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相关部门颁布了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普及政策,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教学潜能,充实教育教学资源.因此,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就成了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的主要趋势.本文主要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融合;策略
数学学科具有大量逻辑推理、判断定义、概念联系的内容,其对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初中阶段学生虽有小学数学的铺垫,但其空间想象能力还相对薄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微课等形式辅助数学教学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为学生提炼数学思想,从而促进学生在其他认知活动中普遍使用数学思维.
一、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兴趣
数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独立发现数学问题中的价值,而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可以使学生进入数学角色.利用相关信息技术讲述相关数学概念的关系和逻辑推理的基本规律时,教师可以将多媒体与问题进行融合,让学生根据问题和多媒体呈现的图片思考数学关系.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中,笔者整合互联网资源中的生活案例,结合鸡兔同笼的动画,让学生思考二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和联系.“笼中有几只鸡?”“又有几只兔?”“用一元一次方程怎么算?”“有没有更简单计算的方法?”笔者在提出这四个问题后,引导学生利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计算,并直观地观察两种方式的计算效率.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想象认真地投入到解题中,除运用方程外,还提出了新的解题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给学生预留适当的互动交流时间,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呈现的情境,有效探讨数学知识的动态形成过程,并让学生大胆地对互联网呈现的知识表述自身看法,提出质疑,了解数学知识的性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课件中图片或动画的变化,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外延和重合条件,激发学生的推理兴趣,同时增加数学知识的探讨乐趣,并鼓励学生在倾听他人发言后树立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通过录音、电影、音乐等方式提高情境氛围,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双重刺激下,将数学信息转化成自己可接受的符号,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二、化抽象为具体,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融合可以直接呈现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拆分解题过程中的知识点,把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公式分解为几个小模块,尽量做到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个体,之后利用多媒体再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学生在运用这些知识的时候想到多媒体的演示,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记忆,同时进行深入思考.
三、丰富教学内容,启迪学生思维
信息技術中,幻灯片和超链接的使用可以方便教师演示数学课件,简化教师操作课件的方式,同时可以引入互联网中的数学数据,直观展示数学课件的内容.插入超链接,可以实现网页数学内容的快速跳转,帮助学生有效联结课本内容和互联网资源,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将这些知识快速转化成数学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拓展教学内容时往往只能一笔带过,学生无法真正体会数学知识的神奇,而多媒体的有效运用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的资源拓展自己的认知,从而启迪思维.例如,在教学“轴对称”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拿出提前剪好的“喜”字,引导学生观察“喜”的对称轴.在学生指出对称轴后,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喜”字拆分,平移,让学生观察对称和平移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动手创作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边创作边思考怎样证明自己创作的作品是轴对称图形,有几种验证方式.之后笔者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集中展示,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人”“木”“林”“中”等汉字以及剪刀、布娃娃等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些汉字和图片的特点,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又能增加课堂互动的乐趣.笔者还利用打印机、投影仪等设备将互联网中搜索到的数学资源进行合理改编,编订成课外教材,从而充实学生的信息量.笔者利用Excel文档让学生进行计算,对数学中的关键数据进行筛选和汇总,求平均值,这样既可以丰富数学学习的种类,又可以发挥计算机设备的功能.数学教师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需要对课程进行科学的准备,充分预估应用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所花费的时间,避免学生被眼花缭乱的互联网信息所干扰,增加学生对课堂的专注时间,稳定课堂秩序.
四、巧妙引进微课,使教学方式多样化
微课的引进可以让学生深入领悟课堂知识.教师利用微课可以着重讲解初中数学中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前提下对课堂内容有比较深入的掌握,并能够巧妙地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例如,学习“勾股定理”时,学生面对陌生的知识也许一时理解不透彻,但是教师直接讲解所有的知识会令学生对该知识产生厌恶心理.这时,教师就需要将微课带进课堂,引导学生掌握定理的实际使用技巧,同时搭配上习题训练,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假设,运用几何知识去检验,做到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当中,加深知识印象.由于微课的录制时长较短,教师需要在制作微课阶段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分解,这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弱项,否则达不到预计效果.
教师在结合微课进行理论讲解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更新快、可重复观看的特点,结合学生不同时期的知识掌握程度,对微课课件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此外,微课还可以形象地揭示数形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微课课件发现数字与图形之间的关联,理解独立的数字性质和图形性质,帮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将定理板块与实践板块进行区分.在定理板块中,将初中阶段所有需要运用到的定理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在实践板块中,可以加入一些解题技巧和数学实例,创新学生的解题思路.
五、构建自主学习平台,提升学习效果
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概括所有知识点,并运用板书的形式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框架进行整理,但这种方式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还有可能会因外部因素的干扰导致课程内容讲解不清晰.因此,教师可以构建自主学习平台,结合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框架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呈现在学习平台中,充分结合互联网的数学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设计课程课件,以便教师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在自主学习平台上开设预习、复习、课程作业和自我归纳等反思板块,帮助学生独立学习完整的课程.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设置多媒体投影,让学生通过观看课本和参考网络资源自主制作个性化的知识框架,并将课程中比较难懂的教学内容进行标注.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游戏进行重难点巩固,让学生在玩游戏之余开展主动学习.教师可以制作难度等级不同的小程序游戏,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难易区分和重点回顾.学生可以利用游戏胜利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的成效.课程作业也可以投入到自主学习平台中,学生可以选择个性化的辅导作业,减轻课业负担,释放压力,并对难以掌握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自主学习平台可以将初中所有的数学教材进行归纳重组,学生可以利用关键词进行检索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趣味,又可以将数学思维、数学情感融入学生的脑海中. 六、注重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改变教学观念
要想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知识高度融合,就需要教师具有高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同时,结合信息化手段,将科学的教育观念、合理的教学目标融入计算机技术的学习过程中,调动信息化手段中的教学因素,提高自身利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相关技术培训、自主学习的方式,熟练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在数学领域中计算机的应用基础.此外,有些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执着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对信息化手段不太认可,他们认为数学课堂需要严谨认真,因此不愿意使用多媒体设备等信息化工具.还有些教师将信息技术当作主要的教学内容,利用课件、互联网资源等进行教学,学生由原来的依赖教师的讲解转化成依赖信息技术的使用,无法进行独立学习.教师应结合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目标,改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在课堂中将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術进行有效结合,既利用板书等形式增加学生自主思考时间,又利用互联网增加数学生活案例,应将学生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求和创新欲望.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外活动,通过整合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其他学科中的数学知识辅助学生进行数学体系建设,或者可以让学生运用微课、自主学习平台等上传生活中遇到的数学案例和数学场景,通过共享资源促进不同学生的数学思维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影像、声音、多媒体设备等能够将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加工,转换成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形象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因此,信息技术要支持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课堂中营造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的数学认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骥.从初中数学教学中谈创新思维的培养[J].才智,2010(16):117.
[2]李文兵.初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法的巧用[J].才智,2010(18):110.
[3]郑琳欣.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法[J].才智,2010(24):102.
[4]朱继峰.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109.
[5]梁敏.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7):4050-4053.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融合;策略
数学学科具有大量逻辑推理、判断定义、概念联系的内容,其对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初中阶段学生虽有小学数学的铺垫,但其空间想象能力还相对薄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微课等形式辅助数学教学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为学生提炼数学思想,从而促进学生在其他认知活动中普遍使用数学思维.
一、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兴趣
数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独立发现数学问题中的价值,而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可以使学生进入数学角色.利用相关信息技术讲述相关数学概念的关系和逻辑推理的基本规律时,教师可以将多媒体与问题进行融合,让学生根据问题和多媒体呈现的图片思考数学关系.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中,笔者整合互联网资源中的生活案例,结合鸡兔同笼的动画,让学生思考二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和联系.“笼中有几只鸡?”“又有几只兔?”“用一元一次方程怎么算?”“有没有更简单计算的方法?”笔者在提出这四个问题后,引导学生利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计算,并直观地观察两种方式的计算效率.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想象认真地投入到解题中,除运用方程外,还提出了新的解题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给学生预留适当的互动交流时间,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呈现的情境,有效探讨数学知识的动态形成过程,并让学生大胆地对互联网呈现的知识表述自身看法,提出质疑,了解数学知识的性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课件中图片或动画的变化,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外延和重合条件,激发学生的推理兴趣,同时增加数学知识的探讨乐趣,并鼓励学生在倾听他人发言后树立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通过录音、电影、音乐等方式提高情境氛围,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双重刺激下,将数学信息转化成自己可接受的符号,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二、化抽象为具体,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融合可以直接呈现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拆分解题过程中的知识点,把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公式分解为几个小模块,尽量做到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个体,之后利用多媒体再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学生在运用这些知识的时候想到多媒体的演示,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记忆,同时进行深入思考.
三、丰富教学内容,启迪学生思维
信息技術中,幻灯片和超链接的使用可以方便教师演示数学课件,简化教师操作课件的方式,同时可以引入互联网中的数学数据,直观展示数学课件的内容.插入超链接,可以实现网页数学内容的快速跳转,帮助学生有效联结课本内容和互联网资源,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将这些知识快速转化成数学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拓展教学内容时往往只能一笔带过,学生无法真正体会数学知识的神奇,而多媒体的有效运用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的资源拓展自己的认知,从而启迪思维.例如,在教学“轴对称”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拿出提前剪好的“喜”字,引导学生观察“喜”的对称轴.在学生指出对称轴后,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喜”字拆分,平移,让学生观察对称和平移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动手创作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边创作边思考怎样证明自己创作的作品是轴对称图形,有几种验证方式.之后笔者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集中展示,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人”“木”“林”“中”等汉字以及剪刀、布娃娃等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些汉字和图片的特点,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又能增加课堂互动的乐趣.笔者还利用打印机、投影仪等设备将互联网中搜索到的数学资源进行合理改编,编订成课外教材,从而充实学生的信息量.笔者利用Excel文档让学生进行计算,对数学中的关键数据进行筛选和汇总,求平均值,这样既可以丰富数学学习的种类,又可以发挥计算机设备的功能.数学教师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需要对课程进行科学的准备,充分预估应用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所花费的时间,避免学生被眼花缭乱的互联网信息所干扰,增加学生对课堂的专注时间,稳定课堂秩序.
四、巧妙引进微课,使教学方式多样化
微课的引进可以让学生深入领悟课堂知识.教师利用微课可以着重讲解初中数学中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前提下对课堂内容有比较深入的掌握,并能够巧妙地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例如,学习“勾股定理”时,学生面对陌生的知识也许一时理解不透彻,但是教师直接讲解所有的知识会令学生对该知识产生厌恶心理.这时,教师就需要将微课带进课堂,引导学生掌握定理的实际使用技巧,同时搭配上习题训练,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假设,运用几何知识去检验,做到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当中,加深知识印象.由于微课的录制时长较短,教师需要在制作微课阶段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分解,这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弱项,否则达不到预计效果.
教师在结合微课进行理论讲解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更新快、可重复观看的特点,结合学生不同时期的知识掌握程度,对微课课件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此外,微课还可以形象地揭示数形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微课课件发现数字与图形之间的关联,理解独立的数字性质和图形性质,帮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将定理板块与实践板块进行区分.在定理板块中,将初中阶段所有需要运用到的定理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在实践板块中,可以加入一些解题技巧和数学实例,创新学生的解题思路.
五、构建自主学习平台,提升学习效果
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概括所有知识点,并运用板书的形式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框架进行整理,但这种方式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还有可能会因外部因素的干扰导致课程内容讲解不清晰.因此,教师可以构建自主学习平台,结合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框架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呈现在学习平台中,充分结合互联网的数学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设计课程课件,以便教师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在自主学习平台上开设预习、复习、课程作业和自我归纳等反思板块,帮助学生独立学习完整的课程.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设置多媒体投影,让学生通过观看课本和参考网络资源自主制作个性化的知识框架,并将课程中比较难懂的教学内容进行标注.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游戏进行重难点巩固,让学生在玩游戏之余开展主动学习.教师可以制作难度等级不同的小程序游戏,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难易区分和重点回顾.学生可以利用游戏胜利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的成效.课程作业也可以投入到自主学习平台中,学生可以选择个性化的辅导作业,减轻课业负担,释放压力,并对难以掌握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自主学习平台可以将初中所有的数学教材进行归纳重组,学生可以利用关键词进行检索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趣味,又可以将数学思维、数学情感融入学生的脑海中. 六、注重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改变教学观念
要想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知识高度融合,就需要教师具有高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同时,结合信息化手段,将科学的教育观念、合理的教学目标融入计算机技术的学习过程中,调动信息化手段中的教学因素,提高自身利用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相关技术培训、自主学习的方式,熟练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在数学领域中计算机的应用基础.此外,有些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执着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对信息化手段不太认可,他们认为数学课堂需要严谨认真,因此不愿意使用多媒体设备等信息化工具.还有些教师将信息技术当作主要的教学内容,利用课件、互联网资源等进行教学,学生由原来的依赖教师的讲解转化成依赖信息技术的使用,无法进行独立学习.教师应结合素质教育下的教学目标,改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在课堂中将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術进行有效结合,既利用板书等形式增加学生自主思考时间,又利用互联网增加数学生活案例,应将学生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求和创新欲望.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外活动,通过整合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其他学科中的数学知识辅助学生进行数学体系建设,或者可以让学生运用微课、自主学习平台等上传生活中遇到的数学案例和数学场景,通过共享资源促进不同学生的数学思维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影像、声音、多媒体设备等能够将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加工,转换成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形象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因此,信息技术要支持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课堂中营造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的数学认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骥.从初中数学教学中谈创新思维的培养[J].才智,2010(16):117.
[2]李文兵.初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法的巧用[J].才智,2010(18):110.
[3]郑琳欣.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法[J].才智,2010(24):102.
[4]朱继峰.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109.
[5]梁敏.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7):4050-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