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的一小时导师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m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诺家居创始人、西洋古董收藏家王茁豪在自己的古董店传授“古董收藏之道”

  2015年3月初,28岁的王际洲来到北京。退出了经营5年多的电子商务公司后,他想给人生谋划一份更广阔的未来。只是他看不清未来的样子。虽然也约朋友聊天,但多是情感交流,而有用的意见少——到底应该继续创业还是去大公司按部就班。
  3月13号,“在行”上线,果壳网资深用户王际洲几乎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它。他毫不犹豫下了两单——职业生涯规划师徐建春和果壳网COO姚笛。“我没有职场经验,也缺乏互联网产品的概念,急需有人帮我勾画这两个领域的轮廓。”王际洲觉得自己需求明确,定位精准。
  在行(háng)是果壳网旗下一个主打经验交谈的O2O平台。当你遇到某个领域的问题,可以在这找到合适的行家,交付一些费用,获得一对一当面交谈的机会,让行家为你答疑解惑,出谋划策。
  “行家”徐建春主持的话题是“我的职业生涯我做主”,标价100元1次,时长一小时左右。事实上,在位于立方庭的工作室里,徐建春和王际洲聊了3个多小时,王际洲觉得这个第一次挺值。对于“去互联网公司面试到底该穿得休闲还是正式”这个小问题,徐建春给的建议是“穿得精神就行”。还有谈薪资的技巧:“不要给一个数,要给一个区间,上下浮动50%左右,给彼此留点空间。”
  作为亲身示范自家产品的果壳网COO,姚笛人气颇高,档期也满,以至于他和王际洲的约见往后延了一天。他的“职场发展指南中级”当时标价600元/ 次,后来这个价格整整翻了一倍。在王际洲印象中,姚笛很像一个既专业又循循善诱的长辈。姚笛帮王搞清了产品和运营的区别,而且他提前研究过王际洲的简历,对于王际洲“游遍4大洲17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经历专门表达了赞赏。
  为了约见行家,王际洲为自己整理了一份四五页的履历。除了游历广泛,他的前半生屡有接触表现:小学时拿过水彩画全国金牌,中学时拿过机器人竞赛全国二等奖,在大连理工大学读土木工程时,他自己作词、作曲、编曲的中英双语作品还被挑选为全国“挑战杯”主题曲。2009年毕业赶上电商那波热潮,他和别人合伙创业,招聘过一百多个人。
  王际洲记得姚笛对他说,“之前的经历都不会浪费的,能量会在某一点集中爆发。”他相信这不是一碗暖心鸡汤,而有现身说法的诚恳在里头——姚笛15年换了十多份工作,除了技术岗位之外,从销售、人力到培训、运营,无一不过手操练。
  姚笛也对王际洲印象深刻,尽管他见过的人前前后后已经接近60个。在他看来,王际洲代表了“在行”上的一类用户:学习能力强、爱好丰富,却也因此心性跳脱、难以专注,所以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好在他们有积极求索的开放心态,并敢于尝鲜。“不论他当下多么迷茫,解决问题的基础已经存在了。”
  某种意义上,这种迷茫和开放是“在行”用户共有的两个面向,也是“在行”得以运转的核心。

清华卧谈会的意外发现


  “在行”的创造者是果壳网CEO姬十三。他还是那个想敲开科技外壳的青年,敏捷、温和,笑语晏晏。在朝阳朗园的办公楼里,慕课学院和“在行”一起搬进门口写着“果壳教育”的新楼层。姬十三的办公桌就在这层开放空间的中间,比其他人多半截桌子和一个沙发。
  “这两个产品就像两个半圆,公共教育通过慕课学院,个性化教育通过‘在行’。如果完成得足够好,其实真的不需要上大学。”姬十三很自信,偶尔语出惊人。
  “慕课”是MOOC(大型在线开放式课程)的中文名。从果壳网孵化出来的慕课学院如今已是中文互联网最大的MOOC课程点评讨论社区,在这里能找到世界上一百多个海内外大学的三千多门课程。美国最大的MOOC平台Coursera也被嫁接在这个产品中。
  两年前,为筹备慕课学院,姬十三去清华学生宿舍住了几天,和化工系男生卧谈、上课。少年们很踊跃,拉着他问东问西——搞学术还是找工作?去外企还是考公务员?实习该花多少力气?
  这次田野经历让姬十三备感意外。“本来想研究怎么学,却发现更重要、更底层的问题是为什么而学。这个没解决,就只能平均用力。”可这个问题如何解决,他也没想好。直到去年,随着Uber、Airbnb这些硅谷明星公司的崛起,共享经济的概念变得炙手可热,并加速在中国落地。风口似乎到了。
  姬十三起初提出“在行”模式时,在果壳网内部引发了巨大争议。“人情求助式交谈”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场景,但这个场景能否变成商业模式,人们会不会为此付费,是个大大的问号。
  2014年9月立项后,姬十三花了3个月做实验。他通过微信发文章,邀请大家来约见各路达人,条件是通过支付宝先付费,价格在几百元左右。这个“简单、粗暴、直接”的流程打动了很多人,果壳的核心成员都被约见了一次。实验成功了。
  “一对一咨询”是“在行”早期的宣传词,后来这个说法被变更为“经验交谈”。“咨询”这两个字,姬十三认为太不性感。在他心中,“在行”的准确定位应该是“保证答疑解惑,尽力出谋划策,但不一定解决问题”。
  国内类似的一对一分享平台几乎都从2014年开始发力——“8点后”主打职业远程培训,紧守线上。“会会”同样瞄准职场,但更强调社交属性。
  2015年6月,“在行”上线3个月后,姬十三发文阐述这个产品的初心、探索和愿景——“只有到共享经济盛行的今天,奇迹才能发生:利用社会化众包完成对普通人的迷津指点……这是‘认知盈余’理论的又一次印证。”
  “认知盈余”是美国学者克莱·舍基在同名书籍中提出的新概念: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有强烈的分享欲望,这些人的时间汇聚在一起,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这本书的台湾译本有个更加活泼直白的名字,叫作“下班时间扭转未来”。马化腾为之作序,在这位中国最著名的产品经理看来,“认知盈余”是新时代网民赋予互联网从业者最大的红利之一。   在美国,Facebook、Twitter,以及维基百科的成功,都是“认知盈余”的范例。而在中国,强媒体属性的微博、以兴趣集结用户且精英气质浓郁的豆瓣、果壳、知乎,也都是“认知盈余”的产物。
姬十三

  “在行”试图将这个充满洞见的理论推向极致。当“什么是记者”这样的公共问题可以自行求解时,“我生物系毕业,想当一个记者”这样个性化、需要大量信息互换的问题,就只好求助于经验海洋中某些盈余的认知。回想起清华一游,姬十三觉得,如果当时有化工系的前辈来指点那些歧路彷徨的年轻人,效果会更好。
  “在行”目前的行家数目超过1500人,话题分为8类,总量超过2000个。最热门话题前三名是职场职业、互联网,以及创业投资。和兴趣、技能比起来,职业类话题更符合刚需,更切中痛点,这也是和“在行”类似的经验分享平台“8点后”以及“会会”专注于职场的原因。互联网和创业话题则是顺势而为,也是“在行”希望在早期主攻的细分人群。
  体验完头两单后,王际洲又陆续约见了新浪微博前招聘经理吴威、京东前高管徐雁翱等8位行家。鉴于他曾经的创业经历,多数行家都认为他更适合去小公司当个多面手,而不是去大公司当颗螺丝钉。
  回顾这10次约见,王际洲写下一篇四千多字图文并茂的体验报告。文章在虎嗅网首发,随后被网易、腾讯、搜狐等几大门户转载。之后他又注册了一个知乎账号,把这篇长文放在问题“如何评价果壳网新项目‘在行’?”下面,获得了280个“赞同”。这个数字甚至超过姬十三的回答,排在第一位。

为什么我要当行家


  姬十三自己也做行家。他开了两个话题:“创业项目早期实战分析”和“创业雏形期,如何少走弯路”。
  来自呼和浩特的法律创业者徐展专程来北京见他。在呼市,徐展既要应酬喝酒拉项目,还得管人带团队,心力交瘁到几乎崩溃。如果在网上交流,姬十三大概会给出各式建议,鼓励他锻炼自己。但一见面就发现,那样太草率了。“他非常内向,不适合社交。”
  于是姬十三建议徐展找找身边适合做BD(商务拓展)的人,给股权合伙来做这件事,徐展更应该潜心做项目,提高专业能力。徐展听进去了,高高兴兴送了姬十三一套从内蒙带来的邮票。
  “我觉得挺爽,很有成就感。”姬十三陶醉其中。他还特别享受很多用户掏心掏肺写下的长篇好评,其间历数他的睿智、严谨和好脾气。对于“好为人师”的人来说,当行家是种美妙的体验。
  拖延症咨询师高地清风就对行家的独立网页页面很满意。它不仅更优美、更好用,还意味着值得信任,不会跑票。
  正和岛内容总监陈为开了两个话题,其中一个是“人人都有出书梦,如何实现”。一次,他和一个想出书的人见面,那人看上30岁出头,老老实实,对出版一无所知。陈为起初有点怠慢,临走闲聊时才发现,对方是个操盘高手,“建了400万的仓,现在已经1000万了”,这让炒股小白陈为暗自折服。
  姚笛在行家中比较年长,信奉中国传统里“张良提鞋”式的师道因缘。他不仅记得王际洲,还记得很多人的名字和故事。对于有成熟三观还能虚心听取他人建议的成年人,他给予很高评价,也愿意结识。
  姚笛最新上线的话题“创业团队管理指南”标价3000元,两个半小时,创下平台的最高纪录。“在成本定价和价值定价中,我选择后者。”姚笛说,“这就需要创造出相应的价值,对我要求其实更高。”
  “在行”上每个话题的定价由行家决定,网站顾问会根据经验给出参考。新行家入驻,前三单会被建议定低一些,流程走顺之后再提价。姬十三也提过价,现在他的标价是1500元两小时,“不涨的话太多人约了。”
  “‘在行’其实形成一种非常轻度的师生关系。建立这个礼仪之后,双方的关系也没有那么功利。”姬十三说,“几百块钱对我不算什么,用户也知道,但付费又是必要的,它本质上是个交易,是把高质量的交谈作为产品来卖,只是我们用社交手段让它更润滑,更有光泽。”
  陈为坦言,上涨后的定价依然低于自己的预期。和很多行家一样,他在线下授课、演讲的回报远高于一次约见。但他看好共享经济的未来,乐于参与其中。“就像当年的电子商务一样,它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是细微但深刻的那种改变。”陈为说。这就如同一种“产品价值观”,如果人们相信自由开放民主协作,那就用产品去实现它。

从0到1


  广州是继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之后,第五个接入“在行”的城市。后台数据中,不同城市呈现了参差的个性。上海人契约精神最强,下了单一定会执行。而北京人受天气影响最深,遇上暴雨天,下单量就会减少,哪怕约见是在一周之后。
  姬十三希望,未来“在行”能下沉至二三线城市。信息越封闭,对经验分享的需求就越旺盛。这个判断来自岛屿青年姬十三年轻时的生存困惑:“串门要坐船,教育要靠自我教育,如果那时能有前辈指导,势必少走很多弯路。”
  然而,小镇青年为专业买单的意识有多强,教育之后能不能快速形成这个意识,姬十三并不确定。只能接着做实验。他选中了离他故乡舟山不远的城市——宁波。宁波是典型的二线城市,商业发达,但互联网程度低,如果在那里行得通,将会是“在行”模式关键性的胜利。这意味着可以复制、扩张,以及爆发式增长。
  “在行”目前尚未盈利,也不从行家收费中抽取佣金,但姬十三并不为盈利模式担忧。和果壳、豆瓣、知乎这类兴趣社区不同,“在行”通过交易直接产生现金流,天然地离钱更近。下一步“在行”将从果壳中独立出来发展,投资方也正在接触。
  “资本在催熟很多行业,”姬十三说,“过去要养成一个行为模式需要很长时间,但今天,补贴会推着你走,‘在行’也会是这样的路径。”就在我到访果壳的当天,滴滴快的获得20亿美元融资,刷新全球非上市公司融资纪录,也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迄今最大规模的融资。   即便同在共享经济的范畴,故事也并非铁板一块。无论打车还是短租房,原本都是千亿级别的大市场,互联网的渗入只是打破了供应端的垄断,激活了闲置的社会资源。“在行”要做的事并不完全在此逻辑下展开,其需求究竟有多么庞大和坚固,仍然有待验证。和从大市场中切割份额不同,“在行”需要培育一个全新的市场,完成一次从0到1的创造,这自然风险重重。
  推特联合创始人比兹·斯通对他们的革命性产品有过另一番革命性的见解。的确,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把整个世界联结在一起,人们在社交网站上对“加为好友”、“关注”、“赞”这样的举动司空见惯,并由此积累了规模空前的虚拟网络人脉。“但是,”他最后问道,“如果没有远大的愿景,这种联结又有什么用呢?”
  “在行”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这个问题。在“有趣然而无用”大行其道的当下,它所促成的每一次经验交谈都明确地指向“有用”。无论你的问题是“资金不足时如何创业”,还是“姐弟恋中如何扮演好姐姐”。
  在姬十三看来,这是两代互联网生态的差异。早期互联网的使命是连结人和信息、人和人,而互联网+下所有方兴未艾的O2O项目,都是为解决一个特定的需求而生。现在,你不仅可以滴一辆别人的车,挑一间别人的客房,还能就某一个问题分享别人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世界听上去真的变好了。
  王际洲最终还是选择了创业,而没有进入职场。5月,他成为一家创业公司的运营合伙人。这个7人小团队正在开发一款健身APP,办公室就租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正中那座乳白色的“创业会客厅”里。很多人路过时会在那里站住,好奇地瞄上几眼。
  最近,他又抽空约见了3位行家,其中就有高地清风和两位健身教练。这一次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手头的产品。他想听听专业人士对健身人群的观察,以及克服拖延和懒惰有怎样的机制。他还把“在行”模式用到产品调研里,一一请朋友吃饭,换每人一小时面谈。他变得很忙,需要把日程按小时划分。
  同样变忙的还有“在行“团队里的年轻人们。为了熟悉从审单到退款的整个流程,他们每个人都在本职之外,轮值过客服岗位。90后小万记得,在他审过的单子里,有两周之内连约十几个人的海归求职学生,有一边请教如何融资、一边寻求情感帮助的创业者,还有28岁、微胖、一直不知道怎么穿才得体的白领女孩。小万觉得,这个小小的岗位上好像藏着很多人生的秘密,让他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其他文献
华建平电子工程博士,从事癌症研究工作,并撰写关于电影文化、美国政治和历史的文字  不是每个人参加总统竞选都是为了当总统的。  佩罗当年参加总统竞选的时候,他真以为自己能战胜布什和克林顿么?对他来说,能和两党候选人同台辩论,就是巨大的胜利。因为人家完全可以不邀请他。后来,布什的这个邀请也被认为是一大败招。  党搞初选是为了推举能打败对手的候选人,而政治家参选则是要为自己的政治前程考虑。初选应该是让党
期刊
德国摄影艺术家托马斯·鲁夫坐在位于798创意广场的歌德学院会客区,脱下鞋子接受一家著名媒体的视频采访。之后不久,他和艺术评论家顾铮进行了一次题为“缺席的相机:当代摄影艺术中的图像认知”的对谈。对谈的空间是798艺术区里典型的包豪斯建筑,这里的气氛跟鲁夫有着太多因缘:他的作品《物影照片》就是受莫霍利·纳吉这位早期包豪斯的著名教师的物影照片启发而进行的物影照片再实验;他也曾经使用包豪斯第三任校长路德维
期刊
7月21日,美国作家埃德加·劳伦斯·多克托罗在纽约逝世,享年84岁。次日,奥巴马在推特上发布消息向这位自莎士比亚以来他最喜欢的作家致敬:“多克托罗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书教会了我很多,我将永远怀念他。”  埃德加·劳伦斯·多克托罗1931年出生于纽约,他的父母是来自俄罗斯的犹太移民,酷爱音乐和书本,甚至仿照作家埃德加·艾伦·坡的名字为儿子命名。果然,多克托罗后来发表了12部小说、3卷短篇小
期刊
在西高峰的近旁, 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 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 没有人作过解释。  实在想不起到底是艾迪还是迈克说:6000米不到的山,就像爬滑梯一样,你一口气还没喘完,就已经站到了平顶上,边叹冰川、边享受照进非洲大陆的第一缕阳光了。  一口?我数着那从肚脐眼被泵上肺叶、被抽进支气管,最后到了鼻腔和舌苔上时滚烫似火的气息,从五十口到一百口,再到更多,天上的飞星亮起又滑落,眼前
期刊
近日,一架深航航班由台州飞往广州,在降落过程中,一名旅客企图破坏机舱设施,制造事端,严重危及飞行安全,被机组人员和机上其他旅客制止。这名犯罪嫌疑人见不能得逞,于是拉开舱门跳下飞机重伤,被送往医院抢救。  根据现场乘客的讲述,该名男子在飞机降落过程中,突然拿出打火机点燃汽油和报纸,并用一把短刀威胁乘客和空警。空中安保人员在乘客的帮助下,成功阻止这名犯罪嫌疑人破坏飞机的行为。这次事件暴露出台州机场安检
期刊
去看看米兰女孩琪亚拉·法拉格尼(Chiara ferragni),你或许会觉得,她生活在郭敬明的小说里。今天早上刚在迪拜的酒店醒来,明天就要行走在戛纳电影节的红毯上。2007年至今,她身上的衣服从没重过样,她发布的高清街拍图片中,LV、Channel、Gucci等大牌的痕迹并不鲜见。她的商业模式,被哈佛商学院作为案例进行研究。镜头下的芭比娃娃  时尚博主是法拉格尼的职业。金发碧眼、身材颀长,刻意把
期刊
赵述岛是海南省三沙市西沙群岛中的宣德群岛的七连屿第三大岛,据了解,为纪念明朝赵述奉命出使三佛齐而得名。这座小岛上的渔民全都来自琼海潭门,常住的两百多名居民,多以捕鱼为生。  在西沙海域捕鱼的渔民与其他沿海地区渔民在船上捕鱼、水面劳作的方式不同。渔民基本都在三沙的珊瑚礁中潜水捕捞海洋珍品。哪里有珊瑚礁,他们就奔向哪里。  符名友和符名岗兄弟是岛上的捕鱼高手,两人都是70后,皮肤黝黑,身体结实魁梧。渔
期刊
柯蓝做演员很努力,有时,一年要接拍五六部戏,但被多数人记住的,似乎只有电视剧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共产党员瞿霞一角,这也是目前为止她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有人说,做演员的柯蓝没红过当主持人的柯蓝,她表现得不在乎这些评价。无论在微博上,还是媒体面前,仗义敢言、少有顾忌的个性并未因此而改变,她关注自己内心的同时,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关注自己所处的行业。采访前一天,她一个人去影院连着看了两部票
期刊
姬路仿佛是为一座城池而生的。  走出JR车站大门,没有多余的铺垫,一条笔直大道通往尽头的姬路城,白茫茫一片,焕发着精神领袖的气质。马路因它而改道,像一股巨大的洪流,到这里被迫分流,力量因此消减,两侧散开去的老城则显得无比慵懒。  我顺着城墙绕过去,在一排旧得不成样的老房子中间,寻到了“缘楽堂”旅舍。撩开猫头鹰暖帘,喊了两声“打扰了”,没有回应。刚在玄关准备脱鞋,一位怪怪的男青年神不知鬼不觉现身,怯
期刊
心疼自己就是一种矫情  人物周刊:现在看来,2006、2007年你有那么多负面新闻,也不一定都是负面效果。微博时代,也有不少明星是因为被黑所以受到更多关注。  范冰冰:黑到深处自然红。其实要看被黑成什么样,被谁黑,被黑的时间段。另外是你的反应,这个没有绝对的。要是那些新闻是事实的话,洗白很难;要是被污蔑,我觉得……会凭着事实和个人自身魅力洗白。你要是有很正的价值观和专业态度,应该会有能力化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