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龙家族”中的另两“龙”

来源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q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蛟龙”号和“潜龙二号”“海龙2号”一起执行中国大洋38航次科考任务,三“龙”聚首齐探深海。之前我们为大家介绍了“蛟龙”号,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龙家族”的另两位兄弟。虽然它们的体形比“蛟龙”号要小很多,不能搭载潜航员和科学家深入海底,但它们的本领也很大。
  深海小金鱼——“潜龙二号”
  大家好,我是“潜龙二号”。和“蛟龙”号大哥一样,我没有缆绳,但我的“肚量”没有它那么大,它可以搭载3个人进行深海探秘,我满肚子都是科学仪器,就不能再载人了,所以我也叫“无人无缆自主水下机器人”。因为我长得酷似小金鱼,所以我更愿意大家叫我“深海小金鱼”,哈哈!
  我于2015年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诞生,到今年已经两岁了。通常大家一看到我的名字,就会猜测我是不是还有一个哥哥。没错,我的确有个哥哥,它就是“潜龙一号”,比我大两岁,体长4.6米、直径0.8米,长得圆滚滚的,看起来特别“实在”。哥哥重1500千克,一直号称比我瘦。它能下潜6000米,续航工作24小时呢。
  虽然我重1.5吨,呃,确实比较魁梧,但大家看我的身材是不是比我哥哥好一些呀?起码我有“腰”嘛,哪像它是一个直直的“水桶”,哈哈哈!我身为弟弟,当然也受到了科学家们的特殊关照,把我建造得更加灵活,在地况复杂的深海洋底也能来去自如。
  细心的你是不是已经发现,我比哥哥多了4个大大的“鱼鳍”,每一个“鱼鳍”上都有一个动力十足的小螺旋桨推进器。它们都是可以活动的哟,使我在下沉、上浮、前进、后退中都能获得足够的动力,帮助我成为深海“运动小健将”。
  我的“眼睛”和哥哥的一样,是一个“槽道推进器”,让我能够灵活地左右转向。不过我比哥哥多了一张大嘴巴,所以我话比较多嘛,呵呵。科学家在我嘴上安装了一个前视声呐,帮助我走得更稳。海底地形复杂,又没有光线,一片漆黑,有了这个声呐装备,遇到障碍物时,我就可以轻松躲开了。
  我还有一个大大的“牛鼻子”,它是一个牵引环或叫起吊钩,需要下海工作时,科学家们就会牵着我的鼻子,把我放到海里。等我完成任务了,准备回到母船时,他们又像牵牛一样,牵着我的鼻子,把我拉上船。
  你们仔细看看我背上的这些装备,那可是我用来“保命”的武器!它们是通信用的水声通信机、定位用的长基线信标,还有发出信号的频闪灯。一旦我走失了,就要通过它们和母船取得联系。即使我失去了“自理能力”,科学家们也可以通过植入我大脑里的导航和控制程序装置定位我,找到我。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太让我感动了!
  有人问,你块头儿那么大,食量肯定不小,在深海饿了怎么办?我说没关系呀,我自带了“干粮”——3桶圆柱形、拥有足够能量的电池,能支撑我在水下工作30多个小时呢。对了,我还有一条长长的金色尾巴,它能够测量地磁,是不是很神奇?
  从我出生以来,一共下潜深海8次,在水下累计工作了170小时,总航程达到456千米,最大下潜深度是3320米,取得了西南印度洋“苏堤”“白堤”“龙旃”和“骏惠”4个热液区的数据和样本,还有160平方千米的近海底精细三维地形、区域水体异常及近底地磁等分布特征数据。将来,我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龙家族”取得更多荣誉。
  深海小魔方——“海龙2号”
  大家好,我是“海龙2号”,比“潜龙”两兄弟虚长几岁,在2009年就投身我国的深海科考工作中了。我长得比较普通,更像一个方方的盒子,身高约3.8米,长宽均为1.8米左右,但我比“潜龙”兄弟多了一些装备,比如我有小机械手,最大能提取250千克的物品,可以采集深海样品。在“龙家族”里,我和它们最大的不同就是我有一条长长的缆绳,像“脐带”似的和母船相连。科学家可以通过缆绳直接控制我的行动,也可以传输深海影像,所以人们都管我叫“遥控水下机器人”,但我给自己起了个小名,叫“深海小魔方”,请大家记住我哟!
  可以下潜到3 500米深海的我在水下行动可灵活了,这得益于我身上装备的7个推进器,其中4个可以水平推进,帮助我快速前进、后退、侧移,还有3个垂向推进器,使我能轻松地上升、下降。你们看不见我的眼睛吧?别以为我没有哟,我一共携带了5台摄像机和1台照相机,我就是通过它们把海底影像传输给科学家的。海底很黑,所以我还随身配备了6个泛光照明灯和2个高亮度的HID灯,使我在海底拍摄的影像更加清晰了。
  我的主要任务是参与我国大洋海底调查活动,比如海底热液矿物取样、大洋深海生物基因和极端微生物的研究,还有探索人类起源秘密什么的。2009年10月,我搭乘“大洋一號”科考船在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洋中脊上,观察到了罕见的高26米、直径约4.5米的“黑烟囱”。“黑烟囱”形似巨大的珊瑚礁,不间断地冒出滚滚浓烟。我兴奋极了,用机械手小心翼翼地抓取了大概7千克的“黑烟囱”硫化物样品,带回母船,感觉自己可光荣了!除此之外,我还能给海洋石油工程提供服务,比如检查检查水下管道,检测检测深海电缆,我都能胜任。
  我国的深海“龙家族”可谓各有特色,有可以载人的,有自主工作的,有自带脐带的。它们都是我国深海科考工作的先驱,虽是钢筋铁骨,却凝结了我国几代科学家的智慧,带着我们的海洋梦,游进大洋深处,探索那未知的神秘世界。让我们共同关注它们的下一次征程,让我们期待它们再一次创造优异成绩!
其他文献
翻车鱼是由瑞典自然学家林纳所命名的,是动物界的生长冠军,也是产卵最多的鱼。翻车鱼爱吃海马、甲壳动物、海蜇、胶质浮游生物和海藻,但它们最爱吃的食物还是月形水母。生活在大洋中表层的翻车鱼,常常成为海洋中其他凶猛肉食鱼类或海兽的食物,好在它具有强大的生殖能力,不会因此灭绝。翻车鱼一次可产卵3亿粒(一般鱼类产卵量是几百万粒)。不过因为翻车鱼卵是浮性卵,经常被别的鱼类吞食,所以成活率并不高。
摘要: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理论的重大贡献。他挖掘高等职业教育的经济学内涵,使学术界对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的研究进入了新古典主义时代。舒尔茨深入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指出要推动职业教育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协同发展,不因为追逐经济利益而放弃社会价值,也不应为教育的社会属性而无视经济价值。  关键词:经济学;高等职业教育资源;舒尔茨  中图分类号:G710
在一阵阵海浪的呼啸声中,我走进了一片水的世界。  ——题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李白雄浑的诗句中,传来了美妙的背景音乐——海之声。  大海在呼啸,火红的阳光下,它挺直了腰杆。这位健壮的海神正敲打着架子鼓,不时发出“嘭……嘭……嘭……”的响声,仿佛进入了交响乐的天堂。一群群海鸥在金光四射的天空中飞过,时不时发出短促而响亮的声音,仿佛在给海神伴奏。海神顿时兴奋起来,双颊就像
天然海绵“变身记”  每年9月到10月是海绵的采收季,人们通过爪钩或潜水来采集海绵。由于人们使用的仅是海绵的骨骼部分,因此必须对采收的海绵进行加工。加工总体可归纳为三步:阳光下晒干、软组织腐烂、捶打和清洗。经过加工的海绵骨骼不仅质地柔软且有很强的吸水性。并非所有的海绵都能被采集利用,最常用的是俗称“浴用海绵”的沐浴角骨海绵和马海绵,前者的骨骼更精细,后者的相对粗糙。经过加工的海绵可用于不同的用途,
广阔而深邃的大海,维持着亿万年来形成的海底世界秩序,万物生息繁衍,低等动物以浮游生物、海洋植物为食,高等动物又捕食低等动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海洋生态圈。但是,不知从何时起,海洋环境急剧恶化,所有海洋动物迅速分成了两大阵营,开始了一场席卷全球海洋的、规模相当于人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洋大战”。  大战的第一阵营领袖为抹香鲸,主要战将有虎鲸、海豚、海龟等。第二阵营领袖是大王乌贼,主要战将有大白鲨、水母
英国小说家毛姆有一部代表作名叫《月亮与六便士》,月亮挂在天空,高高在上,就像一个人的理想一样,而六便士是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有点儿像我们的“一分钱”,面值虽小,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所需。  很多名人在实现理想之前,都有过潦倒、痛苦的现实生活,《月亮与六便士》就描写了这样一个人——一个把六便士踩在脚下,一生仰望月亮的人,他的名字叫思特里克兰德。  思特里克兰德本是大城市里的一个证券经纪人,过着衣食无忧
有许多经典的动画电影,不仅画面五彩缤纷、情节引人入胜,其中大海的场景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一定以为那些电影中的大海都只是动画制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其实它们中很多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有原型的,很惊喜吧?无论你是否看过这些动画,都来跟随我们一起走进动画中的海洋天堂吧!  澳洲篇——《海底总动员》——珊瑚世界大堡礁  《海底总动员》中,小丑鱼尼莫和爸爸生活在海底的一片五彩缤纷的珊瑚群中,没错,这个地方
飘逸水母,你看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了吗?  看过啊,不过这与今天的脱口秀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了,我们今天邀請的嘉宾就是飞鱼菲利普斯先生。其实,我们早就想邀請它来演播室做节目了,不巧正好遇上李安导演邀請它和它的家族去好莱坞拍电影,所以这件事情就耽搁了。  大家好,我是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拯救了少年派的神奇飞鱼菲利普斯。  哇,好有明星范儿哟!  菲利普斯,能给我们做一下关于飞鱼家族的简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应用型人才队伍素质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顺应社会潮流、符合企业需求、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安徽省蚌埠市中职教育对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归纳分析了探索实践中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推动区域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及其保障条件的研究。  关键词:中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
“‘雪龙’船左舷一侧有北极熊出没!”2012年8月25日早上8时24分(北京时间8月25日下午15时24分),备受中国第五次北极考察队员期待的北极熊终于露面,正在值班的二副陈鹏通过广播向全体队员通报了这一消息,这是本次考察遇到的第一只北极熊。  凌晨4时30分,“雪龙”船行驶至北纬81°04’、东经21°20’附近,进入了一片浮冰区b海面静得犹如一面镜子,在冰块问偶尔可以看见几个小黑点探出海面,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