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时代是一个张扬个性,价值判断多元化的时代,重视学生个性培养的观念正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
【关键词】语文 教学 个性
当今时代是一个张扬个性,价值判断多元化的时代,重视学生个性培养的观念正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呢?
一、什么是个性?
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从构成方式上讲,个性其实是一个系统,其由三个子系统组成:
(一)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决定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系统的动力结构。它较少受生理、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培养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倾向性中的各个成分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聯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其中,需要又是个性倾向性乃至整个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只有在需要的推动下,个性才能形成和发展。动机、兴趣和信念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而世界观属于最高指导地位,它指引着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人的言行的总动力和总动机。由此可见,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
(二)个性心理特征——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其中包括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对现实环境和完成活动的态度上的特征,即性格。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系统的特征结构。
(三)自我意识——指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等方面,如自尊心、自信心等。自我意识是个性系统的自动调节结构,而心理过程是个性产生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的策略
1、承认、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发展,不能以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好坏定终身,因为中小学教育毕竟只是人的发展的起始阶段,人生的序幕,人的充分发展有待以后来展现,人生的高峰、好戏还在后头。爱迪生就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而被拒之于学校大门之外,牛顿小时候智力平常,小学校长提到班级上成绩不好的孩子,总是少不了他,富兰克林在小时候读书,算术常不及格------由于主客观原因,有的学生一时成绩差,甚至学习失败,这时做教师的,不能冷语相伤,讽刺挖苦学生,甚至变相体罚,使学生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伤害。要树立各有个性的学生观,不能一味地按考试分数高低来看学生,更不能以分数排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优点和缺点,因材施教,确立学生的发展观。
2、营造氛围,发展个性。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生活性很强的学科,既包括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识,又及时对生活中的很多信息进行反馈,内容是不断更新变化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允许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质疑、问难,对学生的意见,正确的应及时予以肯定、支持;对不够正确的,不要轻易否定,要呵护其敢于发表意见的精神,让学生从小养成敢想;敢说、敢问、敢辩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
3、注重建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1)、评价指标多元化。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应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三个纬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涉及五个领域:1、识字与写字;2、阅读;3、写作;4、口语交际;5、综合性学习。
2)、评价内容多样化。
在识字写字上,可采用传统的看拼音写词语、听写词语,写字以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为标准。在阅读上,既要有古诗背诵积累的考查,各学段学生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检测,还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考察。在写作上,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突出文中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有自己的思想观点,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袋,反映学生的发展过程。在口语交际上,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在综合性学习上,以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与参与程度作为评价内容,即能否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能否主动地为解决问题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能否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否形成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3)、评价方式灵活化。
(1)、 关注差异性评价。在评价时,要注意到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和各年龄段的特点,不能以划一的标准去评价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的个性,充分注意学生个体间的差异。(2)、 突出自我评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久的作用,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在综合性学习中运用更能有利学生的自身发展。
4、在语文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丰富的,五光十色的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的语文教学活动是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升。那么,在语文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呢?一是提高学生对语文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认识。认识往往高于一切,没有良好的认识,便没有良好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活动开始前,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认识方面的教育,让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变成学生们自己的自觉行动。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小学语文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说是五光十色、色彩斑斓,极为符合小学生们的兴趣,从心理、兴趣是对小学生的一种满足与愉乐。总之,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只有在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语文 教学 个性
当今时代是一个张扬个性,价值判断多元化的时代,重视学生个性培养的观念正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呢?
一、什么是个性?
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从构成方式上讲,个性其实是一个系统,其由三个子系统组成:
(一)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决定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系统的动力结构。它较少受生理、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培养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倾向性中的各个成分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聯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其中,需要又是个性倾向性乃至整个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只有在需要的推动下,个性才能形成和发展。动机、兴趣和信念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而世界观属于最高指导地位,它指引着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人的言行的总动力和总动机。由此可见,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
(二)个性心理特征——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其中包括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对现实环境和完成活动的态度上的特征,即性格。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系统的特征结构。
(三)自我意识——指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等方面,如自尊心、自信心等。自我意识是个性系统的自动调节结构,而心理过程是个性产生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的策略
1、承认、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发展,不能以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好坏定终身,因为中小学教育毕竟只是人的发展的起始阶段,人生的序幕,人的充分发展有待以后来展现,人生的高峰、好戏还在后头。爱迪生就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而被拒之于学校大门之外,牛顿小时候智力平常,小学校长提到班级上成绩不好的孩子,总是少不了他,富兰克林在小时候读书,算术常不及格------由于主客观原因,有的学生一时成绩差,甚至学习失败,这时做教师的,不能冷语相伤,讽刺挖苦学生,甚至变相体罚,使学生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伤害。要树立各有个性的学生观,不能一味地按考试分数高低来看学生,更不能以分数排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优点和缺点,因材施教,确立学生的发展观。
2、营造氛围,发展个性。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生活性很强的学科,既包括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识,又及时对生活中的很多信息进行反馈,内容是不断更新变化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允许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质疑、问难,对学生的意见,正确的应及时予以肯定、支持;对不够正确的,不要轻易否定,要呵护其敢于发表意见的精神,让学生从小养成敢想;敢说、敢问、敢辩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
3、注重建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1)、评价指标多元化。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应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三个纬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涉及五个领域:1、识字与写字;2、阅读;3、写作;4、口语交际;5、综合性学习。
2)、评价内容多样化。
在识字写字上,可采用传统的看拼音写词语、听写词语,写字以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为标准。在阅读上,既要有古诗背诵积累的考查,各学段学生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检测,还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考察。在写作上,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突出文中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有自己的思想观点,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袋,反映学生的发展过程。在口语交际上,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在综合性学习上,以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与参与程度作为评价内容,即能否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能否主动地为解决问题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能否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否形成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3)、评价方式灵活化。
(1)、 关注差异性评价。在评价时,要注意到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和各年龄段的特点,不能以划一的标准去评价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的个性,充分注意学生个体间的差异。(2)、 突出自我评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久的作用,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在综合性学习中运用更能有利学生的自身发展。
4、在语文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丰富的,五光十色的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的语文教学活动是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升。那么,在语文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呢?一是提高学生对语文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认识。认识往往高于一切,没有良好的认识,便没有良好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活动开始前,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认识方面的教育,让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变成学生们自己的自觉行动。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小学语文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说是五光十色、色彩斑斓,极为符合小学生们的兴趣,从心理、兴趣是对小学生的一种满足与愉乐。总之,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只有在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