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课程教学的特点,通过对美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监督体系进行系统比较的基础上,剖析了美国人才培养体系的特色和相互差异,最后借鉴美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监督体系
1 美国大学的培养质量监督体系的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美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其研究生教育制度是目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中最为完善的。作为教育强国,美国高等教育中的思想理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对我国高等教育有大量可供借鉴之处[1-4]。因此,系统地研究和分析美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实践与经验,总结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找出中美两国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差距及症结所在,从知识、能力、素质的角度来总结和构建我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急需研究并解决的课题。
2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课程教学的特点
美国本科和研究生培养的一大特点是有严格、系统的课程教学,尤其是严格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与考试,这与中国大学研究生课程教育有明显的不同,决定了研究生尤其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美国大学开设大量的研究型教学课程, 面向研究前沿和热点,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倡以探究为基础的研究性学习, 在本科高年级通过科研训练, 完成从本科生向研究生学习的过渡。设置研究生讨论课程(Seminar),邀请一些某个领域研究比较前沿的校外学者或校内专家做专题报告。美国大学本科生课程注重开放性、实践性和学生的参与性。研究生的课程则更注重学生的学术基本功训练。 教学进度很快。学生压力大,每门课程有众多的考试,作业,实验报告,课程设计和论文。博士课程的深度和难度要远远超过国内,博士生需要5-6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毕业。研究生教学中注重对新研究成果的跟踪,通过教授的讲课来进行。 前沿研究转化为研究生教材几乎不存在时间差,转化为大学本科教材要慢一些。
美国大学对学生的考核主要采用学分制,美国的研究生学科点建设是宽口径的,专业没有像中国这样细分,例如,电气工程系包含中国的控制科学与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五个一级学科点,在电气工程系本科和研究生招生只有专业方向的不同。美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也很重视基础训练。一般要求学习42学分博士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大类。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对课程的要求有很大差别,博士用于学习和科研的时间分配也有很大的差异。博士生在选择导师和做论文之前,必须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取得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博士生资格考试会淘汰很多研究生。
3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
美国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监督体制非常完善,要求严格。美国实行严格的研究生淘汰制度,研究生入学率高,淘汰率也十分高,据统计,一般研究生院淘汰率在 30%-35%之间,名牌大学甚至达到40%-50%。所以,美国的研究生入学率高,淘汰率也很高,这种“宽进严出”的政策,使得学生不得不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科研当中,这也就保证了研究生的高质量。同时,美国十分注重对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考察及论文答辩,每年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论文不合格而得不到学位。
美国博士生教育有相当长的历史,已建立科学的博士生课程体系并采取灵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科研训练方面,开题报告时由专家或学术委员会委员把关并给出建议外,整个过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一项科研工作,最终提交毕业论文。美国重视博士生科研训练过程管理,定期检查课题进展.以保证学生拿出高质量论文。
美国对研究生的培养监督比较全面系统,对学生培养进行全程评估,尤其是博士研究生,首先在入学申请和录取上,由考核小组进行全面评估,择优录取。入学以后,除了要参加各种考试考核和参与众多学术报告外,学生还要经受两次大的评估,即博士资格考试和综合考试。在课程结束后,由考核小组对拟进入论文阶段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资格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论文答辩阶段。在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上,美国比较注重中期评估,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这种全程监督模式,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提高和完善的机会,同时也是对学生负责。因此可美国在博士生培养方式上存在激励与淘汰机制,每年的淘汰率无形中给学生带来很大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培养了博士生独立科研工作能力.
4 我国大学的培养质量监督体系的改进和建议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通过上述对中美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监督体系的比较研究,我们看到了不足,找准了差距,明确了方向,这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树立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实现本科和研究生学位教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1)强化课程和过程管理。严格博士阶段科研工作能力的考核, 严格大学培养制度,强化课程考试和毕业论文的考核,增强学生培养的过程管理,不人为的放宽学生的毕业要求。 强化质量评估,严格执行淘汰率,增大学生的压力和危机感,达到提高毕业生整体素质的最终目标,激励学生不断拼搏与进取。
(2)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主要致力于规模扩张,在内涵充实和质量管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我们要增强质量意识,从招生录取、人才培养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发放,严格把关,依照法规和标准严格办事, 引入美国式的“淘汰制”, 真正激活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
(3)重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把握现有理论知识培养方式的基础上,重视研究生能力的提高,导师的讲授方式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阅读资料、探索问题和独立思考;在科研活动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导师仅仅给予指导;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地方读学士、硕士和博士,获得不同环境的熏陶和渲染,接受不同导师的思想、风格和人格教育,避免“近亲繁殖”。
参考文献
[1] 武晓维,李勇.中美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比较及启示[J].江苏高教.2004(5).
[2] 王永盛.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比较研究 [J].比较教育研究.2000(3).
[3] 王平祥,李忠云.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及启示[J].辽宁教育研究.2005(9).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监督体系
1 美国大学的培养质量监督体系的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美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其研究生教育制度是目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中最为完善的。作为教育强国,美国高等教育中的思想理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对我国高等教育有大量可供借鉴之处[1-4]。因此,系统地研究和分析美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实践与经验,总结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找出中美两国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差距及症结所在,从知识、能力、素质的角度来总结和构建我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急需研究并解决的课题。
2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课程教学的特点
美国本科和研究生培养的一大特点是有严格、系统的课程教学,尤其是严格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与考试,这与中国大学研究生课程教育有明显的不同,决定了研究生尤其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美国大学开设大量的研究型教学课程, 面向研究前沿和热点,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倡以探究为基础的研究性学习, 在本科高年级通过科研训练, 完成从本科生向研究生学习的过渡。设置研究生讨论课程(Seminar),邀请一些某个领域研究比较前沿的校外学者或校内专家做专题报告。美国大学本科生课程注重开放性、实践性和学生的参与性。研究生的课程则更注重学生的学术基本功训练。 教学进度很快。学生压力大,每门课程有众多的考试,作业,实验报告,课程设计和论文。博士课程的深度和难度要远远超过国内,博士生需要5-6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毕业。研究生教学中注重对新研究成果的跟踪,通过教授的讲课来进行。 前沿研究转化为研究生教材几乎不存在时间差,转化为大学本科教材要慢一些。
美国大学对学生的考核主要采用学分制,美国的研究生学科点建设是宽口径的,专业没有像中国这样细分,例如,电气工程系包含中国的控制科学与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五个一级学科点,在电气工程系本科和研究生招生只有专业方向的不同。美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也很重视基础训练。一般要求学习42学分博士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大类。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对课程的要求有很大差别,博士用于学习和科研的时间分配也有很大的差异。博士生在选择导师和做论文之前,必须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取得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博士生资格考试会淘汰很多研究生。
3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
美国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监督体制非常完善,要求严格。美国实行严格的研究生淘汰制度,研究生入学率高,淘汰率也十分高,据统计,一般研究生院淘汰率在 30%-35%之间,名牌大学甚至达到40%-50%。所以,美国的研究生入学率高,淘汰率也很高,这种“宽进严出”的政策,使得学生不得不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科研当中,这也就保证了研究生的高质量。同时,美国十分注重对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考察及论文答辩,每年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论文不合格而得不到学位。
美国博士生教育有相当长的历史,已建立科学的博士生课程体系并采取灵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科研训练方面,开题报告时由专家或学术委员会委员把关并给出建议外,整个过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一项科研工作,最终提交毕业论文。美国重视博士生科研训练过程管理,定期检查课题进展.以保证学生拿出高质量论文。
美国对研究生的培养监督比较全面系统,对学生培养进行全程评估,尤其是博士研究生,首先在入学申请和录取上,由考核小组进行全面评估,择优录取。入学以后,除了要参加各种考试考核和参与众多学术报告外,学生还要经受两次大的评估,即博士资格考试和综合考试。在课程结束后,由考核小组对拟进入论文阶段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资格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论文答辩阶段。在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上,美国比较注重中期评估,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这种全程监督模式,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提高和完善的机会,同时也是对学生负责。因此可美国在博士生培养方式上存在激励与淘汰机制,每年的淘汰率无形中给学生带来很大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培养了博士生独立科研工作能力.
4 我国大学的培养质量监督体系的改进和建议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通过上述对中美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监督体系的比较研究,我们看到了不足,找准了差距,明确了方向,这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树立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实现本科和研究生学位教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1)强化课程和过程管理。严格博士阶段科研工作能力的考核, 严格大学培养制度,强化课程考试和毕业论文的考核,增强学生培养的过程管理,不人为的放宽学生的毕业要求。 强化质量评估,严格执行淘汰率,增大学生的压力和危机感,达到提高毕业生整体素质的最终目标,激励学生不断拼搏与进取。
(2)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主要致力于规模扩张,在内涵充实和质量管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我们要增强质量意识,从招生录取、人才培养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发放,严格把关,依照法规和标准严格办事, 引入美国式的“淘汰制”, 真正激活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
(3)重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把握现有理论知识培养方式的基础上,重视研究生能力的提高,导师的讲授方式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阅读资料、探索问题和独立思考;在科研活动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导师仅仅给予指导;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地方读学士、硕士和博士,获得不同环境的熏陶和渲染,接受不同导师的思想、风格和人格教育,避免“近亲繁殖”。
参考文献
[1] 武晓维,李勇.中美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比较及启示[J].江苏高教.2004(5).
[2] 王永盛.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比较研究 [J].比较教育研究.2000(3).
[3] 王平祥,李忠云.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及启示[J].辽宁教育研究.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