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职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学校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学实践中。因此充分发挥学校的职能,重新发现教师,促进教师的个性发展,不仅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既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积极进取的自觉性,也能够更快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规范有序——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们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如《校本教研工作制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师徒结对方案》、《优秀教研组、优秀教研组长评选办法》、《教师校本教研三年发展规划》等制度,内容具体,操作性强,它们以激扬教师的生命力为着力点,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着眼点,实现理性认识和组织管理上的突破和创新,以制度的人性化管理来激励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的制度模式,保证了校本教研活动朝着正常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创新实践——拓宽校本教研模式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能够让教师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研究状态下去思考、去实践。校本教研模式的拓展,更能让教师积极地参与其中。
1 开展休闲式教研,实现劳逸结合
在主题教学论坛、师徒结对研讨、教学开放周活动、骨干教师教学示范、网络教研等常规教研模式的基础上,我们还开创了“休闲式教研”模式。“休闲式教研”,让有限的时间向外延伸,把教研的地点扩大,让更多的教师参与教学研究过程,使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相融合,拓宽了校本教研的途径。例如,我校开展的“三校联动”青年教师休闲式教研活动,我们把教研地点设在了富有诗情画意的金泉农庄举行,一张普普通通的四方桌,聚集着一群热情洋溢的年青人。边上,绿水盈盈,瓜香浓浓。在这舒适、惬意的农庄里,我们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用谈什么高深的理论,针对教学设计中的某个环节,针对平时教学中的某些困惑,大家展开了积极的研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一切都显得那样随意,那样和谐。我们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
教研不是神圣的殿堂,不是老师们高不可攀的门户,休闲式教研贴近了教师的生活,更让工作与生活相融,让学习与休闲并存,让时空灵动,让研讨氛围更加自然、宽松、和谐,让我们的教研活动真正走向一种实实在在、平平常常的家常式教研。
2 倡导专家引领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实现内外贯通
我们还邀请了有关教学专家作为我们的指导老师,使我校教师了解、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从而指导课堂教学工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专家引领,有力地推动了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如教研室徐老师的讲座《教学案例的撰写》让我们明白了如何撰写教学案例。在专家引领的基础上中,我们更倡导教师以自学为主,以研读教育名著为主,对自身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并与集体进行信息交流。要对教学方法提出学习研究性的意见,还要对课程教材的改革创新予以关注。力求在自学中充实自我,在反思上提升自我,在交流中发展自我,在提高中完善自我。
3 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激情互动
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当然也可以改变教研活动的方式。在每一次研讨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借助网络论坛让研讨活动更加深入。不需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只要愿意,不管是实名还是网名,大家在论坛中都可以自由交流,畅所欲言,无所顾忌。网络让我们研讨活动的时间无限期地延长,网络让参与活动的人数成倍地增加,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观点,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
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模式,不仅为教师拓宽了学习研讨的途径,更让教师在忙碌的工作中学会享受生活,在紧张的学习之中进行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提升自我。
●以人为本——加强校本教研活动
学校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我们从工作实际出发,从自我需求出发,用科学的学习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并应用于教学。
在“以人为本”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教研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校本教研的整体发展。长期以来,教研组都是以学科教学为唯一任务,这与现实所要求的教研活动发生了矛盾。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我目的性不明确,主体性难以发挥;教师一些优秀的经验难以总结,科研能力难以提高,很难实现跨学科的交流等等。于是,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保留原有教研组格局的基础上对教研组的职能进行适当的改造,并寻求促进教研组整体与组内个体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组内成员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合实际的帮助,从而形成各个教研组自己的特色,成为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的明确目标。如我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就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切实抓好“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反思交流、主题研讨”系列活动。教导处统一安排了活动的时间,定于双周周四为校本教研日,时间集中、人员集中、活动密集、主题鲜明。中层干部根据学科专长,深入教研组活动,使活动开展得更加有效。我们还从实际出发,分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三个层面,组织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对骨干教师要求高质量、高层次地学习研讨,上观摩课、示范课,写优秀案例、课题报告,以强带弱。对青年教师,尽量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比武”活动,有镇学科带头人评选、镇教坛新秀评选、镇教学大“比武”等,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对中老年教师的要求一般化,重在发挥他们师德方面的优势,倡导一种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不甘落后的学习作风。不同的要求,同样的提升,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一系列的活动,改变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备课与上课脱节、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课堂研讨与教学反思分家的弊端,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教研组活动的效率,使“研究态”成为教师生活方式的一种常态,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激励评价——提升校本教研质量
建立一套客观、科学的评价模式,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励教师不断进取,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石和催化剂,还能使校本教研有效深入地开展,并能提升整个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以往对教师的评价,不分教师的年龄、学科、性别等,往往简单地采取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忽视了教师的个性发展,忽略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导致一部分教师对校本教研活动缺乏兴趣,对自身的专业发展丧失信心。因此,学校在进行校本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评价机制,以教师为主体,立足现在,回顾过去,面向未来,不用同一尺寸和标准来评价教师,不仅重视教师的现实表现,更重视评价教师的未来发展。如我校开展的“教师成长A x发展性定量考核”,我们用多元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教师,不仅关注教师取得的成绩,更注重教师成长的过程,并以建立教师自评为主,学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制。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师既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也能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和程度进行规划,并能自主地付诸实施,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
扎扎实实的校本教研活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有了制度的保证和理念的提升,并大胆地进行创新实践,让我们劳逸结合,内外贯通,激情互动,充分激发了教师的生命内力,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规范有序——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们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如《校本教研工作制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师徒结对方案》、《优秀教研组、优秀教研组长评选办法》、《教师校本教研三年发展规划》等制度,内容具体,操作性强,它们以激扬教师的生命力为着力点,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着眼点,实现理性认识和组织管理上的突破和创新,以制度的人性化管理来激励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的制度模式,保证了校本教研活动朝着正常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创新实践——拓宽校本教研模式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能够让教师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研究状态下去思考、去实践。校本教研模式的拓展,更能让教师积极地参与其中。
1 开展休闲式教研,实现劳逸结合
在主题教学论坛、师徒结对研讨、教学开放周活动、骨干教师教学示范、网络教研等常规教研模式的基础上,我们还开创了“休闲式教研”模式。“休闲式教研”,让有限的时间向外延伸,把教研的地点扩大,让更多的教师参与教学研究过程,使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相融合,拓宽了校本教研的途径。例如,我校开展的“三校联动”青年教师休闲式教研活动,我们把教研地点设在了富有诗情画意的金泉农庄举行,一张普普通通的四方桌,聚集着一群热情洋溢的年青人。边上,绿水盈盈,瓜香浓浓。在这舒适、惬意的农庄里,我们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用谈什么高深的理论,针对教学设计中的某个环节,针对平时教学中的某些困惑,大家展开了积极的研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一切都显得那样随意,那样和谐。我们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
教研不是神圣的殿堂,不是老师们高不可攀的门户,休闲式教研贴近了教师的生活,更让工作与生活相融,让学习与休闲并存,让时空灵动,让研讨氛围更加自然、宽松、和谐,让我们的教研活动真正走向一种实实在在、平平常常的家常式教研。
2 倡导专家引领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实现内外贯通
我们还邀请了有关教学专家作为我们的指导老师,使我校教师了解、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从而指导课堂教学工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专家引领,有力地推动了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如教研室徐老师的讲座《教学案例的撰写》让我们明白了如何撰写教学案例。在专家引领的基础上中,我们更倡导教师以自学为主,以研读教育名著为主,对自身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并与集体进行信息交流。要对教学方法提出学习研究性的意见,还要对课程教材的改革创新予以关注。力求在自学中充实自我,在反思上提升自我,在交流中发展自我,在提高中完善自我。
3 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激情互动
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当然也可以改变教研活动的方式。在每一次研讨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借助网络论坛让研讨活动更加深入。不需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只要愿意,不管是实名还是网名,大家在论坛中都可以自由交流,畅所欲言,无所顾忌。网络让我们研讨活动的时间无限期地延长,网络让参与活动的人数成倍地增加,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观点,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
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模式,不仅为教师拓宽了学习研讨的途径,更让教师在忙碌的工作中学会享受生活,在紧张的学习之中进行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提升自我。
●以人为本——加强校本教研活动
学校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我们从工作实际出发,从自我需求出发,用科学的学习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并应用于教学。
在“以人为本”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教研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校本教研的整体发展。长期以来,教研组都是以学科教学为唯一任务,这与现实所要求的教研活动发生了矛盾。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我目的性不明确,主体性难以发挥;教师一些优秀的经验难以总结,科研能力难以提高,很难实现跨学科的交流等等。于是,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保留原有教研组格局的基础上对教研组的职能进行适当的改造,并寻求促进教研组整体与组内个体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组内成员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合实际的帮助,从而形成各个教研组自己的特色,成为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的明确目标。如我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就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切实抓好“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反思交流、主题研讨”系列活动。教导处统一安排了活动的时间,定于双周周四为校本教研日,时间集中、人员集中、活动密集、主题鲜明。中层干部根据学科专长,深入教研组活动,使活动开展得更加有效。我们还从实际出发,分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三个层面,组织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对骨干教师要求高质量、高层次地学习研讨,上观摩课、示范课,写优秀案例、课题报告,以强带弱。对青年教师,尽量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比武”活动,有镇学科带头人评选、镇教坛新秀评选、镇教学大“比武”等,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对中老年教师的要求一般化,重在发挥他们师德方面的优势,倡导一种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不甘落后的学习作风。不同的要求,同样的提升,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一系列的活动,改变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备课与上课脱节、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课堂研讨与教学反思分家的弊端,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教研组活动的效率,使“研究态”成为教师生活方式的一种常态,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激励评价——提升校本教研质量
建立一套客观、科学的评价模式,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励教师不断进取,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石和催化剂,还能使校本教研有效深入地开展,并能提升整个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以往对教师的评价,不分教师的年龄、学科、性别等,往往简单地采取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忽视了教师的个性发展,忽略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导致一部分教师对校本教研活动缺乏兴趣,对自身的专业发展丧失信心。因此,学校在进行校本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评价机制,以教师为主体,立足现在,回顾过去,面向未来,不用同一尺寸和标准来评价教师,不仅重视教师的现实表现,更重视评价教师的未来发展。如我校开展的“教师成长A x发展性定量考核”,我们用多元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教师,不仅关注教师取得的成绩,更注重教师成长的过程,并以建立教师自评为主,学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制。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师既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也能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和程度进行规划,并能自主地付诸实施,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
扎扎实实的校本教研活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有了制度的保证和理念的提升,并大胆地进行创新实践,让我们劳逸结合,内外贯通,激情互动,充分激发了教师的生命内力,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