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4日傍晚,央行宣布从第二天起,各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了体现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主要涉及农产品收购的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由于央行上一次降准还是在2012年5月,所以很多市场人士评价此次为“意外”的降准。
但如果你是个宏观经济问题的关注者,就会发现这次降准并不是特别“意外”。原因是,最近一段时间,无论欧洲央行还是丹麦、澳大利亚都争着在它们的市场中增加流动性,以避免通缩的危险。特别是丹麦央行,最近3个星期以来,这个任性的小国家进行了4次降息,以维持丹麦克朗兑欧元的贬值趋势。中国央行的行动基本是必然之举,而且似乎力度还稍弱。
一般来说,在利率市场价格整体趋于上涨,实体经济繁荣的时候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效果比较明显。此时商业银行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会更愿意把钱贷到市场上。那样无论存款准备金之外的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还是存贷比的额度,都将达到饱和。如果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再加上货币投放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对真正市场上的流动性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但是,如果银行普遍处于惜贷状态,那么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存贷比口径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就小得多。这也就是说,市场上流动性不足如果是因为商业银行不愿意进行更多的贷款的话,在这时候再投放给商业银行更多的钱,流动性问题依然难以有很大程度的改变。很明显,降息对提高市场的流动性更管用。由于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以及去年下半年降息显露出的对资本市场的巨大刺激作用,中国央行对降息还是保持着比较谨慎的态度。
如果你是个朋友圈依赖者,那会觉得央行这种谨慎是有道理的—在2月4日晚上,这个本来用于私人交流的领域很快被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刷屏。从从业者的角度来看,这是件好事,几乎所有人都在关心宏观经济,而那些信息提供者,比如财经类杂志的处境就不会差到哪里去。当然,大家这种对宏观经济的关注更多是源于人们在去年年底加入到了股市洪流中,经济政策的变化关系到他们投资盈利的高低。
在那天的朋友圈中,关于央行降准大家的评价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人问我,为什么农业银行会多得到了4%的降幅,是不是第二天应该买农业银行的股票……
金融决策层对股市的看法是复杂的。总体上来说,他们希望股市变好。首先,如果股市能一直好下去,那么对所有人都是好事(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其次,股市的融资功能只有在有钱赚的情况下,才能显露出来。而且企业从股市融资的一个好处是,不用还钱。这样,通过股市的融资也不需要还利息。在整个经济体杠杆比较高的情况下,这种融资很值得推崇。
但是,决策层又不希望股市过于好,比如出现2014年年底那样的暴涨。这会导致流动性大量流入股市,而非实体经济,可能会让一些产业资本流向二级市场进行投机,反而造成实体经济流动性不够丰富。
所以金融决策层从去年年底以来,一直在更加精细地调整投资者的预期。大概的节奏是先推动一下,再往下拉一下,通过这样的反复尝试找到一个能维持市场缓慢向上的平衡点。所以,在这种阶段,如果投资者看到市场整体下跌倒不一定是什么特别坏的事—2月5日的股票市场没有受到降准的鼓舞反而下跌就是这类情况—决策层很可能因此再出台一个提升投资者预期的政策稳定一下市场。
但投资者对此也不要抱有股市一下上天的期许,毕竟央行不是为股票市场开的。
但如果你是个宏观经济问题的关注者,就会发现这次降准并不是特别“意外”。原因是,最近一段时间,无论欧洲央行还是丹麦、澳大利亚都争着在它们的市场中增加流动性,以避免通缩的危险。特别是丹麦央行,最近3个星期以来,这个任性的小国家进行了4次降息,以维持丹麦克朗兑欧元的贬值趋势。中国央行的行动基本是必然之举,而且似乎力度还稍弱。
一般来说,在利率市场价格整体趋于上涨,实体经济繁荣的时候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效果比较明显。此时商业银行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会更愿意把钱贷到市场上。那样无论存款准备金之外的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还是存贷比的额度,都将达到饱和。如果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再加上货币投放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对真正市场上的流动性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但是,如果银行普遍处于惜贷状态,那么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存贷比口径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就小得多。这也就是说,市场上流动性不足如果是因为商业银行不愿意进行更多的贷款的话,在这时候再投放给商业银行更多的钱,流动性问题依然难以有很大程度的改变。很明显,降息对提高市场的流动性更管用。由于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以及去年下半年降息显露出的对资本市场的巨大刺激作用,中国央行对降息还是保持着比较谨慎的态度。
如果你是个朋友圈依赖者,那会觉得央行这种谨慎是有道理的—在2月4日晚上,这个本来用于私人交流的领域很快被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刷屏。从从业者的角度来看,这是件好事,几乎所有人都在关心宏观经济,而那些信息提供者,比如财经类杂志的处境就不会差到哪里去。当然,大家这种对宏观经济的关注更多是源于人们在去年年底加入到了股市洪流中,经济政策的变化关系到他们投资盈利的高低。
在那天的朋友圈中,关于央行降准大家的评价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人问我,为什么农业银行会多得到了4%的降幅,是不是第二天应该买农业银行的股票……
金融决策层对股市的看法是复杂的。总体上来说,他们希望股市变好。首先,如果股市能一直好下去,那么对所有人都是好事(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其次,股市的融资功能只有在有钱赚的情况下,才能显露出来。而且企业从股市融资的一个好处是,不用还钱。这样,通过股市的融资也不需要还利息。在整个经济体杠杆比较高的情况下,这种融资很值得推崇。
但是,决策层又不希望股市过于好,比如出现2014年年底那样的暴涨。这会导致流动性大量流入股市,而非实体经济,可能会让一些产业资本流向二级市场进行投机,反而造成实体经济流动性不够丰富。
所以金融决策层从去年年底以来,一直在更加精细地调整投资者的预期。大概的节奏是先推动一下,再往下拉一下,通过这样的反复尝试找到一个能维持市场缓慢向上的平衡点。所以,在这种阶段,如果投资者看到市场整体下跌倒不一定是什么特别坏的事—2月5日的股票市场没有受到降准的鼓舞反而下跌就是这类情况—决策层很可能因此再出台一个提升投资者预期的政策稳定一下市场。
但投资者对此也不要抱有股市一下上天的期许,毕竟央行不是为股票市场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