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切尔诺贝利无人区的鲜花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Li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年,位于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泄漏事故,核辐射量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核辐射的400倍。尽管灾难已过去整整29年,但在方圆3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无人区的空气中依然充斥着高浓度辐射。科学家曾断言,要等到两万年后,隔离区内才适合人类居住。
  当看到这条消息后,女科学家伯纳德产生了质疑:两万年才能恢复到灾害前的辐射水平,这个论断是否正确?她决定冒险一试,只身前往危机四伏的切尔诺贝利无人区,只为获取第一手数据。
  在进入切尔诺贝利无人区之前,伯纳德做了充分准备。首先是身体素质方面,因为常年伏案做研究,伯纳德的身体不是很强壮。出发前的一个多月,她每日都去健身房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锻炼身体,身体各项机能都有所提高;其次,伯纳德按照医嘱,服用了一定剂量的防辐射药物,以及抑制辐射危害的食物;最后,伯纳德专门定制了一套防辐射装备,把整个身子包裹起来,以避免皮肤和辐射源直接接触。
  一切收拾妥当,伯纳德开始了这趟充满危险的旅程。经过十多个小时飞行、数小时汽车颠簸,伯纳德终于抵达了季佳特里检查站,这是进入切尔诺贝利无人区的第一道关卡。工作人员要求伯纳德出示证件,并核实她的身份。半小时后,汽车通过检查站。切尔诺贝利无人区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距核反应堆30公里区域、距核反应堆10公里区域和特殊区。通过第二个检查站后,核辐射浓度显著上升。途经的地方,一片凋零的景象,路边只有一些枯树,还有满地的荒芜。伯纳德明白,自己离危险越来越近。
  到达隔离区中心地带,四周静得出奇,偶尔会听到几声鸟鸣。到处是废弃的建筑,外壁破损不堪,时不时还会出现坍塌。为了测量辐射数据,伯纳德小心翼翼地走进了一栋建筑物,里面堆放的东西杂乱无章,像一位老人,诉说着这里曾居住过成千上万的居民。经过近30年的风化,很多建筑材料变得很脆弱,稍有不慎,整栋建筑都可能会崩塌。所以在进入建筑物之前,伯纳德脱下了笨重的防护设备,以便自己的行动能更加轻便。有一次,她刚走出一家医院的大门,“轰”的一声,身后扬起一阵尘土,整栋建筑物坍塌了。她在胸口画了一个十字,再慢一点,她就可能被活埋在这里了。
  除此之外,伯纳德身边总有一双双可怕的眼睛。在核辐射的作用下,切尔诺贝利无人区的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好几次,疯狂的狐狸和狗毫无征兆地向她发起攻击。心地仁慈的她总是不愿意伤害这些动物,想用其他方法把这些“受害者”赶走。当种种办法都不奏效时,她只好扣动扳机。“攻击者”倒下的那一刻,伯纳德伤心地掩埋了动物的尸体,并给这些动物做了祷告。
  伯纳德先后六次进入隔离区,停留时间长达两个月。为了研究的需要,她吃“有毒”的苹果,体验“辐射蚂蚁”咬伤的感觉,并在核反应堆控制室内留影。尽管在这些超高辐射环境中会让她患上癌症,可她顾不上这些,因为在她眼里,科学事业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伯纳德用女性柔弱的身躯,勇敢地面对可能发生的危险与死亡。这种献身于科学事业的精神,让她像是一朵盛开在核污染隔离区的鲜花,那么美丽、那么芬芳。
其他文献
我记得我的大学毕业典礼,是14年以前的事情。你们当中有多少人花了37年才毕业?我在十几岁时进入大学,但是在大二时,我从环球影城获得了我梦寐以求的工作,所以我休学了。  我的电影事业发展得还行,但是我還是回到了学校,因为我总是不断向我的7个孩子强调上大学的重要性,可我自己都没念完大学。所以,我在五十多岁的时候,重新进入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并获得了学位。  我离开大学,是因为我清楚我想要做什么。你们
2015年11月18日,距离2016年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一部名为《一百年》的电影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了盛大的揭幕仪式。  12月11日,香港中环中心顶楼,来自全球各地的社交名流屏气凝神,盯着眼前的大银幕,电影《一百年》的预告片震撼上演。  电影《一百年》的预告片由三部分花絮组成。第一部分影射了一百年后,地球被化学战争摧毁,自然重新掌控万物的形态;第二部分预想了一个极度都市化的地球,展示了人类被高科
如果让我选择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大学生活的话,我想我一定会用“色彩斑斓”。那段日子,就好像是一笔一笔地在为我们的人生着色,使本来单调的日子,多了些许色彩,于是生活变得有趣起来。我们在这里吃饭、睡觉,在这里上课学习,在这里嬉戏欢笑,也在这里感动落泪。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我们在这里慢慢成长,长成了最美好的模样。  橙色的大一,我很高兴遇见你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开学的第一天拎着行李来学校报到是怎样的心情。
在英国德文郡埃克斯茅斯海滨度假胜地,清洁工斯蒂夫·福克斯负责清理海边的垃圾,有游人不小心扔下的塑料袋,有小朋友吃剩的果核,还有海浪卷起的其他废弃物。  面朝大海,听海的声音,视野一望无际,天蓝水清。令人心旷神怡的场景,在斯蒂夫看来,却是枯燥无聊。日复一日,他机械重复地巡视海滩以及海边的公路。  除了工作,他热爱足球,是贝克汉姆的超级粉丝,每一场国家队的比赛,哪怕是友谊赛或者热身赛,只要电视台有转播
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自拍?大多数人在浏览过这些自拍照片后,都会在心里给出两个字的评价:自恋。这倒是冤枉了“自恋”,其实这是一种心理学现象,叫做曝光效应。  曝光效应又叫多看效应,也叫熟悉定律。最早由心理学家扎荣茨提出,他发现,人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我们见到某个人的次数越多,就越觉得此人招人喜爱,令人愉快。为此,在20世纪60年代,他还专门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向参加实验的志愿者出示了一些人的照片
就像是在下午温暖的太阳下圈在椅子上打了个盹似的,一晃已经大四了。不想说时间溜得快,只怪我没太在意它。  初进大学时,英语老师用一口流利的英文问我们,大学跟高中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有个同学举起手,主动说:“Four black boards!”顿时,教室里笑得跟炸开了锅似的。还有个同学用中文大声地说:“同桌天天换。”同样,又引来一阵爆笑。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有些心酸。扭头看看室友,一个专注于手机游
每个人,不论男女,都会有对着镜子左瞅瞅右瞧瞧的时候,那你到底是喜欢自己的左侧脸还是右侧脸呢?在這个地球人都会自拍的时代,你觉得朝哪个方向更上镜呢?  科学家已经替我们证实了很多人不约而同的感受,那就是左脸原则。  什么是“左脸原则”?说得通俗点,就是“露左脸比露右脸好看”。现在请脑补一下,你印象最深的影视明星头像,甚至那些领袖伟人的头像,露左脸多还是露右脸多?  比如奥黛丽·赫本,比如马恩列斯毛,
西汉时,王尊当了益州刺史。一天,他外出巡视来到了九折阪,见这里地势险要,道路曲折,就对随行的官吏说:“这里是王阳畏惧的道路吗?”官吏回答说:“是的。”原来他的前任——王阳,也曾巡行到此,见此情景说:“人接收了先人留下的身体,怎能多次登上这种危险的地方!”就以生病为由辞官而去。王尊却高声地对驾车人说道:“赶马向前跑!王阳要做孝子,王尊要做忠臣。”  敢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疾驰的王尊,在今天或许更适合
32岁的刘涛是安徽合肥人,父母是下岗工人,自己是合肥自来水公司的抄表工。想不到的是,他这样一个普通得有些卑微的人突然成名了,上了许多报纸不算,还走进了中央电视台。  但让刘涛成名的不是他的本职工作,而是他的业余爱好:街拍。  刚做抄表工的那阵子,刘涛很是羡慕公司里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的同事,不用日晒风吹地,天天在外面机械地掀井盖、抄数字、催水费。后来,他想明白了,重要的是怎样把抄表工这样枯燥无趣的生活
我的新书《如果没有一个明星爸爸》四月首印,六月加印,印数可观。书出来后,发生了几桩小概率事件——  新书被列入“江西省中小学暑假读一本好书”书目。责任编辑邓美女远在浙江的侄子不知从哪知道的,致电姑姑索书以便好好学习。我奉命签名,姑姑遵旨寄出。几天后,邓美女再接电令:“这本书我好喜欢。下星期我过生日,准备给每个为我庆生的小伙伴送一本。要13本哦,我让妈妈寄钱给你。”手机时代,侄子还能想到以书做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