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时大半年的本市区县、乡镇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已于近日圆满完成,回顾换届全程,亮点颇多,热词频现。滴水见沧海,窥斑知全豹,笔者整理出此次选举中的十大“高频词”,期望它们能从不同侧面折射出此次换届选举的成功、精彩与难忘。
1、“黄金二十天”。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选举办主任张金康形象地将从选举第一榜(选民名单公告)公布到法定选举日之间的二十天归纳为选举工作的“黄金二十天”。期间,要按照法定时间节点依次公布选民名单(选举日的二十日前)、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选举日的十五日前)、正式代表候选人(选举日的七日前)、选民补正名单(选举日的二日前)等四个公告,并依次经历代表候选人提名、协商、确定、介绍和组织投票等选举工作的主要环节。这几个时间节点和工作环节紧密关联、环环相扣,集中体现了选举工作的法律性和程序性,是整个换届选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段时间。
2、“一竿子到底”。培训工作历来是换届选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这一次,市选举办做到了“一竿子到底”,首次将培训面直接覆盖到街道和乡镇的具体工作人员,以减少中间的层层传递,提升培训的实效。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选举事务、选民登记、信息系统、宣传工作、报表统计等,几乎涵盖选举工作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光市级层面的培训就有10场,近2200人次参加。各区县、乡镇组织的各类培训达1万余次,参加人数逾35.7万人。扎实的培训为选举工作打造了一支业务精通的骨干队伍,也为选举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3、手机APP。信息化是上海选举工作的特色,此次已是上海第三次使用选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了。此次选举新开发了选民登记专用手机APP,这是一款专为选举工作人员开发的软件,只需将安装了该软件的手机对着居民身份证轻轻一刷,仅仅数秒的时间就可以完成选民信息采集到上传至系统的过程,大大提高了登记效率,得到了选民和选举工作机构的普遍认同。
4、两个“24小时”。选民登记信息化工作涉及全市选民和各基层单位,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市选举办建立了值班长制度,明确责任到人,有关同志常把两个“24小时”挂在嘴边、放在心头。一是对系统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多个关键点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确保选民登记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二是开通技术服务热线和数个微信群,24小时在线解答对系统运用的技术问题。
5、入口关。把好代表入口关是这次换届选举中中央和市委文件特别强调的一个工作环节。区县党委组织部们切实承担起代表候选人考察、审查工作责任。党委统战、纪检监察、政法、工商、税务、信访等部门以及人大有关机构协同配合,对代表候选人的政治素质、思想品行、廉洁自律、履职能力、群众基础、遵纪守法、社会形象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考察。对所有代表候选人都进行了审查,对一年内没有考察过的人选进行了考察,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示,实现了考察审查工作的“全覆盖”。对于审查考察及公示中发现的存在违法或不适合当代表行为的193名人选予以调整,不列入代表候选人名单。
6、面对面。增进选民对代表候选人的了解,是选民知情权和选择权的重要体现,也考验着选举组织者的智慧。除了传统的介绍方式外,早在2011年,上海就在地方性法规中明确,正式代表候选人应当与选民见面,这种更直接、更接地气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次选举时,这已成为全市各选区的“规定动作”,并且在程序上有了不小的改进和完善。据统计,在正式代表候选人确定后,所有选区都组织了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活动,除因病、因出国出差的外,所有正式代表候选人都在选举前与选民见面,见面率超过90%。此外,代表候选人还在见面会现场就选民关心的问题一一作答,并就当选后如何履职作出庄严承诺。
7、微宣传。选民热情参与是选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性的题中之义。如何让选举的宣传发动工作更接地气、更符合新时代下人们接收资讯的习惯?“微宣传”成为有力武器。在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市选举办首次制作了换届选举微动漫和公益微电影。除了在全市主要媒体上播放外,还在移动电视、户外及楼宇电子屏、微信公众号、换届选举专页等新平台上统一投播,仅微信的点击量就突破了50万,为选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8、央媒。本次上海换届选举出色的组织工作引起了中宣部和中央有关媒体的高度关注。12月5日上午,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中央媒体及部分本地媒体就上海市区县、乡镇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情况进行了集中采访。市选举办主任张金康,副主任郑海生、毕刚和徐汇、普陀、宝山三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一同出席了集中采访活动,对与会媒体的提问一一作了回应。长达2个多小时的集中采访结束后,有关媒体还进行了个别专访和实地采访。12月11日前后,上述中央媒体播(刊)出了相关报道。
9、精准指导。根据中央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换届选举由区县人大常委会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市选举办的职责是依法加强法律和业务指导。除了印发统一规范的工作资料、加强面上统筹外,这一次市选举办更加注重指导的针对性,在选举的各阶段赴各区县、乡镇实地走访、一地一策,面对面、点对点地提供精准指导,形成了“五个访”的工作方式:重点地区专访,即对本市地位比较特殊的基层单位逐一进行走访。重要节点巡访,即在选举工作的重要节点分批到各区县巡视观摩,了解情况。突发情况必访,即针对个别出现突发情况的区,及时到现场办公,开展个性化指导。不打招呼暗访,即不提前通知,直接到基层选民登记站暗访。落实情况回访,即对暗访过的区县的工作情况进行回访,确保落实到位。
10、零容忍。纪律是换届选举的生命线。市委书记、市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同志在谈到换届工作时多次提出要对换届中违规违纪问题“零容忍”,市委副书记应勇同志在换届选举工作学习班上的讲话中也强调“零容忍”,对违规违纪行为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正是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各级党委和选举工作机构的共同努力,市选举办欣喜地看到,“零容忍”的态度换来了“零报告”的结果,即此次选举中没有出现违规违纪问题,真正做到了弊绝风清。
1、“黄金二十天”。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选举办主任张金康形象地将从选举第一榜(选民名单公告)公布到法定选举日之间的二十天归纳为选举工作的“黄金二十天”。期间,要按照法定时间节点依次公布选民名单(选举日的二十日前)、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选举日的十五日前)、正式代表候选人(选举日的七日前)、选民补正名单(选举日的二日前)等四个公告,并依次经历代表候选人提名、协商、确定、介绍和组织投票等选举工作的主要环节。这几个时间节点和工作环节紧密关联、环环相扣,集中体现了选举工作的法律性和程序性,是整个换届选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段时间。
2、“一竿子到底”。培训工作历来是换届选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这一次,市选举办做到了“一竿子到底”,首次将培训面直接覆盖到街道和乡镇的具体工作人员,以减少中间的层层传递,提升培训的实效。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选举事务、选民登记、信息系统、宣传工作、报表统计等,几乎涵盖选举工作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光市级层面的培训就有10场,近2200人次参加。各区县、乡镇组织的各类培训达1万余次,参加人数逾35.7万人。扎实的培训为选举工作打造了一支业务精通的骨干队伍,也为选举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3、手机APP。信息化是上海选举工作的特色,此次已是上海第三次使用选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了。此次选举新开发了选民登记专用手机APP,这是一款专为选举工作人员开发的软件,只需将安装了该软件的手机对着居民身份证轻轻一刷,仅仅数秒的时间就可以完成选民信息采集到上传至系统的过程,大大提高了登记效率,得到了选民和选举工作机构的普遍认同。
4、两个“24小时”。选民登记信息化工作涉及全市选民和各基层单位,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市选举办建立了值班长制度,明确责任到人,有关同志常把两个“24小时”挂在嘴边、放在心头。一是对系统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多个关键点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确保选民登记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二是开通技术服务热线和数个微信群,24小时在线解答对系统运用的技术问题。
5、入口关。把好代表入口关是这次换届选举中中央和市委文件特别强调的一个工作环节。区县党委组织部们切实承担起代表候选人考察、审查工作责任。党委统战、纪检监察、政法、工商、税务、信访等部门以及人大有关机构协同配合,对代表候选人的政治素质、思想品行、廉洁自律、履职能力、群众基础、遵纪守法、社会形象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考察。对所有代表候选人都进行了审查,对一年内没有考察过的人选进行了考察,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示,实现了考察审查工作的“全覆盖”。对于审查考察及公示中发现的存在违法或不适合当代表行为的193名人选予以调整,不列入代表候选人名单。
6、面对面。增进选民对代表候选人的了解,是选民知情权和选择权的重要体现,也考验着选举组织者的智慧。除了传统的介绍方式外,早在2011年,上海就在地方性法规中明确,正式代表候选人应当与选民见面,这种更直接、更接地气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次选举时,这已成为全市各选区的“规定动作”,并且在程序上有了不小的改进和完善。据统计,在正式代表候选人确定后,所有选区都组织了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活动,除因病、因出国出差的外,所有正式代表候选人都在选举前与选民见面,见面率超过90%。此外,代表候选人还在见面会现场就选民关心的问题一一作答,并就当选后如何履职作出庄严承诺。
7、微宣传。选民热情参与是选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性的题中之义。如何让选举的宣传发动工作更接地气、更符合新时代下人们接收资讯的习惯?“微宣传”成为有力武器。在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市选举办首次制作了换届选举微动漫和公益微电影。除了在全市主要媒体上播放外,还在移动电视、户外及楼宇电子屏、微信公众号、换届选举专页等新平台上统一投播,仅微信的点击量就突破了50万,为选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8、央媒。本次上海换届选举出色的组织工作引起了中宣部和中央有关媒体的高度关注。12月5日上午,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中央媒体及部分本地媒体就上海市区县、乡镇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情况进行了集中采访。市选举办主任张金康,副主任郑海生、毕刚和徐汇、普陀、宝山三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一同出席了集中采访活动,对与会媒体的提问一一作了回应。长达2个多小时的集中采访结束后,有关媒体还进行了个别专访和实地采访。12月11日前后,上述中央媒体播(刊)出了相关报道。
9、精准指导。根据中央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换届选举由区县人大常委会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市选举办的职责是依法加强法律和业务指导。除了印发统一规范的工作资料、加强面上统筹外,这一次市选举办更加注重指导的针对性,在选举的各阶段赴各区县、乡镇实地走访、一地一策,面对面、点对点地提供精准指导,形成了“五个访”的工作方式:重点地区专访,即对本市地位比较特殊的基层单位逐一进行走访。重要节点巡访,即在选举工作的重要节点分批到各区县巡视观摩,了解情况。突发情况必访,即针对个别出现突发情况的区,及时到现场办公,开展个性化指导。不打招呼暗访,即不提前通知,直接到基层选民登记站暗访。落实情况回访,即对暗访过的区县的工作情况进行回访,确保落实到位。
10、零容忍。纪律是换届选举的生命线。市委书记、市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同志在谈到换届工作时多次提出要对换届中违规违纪问题“零容忍”,市委副书记应勇同志在换届选举工作学习班上的讲话中也强调“零容忍”,对违规违纪行为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正是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各级党委和选举工作机构的共同努力,市选举办欣喜地看到,“零容忍”的态度换来了“零报告”的结果,即此次选举中没有出现违规违纪问题,真正做到了弊绝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