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对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提高体育教师素质、丰富体育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思考。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此提出了应对的方法。
关键词: 新课改 中学体育教学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1.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的实施对我国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理念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对中学体育教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从事中学体育教育工作多年,笔者认为中学体育教育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学校对体育课程重视度不够,体育设施贫乏。
每年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会取消一部分体育课程,以一些“主课”替代。某些学校的体育课程是有名无实的,视体育课可有可无。某些学校的体育老师不是专业的,经常由某“主课”老师兼职。体育老师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学校也很少组织体育教师进行规范的培训和进修,因而体育教学质量非常差。另外,因为学校经费不足,以致体育设施不健全,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且体育器材陈旧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威胁学生的安全。
1.2教学模式陈旧、僵化,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改意味着传统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到教师角色、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交往方式等都要彻底地变革。但是新课程出台后,某些老师不能领悟新的教学理念,没有使用新的教学方法,还是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重实践轻理论,方式方法老套、没有新意。某些老师课堂教学时只重视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总是跟随着教师进行练习,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总之,教师的教学观念不能得到更新,体育教学质量就不会得到提高。
1.3中学体育教师存在的压力问题。
教师压力过大,不仅会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新课改过程中,中学体育教师承受着一定的压力。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中学体育教师的压力由年龄、职称和学校所在地区等几个因素引发。
1.3.1年龄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低于30岁的体育教师偏多。这一年龄段的老师参加工作的时间比较短,教学经验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均要有较大的变革,这使该年龄段的教师一时较难调整和提高专业素养,因此倍感压力。其他年龄段的体育教师不存在显著差异。
1.3.2职称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见习老师比一级老师压力要大。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见习老师,因为自身的教学经验不足,对新课程教学理念把握不准,有的地区重视不足,没有对体育课程改革进行学习和探索。见习老师对新课程改革处于摸索、尝试阶段,因此自信心不足,压力颇大。
1.3.3学校地区因素。
调查研究表明,城市中学体育教师比农村体育教师压力大。由于城市中学的体育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在升学率的竞争下,对新课程的关注与支持会低一些。
2.改进措施
2.1调整教学内容,增加理论教学。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之中,体育教师往往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即针对某一技能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使其在某些条件之下实现某一目标。例如,反复地带领学生进行长跑训练,力求学生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快地完成长跑,以此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的教学情况,使得体育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进行体育训练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由此可见,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的,是不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的。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增加理论,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即在进行某项体育项目的训练之前,要向学生讲解该项体育项目的历史、对身体的益处及其能够锻炼身体的哪些部位。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实践措施如下:首先,教师必须要在确定体育训练项目之后,拿出一两节的课时,向学生讲解该体育项目的相关知识,如历史、发展历程及对身体的作用等。其次,在进行训练时,教师必须结合实际的训练,向学生讲解该体育项目能够锻炼身体的哪些部位,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自觉地投入体育训练中。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开展体育训练,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除此之外,增加理论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的比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
2.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应试教育下的传统体育教学相比,在新课改背景之下,体育教学的重点已经由“教师教”转变成了“学生学”。应试教育,体育的课堂教学大多数都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教师教授的内容又是由考试的内容决定的,这样的情况,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时,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扼杀学生的个性,不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教师要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意识,就必须对这一现状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符足新课改的要求。具体的实践措施如下:首先,在选择体育训练项目时,教师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依据学生的意见并参考新课改的要求,确定教学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学生的意愿与新课改的要求结合起来,才能够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其次,要多组织比赛,并加强指导。在选定训练项目的基础上,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增加比赛的次数,使学生在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继而主动地投入体育学习中。
2.3革新教学评价手段。
评价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优秀的评价手段,能够有效地帮助中学生找到体育学习的不足之处,并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不受打击。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体育教师要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革新教学评价手段。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改革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发挥得如何。新课改下的教育文化是继承和发展的,体育教师可从传统教育智慧中汲取精华,丰富体育教学实践。体育教师应树立信心,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使体育课堂向着课程改革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刘建国.对中学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06).
[2]姚晓春.浅谈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1).
[3]薛文超.浅论新课标对中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意义[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8).
[4]顾正利.新课标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及改进方向[J].考试周刊,2007(50).
关键词: 新课改 中学体育教学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1.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的实施对我国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理念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对中学体育教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从事中学体育教育工作多年,笔者认为中学体育教育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学校对体育课程重视度不够,体育设施贫乏。
每年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会取消一部分体育课程,以一些“主课”替代。某些学校的体育课程是有名无实的,视体育课可有可无。某些学校的体育老师不是专业的,经常由某“主课”老师兼职。体育老师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学校也很少组织体育教师进行规范的培训和进修,因而体育教学质量非常差。另外,因为学校经费不足,以致体育设施不健全,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且体育器材陈旧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威胁学生的安全。
1.2教学模式陈旧、僵化,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改意味着传统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到教师角色、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交往方式等都要彻底地变革。但是新课程出台后,某些老师不能领悟新的教学理念,没有使用新的教学方法,还是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重实践轻理论,方式方法老套、没有新意。某些老师课堂教学时只重视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总是跟随着教师进行练习,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总之,教师的教学观念不能得到更新,体育教学质量就不会得到提高。
1.3中学体育教师存在的压力问题。
教师压力过大,不仅会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新课改过程中,中学体育教师承受着一定的压力。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中学体育教师的压力由年龄、职称和学校所在地区等几个因素引发。
1.3.1年龄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低于30岁的体育教师偏多。这一年龄段的老师参加工作的时间比较短,教学经验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均要有较大的变革,这使该年龄段的教师一时较难调整和提高专业素养,因此倍感压力。其他年龄段的体育教师不存在显著差异。
1.3.2职称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见习老师比一级老师压力要大。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见习老师,因为自身的教学经验不足,对新课程教学理念把握不准,有的地区重视不足,没有对体育课程改革进行学习和探索。见习老师对新课程改革处于摸索、尝试阶段,因此自信心不足,压力颇大。
1.3.3学校地区因素。
调查研究表明,城市中学体育教师比农村体育教师压力大。由于城市中学的体育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在升学率的竞争下,对新课程的关注与支持会低一些。
2.改进措施
2.1调整教学内容,增加理论教学。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之中,体育教师往往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即针对某一技能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使其在某些条件之下实现某一目标。例如,反复地带领学生进行长跑训练,力求学生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快地完成长跑,以此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的教学情况,使得体育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进行体育训练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由此可见,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的,是不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的。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增加理论,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即在进行某项体育项目的训练之前,要向学生讲解该项体育项目的历史、对身体的益处及其能够锻炼身体的哪些部位。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实践措施如下:首先,教师必须要在确定体育训练项目之后,拿出一两节的课时,向学生讲解该体育项目的相关知识,如历史、发展历程及对身体的作用等。其次,在进行训练时,教师必须结合实际的训练,向学生讲解该体育项目能够锻炼身体的哪些部位,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自觉地投入体育训练中。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开展体育训练,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除此之外,增加理论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的比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
2.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应试教育下的传统体育教学相比,在新课改背景之下,体育教学的重点已经由“教师教”转变成了“学生学”。应试教育,体育的课堂教学大多数都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教师教授的内容又是由考试的内容决定的,这样的情况,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时,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扼杀学生的个性,不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教师要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意识,就必须对这一现状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符足新课改的要求。具体的实践措施如下:首先,在选择体育训练项目时,教师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依据学生的意见并参考新课改的要求,确定教学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学生的意愿与新课改的要求结合起来,才能够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其次,要多组织比赛,并加强指导。在选定训练项目的基础上,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增加比赛的次数,使学生在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继而主动地投入体育学习中。
2.3革新教学评价手段。
评价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优秀的评价手段,能够有效地帮助中学生找到体育学习的不足之处,并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不受打击。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体育教师要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革新教学评价手段。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改革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发挥得如何。新课改下的教育文化是继承和发展的,体育教师可从传统教育智慧中汲取精华,丰富体育教学实践。体育教师应树立信心,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使体育课堂向着课程改革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刘建国.对中学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06).
[2]姚晓春.浅谈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1).
[3]薛文超.浅论新课标对中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意义[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8).
[4]顾正利.新课标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及改进方向[J].考试周刊,20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