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没有世界末日

来源 :科技智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20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有关媒体报道,随着美国《时代》周刊网站称天空近日将出现水、金、木、火、天王和海王“6星连珠”的天文异象,“末日论”又被热议。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对此表示,此前也曾有“9星连珠”、“十字架”等天文现象被热议,但严格地说,“连珠”本身尚无界定,也未明确是从地球、太阳还是从太阳系外观测,将“连珠”与末日相联系,更是一种“瞎说”。经观测,目前虽然水、金、木、火4星确实挨得比较近,天王星和海王星也在慢慢靠拢,但并非在一条直线上,差得还有点远。据朱馆长解释,每颗星星都沿椭圆形轨道在绕太阳转动,有的周期需要好多年,因此,6颗星都赶在一块儿并不容易,确实少见,约为百年一遇,明年将不会再现。
  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所谓的“世界末日”预言,但最终无一应验。应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去验证和研究,都应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2012,没有世界末日!
  
  初识玛雅历法
  
  若要了解所谓末日预言的来龙去脉,首先要了解其名义上的根源——玛雅历法。玛雅历法是由中美洲的古文明——玛雅文明创立的,其中的安排有着浓重的宗教和文化因素。
  玛雅历法由三大主要的平行系统组成,一是卓尔金(Tzolkin)历日,二是哈布(H拍b)年,三为长期积日制(LongCount)。其中卓尔金历日以260日为计量单位,主要用于宗教活动;哈布年以365日为计量单位但不置闰,多用于日常事务。这两者长度的最小公约数,也就是52个哈布年长,是玛雅的一个历法循环。
  虽然卓尔金历日的长度不与任何大天体的运行相吻合,但其应用的历史却非常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因此,关于其起源,学界颇有争议。
  而与流传的末日预言相关的,是长期积日制,主要用于长期计年。长期积日制使用的计数有5个单位,是20进制和18进制的混合历法。在这一体系中,一天记为一个金(kin),20金为一个维那尔(winal),18个维那尔为一个吞(tun),20个吞为一个卡吞(katun),20个卡吞为一个巴克吞(baktun)。一般认为,巴克吞的计量是从1到13,某些人所说的世界末日,也就是第13巴克吞、O卡吞、O吞、O维那尔、O金的那一天。倘或采取最常用的玛雅历法转换关系,也就是古德曼一马丁内斯一汤普森(Goodman-Martinez-Thompson)关系,将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视为长期积日制的起点,那么这一天则是2012年12月21日。
  但是且慢,难道这真的就意味着是世界末日吗?未必。首先,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玛雅神话本身只是将第13巴克吞、O卡吞、O吞、O维那尔、O金这天看作是启蒙时代(Age of Enlightenment)的到来,但并没有明确说明这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所谓世界末日之说,很有可能是后人的牵强附会。而从历法来看,在玛雅人限中,每个哈布年年末的5天都是不吉利的;每个52年历法循环的结束也被认为是危险的。但在这些日子里,历史还是照常继续下去,就算是发生了天灾人祸,也与玛雅历法的大小循环没有什么关联,不是吗?那么为什么非要把长期积日制特殊对待呢?再者,为什么不将长期积日制的局限视为玛雅历法的自身缺点呢?考虑哈布年连闰日都没有涉及,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毕竟几千年的时间对于千年前的古人来说已经是相当之长了。何况关于巴克吞的最大允许取值究竟是13还是20,相关学者还尚存争论。
  另有一点值得注意,虽然长期积日制的最大单位是巴克吞,玛雅人还是有计量更长时间的单位的,只是很少使用而已,比如相当于20个巴克吞长度的皮克吞 (pictun)。如果玛雅人真的把第13巴克吞、O卡吞、O吞、O维那尔、O金看作世界末日,设置比巴克吞还要长的时间单位,意义何在呢?
  最后再顺便提一点,古德曼一马丁内斯一汤普森关系并不是唯一的玛雅历法转换关系。关于长期积日制的起点,笔者至少见过三种说法。末日预言的宣传者在这一点上也是不严肃得可以,不知道为什么非要抱着既不是距今最近也不是最远的古德曼一马丁内斯一汤普森关系不放?
  在对玛雅历法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再逐一看一看,这类预言经常提及的天文灾难都有哪些,到底是不是真实的。
  
  X行星的是是非非
  
  X行星最初只是天文学家的说法,指的是太阳系外边界附近、冥王星轨道以外的大行星。由于冥王星系统自身不足以解释海王星受到的轨道摄动,x行星的提出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直到今天,仍有研究者在搜索着这样一颗或几颗潜在的星球。
  那么X行星又是如何与2012年扯上关系的呢?事情要追溯到1983年,红外天文卫星IRAS探测到了一个距离地球540天文单位的天体。但是关于其本质,天文界并无定论。甚至连该天体究竟是位于太阳系附近还是在河外都不能确定。如果翻一翻当年的研究论文,会发现很多套语,无外乎是说,该天体可能是属于哪一类,未来的多波段观测有可能将其性质确定下来。
  公众很容易将这一神秘的天体与x行星扯上关系。起初的媒体报道还算靠谱,只是给出了几种可能性,如彗星、大行星、河外星系或褐矮星等,但很快,传言就变成了在太阳系边缘“发现”了褐矮星,这就是x行星。后来,干脆就与玛雅末日预言扯上了关系,号称这颗x行星正朝地球冲来,并将于2012年与地球相撞。
  这其中还牵扯到了另外一桩公案,也就是1992年的X行星传言,据说是根据天王星与海王星轨道受到的摄动,推测出了一颗在大偏心率轨道上运转的行星。而倘或认为该天体与1983年IRAS眼中的神秘天体是一个,根据其在几年间的“运动速度”就可以推算出,2012年它就会抵达地球。不过这也仅仅是在公众中流行,未见专业天文界的报道。当年倒是发现了一颗名噪一时的柯伊伯带天体——1992 QBl,这是人们发现的第一个柯伊伯带天体,只是该天体的轨道对地球完全不构成威胁。而对天王星与海王星的轨道分析表明,没有什么大得过分、轨道扁得过分的天体在对它们施加扰动。至于将1983年IRAS的观测与1992年的x行星传言扯上关系的说法,更是有些离奇:且不论将二者凭空联系的做法无甚依据,传言中后者的质量还远远够不上褐矮星的级别。
  不过看看2012年“世界末日”之说与1983年一个没有定论的发现扯上的联系,倒是不得不让人佩服其想象力。只是,天文事件是要以观测为基础的,没有观测的支持,再耸人听闻的说法也仅仅是说法,而不是事实。
  
  太阳耀斑与地球磁场的传闻
  
  关于玛雅预言种种说法总能跟太阳耀斑扯上关系,说是到了2012年,耀斑活动增强,将对地球产生致命威胁,甚至将地球摧毁。根据太阳11年活动周期 的变化规律,2012年前后是太阳第24活动周的峰年倒是不假。但威胁究竟有多大?不妨对此分析一番,再下结论不迟。
  上一个太阳活动的峰年发生在2002年前后。当时确实是发生了不少小事故,诸如短波通信中断、卫星工作受到干扰、电网故障等等,但无一可称为致命威胁。由于此时太阳活动频繁,大量的高能粒子被加速,并会飞临地球附近,类似的事故可以说是每次峰年必定发生的。
  太阳活动的根源是磁场。每11年,太阳磁场极性会发生倒转。由于太阳表面是气体,星体存在着赤道快、两极慢的较差自转,原本垂直于赤道的磁力线因此会被拉弯并积累能量,浮出表面。当磁场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磁重联现象被诱发,这正是驱动耀斑的动力所在。
  对于地球来说,耀斑主要影响的还是电离层,其辐射能量在这里被大量吸收,不至于构成对地面生物以及地球自身的威胁。在耀斑高能辐射的作用下,电离层的电离度增加,影响短波无线电信号的传播。在太阳活动峰年,短波中断几乎是家常便饭,就是这个原因。
  与耀斑关联的日冕物质抛射往往会影响卫星的工作。如果地球磁场与行星际磁场是反平行,在地球磁层顶就很可能发生磁重联,抛出物进入地球磁层。这是极光的成因(因此太阳活动峰年极光活动往往更为频繁,出现纬度也更低),也会导致范艾伦带辐射增强,轰击卫星(以及防护不充分的宇航员)。当然还有高能粒子加热大气导致的大气膨胀,这会对卫星增加额外的阻力。再严重的卫星的故障也不至于威胁一切生命和整个地球的安全,只是对于载人航天,还是有必要让太空行走避开太阳活动高峰的。
  关于电网的问题,经常会在高纬度区域发生。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会产生粒子流,穿过这里的电离层。如果太阳活动足够强,这会在地面感应出电流,导致电力过载。史上这类事故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989年3月13曰在加拿大魁北克的那次,直接导致600万人在9小时内无法用电,居民被迫挨冻,许多产业也不得不暂停。可是对于生物的存活来说,这却不能算是太大的问题。
  那么预言散布者所热衷的致命耀斑有多大的可能性呢?考虑太阳是一颗盛年期的稳定恒星,一次太阳活动威胁地球的安全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有史以来观测到的最为剧烈的耀斑活动——1859年的卡林顿(Carrington)耀斑,除了让电报机打火花、地磁剧变之外,也几乎没有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况且这样的事件已经是稀罕到了极点呢!电力、通信、航天、航空、航海等行业需要做好准备,不要让太阳活动带来太严重的影响不错,普通人还是一切照常就好了。
  至于地球磁场与太阳磁场在2012年同时倒转的说法?必须澄清一点,太阳的磁极性反转开始于新活动周开始的时候,对应活动的低谷。在观测上,就表现为高纬度地区出现极性反转的黑子,第24活动周的对应黑子则是出现在2008年年初。再说说地球磁场问题。现在的磁场强度确实比19世纪的测量值要弱上10%,照此势头发展下去,确实有可能有朝一日会发生倒转,这也确实会给某些依靠磁场导航的生物带来麻烦。但在时间上,现在的研究认为,就算发生倒转,至少也是在几千年后的事情了,而地球磁场也有可能会不经倒转而再次增强。
  
  致命的伽玛射线暴?
  
  伽玛射线暴的能量确实惊人,往往被形容为“自宇宙大爆炸以来最猛烈的爆发”。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末日预言散布者往往认为2012年会在地球附近发生一次这样的爆发。但是,真的会如此吗?
  先来看看伽玛射线暴的成因。伽玛射线暴按持续时间分为长暴与短暴,现在的主流理论认为,长暴起源于大质量恒星的死亡,短暴起源于双致密星的并合。首先说长暴。大质量恒星的死亡不一定会产生伽玛射线暴。现有的理论对前身星有很高的要求,比如合适的质量、磁场与自转速度,而可以认为银河系内基本不会发生伽玛射线暴的原因,还在于对金属性的要求:如果恒星金属元素丰度过高,主序演化过程中就会以星风的形式损失过多角动量,不足以形成长暴要求的相对论性喷流。这既是为什么长暴多发生在高红移早期宇宙的缘故(当时尚未产生足够多的金属元素),也可以解释爆发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随着红移的减小而减少的观测事实。在地球的银河系后院,还没有金属丰度足够低又拥有足够大质量的恒星——这样的天体,早在银河系形成初期就已经演化殆尽了。
  再来看看短暴。双致密星的并合实际上是长期演化的结果。在双星长时间绕转的过程中,会因为引力波辐射损失能量,轨道周期逐渐变短,最终并合到一起。然而在银河系内,并没有多少双致密星的发现。实际上,短暴大多是在椭圆星系中发现的,毕竟这类成员星相对较老的星系才是造就双致密星的温床。
  还有一点为预言散布者忽略的事实,就是伽玛射线暴的随机性。伽玛射线暴的爆发在天空中是各向同性分布的,永远也无法知道下一次爆发出现在何时何地(否则对该现象的研究也就没有那么困难了)。按照现在专用探测卫星的技术水平以及伽玛射线暴的发生率来看,2012年12月21日能探测到一次或几次爆发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只是这爆发是发生在宇宙学距离上,而不是太阳系的邻近区域。
  如果说,观星爱好者们对百年一遇的“6星连珠”天象感兴趣,可在破晓前借助天文望远镜去观测、去研究,然而由此去相信什么“末日论”,则大可不必。此前已经有过无数次的末日传闻,都无一兑现,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这次是真实的,更何况其列举的天文“证据”又是如此禁不起推敲。我们没有必要把消失的古文明看得太过神秘,更不必杞人忧天,一切还是会照常,历史也会继续下去。
其他文献
日本遭遇9级特大地震引发疯狂海啸,生离死别的惨痛场面令人触目惊心。我在去上班的公交车里听到乘客们谈论纷纷。  汶川地震时,莎朗·斯通出席第61届戛纳电影节时记者问她对地震的看法。她口吐狂言:“发生了地震是不是报应呢?”莎朗·斯通的言论令全球人震惊和愤怒,引来众人封杀。  面对日本海啸汹涌澎湃覆没了村庄、农田、街道和人群,请大家以悲悯之心为日本祈祷吧。新闻里有位中国边防军官说:“如果我们和日本开战,
那年冬天,对张家村的人们来说是残酷的。先是持续了一个夏天的干旱,然后是铺天盖地的大水;刚喘过一口气,漫长而寒冷的冬天便提前到来。一场大雪过后,村里唯一出山的路呻吟着坍塌,转眼又被山上滚落的泥石与积雪掩埋,张家村最后的希望随之沉入谷底。  村主任不得不召开全村大会。人们或蹲或站,瑟缩在屋檐下。村主任用沙哑的声音说:“今年的收成本来就不好,原指望入冬前政府救济一点儿,熬到明春就好了,谁料到遇上这鬼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