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片人到主播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m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媒发达的西方国家,类似《实话实说》的脱口秀节目最大的话题来源无非是政治或者娱乐八卦,但在中国这两个话题都不可能放开谈。我看了几期《实话实说》,都是什么“我的收藏”“我的左手”之类的这种话题的“实话”又有多少价值呢?于是在《走进直播室》,我们整天找的也是诸如“城市公共厕所太少”“打折骗局”之类的话题。话题定下来后,得找三四个嘉宾上节目,然后我就根据邀请的人写台本:节目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谈什么,话题怎么递进等。有很多次领导看了我的台本后说我:“你老毛病又犯了,你写话剧啊?”本来谈话节目就不需要什么台本,是领导非要看台本,我怎么办?
  很快我发现,台本真是不用写的,因为这种节目如果请对了嘉宾,你什么都不写,人家也能说得很好,要是请的人不对,台本写得再好,节目也死定了。有一次,有个话题实在找不着合适的嘉宾,我就自己上了。主任又说:“你那么想出风头吗?”我没吭声,剪片子的时候我发现,除了自己讲的还有点儿意思之外,其他嘉宾的话我都想剪掉。就这样,我当过几次节目嘉宾,逐渐上了瘾,一来不必写台本了,二来还能多挣两百块嘉宾费。
  就这样混了一年多,主任没少骂我,说我做的片子跟屎一样,但这并不能让我沮丧。让我沮丧的是,那时的江苏台财务状况糟糕到了极点,一线记者、编导们半年才能报销一次。那一年我穷得跟什么似的,口袋里永远没有钱,抽屉里永远装着厚厚一堆等待报销的发票和稿费单。一想到那个年代,再想想今天的生活,简直就是天上人间!
  终于有一天,《走进直播室》停播了,我很高兴。我被调到一个新开的体育新闻栏目干老本行尽管我并不懂体育,但还是高兴了一阵。更让我走狗屎运的是,去了没多久,那个栏目的制片人就被提拔了,调走了,栏目组剩下的人里面就我一个是正式工,其他都是临时工。于是在领导们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我当上了制片人。
  当了一年制片人,到2001年,台里领导班子大调整,景志刚成了我的领导。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景志刚是彻底改变我命运的人。当时景志刚调来我所在的城市频道任总监。一来就要求所有的栏目制片人重新报名,竞聘上岗。我生性懦弱,惧怕一切竞争,也不想去竞什么聘,就壮着胆子跑去向他汇报:“景总,我现在是体育新闻栏目制片人,你要觉得我能干,我就好好干。你要觉得制片人我干不了,我还可以干记者,干记者不行,我还可以干摄像,都可以。反正我就要在城市频道待着。”他没有任何表情地听完之后,看了我一眼说:“你不用竞聘了,继续干吧。”
  从2002年坐上《南京零距离》的主播台,到2010年调到卫视做《非诚勿扰》,我干了9年的新闻主播。
  那时我做的体育栏目,收视率低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02年景志刚创办了在中国电视界名噪一时的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他把我从体育栏目调出来,去当《南京零距离》的主持人。这在当时无论对台里还是对我个人都是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起用一个非播音主持专业的光头来主持一档直播的新闻节目,这在中国电视界是没有先例的。

  用一个光头做服务类或者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可能不算什么,但让一个光头坐在省台的新闻主播台上,无论怎样都有点儿石破天惊的味道,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而需要魄力的地方,还在于《南京零距离》打破了地方台新闻通常最多20分钟的惯例,它一播就是一小时,还是直播!很快台里就有人说:景志刚疯了!
  一开始《南京零距离》是不被看好的团队就是个杂牌军,所谓的新闻精英都在新闻部呢。当时“零距离”的总监不是搞新闻出身的,记者队伍中也有大半儿不是搞新闻的,主持人最可疑既不是学播音的,也不是学新闻的,基本上属于什么都没学过。当时让人们觉得更离谱的是,景志刚把这档一小时的直播新闻节目的时段放在了晚上的六点五十至七点五十。有人就说,把地方新闻节目放在这个时段,简直没有常识。七点至七点半是央视的《新闻联播》,这无异于放弃了一半的收视率!但事实证明他们都错了!《南京零距离》开播不到一个月,收视率就进了尼尔森调查数据的前五十名,两个月后就成为江苏地区能收看到的所有电视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并保持了数年之久,成了中国电视界的“零距离现象”,掀起了中国“民生新闻”的浪潮。
  虽然《南京零距离》只是一个省域节目,江苏以外的观众看不到,但是它在电视新闻行业内的影响却很大。在中国电视新闻史上,也应该被提一笔。
  《南京零距离》开播不久便在业界声名鹊起,频道接待来参观的全国同行有数百批之多,有的时候一天能来好几个台。我在业内的熟人大多是在那时候认识的。《南京零距离》在业内给我带来了一定的知名度,随之而来的麻烦之一就是有些大学请我讲课,让我非常惶恐。既不是学新闻的,也不是学电视的,更不是学播音主持的,基本上我什么都没学过,我能跟人家讲什么啊?后来有大学老师告诉我,现在大学里播音主持专业使用的教材《播音主持学》,其中多处提到并且引用我的话。希望这没有误人子弟。有不少同行问我:“对主播来说,从录播到直播是很大的一个跨度,你是怎么克服心理障碍的?”我说:“我没有障碍,因为我沒有录播过,我不知道它们有什么区别。”
其他文献
2021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共有909万人,国家继续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目前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高于前两年同期水平。眼下,即将告别校园的高校学子们正在积极求职,这其中故事很多。告别校门入军营  何帅 驻川某部列兵  上了4年大学,终于毕业了。学校招聘会提供的岗位参差不齐,当时的我就好像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想,绝不能得过且过,荒废宝贵的青春年华,要让青春无悔,人生更绚丽多彩。随后我进入一家公司实习
期刊
求生是人的本能,但为什么有那么多青年从“为民请命”走向“舍生取义”?《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面对这种对“义”的“苛求”,青年人没有退缩。  青年正处于做梦的年纪,他们向往远方和诗,而在远方更高处,是英雄主义大纛的召唤。现当代中国英雄与模范辈出,恰是一部青年践行对党和人民誓言的英雄史诗。李大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播火者  李大钊,河北省乐亭人,
期刊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发射成功的那一刻,太空舱内,57岁的指令长聂海胜对着镜头憨憨一笑,比了个“耶”的手势。一时间,视频弹幕上飘过一片网友打下的“可可爱爱”,这位不苟言笑、目光坚毅的航天员,在青年人眼中有了一种“反差萌”。  57岁,三次叩问苍穹,他被誉为“英雄航天员”。神舟十二号太空舱内的聂海胜,静静望着窗外的蓝色星球。他的家乡,只是地球上小得看不见的一个点儿,40多
期刊
中国共产党是由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成立的政党,但从成立第一天起,它便致力于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年轻人为什么愿意聚集在党的旗帜之下,并成为它的一个重要方面军,这恐怕不能简单地由中国共产党是年轻人成立的来加以解释。党是如何凝聚年轻人的,而年轻人为什么始终不渝跟党走?值此建党百年华诞,我们回望一起走过的奋斗路,有助于我们眺望前方要走的奋进路,进一步坚定年轻人的理想信念,复兴之路继续跟党走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总量呈加快增长趋势,到2020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人数达到1429.7万人,比2015年增长62.6万人。  现在他们有了新称谓“新市民子女”。“从‘流动儿童’转变为‘新市民子女’,要让他们由‘过客’变成‘自己人’,成为城市的正式成员,能享受到与户籍子女相同的就读机会,获得相同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这才能真正体现教育公平、普惠。”西
期刊
2021年的高考已然落幕,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们终于暂时获得“解放”。作为一场名额有限的选拔性考试,有人在高考中成功,就必定有人在高考中失败。这样的事实,说出来似乎有些残酷,但这恰恰体现了高考的公平之处。一直以来,高考在中国社会扮演的角色都是“最公平的竞争平台”,既然是竞争,便注定有赢家和输家的区分。对有志向学者而言,高考是引导他们走进知识殿堂的“敲门砖”,而在那些不甘于接受命運安排的年轻人眼里,高
期刊
“老干妈”陶华碧,靠一罐辣椒酱做到年销售额50亿元,在全国几乎家喻户晓。而退休老人关玉香,靠卖易拉罐每年收入接近百亿元,却一直躲在品牌后闷声赚钱。如今红牛、加多宝等饮料,都是其合作伙伴,她成为“易拉罐女王”。她的经历颇为传奇,被网友誉为“最励志的中国大妈”。退休后办厂失败,闯海南发现商机  中等身材,走起路来神采奕奕,镜片后的一双大眼睛透着睿智和干练。你很难相信,她已年过八旬。提起北京人关玉香,相
期刊
“你知不知道我和你妈为了供你读书,每天赚钱有多难?累得半死还要看别人脸色。你怎么这么不争气,打游戏能让你吃饱饭吗?”  一个男孩在医院一边写作业,一边陪妈妈输液,本打算拿手机查数学题,却没有经受住游戏的诱惑,正好被赶来的爸爸抓了个“现行”。在爸爸愤怒的数落中,男孩强忍泪水,把目光定在课本上……  微博上描述的这一幕,因为场景过于真实,瞬间击中人心,有超过3亿人参与了“该不该跟孩子讲赚钱很难”的话题
期刊
安徒生有篇著名的童话叫《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讲的是一对乡下老夫妇唯一的财产是一匹马,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老頭子出门卖马,先是把马换成一头牛,接着又换成羊,又换成鹅,再换成了母鸡,最后竟然换了一麻袋烂苹果。这可是蠢人办蠢事,小时候读的时候,和故事中的两个英国人一样,觉得老头子回到家肯定要被老太婆抽一个大耳光。可没想到的是,他每讲自己的一次交易,老婆子都说他很棒:“没错,我亲爱的老头子做事永远是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