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德育理论创新和新课程改革的角度分析了实行活动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总结了活动化教学的基本程式,并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了应如何更好地开展活动化教学。
关键词:
思想品德活动化教学基本程式
活动化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为特征,以活动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开展好课堂教学活动,使人人参与了活动,把学习的乐趣还给了学生,在活动中促进了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一、活动化教学模式是适应新课改的客观要求
1、实行活动化教学是适应德育理念创新的需要
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不在于对道德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体验和实践,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内化。离开了学生真实的体验,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和课堂上的道德律令无异于纸上谈兵。当代德育的重点逐渐由“道德教育”转向“道德学习”,即由“培养论”转向“学习论”,强调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的德育学习,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学生是道德学习者,德性的成长发展靠自己学习。这是事物的发展必须通过“自己运动”(黑格尔语)的原理。基于这一原理和道德学习论的德育观,思想品德课必须运用活动化教学,通过开展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创设情境等形式把理解的空间、选择的权利、锻炼的机会留给学生,通过他们的直接体验,升华为新知识、情感和能力;在活动中,学生有了实践道德知识的机会。
2、实行活动化教学是适应教材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理念的创新推动了教材改革。根据课程标准,新教材不再以学科知识为系统,而是按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矛盾,把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方面的学习内容有机整合为统一的整体。新教材中处处有活动,时时有活动,这些活动不是远离学生生活的“空中楼阁”,而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各种情景,学生能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真正体现了“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的典型事例,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的活动不等于具体事例的简单罗列,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引发学生思考,从具体事例中引出道理,从个别中得出一般,在体验中升华感情;它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帮助学生走向生活的平台,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的关键,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能把这些活动当做一种“点缀品”,当做活跃气氛的一种手段;而应该“吃透”、领悟这些活动并充分利用这些活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体验中明理,通过明理达到践行。
二、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的基本程式
1、创设情境──导入。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主要是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新课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为新课的学习选准切入点。导入新课中,我们可以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的情景或来一段充满激情的讲演,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可以提出学生感兴趣而又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引发思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还可以从新旧课的联系入手,从复习旧课中,过渡到新课,为学生学习新课奠定基础。无论哪种形式,都应把学生的情绪调到“优势兴奋中心区”,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积极的准备。
2、合作探究──体验。这是活动化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参考教材内容精心组织学生活动,即以实现教学内容为目标,以活动为载体,将内容的呈现与展开活动融为一体,也就是真正实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因而在此环节可采用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创设情境等形式,使课堂成为学生体验生活的实践场、探究知识的实验室,让学生在“问题情境”、“角色扮演”中,开展积极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碰撞中,在愉快的合作沟通中,在切身的体验探究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感、发展能力、提高觉悟。
3、小结梳理──明理。这是对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活动中产生的知识进行梳理,对教材的回归。“明理”环节紧承“体验”环节,在教学中相互融合、互相推进。新教材没有枯燥的理论,知识体系也不甚明显,但每个活动后面都以情景交融的对话,用人性化的语言,阐述了一定的观念。这些观念来自于学生的体验,但又高于学生的体验。文本的观点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体验,帮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观念、提高行为动机。小结梳理的形式,同样要注意师生互动,变化多样。
4、迁移拓展──践行。新课程增强了德育功能,重视促进正确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的道德知识,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中,接受实践的检验。在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践行”环节要进一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可创设问题情景,抑或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给予学生再次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学习的道德知识、情感真正内化,上升为道德行为。
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化,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新的教育理念、新教材改革的推动下,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化,一定会大有可为;一定会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就是成长的乐园。可以相信,在广大同仁的共同参与下,活动化教学模式一定会越来越成熟。
本文从德育理论创新和新课程改革的角度分析了实行活动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总结了活动化教学的基本程式,并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了应如何更好地开展活动化教学。
关键词:
思想品德活动化教学基本程式
活动化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为特征,以活动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开展好课堂教学活动,使人人参与了活动,把学习的乐趣还给了学生,在活动中促进了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一、活动化教学模式是适应新课改的客观要求
1、实行活动化教学是适应德育理念创新的需要
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不在于对道德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体验和实践,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内化。离开了学生真实的体验,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和课堂上的道德律令无异于纸上谈兵。当代德育的重点逐渐由“道德教育”转向“道德学习”,即由“培养论”转向“学习论”,强调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的德育学习,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学生是道德学习者,德性的成长发展靠自己学习。这是事物的发展必须通过“自己运动”(黑格尔语)的原理。基于这一原理和道德学习论的德育观,思想品德课必须运用活动化教学,通过开展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创设情境等形式把理解的空间、选择的权利、锻炼的机会留给学生,通过他们的直接体验,升华为新知识、情感和能力;在活动中,学生有了实践道德知识的机会。
2、实行活动化教学是适应教材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理念的创新推动了教材改革。根据课程标准,新教材不再以学科知识为系统,而是按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矛盾,把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方面的学习内容有机整合为统一的整体。新教材中处处有活动,时时有活动,这些活动不是远离学生生活的“空中楼阁”,而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各种情景,学生能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真正体现了“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的典型事例,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的活动不等于具体事例的简单罗列,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引发学生思考,从具体事例中引出道理,从个别中得出一般,在体验中升华感情;它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帮助学生走向生活的平台,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的关键,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能把这些活动当做一种“点缀品”,当做活跃气氛的一种手段;而应该“吃透”、领悟这些活动并充分利用这些活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体验中明理,通过明理达到践行。
二、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的基本程式
1、创设情境──导入。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主要是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新课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为新课的学习选准切入点。导入新课中,我们可以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的情景或来一段充满激情的讲演,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可以提出学生感兴趣而又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引发思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还可以从新旧课的联系入手,从复习旧课中,过渡到新课,为学生学习新课奠定基础。无论哪种形式,都应把学生的情绪调到“优势兴奋中心区”,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积极的准备。
2、合作探究──体验。这是活动化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参考教材内容精心组织学生活动,即以实现教学内容为目标,以活动为载体,将内容的呈现与展开活动融为一体,也就是真正实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因而在此环节可采用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创设情境等形式,使课堂成为学生体验生活的实践场、探究知识的实验室,让学生在“问题情境”、“角色扮演”中,开展积极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碰撞中,在愉快的合作沟通中,在切身的体验探究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感、发展能力、提高觉悟。
3、小结梳理──明理。这是对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活动中产生的知识进行梳理,对教材的回归。“明理”环节紧承“体验”环节,在教学中相互融合、互相推进。新教材没有枯燥的理论,知识体系也不甚明显,但每个活动后面都以情景交融的对话,用人性化的语言,阐述了一定的观念。这些观念来自于学生的体验,但又高于学生的体验。文本的观点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体验,帮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观念、提高行为动机。小结梳理的形式,同样要注意师生互动,变化多样。
4、迁移拓展──践行。新课程增强了德育功能,重视促进正确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的道德知识,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中,接受实践的检验。在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践行”环节要进一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可创设问题情景,抑或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给予学生再次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学习的道德知识、情感真正内化,上升为道德行为。
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化,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新的教育理念、新教材改革的推动下,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化,一定会大有可为;一定会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就是成长的乐园。可以相信,在广大同仁的共同参与下,活动化教学模式一定会越来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