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nhuiai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建设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大学生数量连年攀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严重。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一线参与者,在其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担负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任。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心理健康教育 角色定位
  一、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充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大学生离家求学,面临人生的重大变化和重要转折,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自责感,经常出现环境适应、求职交往、人际交往、认知评价、求职择业等障碍,无法积极解决应对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实际上,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表现、后果各不相同,因人而异、特点鲜明,主要受到地域、性格、年龄、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心理障碍问题频发,形势不容乐观,主要集中在情感问题、家庭问题、学习问题等三个方面。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从学生角度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体制。客观来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合理看待,不能过度乐观也不能过度悲观,不忽视现实情况也不散播恐慌情绪。
  1.传统意义上的辅导员
  作为半专业性的心理辅导者,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此前,高校辅导员更多以兼职为主,负责引导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日常教学事务。传统意义上的辅导员,更像是政治思想的传播者和高校教务的管理者,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在此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很难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诉求,无法有效解决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和情感困惑,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心理成熟,严重影响高校的教学效果和成果。由此可见,传统意义上的辅导员,无法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辅导,工作缺乏现实性和有效性,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新形势下的辅导员
  当今,高校辅导员的职能更加全面,拓展到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在此情况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更能理解大学生的情感需要、价值追求、性格爱好,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此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必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全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提高心理承受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并且,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与其它工作有机结合,渗透到政治思想教育、教学事务管理中,体现教育育人的精神。另外,高校辅导员不能忽视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可以将企业招聘的心理和性格测试,提前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不足
  1.外部:高校辅导员师资薄弱,缺乏重视
  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受重视,客观存在师资薄弱、资源短缺、目光狭窄等问题。具体来看,高校辅导员没有完备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支撑,无法用心理学的思维解决问题,教育模式和方式过于传统。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不仅缺少心理学文化素养,而且缺少心理学引导技巧。大學生的心理问题愈发凸显,而高校辅导员可以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无法帮助大学生转变心态、完成蜕变。实际上,2019年以前我国高校的辅导员多是兼职,缺乏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相关师资队伍建设滞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展开和普及异常艰难,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和结果。追根溯源,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发展慢,没有成熟的体系和制度,也没有科学的学术和研究;并且,心理健康教育多是借鉴西方的理论和思想,没有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此情况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明显水土不服,不契合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现状,不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外部因素给心理健康教育蒙上一层面纱,高校辅导员很难展开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客观来看,照本宣科、机械僵化、枯燥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帮助大学生直面现实,只会陷入应试教育和功利学习的窠臼。
  2.内部:高校辅导员先天不足,不够专业
  立德树人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着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托于心理学知识和技巧,还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理论,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有很高的职业素养,多数高校辅导员无法保持学习状态,不能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导致理论知识和引导方法的双重缺失。客观来看,我国高校招聘辅导员,往往忽视心理学专业素养的重要性;高校辅导员就职后,也没有得到系统的心理学专业培训。高校辅导员缺乏知识和能力的支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像是先天不足的婴儿。另外,部分高校辅导员的思维方式和教学理念,没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重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无法站在大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此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关系紧张,不够民主、平等、和谐,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和发展。并且,部分高校辅导员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政治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方面,功利追求自身的绩效和利益,只注重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入党评价、就业选择等。所以,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影响与大学生的深层次交流,不能发挥心理问题纾解的辅导作用。
  三、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建议
  1.理论结合实践: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首先,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更多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高校辅导员可以找到正确的角色定位,重塑工作认知和思维,提高教育手段和水平。具体来看,高校需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邀请专家学者讲授专业知识和最新理论,给予高校辅导员更多的学习氛围和提升空间。并且,高校还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小组,发挥优秀辅导员的带动作用,增加高校辅导员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激发工作热情。在此基础上,高校辅导员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游刃有余,可以高效的洞察、甄别、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   其次,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更好的自我调适。客观来看,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和观察力;高校辅导员还需要有强大的心脏,承担大学生的负面情绪输出。在此情况下,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自我调适能力,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更好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高校需要积极引导,增加辅导员的荣誉感和意志力,树立团队意识和责任认识。实际上,高校辅导员必须拥有充足的心理学素养,才能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阴霾,重获精彩人生。
  最后,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工作,需要更强的工作能力。在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高校辅导员应该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技巧。具体来看,高校辅导员需要进行专项训练,增加洞察力、甄别力、分析力,及时察觉大学生的心理变化;高校辅导员还可以将心理辅导,运用到政治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应该多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学习,掌握行业动态和最新技术;高校辅导员可以参与社会实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高校辅导员通过各种方式,将心理学理论和心理辅导实践相结合。
  2.线上联系线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首先,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引入网络技术。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浪潮席卷而来,高校辅导员需要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等,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边界,发挥更大的心理辅导作用,帮助大学生重拾信心。客观来看,线上的网络沟通和交流,更加适合新时代的大学生,可以更好的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在此情况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恶性情绪可以得到发泄,高校辅导员可以做到及时、准确、合理的心理辅导和引导。并且,高校辅导员借助网络平台,可以更广泛、深刻地传播心理学知识,起到预防作用。
  其次,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举办心理沙龙。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都需要心理倾訴的空间,心理沙龙顺应而生。一方面,大学生在线下的心理沙龙中,可以与高校辅导员面对面交流和沟通,倾诉负面情绪和生活问题;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在线下的心理沙龙中,可以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一对一学习和提高,倾诉学习生活难题和心理困惑。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需要定期举办心理沙龙,不仅能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而且能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和调节能力。另外,心理沙龙给线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极大地便利。
  最后,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建立心理档案。实际上,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联系紧密,因此高校辅导员拥有大学生的一手信息和资料。在此情况下,高校辅导员需要做好信息收集、处理、分类、归纳的工作,从而建立大学生的心理档案。通过心理档案,高校辅导员可以更全面、具体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体来看,高校辅导员不能忽视一个学生,应该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问卷等活动,掌握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心理数据,保证心理档案的客观性、详实性、科学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是半专业性的心理辅导者和引导人。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重重,外部存在师资薄弱、缺乏重视等问题,内部存在先天不足、不够专业等问题。在此情况下,高校辅导员需要理论结合实践,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技能;高校辅导员还需要线上联系线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参考文献:
  [1]陈新星.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2]李芳.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校辅导员角色研究[D].南昌大学,2012.
  [3]陈志娜.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中坚力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从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出发,高职院校比普通高校有着更密切的社会性和职业性,如何能将区域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匠心精神有效融入现代高等职业院校
摘要:“0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组成部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00后”大学生干部需要“00后”式的培养方法。本文通过分析“00后”大学生的行为特点,提出“00后”大学生干部存在的问题,探讨了“00后”大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对策。  关键词:“00后” 大学生干部 队伍建设  如今,当年的“千禧宝宝”已经成长为可以担负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的青年。“千禧一代”见证了社会的发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现代先进技术快速发展,高校教育需要从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着手,真正以以人为本为原则,建立起完善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将学校的创新和改革意识充分的融入其中,推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和先进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本文对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必要性进行了探讨,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中的缺陷问题,详细分析了建立以人为本高校教学管理制
摘要:近年来,婚姻家庭领域矛盾频发,婚姻危机呈逐步蔓延态势,由此引发大量的恶性事件和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大大降低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助人的学科和职业,在构建高质量婚姻家庭关系,挽救婚姻危机方面有独特的专业优势。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专业社会工作资源配置,为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增进人民福祉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社会工作 婚姻质量 社会问
摘要:红色文化作为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多重的时代特征、多层次的价值维度。通过分析红色文化与高校“三全育人”体系互动融合关系,探索出“三全育人”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强化红色文化育人理念,提升全员红色素养,发挥全员育人合力;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内涵,丰富全过程育人环节;占领三大红色文化育人主阵地,实现全方位育人。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价值,丰富“三全育人
摘要:在我国,语文既是母语学科,又是工具学科,语文是开展其他学科教育的基础,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思辨能力,对学生学习各个学科都有促进作用。对于职高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它具有一定难度,而采用思辨性教学方式,能够培育学生思辨技能,使学生系统、深入的掌握阅读规律,进而逐渐深入提高理解能力。基于此,本文对职高语文教学中的思辨性阅读教学进行详细研究,希望给广大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职高 语文教学 思辨性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和国家提出“课程思政”理念,旨在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研究生群体是我国未来发展需大力依靠的高层次人才,其综合素质高低至关重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队伍水平直接决定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文章探讨了课程思政视域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又提出了提升研究生导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 研究生导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青年一代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极为重要的。新时代环境的变化,使得大学生思想行为有了新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不管大学生自身成长还是社会主义建设,都需要对当下大学生思想行为深入分析。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变化规律表现在道德认知、学业认知和生活认知等方面,究其原因可以归为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通过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及变化规律的原因可以有针对性地
本文主要从“新工科”下的建筑类大学生思政教育进行阐述说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药以及地位的不断提升,在经济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对高等的育人教育也提出了全新的发展需求,高
摘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通信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在公共政策体系中变得越来越普遍。互联网已经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一种相对较新的方式,而中国的公共政策制定也没有被看到。  鉴于这些问题,本文着重从公共行政的角度研究公共政策体系中公民的真实情况。如何引导公民从整体上获得互联网的影响,如何促进政府决策部门的工作,以及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