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在实地测量、走访调查及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唐山市1976年大地震以来市区主干道绿化树木变迁情况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人们对唐山市区主干道绿化树木的选择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研究这些有助于引起人们对城市中“会呼吸的历史——树木”的重视,增强城市的人文氛围。
关键词: 唐山 主干道 绿化树木 文化价值
引言
道路绿化建设是道路建设网中的一个关键点,也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人们对唐山市道路绿化的关注不断增强。安哲在《唐山市绿化树种分布状况及适应性研究》①中,提出树种规划既要保持古朴淡雅和自然好趣的特色,又要坚持发展创新的原则,以丰富植物景观,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王雪湘和安素艳在《浅议唐山市中心区道路绿化建设》②中,分析了唐山道路绿化现状,并对未来道路绿化建设提出了构想。而王秀良的《唐山市城市森林木本植物结构特征分析与评价》③则以唐山为研究对象,分不同功能区,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唐山的木本植物结构特征。纵观其他类似研究,笔者发现大多数论文或其他关于唐山道路绿化的研究材料都着重于唐山行道树的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几乎没有涉及其文化价值。而本论文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此类不足。
一、树木与文化
树木的文化价值包括树木在社会实践中代表的文化内涵、起到的人文作用及随着时代发展产生的文化积淀。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人们对树木的自然属性具有普遍的认识、接收和应用。而树木的文化底蕴却常被忽视。一个城市行道树的栽植既能体现物质文明建设的历史和现状,又能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和现状,综合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历史。“行道树”的栽植文化可以上溯到周朝。《周礼·秋官司寇·野庐氏》:“掌达国道路于四畿,比国郊及野之道路,宿息井树……掌凡道禁。”《国语·周语中》单襄公告王曰:“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
其实,已经有很多学者注意到了树木背后蕴含的文化,并做了相关研究,这对本论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刘根林的《论中国汉族传统中的树木文化》中,就从多层次探讨了汉族传统中的树木文化内涵,如以树木常青象征灵魂不灭,以树木崇拜表达实用主义理想与愿望等,并分析了其产生的渊源及引起的社会行为④。施海在《树木与文化》中,提到树木不仅是构成大自然的重要因子,还展现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并对树木与地名、树木与道德、树木与理想等方面进行了研究⑤。闻禹在《城市绿化与文化建设》中,倡导“树是文化”的理念,并从多方面加以论证⑥。
自大地震以来,作为城市建设一个重要方面,唐山城市行道树建设越来越引起重视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纵观唐山市主干道绿化树木变迁情况,可以明显发现:绿化树木变迁的背后,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意识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时期的绿化树木也被贴上了时代标签。
二、唐山市概况
唐山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东经117°31—119°19′,北纬38°55′—40°28′。东隔滦河与秦皇岛市相望,西与天津市毗邻,南临渤海,北依燕山,隔长城与承德地区接壤,处于环渤海湾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东西广约130公里,南北袤约150公里,总面积为13472平方公里。
唐山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全年日照2600~2900小时,年平均气温12.5℃,极端气温最高32.9℃,最低-14.8℃。无霜期180~190天,常年降水500~700毫米,降霜日数年平均10天左右。唐山地貌多样,土质肥沃,是多种农副产品的富集产区,被称为“京东宝地”。唐山辖区内植物种类繁多,林木资源十分丰富,据文献记载,两三千年之前燕山山地林丛遍野,松柏涛涛,原始森林茂密,南麓枣、栗、榛等野生经济林树种密布。树木种类有47科、67属、133种,果树为8科、12属、22种⑦。
三、唐山市主干道绿化树木变迁情况调查
项目小组成员在掌握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携带测量工具,四处走访唐山市区主干道绿化树木的变迁情况。期间,小组成员对调查的唐山市区主干道的绿化树木的平均胸径进行实地测量,并通过采访当地居民、园林专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调查绿化树木的树龄进行了初步估算。现将走访情况绘制成如下表格。
表一 唐山市主干道绿化树木变迁情况调查表
四、唐山市主干道绿化树木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分析
1.震后初期的探索与模仿(1976年至1986年)
震后的建设路(尤其是百货大楼路段)主要种植圆柏。1976年“文革”刚刚结束,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思想解放,中国开始寻求富强道路。这一时期正是思想冲击最激烈的时候,也是最困难的时期,这时城市重建选择了柏树正是因为它傲霜斗雪的品格和四季常青的活力。古诗词中常通过柏树托物言志赞美其坚韧不拔,如“羡师物外无宠辱,庭前柏树长苍苍”⑧,“庭前柏树祖师意,竿上风幡仁者心”⑨等。在此以圆柏做行道树鼓励人们度过“严冬”。另外圆柏耐修剪,易整形,生长快,耐寒耐热,对土壤要求不严。无论以其生长特征和顽强的生命力,还是以其“经霜不坠地,岁寒无异心”的高尚吉祥象征,都非常适合震后的唐山重建。而且从我们收集的图片资料和口述资料来看,当时建设路两旁的圆柏非常高大,顺着道路望去,一路郁郁葱葱,非常壮观。另外此段建设路处于商业区,人流车流都很密集,圆柏由于其本身特性,呈圆锥体向上生长,没有伸出的枝干,不太可能打到过路的行人与车辆,病虫害也较少,适于在闹市区栽种。
而西山道(市委市政府)路段在震后主要栽种法桐树。据相关绿化专家讲,主要目的是借鉴上海的南京西路,想要建成如南京西路一样的法桐一条街,营造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也是响应改革开放政策,解放思想,通过引进法桐营造现代化氛围。自1986年重建基本完成后,唐山市主干道又经历了几次较大规模绿化变迁,但西山道的法桐从来没变过。龙泽北路在地震前一直栽种泡桐树,重建初期复栽了泡桐。它高大庄严的形象已深深印入中国几千年传承的文化心理中,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泡桐是速生树木,十几年树龄的泡桐比同龄杨树直径大一倍,是城市重建树木的首选。此外,华岩路、裕华道、朝阳道等道路在震后统一规划种植为国槐。国槐枝叶茂密,绿荫如盖,夏秋可观花,又是防风固沙,用材及经济林兼用的树木,是良好的遮阴树和行道树木。 经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地震后的唐山主干道绿化重建思路主要是激励唐山人走出阴影,迎接明天。其特点是求快求绿,这和当时特殊建设时期的特殊诉求是分不开的。唐山重建的10年是中国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时期,从动乱到稳定、从封闭到开放、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处于特殊历史时期的唐山重建深刻地打下了那个时代的烙印。而就整体绿化模式来讲,这时候的唐山并没有体现出自己的绿化特色。
2.思想初步解放,人文理念诞生期(1986年至2000年)
这期间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实行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政企分开,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经济上自由度都不断提高。唐山主干道树种绿化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首先是建设路段的树种变迁情况。前阶段对建设路进行建设,种植的主要是柏树。柏树虽然四季常青但无明显变化,缺乏活力,因此将主要绿化树木改种为柳树。唐代贺知章《咏柳》一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塑造的柳树形象给古往今来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柳树树形优美,发芽早,早春满树嫩绿,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其次是龙泽路。龙泽北路之前栽种的主要树木是泡桐。泡桐虽然生长迅速但树质稀松,衰老也很快,经常出现树枝掉落砸到车辆行人的情况,病虫害也较严重。经过十年左右的树木成熟期后,政府将此路的泡桐树改栽为杨树。其挺拔遒劲的躯干和顽强的生命力历来为人们所青睐。杨树高大挺拔,树冠有昂扬之势。正象征着当时社会发展势头正猛,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1986年作为唐山恢复重建基本完成的一个节点,也是整个国家迎来第一个改革开放高潮的时间。这一时期改革开放早已实行,为人民的生活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人们生活日新月异,思想理念也在不断发展,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涌入我们的生活。正是在这一时期,道路绿化理念和人文理念开始慢慢深入人们的思想之中。
3.审美观念提升,绿与美并存期(2000年至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追求精神生活方面的提高。这一时期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应的,在唐山市主干道绿化树木的选择方面也体现出了这一变化。
以龙泽北路为例,人们发现杨树尤其是雌杨树会在春季时造成大量飞絮。不仅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还给路上的行人造成不便,不利于呼吸。于是又改栽法桐,现在只有68号小区附近还保留一些泡桐树。另外之前种植的树木杨柳,树冠较大,成林后能够形成整齐而漂亮的景观。但是当代的街区背景已发生了变化,机动车道和林荫大道更为宽阔,空间和地下设施大量增加,街道隔离设施、私人住宅区的汽车和人行大道大量出现,都使得林木生长空间变小,因此引进了中小体品种法国梧桐,给街区增添了浓厚的现代气息。
由于建设路是唐山主干道,因此市政府有关部门一直很注意建设路的绿化工作。2007年至2008年,唐山市园林局对全长10.38公里的建设路进行了绿化改造。利用道路改造与周边拓宽的新空间,在路两侧插入了一条休闲空间带,形成景观走廊⑩。经过走访得知,从人民购物至北郊枢纽路段,栽种毛白杨。尤其是北立交前的建设南路部分,毛白杨粗壮高大,枝繁叶茂,配以宽阔干净的马路,看上去让人眼界舒展、心胸开阔。以上路段属于唐山的新区,也就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高新区时,唐山已经开始有了整体规划理念,不仅注重新区建筑物的规划,还把道路规划绿化纳入总体设计中。直到现在,仍然可以看出高新区的设计规划理念在整个唐山市区来说都是首屈一指的。
由于柳树春末夏初时经常飘柳絮,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和日常生活,从人民购物直至南湖公园迎宾大道前都改为栽种银杏树。过去造林以绿为主,现在以美取胜。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们的审美观逐渐有了改变。同时具有观赏价值、药用价值、经济价值的银杏被选种在商业区,受到市民的欢迎。银杏树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一年两次变色使硬邦邦的柏油路重现生机,给唐山这个四季分明的工业城市增添了一份秋日的浓情和活力,这也象征着唐山无限的发展潜能。
南湖公园迎宾大道直至唐胥路,栽种国槐树。国槐花既气味清香,又造型可爱,是一种很好的景观树木。尤其正当开花时节,长长的道路一眼望去点缀着纯洁的小白花,弥漫着香气,是给进入南湖休闲观赏的人们最好的见面礼。
由上可以看出,唐山的道路绿化开始有了因地制宜的理念。这一点在高新区等新兴区域有着更明显的体现。人们不只在道路旁栽种几棵树,而是把道路绿化纳入整体规划,使其成为区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说这时的绿化理念已经较为成熟,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新时代、新风貌的文化内涵。
五、结语
纵观以上三个时代的唐山主干道绿化树木变迁情况,人们对每个时期的主干道绿化树木的选择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具体变迁过程表现为:由最初的文化解放,到开始有意识地设计道路绿化,加入时代内涵,精心选择绿化树木,再到将干道的绿化树木纳入整个区域规划当中。此研究表明人们选择绿化树木时,往往会在适当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赋予其新时代内容,以使其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这是对一座城市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仅展现了该市文化底蕴,还体现了时代风貌。当前我们要建设好人文唐山,深入挖掘唐山现有各种绿色资源,关注唐山主干道的绿化问题。不仅要关注主干道绿化树木的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更应深入挖掘其文化和历史价值,从而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
注释:
①安哲.唐山市绿化树种分布状况及适应性研究[J].科技资讯,2013(35):241.
②安素艳,王雪湘.浅议唐山市中心区道路绿化建设[J].河北林业科技,2005(8):199.
③王秀良.唐山市城市森林木本植物结构特征分析与评价[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9.
④刘根林.论中国汉族传统中的树木文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8):107.
⑤施海.树木与文化[J].专家论坛,2008(10):21.
⑥闻禹.城市绿化与文化建设[J].群言堂,2013(11):69.
⑦唐山城市建设志编纂委员会.唐山城市建设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⑧《寄懒庵》宋·胡仲参.
⑨《戏赠慧南禅师》宋·黄庭坚.
⑩唐山市园林局内部资料.
唐山学院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202101。
关键词: 唐山 主干道 绿化树木 文化价值
引言
道路绿化建设是道路建设网中的一个关键点,也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人们对唐山市道路绿化的关注不断增强。安哲在《唐山市绿化树种分布状况及适应性研究》①中,提出树种规划既要保持古朴淡雅和自然好趣的特色,又要坚持发展创新的原则,以丰富植物景观,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王雪湘和安素艳在《浅议唐山市中心区道路绿化建设》②中,分析了唐山道路绿化现状,并对未来道路绿化建设提出了构想。而王秀良的《唐山市城市森林木本植物结构特征分析与评价》③则以唐山为研究对象,分不同功能区,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唐山的木本植物结构特征。纵观其他类似研究,笔者发现大多数论文或其他关于唐山道路绿化的研究材料都着重于唐山行道树的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几乎没有涉及其文化价值。而本论文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此类不足。
一、树木与文化
树木的文化价值包括树木在社会实践中代表的文化内涵、起到的人文作用及随着时代发展产生的文化积淀。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人们对树木的自然属性具有普遍的认识、接收和应用。而树木的文化底蕴却常被忽视。一个城市行道树的栽植既能体现物质文明建设的历史和现状,又能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和现状,综合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历史。“行道树”的栽植文化可以上溯到周朝。《周礼·秋官司寇·野庐氏》:“掌达国道路于四畿,比国郊及野之道路,宿息井树……掌凡道禁。”《国语·周语中》单襄公告王曰:“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
其实,已经有很多学者注意到了树木背后蕴含的文化,并做了相关研究,这对本论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刘根林的《论中国汉族传统中的树木文化》中,就从多层次探讨了汉族传统中的树木文化内涵,如以树木常青象征灵魂不灭,以树木崇拜表达实用主义理想与愿望等,并分析了其产生的渊源及引起的社会行为④。施海在《树木与文化》中,提到树木不仅是构成大自然的重要因子,还展现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并对树木与地名、树木与道德、树木与理想等方面进行了研究⑤。闻禹在《城市绿化与文化建设》中,倡导“树是文化”的理念,并从多方面加以论证⑥。
自大地震以来,作为城市建设一个重要方面,唐山城市行道树建设越来越引起重视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纵观唐山市主干道绿化树木变迁情况,可以明显发现:绿化树木变迁的背后,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意识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时期的绿化树木也被贴上了时代标签。
二、唐山市概况
唐山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东经117°31—119°19′,北纬38°55′—40°28′。东隔滦河与秦皇岛市相望,西与天津市毗邻,南临渤海,北依燕山,隔长城与承德地区接壤,处于环渤海湾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东西广约130公里,南北袤约150公里,总面积为13472平方公里。
唐山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全年日照2600~2900小时,年平均气温12.5℃,极端气温最高32.9℃,最低-14.8℃。无霜期180~190天,常年降水500~700毫米,降霜日数年平均10天左右。唐山地貌多样,土质肥沃,是多种农副产品的富集产区,被称为“京东宝地”。唐山辖区内植物种类繁多,林木资源十分丰富,据文献记载,两三千年之前燕山山地林丛遍野,松柏涛涛,原始森林茂密,南麓枣、栗、榛等野生经济林树种密布。树木种类有47科、67属、133种,果树为8科、12属、22种⑦。
三、唐山市主干道绿化树木变迁情况调查
项目小组成员在掌握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携带测量工具,四处走访唐山市区主干道绿化树木的变迁情况。期间,小组成员对调查的唐山市区主干道的绿化树木的平均胸径进行实地测量,并通过采访当地居民、园林专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调查绿化树木的树龄进行了初步估算。现将走访情况绘制成如下表格。
表一 唐山市主干道绿化树木变迁情况调查表
四、唐山市主干道绿化树木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分析
1.震后初期的探索与模仿(1976年至1986年)
震后的建设路(尤其是百货大楼路段)主要种植圆柏。1976年“文革”刚刚结束,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思想解放,中国开始寻求富强道路。这一时期正是思想冲击最激烈的时候,也是最困难的时期,这时城市重建选择了柏树正是因为它傲霜斗雪的品格和四季常青的活力。古诗词中常通过柏树托物言志赞美其坚韧不拔,如“羡师物外无宠辱,庭前柏树长苍苍”⑧,“庭前柏树祖师意,竿上风幡仁者心”⑨等。在此以圆柏做行道树鼓励人们度过“严冬”。另外圆柏耐修剪,易整形,生长快,耐寒耐热,对土壤要求不严。无论以其生长特征和顽强的生命力,还是以其“经霜不坠地,岁寒无异心”的高尚吉祥象征,都非常适合震后的唐山重建。而且从我们收集的图片资料和口述资料来看,当时建设路两旁的圆柏非常高大,顺着道路望去,一路郁郁葱葱,非常壮观。另外此段建设路处于商业区,人流车流都很密集,圆柏由于其本身特性,呈圆锥体向上生长,没有伸出的枝干,不太可能打到过路的行人与车辆,病虫害也较少,适于在闹市区栽种。
而西山道(市委市政府)路段在震后主要栽种法桐树。据相关绿化专家讲,主要目的是借鉴上海的南京西路,想要建成如南京西路一样的法桐一条街,营造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也是响应改革开放政策,解放思想,通过引进法桐营造现代化氛围。自1986年重建基本完成后,唐山市主干道又经历了几次较大规模绿化变迁,但西山道的法桐从来没变过。龙泽北路在地震前一直栽种泡桐树,重建初期复栽了泡桐。它高大庄严的形象已深深印入中国几千年传承的文化心理中,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泡桐是速生树木,十几年树龄的泡桐比同龄杨树直径大一倍,是城市重建树木的首选。此外,华岩路、裕华道、朝阳道等道路在震后统一规划种植为国槐。国槐枝叶茂密,绿荫如盖,夏秋可观花,又是防风固沙,用材及经济林兼用的树木,是良好的遮阴树和行道树木。 经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地震后的唐山主干道绿化重建思路主要是激励唐山人走出阴影,迎接明天。其特点是求快求绿,这和当时特殊建设时期的特殊诉求是分不开的。唐山重建的10年是中国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时期,从动乱到稳定、从封闭到开放、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处于特殊历史时期的唐山重建深刻地打下了那个时代的烙印。而就整体绿化模式来讲,这时候的唐山并没有体现出自己的绿化特色。
2.思想初步解放,人文理念诞生期(1986年至2000年)
这期间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实行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政企分开,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经济上自由度都不断提高。唐山主干道树种绿化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首先是建设路段的树种变迁情况。前阶段对建设路进行建设,种植的主要是柏树。柏树虽然四季常青但无明显变化,缺乏活力,因此将主要绿化树木改种为柳树。唐代贺知章《咏柳》一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塑造的柳树形象给古往今来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柳树树形优美,发芽早,早春满树嫩绿,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其次是龙泽路。龙泽北路之前栽种的主要树木是泡桐。泡桐虽然生长迅速但树质稀松,衰老也很快,经常出现树枝掉落砸到车辆行人的情况,病虫害也较严重。经过十年左右的树木成熟期后,政府将此路的泡桐树改栽为杨树。其挺拔遒劲的躯干和顽强的生命力历来为人们所青睐。杨树高大挺拔,树冠有昂扬之势。正象征着当时社会发展势头正猛,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1986年作为唐山恢复重建基本完成的一个节点,也是整个国家迎来第一个改革开放高潮的时间。这一时期改革开放早已实行,为人民的生活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人们生活日新月异,思想理念也在不断发展,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涌入我们的生活。正是在这一时期,道路绿化理念和人文理念开始慢慢深入人们的思想之中。
3.审美观念提升,绿与美并存期(2000年至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追求精神生活方面的提高。这一时期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应的,在唐山市主干道绿化树木的选择方面也体现出了这一变化。
以龙泽北路为例,人们发现杨树尤其是雌杨树会在春季时造成大量飞絮。不仅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还给路上的行人造成不便,不利于呼吸。于是又改栽法桐,现在只有68号小区附近还保留一些泡桐树。另外之前种植的树木杨柳,树冠较大,成林后能够形成整齐而漂亮的景观。但是当代的街区背景已发生了变化,机动车道和林荫大道更为宽阔,空间和地下设施大量增加,街道隔离设施、私人住宅区的汽车和人行大道大量出现,都使得林木生长空间变小,因此引进了中小体品种法国梧桐,给街区增添了浓厚的现代气息。
由于建设路是唐山主干道,因此市政府有关部门一直很注意建设路的绿化工作。2007年至2008年,唐山市园林局对全长10.38公里的建设路进行了绿化改造。利用道路改造与周边拓宽的新空间,在路两侧插入了一条休闲空间带,形成景观走廊⑩。经过走访得知,从人民购物至北郊枢纽路段,栽种毛白杨。尤其是北立交前的建设南路部分,毛白杨粗壮高大,枝繁叶茂,配以宽阔干净的马路,看上去让人眼界舒展、心胸开阔。以上路段属于唐山的新区,也就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高新区时,唐山已经开始有了整体规划理念,不仅注重新区建筑物的规划,还把道路规划绿化纳入总体设计中。直到现在,仍然可以看出高新区的设计规划理念在整个唐山市区来说都是首屈一指的。
由于柳树春末夏初时经常飘柳絮,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和日常生活,从人民购物直至南湖公园迎宾大道前都改为栽种银杏树。过去造林以绿为主,现在以美取胜。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们的审美观逐渐有了改变。同时具有观赏价值、药用价值、经济价值的银杏被选种在商业区,受到市民的欢迎。银杏树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一年两次变色使硬邦邦的柏油路重现生机,给唐山这个四季分明的工业城市增添了一份秋日的浓情和活力,这也象征着唐山无限的发展潜能。
南湖公园迎宾大道直至唐胥路,栽种国槐树。国槐花既气味清香,又造型可爱,是一种很好的景观树木。尤其正当开花时节,长长的道路一眼望去点缀着纯洁的小白花,弥漫着香气,是给进入南湖休闲观赏的人们最好的见面礼。
由上可以看出,唐山的道路绿化开始有了因地制宜的理念。这一点在高新区等新兴区域有着更明显的体现。人们不只在道路旁栽种几棵树,而是把道路绿化纳入整体规划,使其成为区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说这时的绿化理念已经较为成熟,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新时代、新风貌的文化内涵。
五、结语
纵观以上三个时代的唐山主干道绿化树木变迁情况,人们对每个时期的主干道绿化树木的选择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具体变迁过程表现为:由最初的文化解放,到开始有意识地设计道路绿化,加入时代内涵,精心选择绿化树木,再到将干道的绿化树木纳入整个区域规划当中。此研究表明人们选择绿化树木时,往往会在适当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赋予其新时代内容,以使其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这是对一座城市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仅展现了该市文化底蕴,还体现了时代风貌。当前我们要建设好人文唐山,深入挖掘唐山现有各种绿色资源,关注唐山主干道的绿化问题。不仅要关注主干道绿化树木的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更应深入挖掘其文化和历史价值,从而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
注释:
①安哲.唐山市绿化树种分布状况及适应性研究[J].科技资讯,2013(35):241.
②安素艳,王雪湘.浅议唐山市中心区道路绿化建设[J].河北林业科技,2005(8):199.
③王秀良.唐山市城市森林木本植物结构特征分析与评价[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9.
④刘根林.论中国汉族传统中的树木文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8):107.
⑤施海.树木与文化[J].专家论坛,2008(10):21.
⑥闻禹.城市绿化与文化建设[J].群言堂,2013(11):69.
⑦唐山城市建设志编纂委员会.唐山城市建设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⑧《寄懒庵》宋·胡仲参.
⑨《戏赠慧南禅师》宋·黄庭坚.
⑩唐山市园林局内部资料.
唐山学院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