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玉要精雕美石需细琢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esw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设想
  《天上的街市》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的一首现代诗歌,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主题为“借着想象的翅膀,体验更广大的世界”。选择不同体裁、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引导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诗歌创作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现代诗歌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未能进行深入的赏析与品读。从这样的学情出发,通过反复诵读,相机勾连写作背景及其他资源,通过归纳与比较,不断给学生“搭台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人情感的同时,对现代诗歌的言语形式和创作手法能有一定的认识与思考。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言语特点和情景。
  2.通过比较,深入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3.通过探究写作,感受并学习本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璀璨星空,历来是文人墨客吟诵寄情的对象,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诗人凝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有感于宫女的幽怨,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
  PPT1:一幅星空的图片。
  PPT2:诗人杜牧和《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2.同学们齐诵小诗。
  3.教师板书揭题:几十年前,现代诗人郭沫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也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环节二:朗读,整体把握
  PPT3:出示全诗。
  1.同学们自由朗读,圈点批注(停顿与重音,语速与语调)。想一想这首诗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应该如何朗读。
  2.学生大声朗读全诗,并请其他同学点评前一位同学读的效果(从语速、语气、重音等方面),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自己点评的部分。
  3.教师提问:通過以上几位同学的朗读和总结,你觉得这首诗歌在节奏、语速、语调上应该注意什么呢?
  4.学生思考讨论并小结: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神往;要读出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的感觉。
  PP4:在原诗上批注停顿、重音及朗读指导。
  环节三:研讨,品画面美
  1.请同学们细品文本,结合诗文的内容谈一谈,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呢?
  PPT5:提示句式:从诗句“     ”可以看出天上的街市是     。
  2.学生通过研读文本,结合诗句内容总结出:天上的街市是美丽、富裕、幸福、光明、自由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生成课堂板书)
  
  3.对学生所列举的特点适时板书呈现并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品读语言“闪着、点着、朵”等词句。
  4.诗人是怎样一点点展开这样一幅图卷的,你能理解诗人写作的思路么?
  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反馈。教师明确本诗是通过联想与想象展开。
  5.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歌画面: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想象的街市呢?
  PPT6:要求:
  (1) 句式:这是一个……的街市,……
  (2) 抓住典型特征,发挥想象,注意描写街市上的物品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学生列好提纲,完成课堂小练笔,并当堂分享。
  环节四:比较,悟情感主旨
  1.与《秋夕》一样,本诗中也写到了牛郎织女。大家看看《天上的街市》中牛郎织女的生活与神话传说中的悲剧结尾有什么不同呢?
  PPT7:迢迢tiáo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zhuó素手,札札zhá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jiàn,脉脉mò不得语。
  2.学生从“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等句品读该诗中所反映的牛郎织女分隔不得相聚的痛苦与无奈。
  3.比较一下《天上的街市》中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又是怎么描述的呢?
  PPT8:天河浅浅,不甚宽广牛郎织女,骑牛闲游。
  4.诗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编呢?请结合背景资料想一想。
  PPT9:文章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主义运动——五四运动在全国铺天盖地地展开,但不久却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五四运动的高潮过后,中国又陷入死一般沉寂的黑暗中。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了社会的黑暗,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地追求光明和理想。
  5.学生结合资料思考,讨论,反馈明确。
  教师小结:诗人通过描绘美好的天上世界,寄托自己对光明、对理想的憧憬,从而含蓄地表达了改造现实的愿望。
  6.你从诗中哪里能看出诗人“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地追求光明和理想”。
  “定然”“定能”多次出现,反复咏叹,回环往复,掷地有声。诗人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环节五:示例,拓展写作
  尝试按照课文格式,仿写一首小诗。
  四、案例反思
  从人教版到部编版,这篇《天上的街市》始终坚守保留,足以说明其经典程度。教材篇目往往具有典型性和可教性,力求让学生通过“一篇文章”的学习,打通“一类文”阅读的关节。
  阅读教学既要“依体而教”,同时还要摒除“概念化”的灌输。当下的部编教材“助学系统”,十分注重从文本的文体特点出发,关注不同体裁独特的言语形式,给教师以充分的抓手。画面美、意境美等在课后的“思考与探究”中都有涉及。这样的教材安排让教师在实施教学环节的过程中目标明确,轨道一致。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感受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就必须要坚守“生本课堂”,千万不能做“概念化”的灌输与传授。一节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必然是将“学生的学”与“语文特质”很好结合起来,所以必须设计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活动中不断“拾阶而上”,才能尽收“无边风景”。
  课堂教学宜做“减法”,化繁为简才能高质高效。教学应以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原初体验为教学起点,以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为驱动,以文本阅读为途径,以教师的追问为主导,学生自主探究做出智慧的取舍和判断,进而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归纳、比较、概括,在动态生成中完成学习。关于本文,可选择的教学内容有很多,但需要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学一定要突出教材文本作为由“一类文”过渡到“一篇文”的核心价值。
  总而言之,既要善用教材“助学系统”,依体而教,也要打造“生本课堂”,化繁为简,这是笔者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溧水分校(211200)
其他文献
王尚文先生在《语文教学对话论》中指出,习作的过程是学生与生活和自我对话,并且生成意义的过程,作文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对话的深度。有教师指出:“要实现作文的有效指导,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与生活的二次对话。”  记得初三学期初,布置环境。教室相对的廊柱上贴上了一副流水对,上联是“拼搏秋冬春夏”,下联是“赢得无悔年华”。主旨当然是激励同学们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就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初三的莘莘学子迎来了军训、百日誓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强化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大限度提升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具体论述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为提升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语文
期刊
《爱莲说》一文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代表作,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历来为人所称颂。在备课、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文中关于“菊”“莲”“牡丹”的排列次序出现了三次,其中结尾处的安排与前文并不一致,但贯穿期间的情感却承续而来,融而贯之。在课堂对话与课后思考中,笔者将作者的匠心总结为“批判论”“因果论”“居中论”三类观点,以期大方之家指正。  《爱莲说》由“水陆草木之花”一句引领起全篇的论述,接着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积累古代汉语知识,感悟古诗文中的思想内涵,并且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在新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古诗文内容的数量有所增加,从侧面反映了国家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那么,怎样才能提升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以《桃花源记》为例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一、古诗文朗读教学策略  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
期刊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的阅读既提出了质的要求,也提出了量的要求。教师不能把课本当成世界,而要把世界当成课本。当下的课本编写更趋向于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由苏教版的每学期推一本名著,到部编教材每学期推荐六本名著,把学生真正地带进书海,让学生真正扎进书海。学生都扎进书海了,教师是不是还捧着课本,捧着教参呢?教师如何来面对由单篇教学向整本书教学的转变呢?如何让学生自愿捧起厚厚的名著来读呢?  一、读是根本  无
期刊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质疑机会,以成功調动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以疑启疑、以读引思、以议思辨、以鉴致疑,都属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质疑的教法运用,为开发学生质疑思维,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法研究,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顺利进入质疑思维情境之中。  一、以疑启疑  学生习惯教师提问,
期刊
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水平相当的几个小组并区别对待,这些小组在教师适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下面我根据一些教学心得谈一下新课标下如何实现分层教学。  一、分层管理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困惑是什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胸有成竹。我们可根据
期刊
谈到高品质,我们首先会想到生活的高品质。我觉得生活的高品质是需要物质作为保障,同时精神上获得愉悦,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高品质的语文课堂亦是如此,需要学生和教师相辅相成,二者都能获得成长的课堂,是充满生长气息的课堂。  一、“高品质的语文课堂”下学生的生长  1.学生学习欲望的生长  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成功的教学是必须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可见,学生学习
期刊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先后撰写的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回忆性散文,这些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理解,但正如教材编者在《名著导读》中所言,这些文章虽写了不少儿童之事,但并非专为少年儿童而写。因而要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膜,真正读懂还需要深入理解文本。  鲁迅先生一直给人以严肃的印象,其实在他冷峻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火热的心。正如其所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牛子儒。”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鲁迅《朝
期刊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文言文学习承载着习得文言语法知识、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情趣、陶冶个人情操等功能。2011版语文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以及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笔者认为,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能少讲就不多讲,要有放权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