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必须突出实验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好学生的主体地位,精选实验、课堂中积极创设情境、用好媒体资源、联系生活、积极展开评价,以实现化学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革新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及深化,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提升,实践性教学开展日益深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发、拓展学生思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取知识,领悟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因此,素质教育环境下,要全面实现化学教学目标,就必须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立足实际,选择实验
高中化学所含知识点、实验内容较多,受教学条件、实验场地、课时限制等因素影响,无法逐一展开,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教材重难点,选择代表性实验,并结合所能使用的教学资源进行实验,展开重点学习与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化学反应、现象及相关知识。
如在讲解“金属及其化合物”章节中,涉及到金属与非金属反应、与水的反应、金属离子焰色反应及氢氧化物制取等多项试验,教师在参考、整合教参、教材后,重点选择金属Na,先后做Na在空气中的变化实验、Na的加热实验及Na在水中的变化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通过系列性实验学生会发现在常温空气中,Na表面呈现变黑——变潮湿——变干、呈晶状物——变成白色粉末现象,Na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黄色火焰,Na与水反应实验中会发生银白色金属急速旋转、发出嘶声——融化成银白色小球,且光色闪亮——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小球缩小至消失。当学生看到这些不同的现象后,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此时,教师结合实验现象,向学生解说反应原理,理论联系实际,效果甚好。
二、创设情境,引导参与
教学活动中,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课堂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让学生参与进来,形成一个师生互动、探究合作的双边关系,以提升教学实效。
其一,借助多彩的实验效果,提升学生兴趣。如教师运用喷泉实验、铝热反应等实验,让学生感受反应物的光彩、多变,引导学生对多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思考,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将学生吸引到课堂学习中,营造一个轻松、开放的学习氛围。其二,采用多种教法,提升学生参与力。实验教学关键实施主体在于学生,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带入实验之中,让学生感受实验之妙的同时,产生自我试验的欲望。老师适度放权,在讲解、演示完实验后,采用小组竞赛——个人表演方式,从每一组中选择一位学生代表上台操作实验,并对操作进行评分,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表现欲,且能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让学生把握最基本、细节性的操作程序;如充分利用实验课,让学生按照所学理论进行自我试验,教师对学生操作行为进行实时指导,这就直接将学生引入实验情境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三、运用媒体,提升效果
多媒体资源将图文声形凝聚于一体,能够以画面、动画、视频等形式将实验内容、实验情境及实验现象呈现出来,这不但提升了实验的生动性、形象性,且利于展现一些难度高、所需支持材料多、操作程序复杂、危险系数高的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
如在金属离子焰色反应实验中,所涉及的金属离子众多,课堂中不能一一演示,因此,讲述时借助多媒体,边播放金属离子反应视频,边介绍各种反应现象,为学生感受多彩多姿的化学世界提供一个可观、可感的媒体世界;如在讲解分子、原子运动时,可借助多媒体模拟运动,让学生直观认识微妙的微观世界,观看粒子运动轨迹,这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且能刺激学生进一步钻研化学世界,利于培养学生科研精神。
四、联系生活,扩展实践
知识来自于生活,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实验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应充分利用化学理论解说生活中的现象,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应用于生活。
一方面,生活中的材料、现象均是实验教学可用的材料,教学中应积极将多种生活材料搬进课堂。如铁的有关实验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带少量铁丝,在课堂上集体做铁丝燃烧试验,铁的氢氧化物制取实验前,让学生筹集实验仪器,或是让学生利用废弃物自制仪器用品等。这不但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且利于刺激学生在课外、生活中发现化学,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创造精神。另一方面,将化学理论运用生活之中。生活中的众多现象可反映高中化学相关理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如在学习氯水的漂白作用原理后,学生可利用此知识解说生活中的漂白现象,在观看氨气喷泉实验后,学生可联想生活中的喷泉现象等。这利于学生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力、实践力。
五、及时评价,全面整合
及时有效地评价是指导学生学习、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结束时,教师都应展开评价。
一方面,展开过程性评价,此时关注学生表现力、操作行为的指导,对学生易出现、多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行为,及时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以减少操作失误、提升学生实验情趣。另一方面,进行总结性评价,并进行知识整合;在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内容、呈现现象、学生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价,并以问答方式,将所学知识、实验内容贯穿起来,让学生全面回顾已学知识,稳固学生认知。
实验是学生全面了解化学、感受化学魅力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有结合教材、面向学生,采用媒体教学、情境教学、生活化教学等方式,向学生呈现多彩的化学世界,才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力,也才能实现化学实践性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海霞.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实验意识[J]. 化学教学,2010(09).
[2] 欧明铭、彭玉琳.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化学实验教学[J]. 新课程学习(中),2011(07).
[3] 刘学云.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 新课程(下),2011(06).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厂中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革新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及深化,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提升,实践性教学开展日益深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发、拓展学生思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取知识,领悟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因此,素质教育环境下,要全面实现化学教学目标,就必须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立足实际,选择实验
高中化学所含知识点、实验内容较多,受教学条件、实验场地、课时限制等因素影响,无法逐一展开,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教材重难点,选择代表性实验,并结合所能使用的教学资源进行实验,展开重点学习与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化学反应、现象及相关知识。
如在讲解“金属及其化合物”章节中,涉及到金属与非金属反应、与水的反应、金属离子焰色反应及氢氧化物制取等多项试验,教师在参考、整合教参、教材后,重点选择金属Na,先后做Na在空气中的变化实验、Na的加热实验及Na在水中的变化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通过系列性实验学生会发现在常温空气中,Na表面呈现变黑——变潮湿——变干、呈晶状物——变成白色粉末现象,Na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黄色火焰,Na与水反应实验中会发生银白色金属急速旋转、发出嘶声——融化成银白色小球,且光色闪亮——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小球缩小至消失。当学生看到这些不同的现象后,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此时,教师结合实验现象,向学生解说反应原理,理论联系实际,效果甚好。
二、创设情境,引导参与
教学活动中,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课堂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让学生参与进来,形成一个师生互动、探究合作的双边关系,以提升教学实效。
其一,借助多彩的实验效果,提升学生兴趣。如教师运用喷泉实验、铝热反应等实验,让学生感受反应物的光彩、多变,引导学生对多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思考,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将学生吸引到课堂学习中,营造一个轻松、开放的学习氛围。其二,采用多种教法,提升学生参与力。实验教学关键实施主体在于学生,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带入实验之中,让学生感受实验之妙的同时,产生自我试验的欲望。老师适度放权,在讲解、演示完实验后,采用小组竞赛——个人表演方式,从每一组中选择一位学生代表上台操作实验,并对操作进行评分,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表现欲,且能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让学生把握最基本、细节性的操作程序;如充分利用实验课,让学生按照所学理论进行自我试验,教师对学生操作行为进行实时指导,这就直接将学生引入实验情境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三、运用媒体,提升效果
多媒体资源将图文声形凝聚于一体,能够以画面、动画、视频等形式将实验内容、实验情境及实验现象呈现出来,这不但提升了实验的生动性、形象性,且利于展现一些难度高、所需支持材料多、操作程序复杂、危险系数高的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
如在金属离子焰色反应实验中,所涉及的金属离子众多,课堂中不能一一演示,因此,讲述时借助多媒体,边播放金属离子反应视频,边介绍各种反应现象,为学生感受多彩多姿的化学世界提供一个可观、可感的媒体世界;如在讲解分子、原子运动时,可借助多媒体模拟运动,让学生直观认识微妙的微观世界,观看粒子运动轨迹,这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且能刺激学生进一步钻研化学世界,利于培养学生科研精神。
四、联系生活,扩展实践
知识来自于生活,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实验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应充分利用化学理论解说生活中的现象,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应用于生活。
一方面,生活中的材料、现象均是实验教学可用的材料,教学中应积极将多种生活材料搬进课堂。如铁的有关实验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带少量铁丝,在课堂上集体做铁丝燃烧试验,铁的氢氧化物制取实验前,让学生筹集实验仪器,或是让学生利用废弃物自制仪器用品等。这不但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且利于刺激学生在课外、生活中发现化学,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创造精神。另一方面,将化学理论运用生活之中。生活中的众多现象可反映高中化学相关理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如在学习氯水的漂白作用原理后,学生可利用此知识解说生活中的漂白现象,在观看氨气喷泉实验后,学生可联想生活中的喷泉现象等。这利于学生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力、实践力。
五、及时评价,全面整合
及时有效地评价是指导学生学习、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结束时,教师都应展开评价。
一方面,展开过程性评价,此时关注学生表现力、操作行为的指导,对学生易出现、多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行为,及时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以减少操作失误、提升学生实验情趣。另一方面,进行总结性评价,并进行知识整合;在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内容、呈现现象、学生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价,并以问答方式,将所学知识、实验内容贯穿起来,让学生全面回顾已学知识,稳固学生认知。
实验是学生全面了解化学、感受化学魅力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有结合教材、面向学生,采用媒体教学、情境教学、生活化教学等方式,向学生呈现多彩的化学世界,才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力,也才能实现化学实践性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海霞.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实验意识[J]. 化学教学,2010(09).
[2] 欧明铭、彭玉琳.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化学实验教学[J]. 新课程学习(中),2011(07).
[3] 刘学云.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 新课程(下),2011(06).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