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以研究性学习方式“整体式处理”教材的方法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swzjh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教材的“整体式处理”,是教学工作者对课文的肢解式处理、条分缕析的串讲式教学而开展的改革尝试。本文以人教版必修教材1第一单元中的课文《雨巷》为例,重点探讨了从课本“研讨与练习”中的开放性练习题入手,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实现对教材的整体式处理的方法及其他几种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文;研究性学习;整体式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142-02
  对教材的“整体式处理”,是教师对课文的肢解式处理、条分缕析的串讲式教学而开展的改革尝试。整体式处理,有单篇课文的整体式处理,也有一课多篇的整体式处理[1]。下面以人教版必修教材1第一单元中的课文《雨巷》为例谈以研究性学习方式实现对单篇课文“整体式处理”的多种方法。
  一、对《雨巷》的“整体式处理”方法
  《雨巷》是人教版必修教材1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在教材中,《雨巷》一文课后的“研讨与练习2”指出:“《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研讨与练习4”又列出李商隐和李景等名家诗词,希望学生指出“丁香在这些作品中被赋予了什么含义,并展开合理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这两个开放性练习题,都与“丁香姑娘”有关,又涉及课文的整体,很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此为切入口,可实现对课文的整体式处理和整体性教学。
  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步骤 1 :师生朗读课文并处理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步骤2:学生自主探究“研讨与练习2”和“研讨与练习4”,教师点拨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
  【教师点拨】根据课文和补充读物,可以探讨“丁香”的特点;走进文本,展开想象,反复阅读,可以分析你心目中‘丁香姑娘’的形象”;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尤其是恋爱经历、创作背景,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可以探讨诗中“丁香姑娘”这一意象的多义性。
  步骤3:师生交流探究成果。
  “丁香”的特点: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文人对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如李璟词《浣溪沙》中的“丁香空结雨中愁”,又如李商隐的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其颜色并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文人的青睐。此外,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丁香的这些特点,可使文人用象征手法或比兴手法抒情言志。
  “丁香姑娘”的形象:丁香姑娘是诗人想象中的一个意象,是“虚象”,并非眼前的“实景”。她美丽,高洁,愁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怅;太息,迷茫,飘忽不定。
  “丁香一样的姑娘”含义的多元性:①根据作者的人生经历,尤其是恋爱经历,联系作者的创作时间,可以判断这是一首爱情诗。小时候,一场天花,在作者脸上留下疤痕。生理上的这种缺陷,常常使作者变成别人奚落的对象。文学上刚有点成就时,作者喜欢上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但并没有得到回应。作者戴望舒以跳楼相要挟,施绛平才勉强答应和他订婚,其条件是要他出国留学,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迫于无奈,1932年戴望舒去法国,当时生活很困难,靠翻译生活。三年后听到施绛平移情别恋的消息,作者戴望舒匆匆回国,结束了他近八年的恋情。这样看来,作者追求施绛平,恰恰是《雨巷》这首诗创作之前,即1927年夏天之前。当时作者22岁,正沉醉于爱情,因此,“姑娘”就是“姑娘”。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姑娘,这位姑娘是作者心中的恋人。作者苦苦追求她,却又无法走近她;她像梦一样来,又像梦一样地飘去。②联系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知丁香姑娘相当于诗人心中的理想。《雨巷》这首诗创作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本来热烈响应革命号召的青年,一下子坠入黑暗的深渊。戴望舒之前与同学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宣传党的工作,到1927年3月还曾因此被捕。四一二政变后,他就一直隐居在江苏。此时他很彷徨、痛苦,他看不到革命的前途,也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他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出现。所以“姑娘”可以说是“我”心中的理想。“我”追求“姑娘”,就是在追求“我”心中的理想;“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表明“我”所追求的理想的破灭。③根据作者的成长环境以及所创造的意象、意境,可知诗中的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诗中的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这个丁香姑娘就是“我”。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还有颓圮的篱墙,更增添了破败、凄凉之感。这些意象构成一个凄婉、迷蒙的意境。在这样的意境中,雨巷可以被“虚化”为作者的一条“追求之路”。在这样的意境中,“姑娘”的忧郁彷徨,就象征着“我”的忧郁彷徨;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其实就是希望自己能找到出路。还有,诗中多次出现“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复沓句。这些都说明,诗人和“姑娘”是二位一體的,“姑娘”的心境就是“我”的心境,“姑娘”的愁怨、彷徨、惆怅、太息、迷茫,就是“我”的愁怨、彷徨、惆怅、太息、迷茫。
  步骤4:教师小结。
  诗词中,尤其是一些写得较为含蓄的诗词中,某些意象其含义往往有多元性。《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就是如此。怎样解读这样的意象,知人论世(知其人、论其世)的方法,是我们尤其应该掌握的。它不仅是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方法,也是鉴赏一切文学作品常用的方法之一。
  以上这一方法,不妨称之为“从课本‘研讨与练习’中的开放性练习题入手,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实现对教材的整体式处理的方法”。人教版必修教材的每个单元中,甚至每篇课文的“研讨与练习”中,都会有一个或几个诸如上述的开放性练习题,这些练习题通常可采用这一方法。用这一方法来展开教学,既能带动学生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又能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的每个角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解读与理解,从而可避免对课文的肢解式处理。   二、对本单元其他课文“整体式处理”的方法
  当然,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实现对教材的整体式处理的方法远不止以上这一种。这里,以人教版必修教材1第一单元中的其他课文为例,再简单谈两种方法。
  其一,采用“从单元专题名称入手,以重点问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带动对课文的整体学习的方法”。本单元的专题名称在教材中明确定为“情感与意象”,对课文《沁园春·长沙》的处理,可从这一专题名称入手,提出“本首词用什么手法写了哪些意象,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能够统摄全文的重点问题或主要问题来带动全文的教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之中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理解与欣赏。
  其二,采用“多角度整体把握与赏析的研究性学习方法来展开教学”。本单元中的《再别康桥》一诗,就适合采用这一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分别从意象美、意境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情感美等角度入手展开研究性学习,其中对每一种美的分析与解读都牵涉全文,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可使学生在美的熏陶和感染中,主动探讨并解决以上问题,从而实现对教材的整体式处理和整体性教学。
  三、结语
  总之,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可实现对教材的“整体式处理”,其中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共有的突出特点是想方设法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切入课文,从而使学生这一主体在课堂上占有的有效学习时间量大大增加,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得到很好的培养,使学生的朗读、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常态和主流,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当然,并不是说对教材的“整体式处理”,只能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这一种,教师也可以采用非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处理教材,如采用“赛读、赛说、赛问、赛写等四个板块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教材,实现整体化教学。对本单元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课文,就可以采用“赛读、赛说、赛问、赛写”等四个板块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教材,其中每个板块是一个相对的整体,四个板块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更相对完整的“读——說——写”的整体,从而改变教师条分缕析的串讲式教学弊端,实现整体式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王荣生.高中语文新课程课例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段全林(1965~),男,河南安阳人,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历史是中学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历史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及世界历史。但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讲解,缺少了对历史人物的客观分析,而历史人物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和探究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用客观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本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教学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对
期刊
【摘 要】“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等,是指人在思维时所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示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发散思维,只不过程度不同。作为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扩展其发散思维,将对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智慧、增进师生互动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发散思维;探究学习;比较分析;因果联系;独特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家国情怀,这是由古到今,我国都非常注重的一点。每个人对自己的国家都应该是非常热爱的,对自己的家也应该是非常依恋的。特别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在这方面教育得非常到位。从小时候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这样才能根深蒂固的影响一生。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我们可以从历史教学的角度来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教学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思辨型课堂的建立能够很好地践行这一理念,它主要是将学生的发展作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辨型课堂;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127-02
期刊
【摘 要】高中地理是一门将地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连接起来的学科,因此,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成为高中地理教师的共识。但是由于教学资源分配失衡、教学评价体系较单一等问题导致生活化教学缺乏与课堂的衔接。本文立足于以上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剖析得到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课堂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行,初中美术教育的开展情况日益受到社会大众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状况主要通过教学评价体现出来。如何让教学评价充满智慧,还能促进初中生美术知识的获得,是当前初中美术教学评价的重点关注问题。本文以初中美术的课堂教学评价为切入点,人美版美术教材结合初中美术实际课堂教学实例进行初中美术教学评析,探究让教学评价充满智慧的方式或策略,以期能为初中美术教学评价充满智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是基础教育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关注的重点。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社会现象、感悟社会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情境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与素养,从而达到最好的“教与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读写结合模式的优势,然后分析了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应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小学英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英语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以期促进我国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读写结合模式;小学英语;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在不断地改革。为了能够让课堂教育凸显更大的成效,教育工作者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使用当下生成性资源,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讨其选择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选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170-
期刊
【摘 要】历史学科是初中阶段重要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与世界观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对学生来说,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效率。如何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是现代历史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