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洁傲岸,不入流俗的高士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w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渊明留存下来的文学作品较多但陶渊明写的传记文学作品却只有两篇,一是《晋故征西大将军史孟府君传》,一是《五柳先生传》。前者是他为外祖父孟嘉立传,实有其人,实有其事;后者是为五柳先生立传,内容是虚构的。以前读陶渊明的一些诗歌让人感觉到他的田园生活是闲适快乐的,但从这篇文章来看却是忧愁痛苦的。诗中的这位五柳先生是多么希望在酒醉中自我解脱痛苦, 抑或在酒精刺激中更悲痛地麻醉着自己的灵魂。那么, 假托五柳先生之名的陶渊明究竟有何痛苦?如果想要更好地深入的理解,就先要说一说陶渊明的简介,孟子曾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陶渊明少年时代曾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他所处的东晋末年社会政治环境却异常污浊黑暗, 反动的门阀制度发展到了极点, 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出身于庶族寒门的人则遭到无理的压抑。在这种社会政治环境中,作为知识分子的陶渊明不可避免地与中国古代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一样遭遇到限制和迫害,根本无法实现其进步的政治理想。陶渊明直到29岁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令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从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与官场中人周旋。后来在彭泽县令任上他终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从此再未出仕。隐逸是陶渊明对黑暗现实绝望之后采取的一种消极反抗,表现了他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五柳先生是陶渊明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是按照自己的思想情操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可以说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的化身。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亦不详其姓氏。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为号焉。文章首先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姓名爵里。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社会里,姓氏表明门第阀阅,是富贵荣华的特权标志和政治依据。对姓氏爵里的漠然无视,表现着五柳先生的隐士特点,显示出对门阀特权和世俗虚荣的傲然鄙夷。
  五柳先生的禀性志趣: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使欣然忘食。
  陶渊明说过自己“少来好书,偏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可见这是指从小养成的性格和志趣,用以说明他之所以为隐士的原因和根据,也用以为区别假隐士的根本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这节正面叙述的文辞中,使用了几个醒目的比较性或否定性的判断语句。介绍他闲静的性格,指明“少言”“不慕荣利”;介绍他好读书的志趣,指出“不求甚解”。“少言”是不爱多说话;“不慕荣利”是不爱富贵,不愿做官;“不求甚解”是指读书不要求过分透彻的理解,不要深文周纳,不要钻牛角尖。但他并非说读书不必读懂。相反,他要求在读懂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即所谓“会意”“有得”。这种读书的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和传统的寻章摘句的读书人截然不同,读书不以仕途上的发展为目的,而是以精神上的享受为根本,从这里就能看出陶渊明的可贵之处。
  五柳先生的嗜好:性嗜酒, 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与当时的所谓“名士”不同,他爱喝酒是一种天性的嗜好,属于饮食之欲,并非清德风韵之事。然而他却因为贫穷而不能常常满足这种嗜好。反过来说,倘使要满足这种嗜好,就必须摆脱贫穷,去追求富贵荣华。但他不慕荣利,就“不能常得”。不言而喻,他对嗜酒是有清醒的认识和自觉的约束的,不致失志损节。然后,写亲友请他喝酒。这在亲友是照顾他的好意,但五柳先生是坦率任真的。魏、晋之际的名士以认真对虚伪,借酣醉以避害,有反抗精神。但到东晋,门阀名士风流的饮酒早已从放达而放诞,到以纵酒自我麻醉,填补精神空虚。陶渊明对现实的厌恶,很能让人想到他的饮酒是自我麻醉,填补精神空虚的目的。
  最后陶渊明用“赞”来评论五柳先生的主要功德。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 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文章的最后有趣的是他引用了一个隐士的妻子的话。黔娄是春秋时鲁国的隐士,屡辞征辟,终身不仕。死后,他妻子认为可以给他的谥号是“康”。 黔娄妻可谓知音,了解丈夫的志趣节操,认为丈夫在乱世坚持志节,生活道路坦荡。所以陶渊明引用她的话,不仅指出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禀性志趣,更暗示他是一位乱世归隐以求仁义的志士。全文不足二百字,于平淡的语言表现深刻的内容。通过对五柳先生这一五柳先生的假想人物的描述,抒发了陶渊明的志趣,文中描述了一个爱读书、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率真自然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通过研读这篇文章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个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深度也就决定了课堂的高度,尤其对名家名篇的解读要下更大的功夫和精力,尤其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有更多地思考,才能使自己课堂更加的精彩。
其他文献
记叙文的语言赏析考查历年来备受各方面的关注,推究其原因应该有这样两点:一是把着眼点放在了语言文字的操作层面上,考查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的掌握运用情况。二是将着眼点放在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上,考查学生对于文本透露出来的作者的情感态度的理解能力。  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语言赏析教学虽然受到老师们足够的重视(我也是一样),结果却并不理想,这从历次中考或平时阶段性的考查中可以发现——此项得分率不高或
期刊
文本是生活的反映与归纳,是老师教学的教材及工具,是学生感悟生活的导师。学生可以通过对教材的认知,在老师的引领与自身的解读下,达到认知生活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文本的同时,应当适时地联系现实生活。透过文本了解生活,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反过来通过生活感受升华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  一、透过文本认知生活,引导学生客观正确地看待社会  文本是生活的反映与归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于学生认知社会、学会生活
期刊
今年以来,乳山市中小学立足实际,扎实开展“竞教竞学”活动,促上了教学效益,提升了学生素质,优化了教风学风。  一是“竞教”锤炼教师内功。竞高效课堂:通过“四课推进”活动,即立标课、打磨课、达标课、提升课,抓实高效课堂建设。竞学科发展:从科组内、学科间两个方面推动教师间的竞争,弘扬先进,奖励进步,掀起竞教热潮。竞帮教学生:在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状况的基础上,每个任课老师负责帮教若干名同学,在课堂提
期刊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七年级上册教材里传统的经典写景散文,走进朱自清先生营造的唯美春天,品味语言之美,使学生在美的语言中得以滋养和文学的体验,这无疑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课文的主体是绘春的五幅图画,语言之美不言而喻。赏析课的常规思路似乎大同小异。或按照五幅图画的顺序教师徐徐引导而来,或是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处,说说写得好在哪里?这样做未尝不可,然而实际课堂中,前者易陷学生于被动,亦步亦趋
期刊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有几个层次,呈螺旋式提高。低层次的是能理解字面意思;较高层次是能领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意思,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高层次的阅读能力,是能从审美层次上阅读欣赏,获得审美的愉悦。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
期刊
师生关系是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重要方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渠道,它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是培育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民主作风的体现。现代的中学生民主意识和平等意识非常强,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意识到自
期刊
现在学生的阅读状态急需彻底的加以调整与改变。如何构建学生与文本、与教材之间的直接对话,从而搭建起基于“自已的阅读鉴赏心得”的交流平台并完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呢?我认为将“圈点批注法”运用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所谓圈画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感受、情感体验、知识储备,与文本展开独立、独立的对话,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文本
期刊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想到了人的优点。难道书中讲到的就是人有哪些优点?如何发扬优点,使良者变优?优者更优?通过细细地阅读,我才明白,本书就是诠释了一个主题:如何抗拒忧虑,变负为正,得到快乐。  著名的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无休止的工作,无穷无尽的烦恼,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失眠,以及缺乏运动和休息,已经夺去了他的健康。一旦因忧虑失去了健康,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而且,忧虑可以摧毁女
期刊
江苏省特级教师程韶荣老师在《在“逆教”中追求生成》中首次提出了“逆教”的概念。程韶荣老师认为就语文课堂教学分类来说,如果仅从进展的顺利与否的视角来考察,可以分为“顺教”和“逆教” 两大类型。所谓“顺教”是指“师生双方合作默契,在问题讨论中按照预设步步推进,没有什么阻碍,不需要教者反复启发就能达到目的,如行云流水一般”。而所谓“逆教”就是一个问题提出来,“往往经过多次启发,颇费一番周折才终于达成预设
期刊
发现法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这种意义下的“发现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其认知、动机、行为都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参与。接受式教学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教学内容来掌握现成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教学形式。两种教学方式在我们现行的教学中各有其存在的空间,何者更适合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后续发展?下文就观课所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