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魂,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传统文化来促进乡村振兴可以有效地助力国家扶贫工作的开展。但是就目前来说,乡村发展中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情况并不乐观。本文主要对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策略,希望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乡村振兴;实践研究
引言
目前,我国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城镇与乡村的比例已经占据60%以上,但是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逐步产生一种城市与乡村严重脱节、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为了缩小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国家要在乡村战略发展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最大限度发挥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1.传统文化传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意义分析
1.1具有价值导向作用
近年来,国家在乡村发展中非常注重经济发展,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化发展,村民往往会根据获得利益的大小来衡量发展的顺序先后。往往以乡村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村民收入情况作为乡村发展的主要指标。长久下来过度依赖经济发展,忽视乡村全面发展,导致乡村文化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村民价值观的形成。比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倡诚实守信原则,但是很多村民在处理事情过程中,会不知不觉的打破传统文化熏陶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底线,普遍出现村民诚实守信率不高,浓厚的攀比风气、拜金主义严重,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提倡的“义利统一”的思想理念,即儒家哲学的价值观,同时也是现代化经济发展应该遵循的价值观。国家相关单位可以通过吸收与运用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与理念,将其转变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通过传统文化对村民的引导与熏陶,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效改善村民之前形成的“顾小家忘大家”的价值观,这种正面积极的价值观对乡村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1.2有利于乡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文化作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是助推社会进步的强劲动力。从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上来说,传统文化与乡村经济发展要追求二者的和谐与统一发展。比如中华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和谐、中庸”理念对乡村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传统文化在乡村发展中普遍出现衰败的情况:青山绿水的位置被一些黑心商家的驻扎,虽然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但是环境问题却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污水化学气体排放,生活垃圾堆积,忽视对乡村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严重加快了当地资源枯竭的速度。
乡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于未能充分理解和谐中庸的理念,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严重影响乡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乡村振兴发展中,要吸取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结晶,坚持和谐发展理念,积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让乡村保持原本的发展活力。同时要借助传统文化的优势,探索传统文化与乡村发展的结合点,找到适合本乡村的发展规划与方式,避免出现盲目模仿的情况而导致乡村失去原有的竞争力。
2.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策略分析
2.1立足区域民俗文化特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通过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实际情况,鼓励一些条件优越的乡村,通过整理收集乡村民约、家训族谱等道德资源,开展史志修编工作,构建建筑与民俗一体化的祠堂,从而弘扬中国传统美德,引领村民诚实守信、勤俭持家以及向上向善,重点发展一村一县的特色文化;也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如民间手工艺品表演大赛、中国功夫交流研讨会等活动来宣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传统文化以一种娱乐活动的创新形式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升村民与游客精神内涵;还可以结合乡村区域特征,针对每年的端午、重阳、中秋时期等传统节日来举办大型的猜灯谜、划龙舟、包粽子、登高等活动,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优秀思想观念等,加深村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并通过富有特色民间表演技术交流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2重视乡村载体建设,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护
结合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应该充分挖掘其中包含的特色文化符号,增加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的活力。比如要坚持以“形神兼备”作为导向,加强乡村原有建筑物的保护,同时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弘扬人文之美,恢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场景,将民间文化元素融合到乡村建设中;针对乡村当地发生的历史事件,深入整理历史文献等相关资料,充分弘扬红色基因,构建全新革命教育基地,让村民知道党的使命与方针;大力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美德,深刻挖掘乡村历史经典故事、民间传说以及神话故事等,为具有地理性标志的产品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让该地生产的农产品与工业品背后拥有一些故事,积极促进年画、田园手织布等乡村传统文化与特色产品的传承与弘扬,促进乡村振兴走向个性化建设之路。
2.3加强规划引导作用,塑造乡村传统文化聚集
在利用传统文化来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推动农村地区传统文化振兴计划的实施,形成规模化工业品与农产品制作与生产,从而打开市场局势。比如结合“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典型思路,针对各个乡镇的特色产品,形成具有鲜明特色、优势突出的乡村传统文化产业展示区,进而塑造一支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以及文化产业聚集群。还可以借助数字化网络平台的优势,承载乡村旅游快车的特点,将地域特色与乡村传统文化融入到农业生产与观光中,赋予农业更多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家庭家族观念、亲孝礼仪以及家国社稷等观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在乡村振兴中要充分挖掘与审视这些传统观念,发挥其在维护社会秩序、协助社会管理与实施社会制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規范村民的行为准则,构建家国民生秩序。同时,要按照乡村治理中的德治、法治与自治的原则,突破农村社会治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局限性,充分发挥乡村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沟通、交流与凝聚的作用,积极引导村民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乡村自成的文化内涵中感染村民,形成文化的向心力、感召力,加强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重视。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中国文化的魂魄与根源,对村民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要明晰传统文化传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意义,然后分别从立足区域民俗文化特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重视乡村载体建设,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加强规划引导作用,塑造乡村传统文化聚集等三个方面来促进乡村战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姚嫱,李晓玲,曲文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路径探析[J].现代农村科技,2020,(8):4-6.
[2]王璐,姚凤桐.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研究——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3):254-255,273.
[3]叶毅清,陈伟.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乡村科技,2020,(19):63-64.
[4]徐晓阳.挖掘和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J].魅力中国,2020,(20):233-234.
【关键词】传统文化;乡村振兴;实践研究
引言
目前,我国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城镇与乡村的比例已经占据60%以上,但是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逐步产生一种城市与乡村严重脱节、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为了缩小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国家要在乡村战略发展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最大限度发挥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1.传统文化传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意义分析
1.1具有价值导向作用
近年来,国家在乡村发展中非常注重经济发展,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化发展,村民往往会根据获得利益的大小来衡量发展的顺序先后。往往以乡村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村民收入情况作为乡村发展的主要指标。长久下来过度依赖经济发展,忽视乡村全面发展,导致乡村文化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村民价值观的形成。比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倡诚实守信原则,但是很多村民在处理事情过程中,会不知不觉的打破传统文化熏陶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底线,普遍出现村民诚实守信率不高,浓厚的攀比风气、拜金主义严重,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提倡的“义利统一”的思想理念,即儒家哲学的价值观,同时也是现代化经济发展应该遵循的价值观。国家相关单位可以通过吸收与运用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与理念,将其转变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通过传统文化对村民的引导与熏陶,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效改善村民之前形成的“顾小家忘大家”的价值观,这种正面积极的价值观对乡村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1.2有利于乡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文化作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是助推社会进步的强劲动力。从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上来说,传统文化与乡村经济发展要追求二者的和谐与统一发展。比如中华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和谐、中庸”理念对乡村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传统文化在乡村发展中普遍出现衰败的情况:青山绿水的位置被一些黑心商家的驻扎,虽然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但是环境问题却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污水化学气体排放,生活垃圾堆积,忽视对乡村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严重加快了当地资源枯竭的速度。
乡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于未能充分理解和谐中庸的理念,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严重影响乡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乡村振兴发展中,要吸取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结晶,坚持和谐发展理念,积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让乡村保持原本的发展活力。同时要借助传统文化的优势,探索传统文化与乡村发展的结合点,找到适合本乡村的发展规划与方式,避免出现盲目模仿的情况而导致乡村失去原有的竞争力。
2.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策略分析
2.1立足区域民俗文化特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通过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实际情况,鼓励一些条件优越的乡村,通过整理收集乡村民约、家训族谱等道德资源,开展史志修编工作,构建建筑与民俗一体化的祠堂,从而弘扬中国传统美德,引领村民诚实守信、勤俭持家以及向上向善,重点发展一村一县的特色文化;也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如民间手工艺品表演大赛、中国功夫交流研讨会等活动来宣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传统文化以一种娱乐活动的创新形式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升村民与游客精神内涵;还可以结合乡村区域特征,针对每年的端午、重阳、中秋时期等传统节日来举办大型的猜灯谜、划龙舟、包粽子、登高等活动,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优秀思想观念等,加深村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并通过富有特色民间表演技术交流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2重视乡村载体建设,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护
结合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应该充分挖掘其中包含的特色文化符号,增加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的活力。比如要坚持以“形神兼备”作为导向,加强乡村原有建筑物的保护,同时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弘扬人文之美,恢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场景,将民间文化元素融合到乡村建设中;针对乡村当地发生的历史事件,深入整理历史文献等相关资料,充分弘扬红色基因,构建全新革命教育基地,让村民知道党的使命与方针;大力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美德,深刻挖掘乡村历史经典故事、民间传说以及神话故事等,为具有地理性标志的产品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让该地生产的农产品与工业品背后拥有一些故事,积极促进年画、田园手织布等乡村传统文化与特色产品的传承与弘扬,促进乡村振兴走向个性化建设之路。
2.3加强规划引导作用,塑造乡村传统文化聚集
在利用传统文化来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推动农村地区传统文化振兴计划的实施,形成规模化工业品与农产品制作与生产,从而打开市场局势。比如结合“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典型思路,针对各个乡镇的特色产品,形成具有鲜明特色、优势突出的乡村传统文化产业展示区,进而塑造一支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以及文化产业聚集群。还可以借助数字化网络平台的优势,承载乡村旅游快车的特点,将地域特色与乡村传统文化融入到农业生产与观光中,赋予农业更多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家庭家族观念、亲孝礼仪以及家国社稷等观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在乡村振兴中要充分挖掘与审视这些传统观念,发挥其在维护社会秩序、协助社会管理与实施社会制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規范村民的行为准则,构建家国民生秩序。同时,要按照乡村治理中的德治、法治与自治的原则,突破农村社会治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局限性,充分发挥乡村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沟通、交流与凝聚的作用,积极引导村民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乡村自成的文化内涵中感染村民,形成文化的向心力、感召力,加强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重视。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中国文化的魂魄与根源,对村民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要明晰传统文化传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意义,然后分别从立足区域民俗文化特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重视乡村载体建设,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加强规划引导作用,塑造乡村传统文化聚集等三个方面来促进乡村战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姚嫱,李晓玲,曲文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路径探析[J].现代农村科技,2020,(8):4-6.
[2]王璐,姚凤桐.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研究——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3):254-255,273.
[3]叶毅清,陈伟.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乡村科技,2020,(19):63-64.
[4]徐晓阳.挖掘和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J].魅力中国,2020,(20):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