间是非常大。
钢桶翻新产业化是个大问题,每年几百万个钢桶重复使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是多么大的财富,请有心人算一算,非常惊人的。为循环经济作出卓越貢献,值得大家为之奋斗!(郑辑)
我国灌装设备的发展方向
经济发展,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上升,各种饮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各种饮用水、饮料、果汁、乳品、调味品、酒类等等,需求量都在上涨,促进了生产,丰富了市场。现在消费者口味越来越多元化,倒逼饮料厂家推陈出新适应市场,五花八门的饮料新品越来越多。饮料市场的更新换代也给液体灌装设备市场带来了挑战,液体灌装设备要适应饮品市场的变化和增速。灌装设备的作用不可忽视,灌装技术以及设备的发展为液态产品提供了强力支撑。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的社会零售品总额增速为8.1%,其中饮料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达到10.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饮料市场的不断扩增给我国液体灌装设备市场带来了发展机遇。近几年,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内液体灌装机行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技术水平、设备性能、质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从客观角度来说,现在我国的液体灌装机与国外的产品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产品中缺乏高端设备、技术含量不高、缺乏创新,是目前国内灌装机行业发展中的软肋。
我国包装设备起步较晚,1980年尚未形成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社会对包装机械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上政府的重视与扶持,中国包装机械得到迅速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大于30%。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其仍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包装机械已成为机械工业中十大行业之一。在发展初期,国内的灌装设备多为进口。进口设备大多价格高昂、定制时间长、个性化定制困难,这就给我国的国产灌装设备发展提供了机会。国产灌装设备市场通过自主创新、灵活调整交货期等优势,迅速崛起。随着国内灌装设备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技术不断发展,整个行业更趋向完善,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让灌装设备向自动化、智能化迈进。
现在,国内的灌装设备市场在不断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灌装设备生产企业也在不断成熟。对于生产企业来说,高质量灌装设备将会为食品的生产“加码”,这也在倒逼灌装设备制造企对自身进行反省,通过自主创新,跳出“落后-引进-仿制-落后”的怪圈,提高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生产企业对灌装要求不断提高,灌装生产线越来越受到青睐。灌装生产线包含了输送、灌装、装配等一系列生产设备。过去,我国的灌装生产线不仅设备笨重、采购成本高,安装和维修费用也非常昂贵。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的灌装生产线可根据生产流程进行编程控制,性能稳定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还能减少物料浪费,为生产企业节约成本。
市场需求的增加也对灌装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灌装设备制造商要紧跟市场需求,不断对技术和设备进行创新。从整个灌装设备市场来看,灌装设备主要有以下三个发展方向:
1、增强多功能性
企业在研发灌装设备时,要加强对多功能性的创新。加强设备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是目前灌装机械行业发展趋势走向。例如设备可以进行茶饮料、咖啡饮料、豆乳饮料和果汁饮料等多种饮料的热灌装;既可进行聚酯瓶的灌装,也可进行玻璃瓶的灌装,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同一台设备具有多功能,可以广泛适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加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企业效益,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企业的投资成本。
2、提高智能化水平
设备制造商要将提高设备智能化水平作为研发灌装设备时的关键点之一,利用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提高设备的机电一体化。通过引入高精技能、电子技能、微电子技能等,加强灌装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无人作业性。 制造企业在对设备进行创新时,首先要从提升设备性能入手,提高灌装过程的稳定性。通过在生产线上配置传感器等加强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根据灌装流程进行编程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其次,还要增加灌装精确度,减少物料的浪费,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
3、提高设备整套供应能力
如今,生产企业对生产一体化要求不断提高,在包装机械零部件生产专业化的前提下,灌装设备制造企业要加强自己的设备成套供应能力,提高灌装生产线一体化水平。现在很多液体灌装机生产厂家将液体灌装机与旋盖机、贴标机、喷码机等其他设备配合工作,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对生产线一体化的需求。比如,一条牛奶灌装线,设备制造企业要能提供牛奶灌装、封盖、贴标、打包、甚至码垛等一系列设备,实现完整的生产线供应。
目前,国内机械产品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两点:价格和交货期。价格是所有产品竞争较为简单的方式,但并不会永远有效。对于采购方而言,价格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尤其是大企业,有自己的一套成本计算体系。
近年来,包装机械向着高端化转变已经显露出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而随着包装市场需求的蓬勃发展,在技术水平增强、进口替代效应逐步显现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包装机械行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我国虽然加快了技术创新研发,缩小了与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但是国外研发成果层出不穷,研发趋势日趋多样,如果国内行业无法实现突破创新,将永远无法实现国产包装机械对进口设备的替代和反超。
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国液体灌装机要想满足饮料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就需要积极进行自主创新,打破“小而散”的行业态势,在“高精尖”的方向上不断前进。现在不少灌装设备制造企业都意识到了创新对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很多企业也只是停留在模仿国外先进技术的层面,自主研发创新力度不足。国内液体灌装企业需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加大材料、自动化、机械、信息化等方面的研发投入,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构建“专利池”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而只有进行数字化和标准化,才有可能提高能力,为客户提供整厂的解决方案,提高自己和客户的整体竞争力。
未来液体灌装机的发展需要配合产业自动化趋势,在技术发展上朝着机械功能多元化,结构设计标准化、模组化,控制智能化,结构高精度化等方向进发,使设备能够满足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等生产需求,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我们要关注品牌的稳定性。在品质、服务等方面,品牌代表了已经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不符合客户利益的厂商已经被淘汰。品牌长时间的稳定性形成的可信赖性,是不可跨越的竞争力。
我们还要注意用户体验,这是近年来到处可见的热门词,也是国内外机械差异的另一重要因素。在机械设备领域,国外厂家在用户体验的营造上,也是不遗余力。
我国的包装机械设备发展势头喜人,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有些产品已经迈向国际市场,展示了中国制造的风采。今后,以全自动灌装机生产线为代表的中国生产的包装机械设备,一定会成为国际市场的前沿产品。(包机宣)
小容量灌装机功能多样化是发展趋势
灌裝机是包装机械的主力产品,是食品、饮料、农产品、药品、日化、化工等行业必不可少的包装机械,用途范围广,需求数量多。近几年,随着人民群众消费升级,不但灌装机的需求数量直线上升,而且对于功能多样化,尤其是小容量灌装机的功能多样化要求提高,成为一种大趋势。
我国灌装设备市场规模庞大。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灌装设备制造企业想要在市场上站稳脚步,就必须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改进升级,“投其所好”,才能确保产品占领市场,企业稳定发展。现在医药、食品等领域的产品已经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国内的小容量灌装设备在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和用户强烈要求变化的情况下,走功能多样化道路是必然选择。
目前,不少灌装设备制造企业在小容量灌装设备功能方面加以改进,使得功能多样化,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产品的销售额显著提高。
“如今,我们的小容量灌装设备不仅款式多样化,并且功能也是非常齐全,例如面霜、牙膏等其他粘稠度的膏体产品,牛奶、饮料等液体产品,流体类或者颗粒桨状类的医药产品等都可以使用小容量灌装。”有的企业销售负责人这样表示。正是立足于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改进后的小容量灌装设备为用户的包装生产线带来了更多的好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高了便捷性,多样化的功能使消费者更加喜欢。
近几年,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国内小容量灌装机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技术水平、设备性能、质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支持企业、安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灌装设备市场的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对于小容量灌装的改进要求也是非常高。针对此类情况,小容量灌装厂家需要不断的去创新、改良,从而达到适合市场潮流的灌装设备,使之成为食品、医药、日化等企业包装线的得力干将。
目前,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业内专家表示,小容量灌装设备制造企业应承认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认真寻找原因,攻关解决困难,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对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与升级,努力向国际水准看齐。据了解,有企业研发出的自动化小容量灌装机具有国际水平,不仅达到了国家的卫生标准,而且能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我国医药、食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在灌装生产方面,灌装设备的生产能力一直是个大问题。这是摆在我们包装机械厂家面前的一道考题。灌装设备如果能为产品提供更好的包装服务,产品工作效率更高,这类的灌装设备在市场上肯定会更占有优势。
根据目前的发展方向,我国各行业都会向世界水平靠拢,这也必将促进市场消费,对灌装机的需求会更多更高。国内灌装机企业加快创新步伐,提高小容量灌装机科技水平和制造精度,以精准、高速、节能、环保型的灌装机跟上市场需求。(计宣) 速溶咖啡带动粉剂包装
想起来非常有意思,一种饮品受欢迎竟然带动了一种包装设备的发展。随着咖啡文化在国内的普及,咖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相关产品在国内的销售市场被不断打开。这其中尤其是速溶咖啡,因携带、食用方便,销售量不断提升,这也为粉剂包装设备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浪潮。
目前,国内咖啡市场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消费人群也在迅速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的咖啡消费市场规模约为700亿元人民币,消费年增长率在15%左右,预计2020年中国咖啡市场销售规模将达3000亿元人民币,2025年有望突破10000亿元大关。
如今,市场上的咖啡种类层出不穷。从我国咖啡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速溶咖啡仍是国内咖啡消费市场的主流业态,市场占比达到72%,复饮率均超过60%,消费群体比较稳定。
调查机构曾针对不喝咖啡的群体以及可能考虑降低咖啡饮用频率的群体做过调查,结果显示,除自身因素外,价格偏贵和购买不方便是影响咖啡消费的主要因素。而速溶咖啡价格相对较低,购买也十分方便,有助于生产企业进一步拓宽消费市场。
速溶咖啡作为一种粉剂,其生产过程中少不了粉剂包装机。粉剂包装机集机、电、光、仪于一体,采用先进的电机及电子称量技术,可自动完成计量、制袋、包装、封口、打印、计数等整套包装流程。速溶咖啡市场的扩大,也将有助于提升粉剂包装设备的市场空间。
据了解,云南德宏州依托当地丰富的咖啡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将投资集咖啡种植、加工、研发等于一体的综合产业集群,拟建设一座咖啡种植加工研发中心,并购入优质咖啡、速溶咖啡生产线各一条。同样位于云南的某食品公司引入上海某咖啡有限公司的技术对当地的咖啡全产业链进行提升。目前,该公司正在开展咖啡庄园的规划设计工作,并预计建设速溶咖啡粉生产线5条。
粉剂包装机市场在不断成长,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设备的升级和创新至关重要。切袋位置偏差、色标定位出故障、供纸电机控制不易等都是粉剂包装机运行时中容易出现问题。对此,包装机械企业还需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生产可靠性以及灵活性。
粉剂包装设备市场还展现出四个发展新方向:设备多功能化,生产具有多种切换功能的包装设备;设备结构标准化、模组化,优化原有的机型模组;控制智能化,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设备中;结构高精度化,利用高精密控制器优化设备的结构设计以及结构运动控制。
粉剂包装机是速溶咖啡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设备,而速溶咖啡市场的扩大也将进一步提升粉剂包装设备的市场份额。虽然目前我国粉剂包装机械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相关制造企业须从自主研发开始,生产更高效率、高智能、高稳定的粉剂包装机。(纪言)
降解包装材料新品迭出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丢弃的大量塑料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德国和瑞士的研究人员发现,大气会传送大量微塑料,这也说明人在呼吸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吸入微塑料。研究显示,微塑料污染已经侵入到人类体内,全球人均每周摄入将近5克的微塑料。长此以往,对人体的伤害将无法想象。因此,对抗塑料污染刻不容缓。而发明并使用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不仅有助于减轻环境污染,更是造福人類本身。这也充分说明了环保性包装材料前景巨大,相关生产企业要开足马力,加大对新型包装材料的研发投入,符合环保要求、市场需要和行业生产实际。
如今,为了减轻塑料污染并抵抗塑料污染带来的健康危害,能够代替塑料的可降解材料被不断发明。在食品包装材料上,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新颖包装材料。这些材料更智能化,在食品包装方面能体现更多的价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想要快速普及这些材料的使用,尚有难度。
现在就来盘点一下食品包装界中出现的新型可降解材料。
1.木粉塑料
日本科技人员从松木中研究开发出一种木粉塑料包装材料,通过从木粉中制取出多元醇,然后与异氰酸酯发生反应,从而生成聚氨酯。这种木粉塑料抗热能力极强,而且可被生物分解,可用于制作耐温型包装袋等。
2.玉米塑料
美国科研人员研制开发出一种易于分解的玉米塑料包装材料。它是用玉米淀粉掺入聚乙烯后制成的,该塑料适用于制作食品包装一体化的包装袋。该包装能迅速溶解于水,可避免污染源和菌毒的接触侵袭。
3.油菜塑料
油菜塑料包装材料由英国研制成功。它是从制作生物聚合物的细菌中提取了三种能产生塑料的基因,转移到油菜植株中,经过一段时期产生一种塑料性聚合物液,经提炼加工便可得到一种油菜塑料。这种塑料加工制成的包装材料或食品快餐包装材料,弃后能自行分解,没有污染残留物。
4.小麦塑料
这是利用小麦面粉添加甘油、甘醇、聚硅油等混合干燥,再经加入150kz/Id的压力热压成为半透明的可塑性塑料薄膜。用小麦塑料包装食品的优势是,可由微生物加以分解。
5.大豆塑料
美国用大豆提炼的蛋白质制造出类似塑料的食品包装材料,可代替以石油为原料合成的塑料。这种制作技术是将大豆浸泡、磨碎后分离出蛋白质,再将蛋白质溶液烘干,除去其中的水分,然后用这种蛋白质粉与其它成分及添加剂混合,制成可食性薄膜或涂层,用于食品包装。它们具有良好的强度、弹性和防潮性。
6.叶绿素塑料
德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经过叶绿素“染色”的塑料薄膜。绿色果蔬食品中,大都含有大量的叶绿素,而这种色素在光线照射下会发生感光氧化反应,分解食品中的能量,从而导致食品腐烂。将塑料薄膜用叶绿素以特殊方法进行“染色”,经过这种处理后的薄膜,用来包装食品就可以有效“截获”致使食品腐烂的光线,从而大大延长了食品保鲜期。 7.细菌塑料
英国科研人员研剖开发出了一种PHB细菌塑料。它是先用糖培育出一种细菌,通过加工制成与聚丙烯相似的材料。该材料无毒,而且易于生物分解,是加工制作食品包装袋的理想材料,弃后对环境没有污染。
8.侦菌薄膜
这是一种可以侦查细菌的特殊薄膜,即在普通食品包装薄膜表面涂覆一层特殊涂层,使其具有能侦查细菌的特殊功能,如用于生熟肉类包装的侦菌薄膜,如果所包装的肉类食品已经不新鲜,有害细菌含量超出食品卫生标准,用这种薄膜包装则会使原来透明无色的包装薄膜变为警告色,使消费者知道肉类食品已不能食用。
9、酪蛋白包装材料
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文德默尔(Wyndmoor)的农业研究局乳品功能食品研究部的科学家用酪蛋白等牛奶蛋白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食品包装薄膜。据了解,这种包装材料相比传统食品保鲜膜在隔绝空气、保持食品新鲜度方面的性能要强500倍,它为市场提供了一种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的食品包装替代品,比之前来自石化材料的包装薄膜更具竞争性。这种新型薄膜更耐水耐油,可以直接用于奶酪棒、烘焙食品和糖果的包装。
10、焦糖蜂蠟包装材料
瑞典某设计工作室将涂上蜂蜡的焦糖作为“橄榄油”的包装材质。蜂蜡可以有效阻止液体流出并防止焦糖包装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而加热到100°与170°的焦糖包装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能够用以区分不同品种的油。而焦糖本身不会和油相融,使用时只要像敲鸡蛋那样,就可以将里面的油轻松取出。包装打开后,焦糖接触到水和空气,就会自动开始降解,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11、洋菜胶包装材料
同样是瑞典的这家设计工作室还发明出利用洋菜胶来盛放果汁、牛奶或者冰沙等饮品。洋菜胶具有半透明的特点,可以透过它观察饮品内部的颜色、质地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洋菜胶存放一个月后会渐渐缩小,也有助于提醒消费者尽快饮用完毕。利用洋菜胶包装的饮品需要冷藏,在运输过程中还应避免其暴露在阳光下。
12、蘑菇包装材料
美国某生物材料公司通过让菌丝体在玉米秸秆、玉米皮等干净的农业废弃物周围生长,培育出了一种蘑菇包装材料。这种材料获得速度非常快,真菌只需几日就能长得立体又结实。聚苯乙烯材料需要数千年才能降解,而这种菌丝体材料的降解程序十分简单简单。甚至将它们扔在花园里,它们就能在几周内自然降解。
13、生物基聚乳酸包装材料
由欧盟12个成员国及联系国组成的研发团队研制开发出了一种创新型生物基聚乳酸包装材料。它产自玉米糖分的酶化发酵,其物理化学特性接近石油基塑料,但它不仅可降解,还有着优良的耐热、机械、阻隔等性能。据悉,还能在普通包装的基础上嵌入智能技术,可实时检测包装物内氧气含量,保证整个产品价值链可追溯性。
可怕的微塑料
塑料垃圾危害全球。但是,比废弃塑料更广泛存在更可怕的,是“海洋中的PM2.5”——微塑料。由于微小,在环境中肉眼往往难以看见。公开资料显示,粒径5毫米以下的塑料颗粒被称为微塑料,通常以碎片、纤维等形式存在。但目前在科学上还缺乏严格定义。由于尺寸小且更易进入生物体内,吸附和转移其他污染物的能力也更强。但要弄清这些微塑料颗粒的来源并不容易,这取决于位置、塑料大小和类型、还有天气条件。迄今,还缺乏足够的信息来得出确切结论。
近年来,无论从海洋到陆地、赤道到两极,都有微塑料被检出。2019年7月,科学家在北极钻取的冰芯中发现塑料微颗粒,意味着塑料作为污染物已经远及地球上最偏远水域。另据《2018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我国渤海、黄海、南海海域4个监测断面表层水体漂浮微塑料平均密度为0.42个/立方米。源于中国科学报2019年4月的报道称,研究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的微塑料浓度均值约为每平方千米50万个微塑料颗粒。
“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王菊英副主任表示,不管是在海水中,以及海底和海底沉积物当中,都发现有微塑料的存在。从陆源看,污水大量排放以及垃圾堆放等是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另据权威媒体报道,在日常清洗衣物过程中,每次清洗可产生1900多个微塑料进入废水中,单位体积废水中的微塑料量级可达100个/升以上。
如何防范微塑料污染成为当前新一轮环保攻坚战的重要命题。近年来,一场从流域、河口、近海到大洋,再到极地的规模浩大的微塑料监测和研究行动正在陆续展开。自2016年起,科技部便已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微塑料监测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技术研究”项目。2017年,中国首次将海洋微塑料监测范围扩大至大洋及极地领域。
发表在《化学先锋》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瓶装水中的塑料污染甚为严重。该研究分析了从9个不同国家19个不同地点购买的11个品牌的瓶装水,总共259种瓶装水。这些国家属于五大洲,有的是瓶装水生产大国,有的是人均消费量大国,包括美国、中国、巴西、印度、墨西哥、泰国、黎巴嫩和印尼。品牌既有国际著名的依云、雀巢优活、达萨尼、圣培露和纯水乐,也包括娃哈哈这样的本土品牌。
样品分析结果显示,93%都有一定的塑料微颗粒污染迹象。这些颗粒中有一半是聚合物,聚丙烯是最常见的聚合物类型(54%),这与用于制造瓶盖的普通塑料相匹配。每升瓶装水中平均会发现325个塑料微颗粒。塑料水瓶是造成塑料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
梅森和她的团队在瓶装水中检测出的塑料颗粒,大多数是聚丙烯,这是瓶装水瓶盖的主要成分。据调查,美国人每年消耗掉5000万瓶瓶装水。她说:“放弃瓶装水,塑料袋和塑料吸管是我们所能做的基本工作,可以极大地影响塑料在环境中的使用量。”
研究者梅森在接受专访时认为,微塑料颗粒在环境中产生的污染严重性,远大于在瓶装水中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她说,“这些微型塑料颗粒,遍布在空气中,在水中和我们的土壤中。” 梅森研究发现自来水、啤酒和海盐中也存在塑料颗粒污染。每公斤海盐中发现有多达600个微塑料颗粒。如果按照世卫组织的建议,每人每天食用5克食盐,就有可能吃进去3个微塑料颗粒,更何况有人盐的摄入量远远超标。
在海洋生物体内发现的微塑料颗粒从5毫米到100纳米直径不等。2018年一项小型研究,分析了从芬兰、日本、意大利,俄罗斯和其他一些国家的人们那里采集到的粪便样本,结果每个样本里都有微塑料颗粒。这也意味着,微塑料颗粒随着食物链,最终进入我们的身体。
“我们知道人类会接触到这些颗粒”,罗格斯大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助理教授菲比·斯泰普顿教授说,“我们知道,人们通过呼吸和饮食摄入了这些颗粒,由于它们的大小,很容易就穿过了天然的生理屏障。”这意味着,其中一些足够小的塑料颗粒,可以越过人体的保护组织,进入血液和器官。
密苏里大学生物学名誉教授佛莱德里克·冯·萨尔说,已有证据表明,塑料和与之相关的化学污染物具有毒性,它们涉及肥胖症和其它代谢疾病,比如心脏病、糖尿病,以及癌症、生殖系统疾病和注意力缺陷等神经系统的疾病。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承认,塑料在加热时会浸出五十五至六十種不同的化学物质。当您在外卖容器中加热食物或在塑料板/容器上加热食物时,该过程会混合各种化学物质(以及模仿荷尔蒙的雌激素)和食物。瓶装水则无论热与冷,均会改变水与塑料的关系。吃这些食物会导致荷尔蒙不平衡,导致健康问题,如PCOD,卵巢问题,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等。
微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并非危言耸听。今年7月,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法国比利牛斯山脉青翠的山谷中,吹来的微风中竟然含有微塑料颗粒。今年发表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美国的地下水也被塑料颗粒污染。罗格斯大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助理教授菲比·斯泰普顿说:“如果我们用科学眼光来寻找塑料微粒,每时每刻都可以找到它们。”(包讯)
博斯特以创新技术引领行业发展
互联网技术与电商的蓬勃发展给包装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把握机遇,抢占商机,离不开高效高质的设备。以质量和独特创新技术领先行业的博斯特公司,一直在探索怎样用创新的工艺为客户节约能耗,创造更高的利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满足消费者与供应商的共同需求,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博斯特公司成立于瑞士洛桑,是为折叠纸箱、瓦楞板和柔性材料包装厂提供高质量机械设备和服务的世界顶尖供应商和行业冠军,业务涉及50多个国家,在8个国家有14家生产工厂,在世界各地有5000多名员工。
博斯特常州基地始建于2017年1月,是一个绿色无污染项目。基地设有一栋行政楼、生产中心和独立仓库,用于储存危险品。基地总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630平方米。目前,凹版印刷机和紧凑型覆膜机年产量已超过100台。博斯特卷材事业部在意大利、德国、英国都设有技术演示中心。如今,中国常州技术演示中心的加入将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便利,方便客户参观和亲身体验博斯特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秉承产品本地化、服务更贴近中国市场的理念,此演示中心也通过提供售前技术演示和售后产品培训服务,以致力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在博斯特中国4.0商业战略下,常州技术演示中心在满足本地需求的情况下与博斯特战略保持一致,在博斯特国际质量标准内实现高效生产,紧跟市场,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博斯特正是通过这种策略实现了RS 3.0 PLUS的成功,成为中国和亚洲凹印机市场的首选,并推动CL和SL 750D系列覆膜机在同一地区市场的成功。
常州工厂经过这一年半时间的努力,目前运营良好。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体现:第一,从业绩本身来看,目前为止常州工厂已经卖出100多台设备了,都属于高端设备,这在整个亚洲地区都是遥遥领先的;第二,博斯特总部拥有在中国其他工厂的投资经验,有良好的资源团队,能让常州工厂从第一天开始就能进入正规,即拥有完善的管理流程,能让整个团队工作起来事半功倍。所以说,雄厚的资金、实力担当的团队,必定能塑造一个成熟的平台,这个平台不仅能给客户看到新产品,还能提供全产业链的服务,这在同行业来说,速度是非常快的。引进国外工厂的先进制造及管理经验,同时还会引入兄弟公司具有本土化的实际管理经验,集团最好的发展成果也会引入到常州工厂的管理之中。目前常州工厂是欧洲设计、中国制造,同时追求博斯特全球一直在奉行的“All life in quality——全生命品质”。这需要一个长期的累积过程,如同品牌的发展一样,会从筛选零配件供应商开始,采用博斯特良好的管理模式与合作伙伴,保障产品的生产质量,同时在后期做好本地化的售后服务,拥有大量的专业工程师,可提供24小时的品质保障服务。
博斯特的主要产品系列由三个事业部组成:单张纸事业部、卷材事业部、服务事业部。单张纸事业部是博斯特多年来的主营业务,每年的销售额占公司全球总业绩的60%以上;卷材事业部即是软包领域,销售业绩目前占据总销售额的30%左右;服务事业部不到10%。博斯特的卷材事业部有六大制造基地,包括德国比勒费尔德、意大利圣乔治、意大利佛罗伦萨、瑞士洛桑、英国曼彻斯特、中国常州工厂。其主要应用领域在软包装、液体包、烟标防伪、手提袋和标签领域。博斯特在中国则有三大生产基地:包括博斯特上海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折叠彩盒相关设备;上海旭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主要做瓦楞纸箱设备;常州博斯特西太湖包装设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软包装设备。博斯特相继收购了意大利基度(机组式窄幅柔印机),德国FK公司(卫星式柔印机),除了印刷机,还生产涂布和镀铝设备,这类设备主要在意大利生产。博斯特的凹版印刷,尤其是烟标生产,占了很大的比例。博斯特工业包装4.0体现在标签、软包装、折叠彩盒和瓦楞纸箱产业引领包装生产的未来。旨在以数字化及自动化生产流程的方式联结所有参与者,同时让信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随手可得。博斯特对中国包装未来的远景是清晰的:从设计开始直到完美的执行;从堆叠的纸板到最终在包装者的手里验收的箱子;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质量和对环境最少的影响。这些需要通过不断的在整个供应链中加强数字化过程。在博斯特,将继续结合并引领数字化,自动化和互联性,用有意义的创新来塑造未来的包装世界。 目前消费市场发生全球化的巨变:人口变化(中产阶层的增多和人口老化)、全球经济的变化、技术革新、资源匮乏和竞争加剧、城市化、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诸如人口变化、城市发展等这些巨变因素给包装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改变:包装做减法:包括节省能源、减少浪费、减轻重量、减小体积等。可回收、可降解包装:要考虑机械特性、化学性能、生物性能等的改变,工程浩大。零售商、品牌商巨头如沃尔玛、雀巢、百世、安姆科都承诺减少包装浪费,用可回收的材料生产包装。其中,可回收是重点,可降解是辅助发展。
软包装企业所服务的品牌商面临如下挑战:环境变化,要求更加注重产品的安全、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新零售形式,缩短了新产品上市时间,要求品牌商必须优化供应链,加速创新;人口变化,品牌商必须用新的方式吸引客户。这些挑战使得品牌设计产品的方式正在变化,品牌包装分销方式也正在变化。当然,也促使包装功能发生改变。包装功能的改变更多地由薄膜材料来实现。
目前比较认可的可持续性高阻隔软包装解决方案是可回收的包装设计,要完成高阻隔软包装、单一材料的回收,需要原料、设备、树脂、制袋企业共同合作,而博斯特能提供所有相应的设备,包括复合、里印、预涂、真空镀膜等。
博斯特柔印中心位于德国比勒菲尔德,每年营业额约为8500万欧元。博斯特卫星柔版系列机型各有各的优势,VISION CI具有卓越的性价比,EXPERT CI具备一流性能和卓越的产能,而MASTER CI是柔版预印王者。应用于宽幅柔印领域的博斯特扩展色域印刷(ECG)技术,无需借助专色就可以扩展色域。对于终端客户和印刷企业来说,满足市场需求的最佳途径就是使用7原色ECG扩展色域印刷工艺。对于终端客户来说,ECG可帮助他们实现凹转柔,并加快商品推向市场的速度,让商品拥有全球统一的品牌标识度,可以高效实现短时促销,而柔印也符合可持续发展趋势,可大大减少VOCs排放,节能降耗。对于印刷企业来说,ECG技术可以提高盈利能力,缩短交货期,不增加投资的基础上提高产能,减少人工成本,短单盈利,印刷品质可以预见,并且稳定一致。与凹印相比,减少VOCs排放,节能降耗。
博斯特是能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能全面覆盖整个纸包装产业链,能根据用户所需提供合适的、高效、高質的产品解决方案,并通过不同的产品组合,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另外,随着博斯特在中国工厂的加大投资,为中国用户提供的本土化服务越来越强,更靠近用户,能提供高效服务。高端服务部门也能为企业的员工做技术和解决方案培训,确保BOBST机器运行在最高的水平。在博斯特常州技能中心找到标签和软包装的解决方案,包括工艺流程的改进,基材功能处理,产品质量提升以及缩短产品上市时间。(范钧)
当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成为人类共识。这种理念直接影响了包装产品,减量化、重复使用、回收再利用,得到大家的重视、支持、欢迎和赞赏。
我国钢桶再生情况
在金属包装产品中,200升包装钢桶不属于一次性使用的包装,在没有破损的前提下,是可以多次使用的。
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曾多次参观北京东方化工厂,这是知名的大型国有化工厂。我们为什么多次参观采访呢?因为他们的修复钢桶车间,引进了一套日本修复钢桶生产线,把回收的旧钢桶修复得整旧如新。效果很好,不但外观像新的,经过线上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来,他们大胆创新,自己动手,制造了一套修复线,效果也好,除了满足本厂需求,还接外加工,帮助其他企业解决问题。
上世纪80年代我国200升钢桶基本使用国产热轧1.25毫升平板制造。企业为了提高钢桶产量和质量,进口欧美全自动焊机和制桶设备,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改造。国产热轧板厚度误差大,表面氧化层厚,含碳量不稳定,而进口设备按国外冷轧板性能设计制造,无法适应国产热轧平板,造成进口设备闲置。
随着武钢引进冷轧板生产线和上海宝钢冷轧卷板生产线投产,国内开始使用按德国和日本钢板标准生产的1.2毫米冷轧板生产200升钢桶。由于欧美直流全自动焊机和七层圆卷边制桶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以及冷轧板技术的普及,国外生产钢桶板料不断变薄,从最初的1.2毫米,变为1.0毫米,最后下降到桶身厚度为0.8毫米。进入国内的外资企业利用先进设备大量生产200升薄壁钢桶,这种低成本的钢桶国内销路非常好。国内制桶厂为了生存,纷纷研制生产低成本的钢桶,与外资企业抗争。这股生产薄壁钢桶的潮流,导致数以千万计的薄壁钢桶诞生。由于我国国情与发达国家不同,钢桶装卸、灌装没有完全实现机械化,大多靠人力搬运、装卸,钢桶直接从车上滚下来,露天堆放,等再生桶厂收到空桶后已面目全非。
轻型桶板材不断变薄,钢桶的整体刚度、静水压试验、耐真空强度、抗冲击跌落试验等多种性能都无法与1.2毫米厚钢桶相比。它们在灌装、运输、使用过程中不同程度受到冲击损伤、腐蚀变形,有不少钢桶在倒出原料后已失去修复价值,变成真正的一次性包装。
我国每年约有200万只再生钢桶在市场上重复使用,再生钢桶使用量约占年钢桶使用总量的10%以下。再生桶使用比例低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钢桶材料厚度变薄,钢桶整体刚度下降,加上人力搬运钢桶变形严重,大量废弃的钢桶内部含有各种有毒有害残余物,经不起腐蚀,即使切碎作为炼钢原料,炼钢厂也不愿意接收。如果废弃钢桶保存不善,露天堆放,薄壁桶很快腐蚀烂掉,桶内残余物渗入地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这种一次性包装钢桶既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的浪费。
大型化工企业内部自备再生桶厂,前面说的东方化工厂就是。这大部分是大型化工企业为解决钢桶重复使用和内部职工子女就业,采取扶持的办法,开办小型洗桶厂,自制简易设备,对钢桶进行简单整形、清洗,生产的再生桶主要供企业内部产品使用,由于缺乏技术设备,钢桶内部清洁度和外观都不理想。
国内小型作坊式再生桶厂一般规模很小,多集中在工业城市和化工区附近,他们利用自制或购买一些土简设备对钢桶进行整形、清洗、试漏、烘干、刷漆。这些作坊式再生桶厂既接受来料加工生产,也外出收集空桶,清洗翻新后,再对市场销售。有不少小电镀厂也加入再生桶生产,他们将空桶内部残余物吸除、清洗后,用强碱或机械方法脱去表面漆膜,用盐酸去除锈迹,然后把钢桶内外同时浸入电镀槽内,在内外表面镀上一层锌,将原来油漆桶改制成镀锌桶对市场销售。由于采取手工操作,技术设备落后,产量低,成本高,钢桶内部清洁度不易保证,修复后钢桶外观很难使用户满意。长期以来再生桶给人的印象就是清洁度不行、外观差,要求高的原料灌装很少有人敢用。这同时也是国内再生桶市场需求量不大的一个原因。据我们了解,东方化工厂的一些人员出厂后就搞过洗桶厂,但后来也因为设备简单、货源不足、产量不大,维持不下去了。
发达国家再生钢桶产业发达
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品尝过大量钢桶薄壁化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所以及时纠正,重视200升再生钢桶产业化。
美国是钢桶诞生地,近百年来钢桶回收再利用早已产业化。美国在80年代也曾大量生产过薄型桶,但时间不长,他们发现这样做是不理智的,很快就调整薄型桶产量,目前国美大部分钢桶板材厚度保持在1.2毫米,薄壁桶很多用于出口包装不回收。
美國再生桶生产商和用户共同意识到钢桶与其他包装相比,可以重复使用多次和再循环性。发达国家通常拥有一批经营良好的再生桶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空桶回收后先分类,然后上自动生产线对钢桶进行整形,清洗或改制,最后经自动喷漆生产线出来后与新桶差不多。美国甚至用再生桶作为Ⅱ、Ⅲ类危险品海运包装容器。美国的钢桶产量是世界上最高的,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80年代美国再生桶制造商建立了空桶回收网络系统,用户可以在全美任何一个最近地处理空桶。90年代初被回收的钢桶已接近当年新钢桶生产量的75%,到90年代后期,这个比例接近100%。
美国再生桶生产商对不能修复的废桶切碎送炼钢厂重新轧制钢板。这个由钢铁厂→新桶厂→用户→再生桶生产商→用户→再生桶生产商→用户→再生桶生产商(废桶切碎)→钢铁厂的“封闭式”循环系统在美国遍布各地。
日本是世界上再生桶利用最好的国家。日本是个岛国,自然资源缺乏,从1930年开始生产钢桶就确定了钢桶生产原则“要能重复循环使用”,这个观念一直持续到今天。1964年以前日本生产的钢桶钢板厚度为1.6毫米,这个厚度使钢桶能够反复使用五六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桶设备、焊机技术的改进,以及钢板轧制技术的提高,1964年以后日本开始试用1.2毫米钢板制作钢桶,当时日本把1.2毫米厚钢桶称为轻型桶。虽然1.2毫米厚钢桶重复使用次数有所下降,容易变形,但成本低,重量轻、综合性价比好,最终还是被日本人认可 。日本非常重视钢桶板材厚度,这是因为钢桶重复使用次直接取决于钢板材厚度。 日本再生桶生产实现了产业化,成立了再生桶协会JDRA。日本有122家工厂从事再生桶生产,2002年日本200升包装钢桶使用量达到1600万只,日本每年使用的包装桶有60%是修复和改制的再生桶,全部壁厚1.2厚米的钢桶产量占总产量的84.6%,而桶底盖1.2毫米厚配1.0毫米厚桶身的钢桶只占11.9%,是世界发达国家中生产薄壁钢桶最少的国家。日本国内钢桶板材厚度至今保持在1.2毫米厚度不改变,为国内再生桶产业提供了大量可修复的空桶。
再生桶产业化须解决两大问题
一是桶内残余物处理问题。
我国很少有社会化的工业废弃物处理厂,再生桶厂对桶内残余物,大多进行简单处理,填埋不作任何技术处理。由于许多有毒有害残余物分子结构稳定,在自然界降解的速度非常缓慢,使填埋场周围环境受到污染。随着精细化工的发展和化工中间产品的增加,再生桶内残余物种类也不断增加,这些残余物污染后大多无法再利用,再生桶厂如不能解决桶内残余物销毁,将无法实现产业化。规范化再生桶厂已经在设计规划中考虑了残余物焚烧装置。大多数有机化工残余物都具有热值,焚烧炉在销毁化工残余物时利用热分解产生的热值,加热水和烘干钢桶,这种废热利用可减少再生桶厂能源消耗,降低再生桶成本,是目前国内外较为合理的再生桶厂建设方案。
二是必须走机械化道路。
我国再生桶未能形成产业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采用机械化大生产。作坊式生产效率很低,人工工资比重大,再生桶缺乏竞争力,土简设备无法消除桶表面较小凹凸不平,对卷边变形更是无能为力。没有规模化生产也无法使用先进的喷漆后处理设备,手工刷漆浪费大,外观难以让用户接受。没有切桶顶设备,改制桶在国内基本不可能生产,所以我国钢桶产业化必须解决机械化生产问题。
目前发达国家再生桶厂基本实现半自动化和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在日本一条自动化流水线单班年产再生桶40万只,只需20名工人,人均年产2万只再生桶。而我国手工生产年产量人均只有2千只。相比之下我国再生桶产业落后的太远,正因为如此,我国钢桶再生产业发展空间是非常大。
钢桶翻新产业化是个大问题,每年几百万个钢桶重复使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是多么大的财富,请有心人算一算,非常惊人的。为循环经济作出卓越貢献,值得大家为之奋斗!(郑辑)
我国灌装设备的发展方向
经济发展,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上升,各种饮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各种饮用水、饮料、果汁、乳品、调味品、酒类等等,需求量都在上涨,促进了生产,丰富了市场。现在消费者口味越来越多元化,倒逼饮料厂家推陈出新适应市场,五花八门的饮料新品越来越多。饮料市场的更新换代也给液体灌装设备市场带来了挑战,液体灌装设备要适应饮品市场的变化和增速。灌装设备的作用不可忽视,灌装技术以及设备的发展为液态产品提供了强力支撑。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的社会零售品总额增速为8.1%,其中饮料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达到10.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饮料市场的不断扩增给我国液体灌装设备市场带来了发展机遇。近几年,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内液体灌装机行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技术水平、设备性能、质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从客观角度来说,现在我国的液体灌装机与国外的产品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产品中缺乏高端设备、技术含量不高、缺乏创新,是目前国内灌装机行业发展中的软肋。
我国包装设备起步较晚,1980年尚未形成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社会对包装机械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上政府的重视与扶持,中国包装机械得到迅速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大于30%。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其仍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包装机械已成为机械工业中十大行业之一。在发展初期,国内的灌装设备多为进口。进口设备大多价格高昂、定制时间长、个性化定制困难,这就给我国的国产灌装设备发展提供了机会。国产灌装设备市场通过自主创新、灵活调整交货期等优势,迅速崛起。随着国内灌装设备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技术不断发展,整个行业更趋向完善,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让灌装设备向自动化、智能化迈进。
现在,国内的灌装设备市场在不断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灌装设备生产企业也在不断成熟。对于生产企业来说,高质量灌装设备将会为食品的生产“加码”,这也在倒逼灌装设备制造企对自身进行反省,通过自主创新,跳出“落后-引进-仿制-落后”的怪圈,提高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生产企业对灌装要求不断提高,灌装生产线越来越受到青睐。灌装生产线包含了输送、灌装、装配等一系列生产设备。过去,我国的灌装生产线不仅设备笨重、采购成本高,安装和维修费用也非常昂贵。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的灌装生产线可根据生产流程进行编程控制,性能稳定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还能减少物料浪费,为生产企业节约成本。
市场需求的增加也对灌装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灌装设备制造商要紧跟市场需求,不断对技术和设备进行创新。从整个灌装设备市场来看,灌装设备主要有以下三个发展方向:
1、增强多功能性
企业在研发灌装设备时,要加强对多功能性的创新。加强设备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是目前灌装机械行业发展趋势走向。例如设备可以进行茶饮料、咖啡饮料、豆乳饮料和果汁饮料等多种饮料的热灌装;既可进行聚酯瓶的灌装,也可进行玻璃瓶的灌装,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同一台设备具有多功能,可以广泛适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加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企业效益,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企业的投资成本。
2、提高智能化水平
设备制造商要将提高设备智能化水平作为研发灌装设备时的关键点之一,利用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提高设备的机电一体化。通过引入高精技能、电子技能、微电子技能等,加强灌装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无人作业性。 制造企业在对设备进行创新时,首先要从提升设备性能入手,提高灌装过程的稳定性。通过在生产线上配置传感器等加强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根据灌装流程进行编程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其次,还要增加灌装精确度,减少物料的浪费,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
3、提高设备整套供应能力
如今,生产企业对生产一体化要求不断提高,在包装机械零部件生产专业化的前提下,灌装设备制造企业要加强自己的设备成套供应能力,提高灌装生产线一体化水平。现在很多液体灌装机生产厂家将液体灌装机与旋盖机、贴标机、喷码机等其他设备配合工作,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对生产线一体化的需求。比如,一条牛奶灌装线,设备制造企业要能提供牛奶灌装、封盖、贴标、打包、甚至码垛等一系列设备,实现完整的生产线供应。
目前,国内机械产品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两点:价格和交货期。价格是所有产品竞争较为简单的方式,但并不会永远有效。对于采购方而言,价格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尤其是大企业,有自己的一套成本计算体系。
近年来,包装机械向着高端化转变已经显露出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而随着包装市场需求的蓬勃发展,在技术水平增强、进口替代效应逐步显现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包装机械行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我国虽然加快了技术创新研发,缩小了与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但是国外研发成果层出不穷,研发趋势日趋多样,如果国内行业无法实现突破创新,将永远无法实现国产包装机械对进口设备的替代和反超。
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国液体灌装机要想满足饮料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就需要积极进行自主创新,打破“小而散”的行业态势,在“高精尖”的方向上不断前进。现在不少灌装设备制造企业都意识到了创新对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很多企业也只是停留在模仿国外先进技术的层面,自主研发创新力度不足。国内液体灌装企业需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加大材料、自动化、机械、信息化等方面的研发投入,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构建“专利池”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而只有进行数字化和标准化,才有可能提高能力,为客户提供整厂的解决方案,提高自己和客户的整体竞争力。
未来液体灌装机的发展需要配合产业自动化趋势,在技术发展上朝着机械功能多元化,结构设计标准化、模组化,控制智能化,结构高精度化等方向进发,使设备能够满足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等生产需求,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我们要关注品牌的稳定性。在品质、服务等方面,品牌代表了已经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不符合客户利益的厂商已经被淘汰。品牌长时间的稳定性形成的可信赖性,是不可跨越的竞争力。
我们还要注意用户体验,这是近年来到处可见的热门词,也是国内外机械差异的另一重要因素。在机械设备领域,国外厂家在用户体验的营造上,也是不遗余力。
我国的包装机械设备发展势头喜人,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有些产品已经迈向国际市场,展示了中国制造的风采。今后,以全自动灌装机生产线为代表的中国生产的包装机械设备,一定会成为国际市场的前沿产品。(包机宣)
小容量灌装机功能多样化是发展趋势
灌裝机是包装机械的主力产品,是食品、饮料、农产品、药品、日化、化工等行业必不可少的包装机械,用途范围广,需求数量多。近几年,随着人民群众消费升级,不但灌装机的需求数量直线上升,而且对于功能多样化,尤其是小容量灌装机的功能多样化要求提高,成为一种大趋势。
我国灌装设备市场规模庞大。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灌装设备制造企业想要在市场上站稳脚步,就必须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改进升级,“投其所好”,才能确保产品占领市场,企业稳定发展。现在医药、食品等领域的产品已经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国内的小容量灌装设备在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和用户强烈要求变化的情况下,走功能多样化道路是必然选择。
目前,不少灌装设备制造企业在小容量灌装设备功能方面加以改进,使得功能多样化,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产品的销售额显著提高。
“如今,我们的小容量灌装设备不仅款式多样化,并且功能也是非常齐全,例如面霜、牙膏等其他粘稠度的膏体产品,牛奶、饮料等液体产品,流体类或者颗粒桨状类的医药产品等都可以使用小容量灌装。”有的企业销售负责人这样表示。正是立足于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改进后的小容量灌装设备为用户的包装生产线带来了更多的好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高了便捷性,多样化的功能使消费者更加喜欢。
近几年,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国内小容量灌装机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技术水平、设备性能、质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支持企业、安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灌装设备市场的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对于小容量灌装的改进要求也是非常高。针对此类情况,小容量灌装厂家需要不断的去创新、改良,从而达到适合市场潮流的灌装设备,使之成为食品、医药、日化等企业包装线的得力干将。
目前,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业内专家表示,小容量灌装设备制造企业应承认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认真寻找原因,攻关解决困难,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对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与升级,努力向国际水准看齐。据了解,有企业研发出的自动化小容量灌装机具有国际水平,不仅达到了国家的卫生标准,而且能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我国医药、食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在灌装生产方面,灌装设备的生产能力一直是个大问题。这是摆在我们包装机械厂家面前的一道考题。灌装设备如果能为产品提供更好的包装服务,产品工作效率更高,这类的灌装设备在市场上肯定会更占有优势。
根据目前的发展方向,我国各行业都会向世界水平靠拢,这也必将促进市场消费,对灌装机的需求会更多更高。国内灌装机企业加快创新步伐,提高小容量灌装机科技水平和制造精度,以精准、高速、节能、环保型的灌装机跟上市场需求。(计宣) 速溶咖啡带动粉剂包装
想起来非常有意思,一种饮品受欢迎竟然带动了一种包装设备的发展。随着咖啡文化在国内的普及,咖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相关产品在国内的销售市场被不断打开。这其中尤其是速溶咖啡,因携带、食用方便,销售量不断提升,这也为粉剂包装设备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浪潮。
目前,国内咖啡市场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消费人群也在迅速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的咖啡消费市场规模约为700亿元人民币,消费年增长率在15%左右,预计2020年中国咖啡市场销售规模将达3000亿元人民币,2025年有望突破10000亿元大关。
如今,市场上的咖啡种类层出不穷。从我国咖啡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速溶咖啡仍是国内咖啡消费市场的主流业态,市场占比达到72%,复饮率均超过60%,消费群体比较稳定。
调查机构曾针对不喝咖啡的群体以及可能考虑降低咖啡饮用频率的群体做过调查,结果显示,除自身因素外,价格偏贵和购买不方便是影响咖啡消费的主要因素。而速溶咖啡价格相对较低,购买也十分方便,有助于生产企业进一步拓宽消费市场。
速溶咖啡作为一种粉剂,其生产过程中少不了粉剂包装机。粉剂包装机集机、电、光、仪于一体,采用先进的电机及电子称量技术,可自动完成计量、制袋、包装、封口、打印、计数等整套包装流程。速溶咖啡市场的扩大,也将有助于提升粉剂包装设备的市场空间。
据了解,云南德宏州依托当地丰富的咖啡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将投资集咖啡种植、加工、研发等于一体的综合产业集群,拟建设一座咖啡种植加工研发中心,并购入优质咖啡、速溶咖啡生产线各一条。同样位于云南的某食品公司引入上海某咖啡有限公司的技术对当地的咖啡全产业链进行提升。目前,该公司正在开展咖啡庄园的规划设计工作,并预计建设速溶咖啡粉生产线5条。
粉剂包装机市场在不断成长,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设备的升级和创新至关重要。切袋位置偏差、色标定位出故障、供纸电机控制不易等都是粉剂包装机运行时中容易出现问题。对此,包装机械企业还需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生产可靠性以及灵活性。
粉剂包装设备市场还展现出四个发展新方向:设备多功能化,生产具有多种切换功能的包装设备;设备结构标准化、模组化,优化原有的机型模组;控制智能化,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设备中;结构高精度化,利用高精密控制器优化设备的结构设计以及结构运动控制。
粉剂包装机是速溶咖啡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设备,而速溶咖啡市场的扩大也将进一步提升粉剂包装设备的市场份额。虽然目前我国粉剂包装机械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相关制造企业须从自主研发开始,生产更高效率、高智能、高稳定的粉剂包装机。(纪言)
降解包装材料新品迭出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丢弃的大量塑料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德国和瑞士的研究人员发现,大气会传送大量微塑料,这也说明人在呼吸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吸入微塑料。研究显示,微塑料污染已经侵入到人类体内,全球人均每周摄入将近5克的微塑料。长此以往,对人体的伤害将无法想象。因此,对抗塑料污染刻不容缓。而发明并使用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不仅有助于减轻环境污染,更是造福人類本身。这也充分说明了环保性包装材料前景巨大,相关生产企业要开足马力,加大对新型包装材料的研发投入,符合环保要求、市场需要和行业生产实际。
如今,为了减轻塑料污染并抵抗塑料污染带来的健康危害,能够代替塑料的可降解材料被不断发明。在食品包装材料上,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新颖包装材料。这些材料更智能化,在食品包装方面能体现更多的价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想要快速普及这些材料的使用,尚有难度。
现在就来盘点一下食品包装界中出现的新型可降解材料。
1.木粉塑料
日本科技人员从松木中研究开发出一种木粉塑料包装材料,通过从木粉中制取出多元醇,然后与异氰酸酯发生反应,从而生成聚氨酯。这种木粉塑料抗热能力极强,而且可被生物分解,可用于制作耐温型包装袋等。
2.玉米塑料
美国科研人员研制开发出一种易于分解的玉米塑料包装材料。它是用玉米淀粉掺入聚乙烯后制成的,该塑料适用于制作食品包装一体化的包装袋。该包装能迅速溶解于水,可避免污染源和菌毒的接触侵袭。
3.油菜塑料
油菜塑料包装材料由英国研制成功。它是从制作生物聚合物的细菌中提取了三种能产生塑料的基因,转移到油菜植株中,经过一段时期产生一种塑料性聚合物液,经提炼加工便可得到一种油菜塑料。这种塑料加工制成的包装材料或食品快餐包装材料,弃后能自行分解,没有污染残留物。
4.小麦塑料
这是利用小麦面粉添加甘油、甘醇、聚硅油等混合干燥,再经加入150kz/Id的压力热压成为半透明的可塑性塑料薄膜。用小麦塑料包装食品的优势是,可由微生物加以分解。
5.大豆塑料
美国用大豆提炼的蛋白质制造出类似塑料的食品包装材料,可代替以石油为原料合成的塑料。这种制作技术是将大豆浸泡、磨碎后分离出蛋白质,再将蛋白质溶液烘干,除去其中的水分,然后用这种蛋白质粉与其它成分及添加剂混合,制成可食性薄膜或涂层,用于食品包装。它们具有良好的强度、弹性和防潮性。
6.叶绿素塑料
德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经过叶绿素“染色”的塑料薄膜。绿色果蔬食品中,大都含有大量的叶绿素,而这种色素在光线照射下会发生感光氧化反应,分解食品中的能量,从而导致食品腐烂。将塑料薄膜用叶绿素以特殊方法进行“染色”,经过这种处理后的薄膜,用来包装食品就可以有效“截获”致使食品腐烂的光线,从而大大延长了食品保鲜期。 7.细菌塑料
英国科研人员研剖开发出了一种PHB细菌塑料。它是先用糖培育出一种细菌,通过加工制成与聚丙烯相似的材料。该材料无毒,而且易于生物分解,是加工制作食品包装袋的理想材料,弃后对环境没有污染。
8.侦菌薄膜
这是一种可以侦查细菌的特殊薄膜,即在普通食品包装薄膜表面涂覆一层特殊涂层,使其具有能侦查细菌的特殊功能,如用于生熟肉类包装的侦菌薄膜,如果所包装的肉类食品已经不新鲜,有害细菌含量超出食品卫生标准,用这种薄膜包装则会使原来透明无色的包装薄膜变为警告色,使消费者知道肉类食品已不能食用。
9、酪蛋白包装材料
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文德默尔(Wyndmoor)的农业研究局乳品功能食品研究部的科学家用酪蛋白等牛奶蛋白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食品包装薄膜。据了解,这种包装材料相比传统食品保鲜膜在隔绝空气、保持食品新鲜度方面的性能要强500倍,它为市场提供了一种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的食品包装替代品,比之前来自石化材料的包装薄膜更具竞争性。这种新型薄膜更耐水耐油,可以直接用于奶酪棒、烘焙食品和糖果的包装。
10、焦糖蜂蠟包装材料
瑞典某设计工作室将涂上蜂蜡的焦糖作为“橄榄油”的包装材质。蜂蜡可以有效阻止液体流出并防止焦糖包装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而加热到100°与170°的焦糖包装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能够用以区分不同品种的油。而焦糖本身不会和油相融,使用时只要像敲鸡蛋那样,就可以将里面的油轻松取出。包装打开后,焦糖接触到水和空气,就会自动开始降解,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11、洋菜胶包装材料
同样是瑞典的这家设计工作室还发明出利用洋菜胶来盛放果汁、牛奶或者冰沙等饮品。洋菜胶具有半透明的特点,可以透过它观察饮品内部的颜色、质地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洋菜胶存放一个月后会渐渐缩小,也有助于提醒消费者尽快饮用完毕。利用洋菜胶包装的饮品需要冷藏,在运输过程中还应避免其暴露在阳光下。
12、蘑菇包装材料
美国某生物材料公司通过让菌丝体在玉米秸秆、玉米皮等干净的农业废弃物周围生长,培育出了一种蘑菇包装材料。这种材料获得速度非常快,真菌只需几日就能长得立体又结实。聚苯乙烯材料需要数千年才能降解,而这种菌丝体材料的降解程序十分简单简单。甚至将它们扔在花园里,它们就能在几周内自然降解。
13、生物基聚乳酸包装材料
由欧盟12个成员国及联系国组成的研发团队研制开发出了一种创新型生物基聚乳酸包装材料。它产自玉米糖分的酶化发酵,其物理化学特性接近石油基塑料,但它不仅可降解,还有着优良的耐热、机械、阻隔等性能。据悉,还能在普通包装的基础上嵌入智能技术,可实时检测包装物内氧气含量,保证整个产品价值链可追溯性。
可怕的微塑料
塑料垃圾危害全球。但是,比废弃塑料更广泛存在更可怕的,是“海洋中的PM2.5”——微塑料。由于微小,在环境中肉眼往往难以看见。公开资料显示,粒径5毫米以下的塑料颗粒被称为微塑料,通常以碎片、纤维等形式存在。但目前在科学上还缺乏严格定义。由于尺寸小且更易进入生物体内,吸附和转移其他污染物的能力也更强。但要弄清这些微塑料颗粒的来源并不容易,这取决于位置、塑料大小和类型、还有天气条件。迄今,还缺乏足够的信息来得出确切结论。
近年来,无论从海洋到陆地、赤道到两极,都有微塑料被检出。2019年7月,科学家在北极钻取的冰芯中发现塑料微颗粒,意味着塑料作为污染物已经远及地球上最偏远水域。另据《2018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我国渤海、黄海、南海海域4个监测断面表层水体漂浮微塑料平均密度为0.42个/立方米。源于中国科学报2019年4月的报道称,研究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的微塑料浓度均值约为每平方千米50万个微塑料颗粒。
“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王菊英副主任表示,不管是在海水中,以及海底和海底沉积物当中,都发现有微塑料的存在。从陆源看,污水大量排放以及垃圾堆放等是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另据权威媒体报道,在日常清洗衣物过程中,每次清洗可产生1900多个微塑料进入废水中,单位体积废水中的微塑料量级可达100个/升以上。
如何防范微塑料污染成为当前新一轮环保攻坚战的重要命题。近年来,一场从流域、河口、近海到大洋,再到极地的规模浩大的微塑料监测和研究行动正在陆续展开。自2016年起,科技部便已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微塑料监测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技术研究”项目。2017年,中国首次将海洋微塑料监测范围扩大至大洋及极地领域。
发表在《化学先锋》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瓶装水中的塑料污染甚为严重。该研究分析了从9个不同国家19个不同地点购买的11个品牌的瓶装水,总共259种瓶装水。这些国家属于五大洲,有的是瓶装水生产大国,有的是人均消费量大国,包括美国、中国、巴西、印度、墨西哥、泰国、黎巴嫩和印尼。品牌既有国际著名的依云、雀巢优活、达萨尼、圣培露和纯水乐,也包括娃哈哈这样的本土品牌。
样品分析结果显示,93%都有一定的塑料微颗粒污染迹象。这些颗粒中有一半是聚合物,聚丙烯是最常见的聚合物类型(54%),这与用于制造瓶盖的普通塑料相匹配。每升瓶装水中平均会发现325个塑料微颗粒。塑料水瓶是造成塑料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
梅森和她的团队在瓶装水中检测出的塑料颗粒,大多数是聚丙烯,这是瓶装水瓶盖的主要成分。据调查,美国人每年消耗掉5000万瓶瓶装水。她说:“放弃瓶装水,塑料袋和塑料吸管是我们所能做的基本工作,可以极大地影响塑料在环境中的使用量。”
研究者梅森在接受专访时认为,微塑料颗粒在环境中产生的污染严重性,远大于在瓶装水中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她说,“这些微型塑料颗粒,遍布在空气中,在水中和我们的土壤中。” 梅森研究发现自来水、啤酒和海盐中也存在塑料颗粒污染。每公斤海盐中发现有多达600个微塑料颗粒。如果按照世卫组织的建议,每人每天食用5克食盐,就有可能吃进去3个微塑料颗粒,更何况有人盐的摄入量远远超标。
在海洋生物体内发现的微塑料颗粒从5毫米到100纳米直径不等。2018年一项小型研究,分析了从芬兰、日本、意大利,俄罗斯和其他一些国家的人们那里采集到的粪便样本,结果每个样本里都有微塑料颗粒。这也意味着,微塑料颗粒随着食物链,最终进入我们的身体。
“我们知道人类会接触到这些颗粒”,罗格斯大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助理教授菲比·斯泰普顿教授说,“我们知道,人们通过呼吸和饮食摄入了这些颗粒,由于它们的大小,很容易就穿过了天然的生理屏障。”这意味着,其中一些足够小的塑料颗粒,可以越过人体的保护组织,进入血液和器官。
密苏里大学生物学名誉教授佛莱德里克·冯·萨尔说,已有证据表明,塑料和与之相关的化学污染物具有毒性,它们涉及肥胖症和其它代谢疾病,比如心脏病、糖尿病,以及癌症、生殖系统疾病和注意力缺陷等神经系统的疾病。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承认,塑料在加热时会浸出五十五至六十種不同的化学物质。当您在外卖容器中加热食物或在塑料板/容器上加热食物时,该过程会混合各种化学物质(以及模仿荷尔蒙的雌激素)和食物。瓶装水则无论热与冷,均会改变水与塑料的关系。吃这些食物会导致荷尔蒙不平衡,导致健康问题,如PCOD,卵巢问题,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等。
微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并非危言耸听。今年7月,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法国比利牛斯山脉青翠的山谷中,吹来的微风中竟然含有微塑料颗粒。今年发表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美国的地下水也被塑料颗粒污染。罗格斯大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助理教授菲比·斯泰普顿说:“如果我们用科学眼光来寻找塑料微粒,每时每刻都可以找到它们。”(包讯)
博斯特以创新技术引领行业发展
互联网技术与电商的蓬勃发展给包装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把握机遇,抢占商机,离不开高效高质的设备。以质量和独特创新技术领先行业的博斯特公司,一直在探索怎样用创新的工艺为客户节约能耗,创造更高的利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满足消费者与供应商的共同需求,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博斯特公司成立于瑞士洛桑,是为折叠纸箱、瓦楞板和柔性材料包装厂提供高质量机械设备和服务的世界顶尖供应商和行业冠军,业务涉及50多个国家,在8个国家有14家生产工厂,在世界各地有5000多名员工。
博斯特常州基地始建于2017年1月,是一个绿色无污染项目。基地设有一栋行政楼、生产中心和独立仓库,用于储存危险品。基地总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630平方米。目前,凹版印刷机和紧凑型覆膜机年产量已超过100台。博斯特卷材事业部在意大利、德国、英国都设有技术演示中心。如今,中国常州技术演示中心的加入将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便利,方便客户参观和亲身体验博斯特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秉承产品本地化、服务更贴近中国市场的理念,此演示中心也通过提供售前技术演示和售后产品培训服务,以致力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在博斯特中国4.0商业战略下,常州技术演示中心在满足本地需求的情况下与博斯特战略保持一致,在博斯特国际质量标准内实现高效生产,紧跟市场,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博斯特正是通过这种策略实现了RS 3.0 PLUS的成功,成为中国和亚洲凹印机市场的首选,并推动CL和SL 750D系列覆膜机在同一地区市场的成功。
常州工厂经过这一年半时间的努力,目前运营良好。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体现:第一,从业绩本身来看,目前为止常州工厂已经卖出100多台设备了,都属于高端设备,这在整个亚洲地区都是遥遥领先的;第二,博斯特总部拥有在中国其他工厂的投资经验,有良好的资源团队,能让常州工厂从第一天开始就能进入正规,即拥有完善的管理流程,能让整个团队工作起来事半功倍。所以说,雄厚的资金、实力担当的团队,必定能塑造一个成熟的平台,这个平台不仅能给客户看到新产品,还能提供全产业链的服务,这在同行业来说,速度是非常快的。引进国外工厂的先进制造及管理经验,同时还会引入兄弟公司具有本土化的实际管理经验,集团最好的发展成果也会引入到常州工厂的管理之中。目前常州工厂是欧洲设计、中国制造,同时追求博斯特全球一直在奉行的“All life in quality——全生命品质”。这需要一个长期的累积过程,如同品牌的发展一样,会从筛选零配件供应商开始,采用博斯特良好的管理模式与合作伙伴,保障产品的生产质量,同时在后期做好本地化的售后服务,拥有大量的专业工程师,可提供24小时的品质保障服务。
博斯特的主要产品系列由三个事业部组成:单张纸事业部、卷材事业部、服务事业部。单张纸事业部是博斯特多年来的主营业务,每年的销售额占公司全球总业绩的60%以上;卷材事业部即是软包领域,销售业绩目前占据总销售额的30%左右;服务事业部不到10%。博斯特的卷材事业部有六大制造基地,包括德国比勒费尔德、意大利圣乔治、意大利佛罗伦萨、瑞士洛桑、英国曼彻斯特、中国常州工厂。其主要应用领域在软包装、液体包、烟标防伪、手提袋和标签领域。博斯特在中国则有三大生产基地:包括博斯特上海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折叠彩盒相关设备;上海旭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主要做瓦楞纸箱设备;常州博斯特西太湖包装设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软包装设备。博斯特相继收购了意大利基度(机组式窄幅柔印机),德国FK公司(卫星式柔印机),除了印刷机,还生产涂布和镀铝设备,这类设备主要在意大利生产。博斯特的凹版印刷,尤其是烟标生产,占了很大的比例。博斯特工业包装4.0体现在标签、软包装、折叠彩盒和瓦楞纸箱产业引领包装生产的未来。旨在以数字化及自动化生产流程的方式联结所有参与者,同时让信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随手可得。博斯特对中国包装未来的远景是清晰的:从设计开始直到完美的执行;从堆叠的纸板到最终在包装者的手里验收的箱子;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质量和对环境最少的影响。这些需要通过不断的在整个供应链中加强数字化过程。在博斯特,将继续结合并引领数字化,自动化和互联性,用有意义的创新来塑造未来的包装世界。 目前消费市场发生全球化的巨变:人口变化(中产阶层的增多和人口老化)、全球经济的变化、技术革新、资源匮乏和竞争加剧、城市化、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诸如人口变化、城市发展等这些巨变因素给包装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改变:包装做减法:包括节省能源、减少浪费、减轻重量、减小体积等。可回收、可降解包装:要考虑机械特性、化学性能、生物性能等的改变,工程浩大。零售商、品牌商巨头如沃尔玛、雀巢、百世、安姆科都承诺减少包装浪费,用可回收的材料生产包装。其中,可回收是重点,可降解是辅助发展。
软包装企业所服务的品牌商面临如下挑战:环境变化,要求更加注重产品的安全、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新零售形式,缩短了新产品上市时间,要求品牌商必须优化供应链,加速创新;人口变化,品牌商必须用新的方式吸引客户。这些挑战使得品牌设计产品的方式正在变化,品牌包装分销方式也正在变化。当然,也促使包装功能发生改变。包装功能的改变更多地由薄膜材料来实现。
目前比较认可的可持续性高阻隔软包装解决方案是可回收的包装设计,要完成高阻隔软包装、单一材料的回收,需要原料、设备、树脂、制袋企业共同合作,而博斯特能提供所有相应的设备,包括复合、里印、预涂、真空镀膜等。
博斯特柔印中心位于德国比勒菲尔德,每年营业额约为8500万欧元。博斯特卫星柔版系列机型各有各的优势,VISION CI具有卓越的性价比,EXPERT CI具备一流性能和卓越的产能,而MASTER CI是柔版预印王者。应用于宽幅柔印领域的博斯特扩展色域印刷(ECG)技术,无需借助专色就可以扩展色域。对于终端客户和印刷企业来说,满足市场需求的最佳途径就是使用7原色ECG扩展色域印刷工艺。对于终端客户来说,ECG可帮助他们实现凹转柔,并加快商品推向市场的速度,让商品拥有全球统一的品牌标识度,可以高效实现短时促销,而柔印也符合可持续发展趋势,可大大减少VOCs排放,节能降耗。对于印刷企业来说,ECG技术可以提高盈利能力,缩短交货期,不增加投资的基础上提高产能,减少人工成本,短单盈利,印刷品质可以预见,并且稳定一致。与凹印相比,减少VOCs排放,节能降耗。
博斯特是能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能全面覆盖整个纸包装产业链,能根据用户所需提供合适的、高效、高質的产品解决方案,并通过不同的产品组合,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另外,随着博斯特在中国工厂的加大投资,为中国用户提供的本土化服务越来越强,更靠近用户,能提供高效服务。高端服务部门也能为企业的员工做技术和解决方案培训,确保BOBST机器运行在最高的水平。在博斯特常州技能中心找到标签和软包装的解决方案,包括工艺流程的改进,基材功能处理,产品质量提升以及缩短产品上市时间。(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