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斗式结构、小青瓦坡屋顶尽显古典雅致,始建于清代的拱门和夯土墙、纹理斑驳的老木头柱子、砖缝中顽强生长的龟背竹,处处透露出时间与历史交融的味道……这里是地处成都市中心繁华地带的锦江区“蜀韵华兴·古迹山水”社区美空间,由清末三进三出老院落改建而成,独有一番雅静。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充满古典韵味的社区美空间,在两年前还是出了名的破旧低洼棚户区。“房屋由于年久失修,一遇大雨地下就淌满了水,旁边还有一个垃圾压缩站,潮湿、蚊虫多、有异味。”在院落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唐婆婆深知院落的弊病,“脏乱差的生活环境,更谈不上提升生活质量啰!”
“院落改造、提升服务质量,迫在眉睫。”唐婆婆和社区居民面临的问题,锦江区华兴街社区党委书记楼建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3次历时8年的搬迁动员工作,2016年棚户区改造最终完成。”
如何进一步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1000多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中,锦江区引入优质城市合伙人成都桉树林创客空间管理有限公司,对棚户区进行整体设计、集中打造,一座“两楼三进四庭院”的建筑让人眼前一亮。去年5月,庭院内的古迹酒店正式投入运营,成为川西文化文旅体验点。
“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最大限度保留房屋的原有布局。现在,这里成为文化与产业交融,集艺术表达、消费体验、情感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空间。”作为“蜀韵华兴·古迹山水”社区美空间项目的规划设计者,龚媛媛的设计风格更加契合华兴街特色街区的“蜀都味,国际范”。
从棚户区到社区美空间,改变的不仅是“外貌”,还有“精气神”。虽已搬离原有的生活空间,但60多岁的刘梅波时常回到院子里,一窥社区的美:“小时候我亲手栽下的柚子树现在已经是郁郁葱葱,结出的柚子被做成了柚子茶,酸酸甜甜,好喝又清香。”
值得一提的是,在兼顾民宿运营的基础上,古迹酒店还开辟了公益活动空间,设立儿童主题手工工艺室、中华香道体验室、川茶文化体验馆和艺术展厅,定期开展居民共享活动。龚媛媛时常在“145号发小”微信群里分享活动,邀请原住居民参加茶道、香道、古迹研学、时光回味等艺术体验活动。刘梅波感叹:“现在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生活的美。”
走出锦江区,来到城市另一侧的金牛区,花牌坊社区美空间正聚集着许多居民,他们或是练习书法,或是埋头阅读,或是品尝咖啡,悠然自得的生活令人陶醉。
“80后”青年袁剑于2013年来蓉创业,之前,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在花牌坊社区扎下根来。“锦咖啡”是袁剑与花牌坊社区合办的咖啡店,正处于社区美空间,因社区拥有浓厚的蜀锦文化,袁剑“就地取名”。让袁剑没想到的是,如今咖啡店成为不少居民茶余饭后的“打卡”地点。
“社区老年人居多,除了年轻人爱喝的咖啡,我们还有各类健康养生饮品,价格也比市场价低20%。”袁剑悉心调制着饮品,居民坐在素雅简约的沙发上看书、聊天。走出咖啡店,改造升级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建的街坊菜市和社区集市都近在咫尺,这些功能区共同构成了花牌坊社区美空间,充满生活气息的微空间满足了居民多元需求。
虽然“麻雀小”,但“五脏俱全”。见证了社区美空间打造全过程,花牌坊社区党委书记张静感触很深,她说:“焕然一新的不仅仅是外观,植入了蜀锦纺织文化的社区美空间,文化韵味和历史底蕴更加深厚,服务居民的途径也更加多元。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例,不仅提供便民服务,还开办了生活美学手创组、茶艺学习班等兴趣班。”
以文化为纽带,凸显社区服务居民的特色。在社区美空间打造过程中,花牌坊社区深挖南丝绸之路文化,梳理形成花牌坊蜀锦纺织文化为代表的鲜明社区文化主题,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创新布局丝绸工艺品展示台、唐装汉服直播间、茶艺公益课堂等体验场景,让居民在“家门口”参与社区诸多活动,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如今,花牌坊社区美空间日益受到辖区居民的追捧。不光中老年人喜欢前往消遣,更有许多热爱传統文化的年轻人在这里打卡。(责编/王兆伟)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充满古典韵味的社区美空间,在两年前还是出了名的破旧低洼棚户区。“房屋由于年久失修,一遇大雨地下就淌满了水,旁边还有一个垃圾压缩站,潮湿、蚊虫多、有异味。”在院落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唐婆婆深知院落的弊病,“脏乱差的生活环境,更谈不上提升生活质量啰!”
“院落改造、提升服务质量,迫在眉睫。”唐婆婆和社区居民面临的问题,锦江区华兴街社区党委书记楼建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3次历时8年的搬迁动员工作,2016年棚户区改造最终完成。”
如何进一步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1000多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中,锦江区引入优质城市合伙人成都桉树林创客空间管理有限公司,对棚户区进行整体设计、集中打造,一座“两楼三进四庭院”的建筑让人眼前一亮。去年5月,庭院内的古迹酒店正式投入运营,成为川西文化文旅体验点。
“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最大限度保留房屋的原有布局。现在,这里成为文化与产业交融,集艺术表达、消费体验、情感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空间。”作为“蜀韵华兴·古迹山水”社区美空间项目的规划设计者,龚媛媛的设计风格更加契合华兴街特色街区的“蜀都味,国际范”。
从棚户区到社区美空间,改变的不仅是“外貌”,还有“精气神”。虽已搬离原有的生活空间,但60多岁的刘梅波时常回到院子里,一窥社区的美:“小时候我亲手栽下的柚子树现在已经是郁郁葱葱,结出的柚子被做成了柚子茶,酸酸甜甜,好喝又清香。”
值得一提的是,在兼顾民宿运营的基础上,古迹酒店还开辟了公益活动空间,设立儿童主题手工工艺室、中华香道体验室、川茶文化体验馆和艺术展厅,定期开展居民共享活动。龚媛媛时常在“145号发小”微信群里分享活动,邀请原住居民参加茶道、香道、古迹研学、时光回味等艺术体验活动。刘梅波感叹:“现在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生活的美。”
走出锦江区,来到城市另一侧的金牛区,花牌坊社区美空间正聚集着许多居民,他们或是练习书法,或是埋头阅读,或是品尝咖啡,悠然自得的生活令人陶醉。
“80后”青年袁剑于2013年来蓉创业,之前,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在花牌坊社区扎下根来。“锦咖啡”是袁剑与花牌坊社区合办的咖啡店,正处于社区美空间,因社区拥有浓厚的蜀锦文化,袁剑“就地取名”。让袁剑没想到的是,如今咖啡店成为不少居民茶余饭后的“打卡”地点。
“社区老年人居多,除了年轻人爱喝的咖啡,我们还有各类健康养生饮品,价格也比市场价低20%。”袁剑悉心调制着饮品,居民坐在素雅简约的沙发上看书、聊天。走出咖啡店,改造升级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建的街坊菜市和社区集市都近在咫尺,这些功能区共同构成了花牌坊社区美空间,充满生活气息的微空间满足了居民多元需求。
虽然“麻雀小”,但“五脏俱全”。见证了社区美空间打造全过程,花牌坊社区党委书记张静感触很深,她说:“焕然一新的不仅仅是外观,植入了蜀锦纺织文化的社区美空间,文化韵味和历史底蕴更加深厚,服务居民的途径也更加多元。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例,不仅提供便民服务,还开办了生活美学手创组、茶艺学习班等兴趣班。”
以文化为纽带,凸显社区服务居民的特色。在社区美空间打造过程中,花牌坊社区深挖南丝绸之路文化,梳理形成花牌坊蜀锦纺织文化为代表的鲜明社区文化主题,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创新布局丝绸工艺品展示台、唐装汉服直播间、茶艺公益课堂等体验场景,让居民在“家门口”参与社区诸多活动,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如今,花牌坊社区美空间日益受到辖区居民的追捧。不光中老年人喜欢前往消遣,更有许多热爱传統文化的年轻人在这里打卡。(责编/王兆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