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21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使命。我们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点燃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
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育只重视知识教育,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味追求高分,满堂灌,强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迫使学生走进了“死读书,读死书”的死胡同,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的创造性束缚起来和压制下去。21世纪,我们国家要想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其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国民素质的提高。而将来能够成材的不一定是99分、100分的学生,而是综合素质能力很强、思维敏捷的学生。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转变观念,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切要从学生的学出发,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二、创新教学方法,发展创造思维
观念更新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使课堂活起来。
1.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主动参与学习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主题的能动作用,激发思维,迸发创造火花。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是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
2.引导学生在主动质疑问难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质疑问难、讨论争辩中达到“蓦然回首,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首先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消除心理紧张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问。对于学生提出的天真幼稚问题,教师要耐心予以解释,不可挫伤他们的好奇心。其次,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設疑。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深层次上思考问题,使学生善于挖掘知识中隐含的疑问,引导学生从无意的疑问向有意的疑问发展。再次,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上下功夫。教师既可基本放手让学生创造性的解疑,也可与学生一起设疑,引导学生逐步解疑,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识中有所发现和创造。
3.引导学生在大胆幻想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三、改革教学评价,培养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评价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如在某一学生答对问题时,就要求所有的学生用掌声对其表示鼓励。这样很容易将学生的看法统一到教师的认识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认为好的,并不代表所有学生都认为好,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倡导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能相互启发帮助,实现共同进步。因此,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而后再阐述理由,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主动向教师提出质疑,这样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更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教师只有真正放下架子,摆正位置,在教学中摒弃“我只有教,你才会”的教学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培养起来。
此外,我们还应举行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展现的机会。如学校应大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积极开辟科技信息阵地,传授创造发明的技巧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他们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和独立创造的能力,促使学生身心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总之,在不断改革应试教育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让我们时刻铭记“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注意采取适当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和广泛求知的热情,促使优生冒尖、中生变优、差生进步,分层次表扬奖励特优生、优生和进步生,努力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从而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片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一块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天地。
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育只重视知识教育,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味追求高分,满堂灌,强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迫使学生走进了“死读书,读死书”的死胡同,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的创造性束缚起来和压制下去。21世纪,我们国家要想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其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国民素质的提高。而将来能够成材的不一定是99分、100分的学生,而是综合素质能力很强、思维敏捷的学生。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转变观念,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切要从学生的学出发,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二、创新教学方法,发展创造思维
观念更新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使课堂活起来。
1.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主动参与学习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主题的能动作用,激发思维,迸发创造火花。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是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
2.引导学生在主动质疑问难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质疑问难、讨论争辩中达到“蓦然回首,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首先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消除心理紧张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问。对于学生提出的天真幼稚问题,教师要耐心予以解释,不可挫伤他们的好奇心。其次,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設疑。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深层次上思考问题,使学生善于挖掘知识中隐含的疑问,引导学生从无意的疑问向有意的疑问发展。再次,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上下功夫。教师既可基本放手让学生创造性的解疑,也可与学生一起设疑,引导学生逐步解疑,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识中有所发现和创造。
3.引导学生在大胆幻想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三、改革教学评价,培养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评价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如在某一学生答对问题时,就要求所有的学生用掌声对其表示鼓励。这样很容易将学生的看法统一到教师的认识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认为好的,并不代表所有学生都认为好,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倡导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能相互启发帮助,实现共同进步。因此,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而后再阐述理由,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主动向教师提出质疑,这样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更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教师只有真正放下架子,摆正位置,在教学中摒弃“我只有教,你才会”的教学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培养起来。
此外,我们还应举行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展现的机会。如学校应大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积极开辟科技信息阵地,传授创造发明的技巧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他们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和独立创造的能力,促使学生身心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总之,在不断改革应试教育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让我们时刻铭记“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注意采取适当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和广泛求知的热情,促使优生冒尖、中生变优、差生进步,分层次表扬奖励特优生、优生和进步生,努力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从而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片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一块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