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与制度史不能割裂——读周丽华

来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xp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社会的子系统,跳出这个子系统鸟瞰教育现象无疑是进行教育史研究的有效方法,同时思想史与制度史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相生相伴相互纠结.在此理念指导下,通过逻辑与历史的辨证统一,我们发现洪堡理念不仅是逻辑内生,也是国家意志的结果.
其他文献
清末民初军国民教育思潮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思潮.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领域已有所研究,并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本文拟从整体性研究和分类性研究两个方面入手,就近年来学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民族地区乡镇根据区情,发展工业经济是赶上先进地区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龙胜镇乡镇工业经济发展的研究,对其发展进行了探
自“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陈诚即认为中日之战不可避免。故尔他早下决心,并不断催促中央切实准备,而反对“秘密外交”和寄希望于“国际联盟”。从1936年起,陈诚参与了对日侵略
严立三(严重)、石瑛(石蘅青)、张难先(张义痴)三位民国时期的湖北官员被时人视为湖北“三怪”,意思是说他们是性格耿介、脾气古怪的人.他们三人在武汉抗战前后,又一同在湖北
从“七七”事变到武汉陷落期间,武汉佛教、基督教界、回教界激于民族义愤,根据各自教义采取不同方式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通过开展抗日宣传,难民、伤兵救护和捐款捐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和政府对基督教大学提出了世俗化的要求,南京国民政府又在教育领域实行党化教育,在种种压力下,基督教大学开始调整办学目标,并在院系设置、课程设
本文为许倬云先生与南京大学美学研究所的一次座谈。许先生从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角度谈了他对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中国美学的独特理解和体验。他指出中国美学和伦理有许多特
发刊于20世纪初年的新加坡(〈中兴日报》和《南洋总汇新报》,分别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的机关报,这两份报刊之间的论战是清季革命、保皇两派论战的
本文依据武汉市档案馆馆藏资料,对20世纪50年代武汉改造和取缔娼妓的过程、成效,以及娼妓的态度与反应进行了系统考察,并借此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历程及
期刊
随着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上海人口不断增加,无业游民也随之大量增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力量开始介入到对无业游民的收容改造之中,对游民问题的认识也不断变化。游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