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通过对其职业学院在校生思想状况的调查,着重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的特点,探讨形成原因,并提出了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优良潜质,意在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办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 学生在校状况 优良潜质
一、问题的提出
民办高职院校是在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中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在符合我国发展需要的同时也缓解了高等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为社会和家庭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更多选择的可能,以及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的差异,以及民办高校的办学特殊性决定了它与普通高等院校在培养目标、社会认同度、学生层次上有一定的区别。
民办高职院校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例如:办学自主、保证质量、机构设置精简、办事效率高效等,然而,社会上有部分民办高校校舍靠租赁、教师靠外聘、资金靠收费、办学低层次、入学分数低的现状,给社会留下了高收费、低质量的不良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办院校的口碑。与普通高等院校尤其是重点高校的同龄人相比,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就业等方面显现出来的问题不可忽视。我通过对某民办高职院校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了一次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在校状况调查,内容包括学习、道德、心理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现状及问题。
1.学习积极性不高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27.6%的学生认为“考入的大学不理想,自己就会没出息”。从调查中知道,学生参加全国高考没有考好的原因一般可以归纳为:基础打得不牢和考场发挥不好。那么,到了大学就会有很大的影响:高中时候学习还好,但由于考试发挥不利,没有能够进入自己理想的学府,从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高中时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从他自身来讲,就不愿意再继续学业,而是迫于父母或者生活环境的压力进入民办高职院校学习。另外,还有部分学生觉得到大学可以轻松自由了,所以也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或者是有的学生本来是学文科的,但是父母觉得文科毕业后就业面窄,利用民办高职院校报考专业的条件相对宽松的有利因素,为孩子选择理工科专业,导致学生在基础差、兴趣无的情况下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种种原因的影响导致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2.社会责任心较低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待提高,在校学习上主要表现为:对学业的重视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以为既然来到了高职院校,而且是民办的,反正文凭也不值钱,混个三四年毕业,把“学校是学习的场所”忘得一干二净,甚而迟到、早退、旷课、作业抄袭、考试作弊习以为常。另外,有部分学生思想浮躁,还有极个别的存在着严重的功利思想,例如:入党、评优、竞选学生干部、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等方面动机不纯,虚荣心强,有些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请客送礼拉选票,游说相关老师和负责人。调查显示,24.5%的学生有“考试作弊”的经历,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考试的学生中被查出有作弊行为的占2.6%,因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各类处分的学生达3%。在经济生活中主要表现为:恶意拖欠学费,不按期还银行的助学贷款,恶意透支信用卡,拖、赖手机通信费,借同学和老师的钱、物不还,言而无信、欺骗撒谎等现象时有发生。
3.心理素质欠佳
从表面上看,很多学生有着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但深入交往并了解他们各自的背景就会发现:很多人在初、高中阶段被老师否定甚至歧视,加之他们自身家庭、社会、朋友等方方面面的影响,他们的心理是复杂多样的。进入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而教育方法欠缺,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相比,他们面对的问题和烦恼更多,心理更为敏感和脆弱。有的学生想上进但缺乏动力,有的学生自暴自弃而又不甘心,有的学生渴望独立演变成不服管教,有极少数学生甚至有仇视、报复和自闭心理。调查显示,有12.7%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烦恼,经常感到“情绪低落”的学生占样本总量的9.2%。
(二)原因分析。
民办高职院校招生录取政策是由教育部统一下达招生计划,招生批次在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计划的最后一个批次,普通高等院校招收本一、本二、本三、专一学生后,剩下的学生成为民办高职院校招生对象。所以,和正常的本科和专科生相比,民办院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有明显的欠缺。另外,民办院校由于特殊性,只能靠学生的学费和董事方的投入来维持院校正常的教学运转,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收费和其他批次的院校相比都处在较高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部分人对民办高职院校文凭含金量产生了错误认识,也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学生的认识,成了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心不高的影响源。另外,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大部分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在家的时候,可能在“溺爱”环境中长大,心理上比较敏感和脆弱,经不起考验,遇到问题很迷茫,甚至是很无助。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学就业、社会优待以及参加先进评选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受教育者同等的权利。”《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民办学校受教育者在升学就业、社会优待、参加先进评选、医疗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受教育者同等的权利。”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开始在评优评奖、助学解困等方面给予民办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同等的待遇,但民办高职院校所获得的比例还远远低于其他学校。这在无形中造成了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中低人一等的阴影。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与公办院校教师具有完全平等的地位,这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已有明确的界定。但现实中却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差异,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住房、医疗、社会保障、人事调动等方面都和公办院校老师不尽相同。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表现为: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平衡。且很多专职教师是退休的老教授、工程师,年轻专职教师则由于上述待遇问题流动性较大。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和流动性的不平衡与频率较高现象对学生、家长和社会都造成了不良的印象。
三、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优良潜质
调查还发现,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与同龄的其他学生有相似的客观环境,所以也有与其他大学生相似的可开发的潜能。又由于在其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状态特点,自身发展特点又区别于适应应试教育的学生,也因此有一些强于其他大学生的优良潜质。如果这些潜质得以正确地发现和引导,将对他们的成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对关爱、赞扬的渴求和强烈的反响。
在应试教育中,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别人的加倍关爱与不断赞扬早就习以为常,对关爱者、赞扬者也渐渐地少了感激之情,个别学生在自认为应该听到赞扬声却未如愿以偿时,甚至会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而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中学时所获得的关爱、赞扬比得到的批评、厌弃要少许多。当进入大学后,不少学生都想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重振自身形象,渴求得到新的朋友、新的老师的首肯。当真诚的关爱、由衷的赞扬降临在他们头上时,他们的反响会十分强烈,他们会振奋、自信,更加积极地去寻求新的赞扬点。这就有效地提高了积极学习的内驱力和师生的亲和力。事实上常有一些课堂上无法令自己安静下来的学生在面对老师真心的关爱时,其自控力立刻增加了,而严肃的呵斥、惩罚却适得其反。所以,结论是:教师要与学生做真诚的朋友,不断地发现每一个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闪光点”,把赞扬的外界影响扩大到最大,把批评的外界影响缩减到最小。惩罚,尤其是当众的惩罚,并非是好的选择。所以,面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准则,“爱”是教育思想的核心。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 学生在校状况 优良潜质
一、问题的提出
民办高职院校是在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中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在符合我国发展需要的同时也缓解了高等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为社会和家庭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更多选择的可能,以及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的差异,以及民办高校的办学特殊性决定了它与普通高等院校在培养目标、社会认同度、学生层次上有一定的区别。
民办高职院校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例如:办学自主、保证质量、机构设置精简、办事效率高效等,然而,社会上有部分民办高校校舍靠租赁、教师靠外聘、资金靠收费、办学低层次、入学分数低的现状,给社会留下了高收费、低质量的不良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办院校的口碑。与普通高等院校尤其是重点高校的同龄人相比,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就业等方面显现出来的问题不可忽视。我通过对某民办高职院校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了一次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在校状况调查,内容包括学习、道德、心理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现状及问题。
1.学习积极性不高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27.6%的学生认为“考入的大学不理想,自己就会没出息”。从调查中知道,学生参加全国高考没有考好的原因一般可以归纳为:基础打得不牢和考场发挥不好。那么,到了大学就会有很大的影响:高中时候学习还好,但由于考试发挥不利,没有能够进入自己理想的学府,从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高中时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从他自身来讲,就不愿意再继续学业,而是迫于父母或者生活环境的压力进入民办高职院校学习。另外,还有部分学生觉得到大学可以轻松自由了,所以也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或者是有的学生本来是学文科的,但是父母觉得文科毕业后就业面窄,利用民办高职院校报考专业的条件相对宽松的有利因素,为孩子选择理工科专业,导致学生在基础差、兴趣无的情况下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种种原因的影响导致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2.社会责任心较低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待提高,在校学习上主要表现为:对学业的重视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以为既然来到了高职院校,而且是民办的,反正文凭也不值钱,混个三四年毕业,把“学校是学习的场所”忘得一干二净,甚而迟到、早退、旷课、作业抄袭、考试作弊习以为常。另外,有部分学生思想浮躁,还有极个别的存在着严重的功利思想,例如:入党、评优、竞选学生干部、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等方面动机不纯,虚荣心强,有些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请客送礼拉选票,游说相关老师和负责人。调查显示,24.5%的学生有“考试作弊”的经历,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考试的学生中被查出有作弊行为的占2.6%,因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各类处分的学生达3%。在经济生活中主要表现为:恶意拖欠学费,不按期还银行的助学贷款,恶意透支信用卡,拖、赖手机通信费,借同学和老师的钱、物不还,言而无信、欺骗撒谎等现象时有发生。
3.心理素质欠佳
从表面上看,很多学生有着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但深入交往并了解他们各自的背景就会发现:很多人在初、高中阶段被老师否定甚至歧视,加之他们自身家庭、社会、朋友等方方面面的影响,他们的心理是复杂多样的。进入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而教育方法欠缺,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相比,他们面对的问题和烦恼更多,心理更为敏感和脆弱。有的学生想上进但缺乏动力,有的学生自暴自弃而又不甘心,有的学生渴望独立演变成不服管教,有极少数学生甚至有仇视、报复和自闭心理。调查显示,有12.7%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烦恼,经常感到“情绪低落”的学生占样本总量的9.2%。
(二)原因分析。
民办高职院校招生录取政策是由教育部统一下达招生计划,招生批次在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计划的最后一个批次,普通高等院校招收本一、本二、本三、专一学生后,剩下的学生成为民办高职院校招生对象。所以,和正常的本科和专科生相比,民办院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有明显的欠缺。另外,民办院校由于特殊性,只能靠学生的学费和董事方的投入来维持院校正常的教学运转,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收费和其他批次的院校相比都处在较高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部分人对民办高职院校文凭含金量产生了错误认识,也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学生的认识,成了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心不高的影响源。另外,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大部分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在家的时候,可能在“溺爱”环境中长大,心理上比较敏感和脆弱,经不起考验,遇到问题很迷茫,甚至是很无助。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学就业、社会优待以及参加先进评选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受教育者同等的权利。”《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民办学校受教育者在升学就业、社会优待、参加先进评选、医疗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受教育者同等的权利。”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开始在评优评奖、助学解困等方面给予民办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同等的待遇,但民办高职院校所获得的比例还远远低于其他学校。这在无形中造成了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中低人一等的阴影。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与公办院校教师具有完全平等的地位,这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已有明确的界定。但现实中却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差异,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住房、医疗、社会保障、人事调动等方面都和公办院校老师不尽相同。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表现为: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平衡。且很多专职教师是退休的老教授、工程师,年轻专职教师则由于上述待遇问题流动性较大。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和流动性的不平衡与频率较高现象对学生、家长和社会都造成了不良的印象。
三、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优良潜质
调查还发现,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与同龄的其他学生有相似的客观环境,所以也有与其他大学生相似的可开发的潜能。又由于在其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状态特点,自身发展特点又区别于适应应试教育的学生,也因此有一些强于其他大学生的优良潜质。如果这些潜质得以正确地发现和引导,将对他们的成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对关爱、赞扬的渴求和强烈的反响。
在应试教育中,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别人的加倍关爱与不断赞扬早就习以为常,对关爱者、赞扬者也渐渐地少了感激之情,个别学生在自认为应该听到赞扬声却未如愿以偿时,甚至会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而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中学时所获得的关爱、赞扬比得到的批评、厌弃要少许多。当进入大学后,不少学生都想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重振自身形象,渴求得到新的朋友、新的老师的首肯。当真诚的关爱、由衷的赞扬降临在他们头上时,他们的反响会十分强烈,他们会振奋、自信,更加积极地去寻求新的赞扬点。这就有效地提高了积极学习的内驱力和师生的亲和力。事实上常有一些课堂上无法令自己安静下来的学生在面对老师真心的关爱时,其自控力立刻增加了,而严肃的呵斥、惩罚却适得其反。所以,结论是:教师要与学生做真诚的朋友,不断地发现每一个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闪光点”,把赞扬的外界影响扩大到最大,把批评的外界影响缩减到最小。惩罚,尤其是当众的惩罚,并非是好的选择。所以,面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准则,“爱”是教育思想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