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拓和明,陕西省子洲中学校长,高级教师。曾被陕西省政府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骨干校长”; 2014年,被陕西省人事厅、教育厅评为“陕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所主持的陕西省“十二五”规划课题“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学案’与教学资源整合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显著成效。
“十二五”以来,教育改革的理念已植入每位教师心中,而课堂改革又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为了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有效地学习,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们通过探究并编写导学案,重视预习课,把握好语文展示课,形成了课堂教学有效学习的“三步骤”,即导学、预习和展示。
一、编写有效的导学案
教师所编制的导学案是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包括信息板块和自学纲要板块。
1.信息板块
信息板块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客观信息板块,主要是客观知识内容,只需填写完整即可。二是主观信息板块,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写,方能起到有效导学的作用。目标、学习重难点要根据教学大纲、单元训练要求和教材文本内容而定,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或大话套话的重难点,会使学生无从下手,望而生畏,达不到导学的效果。
2.自学纲要板块
自学纲要板块主要是预习案的处理。预习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是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方案。它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知识链接,要提供给学生与文本教学相关的知识,教师要尽量使链接内容精辟。
二是自我探究,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板块。教师在编写时要注意知识的基础性、趣味性,避免复杂呆板,使学生能够产生探究的愿望,并能够通过努力独立完成。
三是合作探究,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达到共赢。这部分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并客观与主观结合。由易到难是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究的信心,主客观的结合是为了引发学生争论和辨析。
四是能力拓展,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考查与提升。要求教师围绕文本并结合学生实际能力设置内容,要有层次性,以便能够兼顾学生个性差异和能力不均衡的实际情况。
二、预习课对预习案的有效处理
预习课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学生依据课本,结合“导学案·预习案”熟悉文本,为展示课做好准备。
1.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预习
教师有时为了赶进度,给学生留的预习时间过少,导致部分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甚至抄袭资料完成预习案,最后在展示课上木讷结巴,谈不到关键处,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预习进度,处理好内容进度与预习时间的调配。
2.给予学生“授之以渔”的预习指导
教师在预习课上陪伴学生整个预习过程,当学生遇到疑难时,应该给予巧妙的解释,要提示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要鼓励学生自己探究或合作探究。这样才能避免机械化展示,或照本宣科。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更高层面的“授之以渔”的预习指导。
3.在预习过程中有效使用教辅资料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的教辅资料可谓琳琅满目,层出不穷,有求必应。过于便利的辅助工具会影响学生动脑动手,使学生产生依赖思想,有些人甚至还会抄袭教辅资料答案来应付展示课。为此,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教辅资料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知其然是“模仿”,知其所以然才可能“创新”。学生由参照教辅资料到形成自己理解的过程,正是由模仿到创新的过程。
4.结合导学案合理准备展示材料
展示材料其实就是学生在展示课中结合“展示案”准备的展示手稿。如果展示课是舞台,那么展示手稿就是剧本。不同剧目,不同角色,自然会有不同的剧本。展示案包括预习检测项目、能力拓展项目。预习检测项目应以课本和“预习案”为主展示手稿;能力拓展项目则以课本和相关资料为主展示手稿。教师在预习课上应给予科学指导。
三、展示课的四个注意事项
展示课是语文课堂的高潮部分,是对学生预习成果的再次检测。师生可以利用“导学案·展示案”找到新旧知识的“焊接点”。在展示课上,教师要注意以下事项。
1.注意展示内容与展示时间的合理安排
许多教师在展示課上都以“展示案”为准则,有时因为内容多而时间少,造成展示效果不佳;有时因为内容少而时间多,造成展示疲劳,浪费精力。因此,教师要对“展示案”中的内容与时间进行灵活调配。
一是依据学生预习情况来调整。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展示时间少一点;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展示时间多一点。
二是依据学生的层次情况来调整。同一内容如果由优秀学生展示,时间可以紧凑点;如果由潜能生展示,则时间宽松点。
三是依据学生的展示兴趣来调整。如对某内容学生兴致盎然,或分歧较大,争论激烈,教师就需要灵活把握:要么暂停,待以后安排时间再次展示;要么让学生充分讨论或发挥,将其他展示内容推后。
四是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调整。在展示中发现学生们对一些内容不理解,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直到帮助他们理解为止。展示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或生成新的问题,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注意展示课主持人的合理选择
主持人在展示课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承担着推进展示过程、评价展示效果、处理展示中突发问题等任务。所以必须合理选择。
一是根据难易程度确定主持人。一般比较简单的展示内容,由学生主持。如课后习题处理、基础知识考查、简单的文本内容概括等。而古文、诗歌等课文的学习,需要由教师主持。 二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主持人和变化主持形式。一堂展示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学生轮流或共同主持。如基础知识由一位学生主持,而能力拓展由另一位学生主持。展示内容简单的只要一人主持即可,如果是默写和背诵,可由几个小组成员同时展示,这时就需要多位学生共同主持,但要有一名学生作为总主持。
三是当师生共同主持展示课时,教师要有意收敛,让学生放开主持。通常师生共同主持时,学生可能会依赖教师,听从教师的支配,变为“傀儡”。因此,教师要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下收敛自己,甘愿为学生当助手。要使学生感到主持水平可以与教师相媲美,那才是成功的、有效的师生展示课。
3.注意在展示课中对学生展示内容的点拨
展示课的点拨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想火花的碰撞,也是学生能力增长的开始。
一是小组内部点拨。学生的展示内容首先在小组内部点拨,一般在展示课之前完成,有时也会在展示课中不影响其他组学生的情况下,议论点拨本组内容。这是学生之间思想火花的最初碰撞。
二是班组集体点拨。各组一一展示后,主持人让全班学生对展示内容做出点拨。有时本组同学也可以继续点拨本组内容,补充发表自己的观点。全班学生的点拨活动过程就是学生之间思想火花的再次碰撞。
三是教师参与点拨。教师不应轻易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免影响学生的正常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要在必要时提醒“主人”,这个过程是师生思想火花的碰撞。
经过三次展示点拨,三次思想碰撞,使学生的展示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达到课堂有效学习的目的。
4.注意展示课激励制度的有效实施
合理的激励制度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展示,更好地推进课堂,实现教学目标。
一是个人激励与集体激励同步进行。展示课中小组展示是通过个别组员或部分组员来实现的。如果展示内容优秀,观点明确,受到大家的认可,就不仅要给小组奖励,还要给展示者奖励。组别的奖励是对小组集体智慧的认可,对组员的奖励是对展示者个人能力的认可。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同时培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
二是对优秀生与潜能生激励方案的差异性地有效实施。展示课中常常是优秀生展示,潜能生旁听或羞于展示。为此,教师要通过激励制度调动潜能生积极参与。如对于简单的内容,如果由优秀生展示,则小组与个人均奖励较少;如果由潜能生展示,则小组和个人奖励较多,由以调动潜能生展示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优先训练。由于獎励制度的倾向性,优秀生也会更积极帮助潜能生参与展示,形成小组内部“优帮差”的有效学习机制,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结果。
三是小组之间差异性奖励制度的科学实施。一个班的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都会有差异。主持人在展示过程中要找到平衡这些差异的办法,就要依靠奖励分值的调配,如为提高弱势组别展示的信心,初期在分值奖励上就要给予照顾。比如让弱势组侧重简单展示内容,并且分值更高。教师要注意使优胜组与弱势组的差距不要太大,但也要保持一定的客观差距。唯有如此,才会使学生意识到这种差距,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以上在语文课堂上实施“导学、预习、展示”的三步骤教学法,经实践证明,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值得推广。
(责任编辑 郭向和)
“十二五”以来,教育改革的理念已植入每位教师心中,而课堂改革又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为了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有效地学习,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们通过探究并编写导学案,重视预习课,把握好语文展示课,形成了课堂教学有效学习的“三步骤”,即导学、预习和展示。
一、编写有效的导学案
教师所编制的导学案是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包括信息板块和自学纲要板块。
1.信息板块
信息板块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客观信息板块,主要是客观知识内容,只需填写完整即可。二是主观信息板块,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写,方能起到有效导学的作用。目标、学习重难点要根据教学大纲、单元训练要求和教材文本内容而定,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或大话套话的重难点,会使学生无从下手,望而生畏,达不到导学的效果。
2.自学纲要板块
自学纲要板块主要是预习案的处理。预习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是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方案。它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知识链接,要提供给学生与文本教学相关的知识,教师要尽量使链接内容精辟。
二是自我探究,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板块。教师在编写时要注意知识的基础性、趣味性,避免复杂呆板,使学生能够产生探究的愿望,并能够通过努力独立完成。
三是合作探究,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达到共赢。这部分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并客观与主观结合。由易到难是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究的信心,主客观的结合是为了引发学生争论和辨析。
四是能力拓展,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考查与提升。要求教师围绕文本并结合学生实际能力设置内容,要有层次性,以便能够兼顾学生个性差异和能力不均衡的实际情况。
二、预习课对预习案的有效处理
预习课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学生依据课本,结合“导学案·预习案”熟悉文本,为展示课做好准备。
1.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预习
教师有时为了赶进度,给学生留的预习时间过少,导致部分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甚至抄袭资料完成预习案,最后在展示课上木讷结巴,谈不到关键处,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预习进度,处理好内容进度与预习时间的调配。
2.给予学生“授之以渔”的预习指导
教师在预习课上陪伴学生整个预习过程,当学生遇到疑难时,应该给予巧妙的解释,要提示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要鼓励学生自己探究或合作探究。这样才能避免机械化展示,或照本宣科。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更高层面的“授之以渔”的预习指导。
3.在预习过程中有效使用教辅资料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的教辅资料可谓琳琅满目,层出不穷,有求必应。过于便利的辅助工具会影响学生动脑动手,使学生产生依赖思想,有些人甚至还会抄袭教辅资料答案来应付展示课。为此,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教辅资料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知其然是“模仿”,知其所以然才可能“创新”。学生由参照教辅资料到形成自己理解的过程,正是由模仿到创新的过程。
4.结合导学案合理准备展示材料
展示材料其实就是学生在展示课中结合“展示案”准备的展示手稿。如果展示课是舞台,那么展示手稿就是剧本。不同剧目,不同角色,自然会有不同的剧本。展示案包括预习检测项目、能力拓展项目。预习检测项目应以课本和“预习案”为主展示手稿;能力拓展项目则以课本和相关资料为主展示手稿。教师在预习课上应给予科学指导。
三、展示课的四个注意事项
展示课是语文课堂的高潮部分,是对学生预习成果的再次检测。师生可以利用“导学案·展示案”找到新旧知识的“焊接点”。在展示课上,教师要注意以下事项。
1.注意展示内容与展示时间的合理安排
许多教师在展示課上都以“展示案”为准则,有时因为内容多而时间少,造成展示效果不佳;有时因为内容少而时间多,造成展示疲劳,浪费精力。因此,教师要对“展示案”中的内容与时间进行灵活调配。
一是依据学生预习情况来调整。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展示时间少一点;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展示时间多一点。
二是依据学生的层次情况来调整。同一内容如果由优秀学生展示,时间可以紧凑点;如果由潜能生展示,则时间宽松点。
三是依据学生的展示兴趣来调整。如对某内容学生兴致盎然,或分歧较大,争论激烈,教师就需要灵活把握:要么暂停,待以后安排时间再次展示;要么让学生充分讨论或发挥,将其他展示内容推后。
四是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调整。在展示中发现学生们对一些内容不理解,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直到帮助他们理解为止。展示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或生成新的问题,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注意展示课主持人的合理选择
主持人在展示课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承担着推进展示过程、评价展示效果、处理展示中突发问题等任务。所以必须合理选择。
一是根据难易程度确定主持人。一般比较简单的展示内容,由学生主持。如课后习题处理、基础知识考查、简单的文本内容概括等。而古文、诗歌等课文的学习,需要由教师主持。 二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主持人和变化主持形式。一堂展示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学生轮流或共同主持。如基础知识由一位学生主持,而能力拓展由另一位学生主持。展示内容简单的只要一人主持即可,如果是默写和背诵,可由几个小组成员同时展示,这时就需要多位学生共同主持,但要有一名学生作为总主持。
三是当师生共同主持展示课时,教师要有意收敛,让学生放开主持。通常师生共同主持时,学生可能会依赖教师,听从教师的支配,变为“傀儡”。因此,教师要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下收敛自己,甘愿为学生当助手。要使学生感到主持水平可以与教师相媲美,那才是成功的、有效的师生展示课。
3.注意在展示课中对学生展示内容的点拨
展示课的点拨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想火花的碰撞,也是学生能力增长的开始。
一是小组内部点拨。学生的展示内容首先在小组内部点拨,一般在展示课之前完成,有时也会在展示课中不影响其他组学生的情况下,议论点拨本组内容。这是学生之间思想火花的最初碰撞。
二是班组集体点拨。各组一一展示后,主持人让全班学生对展示内容做出点拨。有时本组同学也可以继续点拨本组内容,补充发表自己的观点。全班学生的点拨活动过程就是学生之间思想火花的再次碰撞。
三是教师参与点拨。教师不应轻易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免影响学生的正常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要在必要时提醒“主人”,这个过程是师生思想火花的碰撞。
经过三次展示点拨,三次思想碰撞,使学生的展示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达到课堂有效学习的目的。
4.注意展示课激励制度的有效实施
合理的激励制度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展示,更好地推进课堂,实现教学目标。
一是个人激励与集体激励同步进行。展示课中小组展示是通过个别组员或部分组员来实现的。如果展示内容优秀,观点明确,受到大家的认可,就不仅要给小组奖励,还要给展示者奖励。组别的奖励是对小组集体智慧的认可,对组员的奖励是对展示者个人能力的认可。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同时培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
二是对优秀生与潜能生激励方案的差异性地有效实施。展示课中常常是优秀生展示,潜能生旁听或羞于展示。为此,教师要通过激励制度调动潜能生积极参与。如对于简单的内容,如果由优秀生展示,则小组与个人均奖励较少;如果由潜能生展示,则小组和个人奖励较多,由以调动潜能生展示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优先训练。由于獎励制度的倾向性,优秀生也会更积极帮助潜能生参与展示,形成小组内部“优帮差”的有效学习机制,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结果。
三是小组之间差异性奖励制度的科学实施。一个班的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都会有差异。主持人在展示过程中要找到平衡这些差异的办法,就要依靠奖励分值的调配,如为提高弱势组别展示的信心,初期在分值奖励上就要给予照顾。比如让弱势组侧重简单展示内容,并且分值更高。教师要注意使优胜组与弱势组的差距不要太大,但也要保持一定的客观差距。唯有如此,才会使学生意识到这种差距,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以上在语文课堂上实施“导学、预习、展示”的三步骤教学法,经实践证明,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值得推广。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