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八月的乡村》的复仇意识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yulo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八月的乡村》是一部以反日斗争为主题的共产主义小说。以东北沦陷为背景,表现了在日寇践踏下的受压迫人民对于生的坚强,为了“强国保种”,燃起的强烈的复仇意识。包括为民族解放的集体复仇、为个体图存的个体复仇和因伴侣遇害的情感复仇三个方面。
   关键词:《八月的乡村》 集体复仇 个体复仇 情感复仇
  一.集体复仇
  《八月的乡村》塑造了一批立志向日寇复仇的抗日英雄形象,他们都与日本侵略者有着血海深仇。如果不是因为仇恨,很难想到知识分子、农民、土匪、鞋匠等会走到一起。日本侵略者给中国带来了亡国灭种的灾难,面对严酷的生存环境,个体投入到群体之中,为了“强国保种”,抗日成为群体的精神共契。
  小说中四次详细描写了人们唱歌的情节,其中有三次是群体一起歌唱,第一次是萧明所领导的小分队在到达王家堡子之前,李三弟幻想着今后的生活兴奋地唱起了国际歌;第二次是受日本人控制的中国士兵被俘后,唱起了国难乡愁的小调,激起了士兵们的酸心、恼怒;第三次是一个伤者唱起了歌从而感染了所有人。
  “诗言志,歌咏言”①,自古以来,诗歌就是人们抒情的载体,是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在具有表达功能的同时,还具有感染功能。从以上歌词可看出,所起的“情”为对日本人的愤怒与复仇的决心。尽管“这歌声是没有节奏,缺乏训练,不整齐的”②,却调动着所有听者的情绪,这正是复仇思想在集体意识中的体现。
  小说塑造了一批英雄形象,如陈柱、铁鹰、萧明等,他们是队伍的领导核心。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弱势群体,例如老人、小孩和女人,一样有着强烈的复仇意识。
  崔长胜是队伍中最年长的,因体弱不能跟随队伍继续前进,萧军通过对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出了其思想的变化。刚开始偷听到队伍要将自己滞留时,酸心、嫉妒和愤怒充斥着老人的全身,但当陈柱和安娜来到他身边关怀他之后,崔长胜的心理发生了变化,他变得恬静、安适,面带微笑等待着自己的命运。在这里崔长胜的思想从幼稚到成熟,从单纯的不甘自己被“抛弃”,到明白了革命是为了集体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利益,不拖队伍后腿默默死掉也是为革命做出了贡献。
  作者还专门写了一段萧明与茅草屋小孩的交谈,在小孩的意识中,对向日寇复仇这件事也早已有了清醒的认识,小孩对于日本兵原本是害怕的,又因和集体在一起而变得勇敢和坚定。在这里,老人和小孩都深刻感受到日本人所带来的仇恨,也都有着明显的复仇意识,但由于自身“老”与“弱”的情况,这种复仇还只是观念上的。
  朝鲜女战士安娜说:“我从有记忆的一天,我就记得向日本复仇……”③可见,日本人所带来的仇恨不仅存在于中国,更是涵盖了所有受压迫地区的人民,这就使集体复仇的内涵更加广泛。司令陈柱为死者祭时也提到敌人是“企图破坏、阻碍劳苦大众的革命发展;他们企图永久使弱小民族、劳苦工农和士兵阶级……”④这就不仅仅只是说东北人民的复仇,也不只是说中华民族和日本之间的仇恨,而是包括所有弱小民族、劳苦工农和士兵阶级的复仇。
  二.个体复仇
  《八月的乡村》中的这支抗日队伍,虽然身份各异,却都属于社会底层人民。拉法格认为:“报复是人类精神的最古老的情欲之一,它的根子是扎在自卫的本能里,扎在推动动物和人进行抵抗的需要中,当他们受到打击时就会不自觉地予以回击。”⑤这是出自自卫和生存的需要,属于个体复仇。对于这些底层人民,日本侵略在他们的观念中政治色彩弱于个体意识,他们复仇的原因是因为日本人侵占了土地、破坏了家庭,让他们难以生存。作者通过对集体复仇的描写,将作品提升到一个国家、民族的高度,而其中穿插的个体复仇正是作家民间视角的显现,对底层人民的关注。
  小红脸,一个只有外号的老实农民,小说中小红脸的出场似乎总离不开“小烟袋”,闲暇之时,他总是寻找机会抽一袋烟,危难之时,他想着要是能抽一袋烟该多好啊,打倒地主家后,他所看重的也是地主家的藏烟。当烟袋咬在嘴上的时候,他快活,闲暇。当他想到日本人迫使自己妻离子散的时候,萧军没有形容他身体怎样表现出悲伤和愤怒,只是写到:“这样想着,烟袋全有些忧伤了!”⑥“烟袋”成为了小红脸唯一的精神追求,他对于复仇成功以后的幻想不是做富贵梦,而是默默想着太平的日子,这种日子就是能自由的咬着烟袋去耕地。可怜的是,小红脸家本是种烟叶的,自身却没抽过好烟叶,付出辛苦劳动的烟农只能抽最末次的,而有钱人不用出力就能得到最好的。面对这种被人奴役的生活小红脸似乎“甘之如饴”,为何面对日本人的侵略,小红脸却选择了反抗?原因很简单,即生存权受到了威胁。
  小红脸并不能真正明白革命,也不相信革命,只有最朴素的生存愿望。他不同于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阿Q的革命理想是借用革命,革掉欺压他的人,使自己能夠站在食物链顶端,即使让他做皇帝,他也会毫不客气,以更甚的姿态欺压他食物链之下的人们。而在小红脸看来,革命成功后,他想的是可以杀掉欺压他的人,他的老婆可以不再挨饿,孩子们可以到学堂里去念书。这完全是出自对美好且朴素生活的期盼,萧军表现出了他们真切的生命欲望。虽然在长时间的逆来顺受中已经变得麻木,但当最基本的生存权都被剥夺的时候,他们也奋起反抗,为个体生存复仇。
  三.情感复仇
  日本在侵略中国土地的同时,给妇女带来了极大的灾害,《八月的乡村》专门用了一节——“疯狂的海涛”,来描写妇女在日本兵手中悲惨的命运。松原,一个曾以“忠军爱国”作为人生信条的年轻日本兵,在还未到中国之前,就已熟悉日本人怎样杀害中国人的故事。松原其实一直处于矛盾、挣扎之中,他脑海中一直回响着爱人芳子的话:“你打仗不要弄支那的女人哪!这就够悲惨了。”⑦芳子出于人道主义对女性同胞的关爱在松原这里最终无效,李七嫂就这样成了战争的牺牲品。
  日本人侮辱中国女人,必定引发男人们为爱复仇,这种情节作为表现侵略者残酷暴行多次出现在抗战小说中。在《八月的乡村》中,唐老疙疸和李七嫂的登场好像和整个紧张的抗战氛围不相协调,一边的萧明小分队紧张地前往与大部队汇合,一边的唐老疙疸却是忙着与情人寻欢。这对情人最初会让人扣上“下色狼”和“荡妇”的帽子,但随着情节的发展,让人感受到的是血性的膨胀和原始生命力的勃发。李七嫂是一个丰满、强壮的女人,李七哥抗日牺牲后,孩子和唐老疙疸成为她活下去的动力,这个看似“放荡”的女人其实有自己的处事原则,“那家伙是非常利害啦!她看不上的人,连话也不和你说一句。”⑧这是旁人对李七嫂的评价。那为何她会看上唐老疙疸了?小说没有明确交代她们之间是怎样好上的,只描写到,李七嫂“她没有更远的记忆……唐老疙疸怎么在她面前显英雄,枪毙一个敌人的侦探。”⑨就这样一句话,却暗示了两人在一起的动机,唐老疙疸是村里有名的射手又参加了革命军,就是这种勇猛、野性征服了李七嫂。当得知鬼子进村时,唐老疙疸全不顾组织纪律,赶到情人身边。李七嫂被日本兵侮辱后,铁鹰为了整个队伍,决定放弃李七嫂,面对上级的命令,唐老疙疸坚决表示自己不会放弃情人。在李七嫂醒来后,她鼓励唐老疙疸拿起枪来,他俩一起去复仇,唐老疙疸却在通往复仇的路上为爱牺牲了。
  在这里剧情出现了一个反转,本是唐老疙疸为李七嫂复仇,现在却是李七嫂穿上情人的衣服,拿起枪要为唐老疙疸复仇。李七嫂本可以很容易选择自杀,但复仇的欲望鞭策着她站立起来,“她所想的只有‘复仇’和‘忍受’,‘孩子’和‘情人’。”⑩复仇成为她生存的唯一目标。她穿着情人的衣服,扛起枪,像男人一样,迈着坚决的步子,走向复仇之路,以至于铁鹰队长都感叹到如今女人也能拿起枪来了!在这里作家笔下的情感复仇就不只是男人为受辱的女人复仇,还包括女人为牺牲的男人复仇。
  《八月的乡村》全书响着英雄主义的音调,小说中为民族解放的集体复仇、为个体图存的个体复仇以及因伴侣遇害的情感复仇相结合,既符合当时主流思想达到了民族、国家的高度,又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表现了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
  参考文献
  [1]萧军:《八月的乡村》,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
  [2]萧军:《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萧军:《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注 释
  ①尚书·尧典》,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②萧军:《八月的乡村》,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第16页.
  ③萧军:《八月的乡村》,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第63页.
  ④萧军:《八月的乡村》,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第73页.
  ⑤【法】拉法格:《思想起源论》,王子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67页.
  ⑥萧军:《八月的乡村》,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第5页.
  ⑦萧军:《八月的乡村》,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第38页.
  ⑧萧军:《八月的乡村》,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第32页.
  ⑨萧军:《八月的乡村》,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第51页.
  ⑩萧军:《八月的乡村》,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第51页.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其他文献
为适应新形势下会计管理工作的需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近年来,各级会计工作管理机关在财政部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会计行政管理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和创新。  信息化建设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撑管理的手段和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化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和提高综合业务水平的重要保障。加强信息化建设一直是近年来各个行业的热点,在会计管理工作中
这是一场关于高控制力资产的捕捉游戏,谁捕捉了高控制力资产,在与子公司的合资结构当中,就可以小比例出资、大比例控制。通过集团化运作能够有效地推动产融结合的发展,具体分
内容摘要:丁玲在土改时期创作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既是真实反映政治改革的小说,又是丁玲自己转变风格的代表作。本文重在梳理小说中塑造的各类人物形象,以及丁玲借此所探讨的各类问题。在抛开政治小说的“时效性”的前提下,去分析其中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地主形象 农民形象 干部形象 知识分子形象 妇女儿童形象  在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文学中,丁玲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1936年抵达陕
群众文化活动是提升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必须要与当下的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以足够的创意和系统的策划为后盾,有
如果你问我,第四届的天津公开赛与前三届有何差别,恐怕大多数人的答案都会与我一样:那就是今年赛事有“万人空巷”的莎拉波娃加盟.rn正当《网球大师》记者将这一略显粗暴但却
期刊
目的 对我院接受人性化护理和未接受人性化护理的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液净化进行效果比对,探究人性化干预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8年以来的158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期刊
事件:雷达荧屏上的飞机也消失了rn1982年4月间,在冲绳岛美军空军基地,有5架当时最为先进的战斗机升空,在高空作编队变化演习.当时晴空万里,西太平洋的上空能见度非常高,可以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后,正确把握农村经济新阶段的新特
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散打是中国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另外,还有防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