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開展创新创业教育十分重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为:第一,是对大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创业是一种精神指引,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让大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第二,发挥办学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高校充分发挥独特的办学优势,把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多元化的应用型人才,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第三,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传统行业提供的岗位数量由于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而越来越有限,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该培养更多创业型人才,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为此,高校必须在创新创业教育上下工夫。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瓶颈
缺乏优秀的创新创业师资。目前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面临最突出的难点,就是缺乏优秀甚至是足够合格的创新创业师资。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让学生去创业,而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创新创业的思维和能力。现阶段,高校大部分教师不愿意走出现有教学模式的“舒适圈”,这样就难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一部分教师本身因为也不具备创新创业的意识、思维以及能力,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仅仅会按部就班地学习,不会运用自身学习到的知识去实践去创新,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成长为创新型人才。虽然有一些教师具备了较广泛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技能,但是这些老师对自身的专业所进行的创新研究比较少,所以很难教导出既具备很强专业素质又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缺乏体系化的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并且要针对学生素质进行差异化培养。目前创新创业课程多以补充知识的形式,游离于课程体系外,且以常识科普为主,缺乏完整的、有层次有逻辑结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创新创业教学效果缺乏衡量成功与否的有效指标体系。应该说,当代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是比较强的,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一些大学生只学习老师教授的知识,忽视了对知识的实践和反思。同时,一部分高校教育还保持着和中学一样的教学方式,让大部分大学生停留在仅仅能够记忆知识和应对考试的阶段,而对知识的加工、转变以及实践还缺乏应有能力。目前有一些片面的观点,认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是鼓励大学生去创业和传授他们一些基本的创业知识,故此,未将创新创业教育同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有机结合,没有体现出高校教育在理念上应有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因此,高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上均存在一些问题:课程内容的趋同性明显,制定的教学标准滞后,具备创新性思维的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其用创业思维与行动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同时,长期以来的封闭式办学模式导致教学脱离社会实际需求,企业在与高校合作过程中也以盈利导向为主,缺乏共同育人的氛围和长效机制。
创业教育与真实世界脱轨。在部分高校中,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往往只对一部分精英开放,比如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场所以及资源等等,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分享到创新创业相关的理念、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目前,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形式浮于表面,主要通过参加学校的创业大赛、创业孵化等方式,社会参与度不深,校企合作不够。在校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比较简单,主要为投资低、效益低的店铺,比如淘宝网店、培训机构等,技术含量低,不能很好地体现创新,也不能体现出这些项目的市场潜力。高校中不缺乏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但将想法付诸实践的却是少数,而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指导、最终实现成功创业的则是凤毛麟角。如何将更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想法变成行动,高校应在这方面多动脑筋,集思广益。
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加大了扶持力度,尤其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应有支持,但是总体来说还是稍显不足,主要表现为:首先,政策和资金方面不明朗和有缺陷,导致高校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其次,政府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上,往往只对那些比较稳妥、风险较小的项目进行投资和扶持,而对于那些风险较大的项目往往保持谨慎的态度,扶持力度较小,这就使得这些项目只能求助于社会上的商业投资,大大增加了学生创新创业的难度。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方向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高校应针对创业热情度高且创业基础较好的学生建立相对应的教学引导机制,对统筹性较好的监督管理机制要积极践行,从根本上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应用价值和整体水平。
整合教育基础资源。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非常关键。首先,学校要综合判定和研究创业教育方案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为了使教师主动投身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要引导教师对当前的创业教育环境进行充分了解。其次,建立完整的毕业生职业规划机制和专业指导机制,认真讨论具体教育机制和教学流程。此外,为了促进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优化,要把教育课程有效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对具体工作展开深度管控,确保建立的师资队伍年龄均衡以及优势互补。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约束和评价机制。
拓宽创新创业视野。为了把实践资源和具体教育体系结合在一起,给学生相关知识培训奠定基础,需要建立更加具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结构。学校要积极引进创业成功人士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让学生接受到他们最直观的创业实践经验。同时,为了真正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谐发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应聘请一些前沿资深业界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对市场动态进行深度解读,从而拓宽学生的创新创业视野。
开辟创新创业渠道。高校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效性,就要不断开辟创新创业渠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并尽可能地争取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构建更加适合学生项目发展的工业化产业园区。学校要建立完整的创新创业拓展机制,有效推进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工作,并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积极提升渠道化管理水平。与此同时,为了给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奠定基础,学校要完善管控工作流程的合理性,提升管理工作的应有水平,可以扶植对应的创业俱乐部或创业社团,组织学生参与到不同的科研活动项目、竞赛中,搭建良好的校内和校外合作平台,从根本上打造复合型人才,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取成长。比如为了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校在建立完整的教学规划时可以在整合创业课程的基础上,利用第二课堂活动以及专业实习等,把创业实践基地组建以及创新创业课程、教材开发作为规划项目。为了促进创新创业工作顺利开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发展平台,学校应构建完整的规划指导体系,对市场运行要求和趋势从宏观层面进行深度分析,集中关注学生的创业项目动态,促进学校和地方形成有效联动。
除此之外,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创业教育目的,保证管理流程的实效性,学校要构建完整且合理的操作性指导文件,积极与当地部门有效整合管理资源,并利用组织创业比赛等机会完善项目计划书,以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综上所述,高校要顺应创新创业新趋势,结合市场发展现状,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完善教学体系和应用流程,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着力解决好学生在创业上茫然无措、眼高手低、有想法无办法、有思路难找出路等问题,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接地气、更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