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当前造林质量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k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论述了中宁县影响当前造林质量的原因,并提出了5项提高造林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 造林质量;原因;对策
  
  近年来,中宁县造林速度、质量和效益都有很大的提高,一年完成造林任务是过去的三倍甚至更多。过去两三年森林覆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都感到困难,现在一年就是一个百分点,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林业的发展上还存在造林质量不高的问题,我们作为一线林业技术人员,参与了全县每一块造林地块,就当前影响造林质量的原因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一、影响造林质量的原因
  (一)林木权属不明晰
  管理者的责、权、利关系没有理顺,没能充分应用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调动农民营林、管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管理手段和理念落后
  一是用行政命令代替项目管理;管理有随意性影响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二是对重点工程没有严格按项目管理,标准和制度不健全。三是管理手段落后,往往是对结果进行管理,发现质量问题已无法补救。四是管理队伍不健全且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知识。
  (三)造林地条件差
  植树造林地点往往都是些沙化地、盐碱地、山坡、丘岭、荒山、沟、路渠、河等土地瘠薄,环境恶劣的地方,造林难度很大,好果遇上极端气候,造林质量难以保证。
  (四)缺乏科学设计和规范施工
  目前,大部分重点工程都是自上而下规划的,与实际情况有些出入,为了迎合工程项目的要求,县上许多作业设计没有做到科学合理、遵循当地自然规律和农民的愿望,在具体施工中不按设计施工,难以保证每一道工序都合格。此外在农村特别是山区广大林农、果农及一些村干部文化水平偏低,科学技术匮乏,所以植树造林质量要求不科学、不严谨。
  (五)造林投资不足
  如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按照规划,每亩造林地投入300元,其中:国家补助100元,另外200元由地方配套,但落实的不多,实际单位造林投入只有1/3左右,由于投入不足,在工程造林中无法真正实施工程管理,质量因此也无法保证。
  二、提高造林质量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
  要切实改变以往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式,突破传统观念的禁锢和束缚,善于运用市场的观点、竞争的观点、系统的观点来指导项目建设。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充分认识工程质量是整个工程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丝不苟地把每个年度、每项任务、每个环节抓紧抓好,一环扣一款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落实林权
  要完善林地、林木“三权”(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政策,在稳定所有权的基础上,放活使用权和经营权。完善林地使用权的流转、承包、租赁、抵押、继承、转让、拍卖等政策;加大“四荒”拍卖力度,鼓励个人、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承包、租赁、购买“四荒”地进行林业开发经营。建立“谁栽植,谁管理,谁经营,谁受益”的营造林体系,做到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
  (三)规范管理
  1.制定管理办法
  实现规范管理,必须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重点项目要制定工程、资金、施工设计、检查验收、档案、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和标准等,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协调各方责、权、利关系,充分调动各方参与项目建设积极性。要创造条件逐步推广计算机和资源数据库动态管理,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通过举办各类管理和技术培训班,提高项目管理和建设人员的综合素质。
  2.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实行行政领导包任务、业务干部包技术的“双向承包”责任制。把目标任务落实到各级领导的肩上,逐级签订造林绿化责任状,责任落实到人;明确技术负责人和技术责任,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目标和奖惩挂钩,和领导的政绩挂钩,和技术人员的晋升、考核挂钩,和任务的工程质量及资金分配、任务量分配挂钩,并把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
  3.推行“四制”管理
  逐步推行、完善工程项目的“四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管理效率。积极鼓励各种形式的营造林公司、专业队和个人作为独立的法人,以承包或签订合同的方式参与营造林。凡是有利益驱动、能参与市场竞争的林业生产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生产任务安排、造林施工、物资采购,都应实行竞争招标。推行工程监理制,聘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对施工设计、工程布局、苗木组织、施工管理、资金使用等进行全过程的监理,确保按作业设计进行施工和每个造林环节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四)严把造林技术关
  1.把好作业设计关
  把作业设计作为提高造林质量的第一道工序来抓,将造林任务、树种、造林技术措施等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小班,做到图、表、卡、书与实际一致。抓好作业设计人员的培训和作业设计的检查、审批工作。对经审批的作业设计,不得随意变更。在作业设计中,要大力推广运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最佳结合的造林模式,加大项目的技术进步。要克服把作业设计作为应付检查验收的摆设的思想倾向,严禁不搞作业设计就造林或边造林边设计、先造林后设计的现象发生。
  2.把好整地关
  造林前整地是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条件的重要措施,整地质量的好坏是造林成败的决定因素。要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整地。平原、无风蚀的沙地和林粮间作的造林地,可进行全面整地;丘陵、缓坡地和风沙危害较轻的沙地,可选用带状整地;山区要保留原生植被带或设置水土保持带,保留山顶、山脊两侧和山脚的天然植被,要采用鱼鳞坑整地。
  3.把好种苗关
  切实将良种繁育、壮苗培育、质量保障和良种推广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严格执行苗木产地检疫制度,加强对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的监管力度,开展多层次的种苗质量检测工作,把好种苗生产、调拨和使用三个环节的质量关。坚决杜绝使用级外苗、劣质苗、人情苗、关系苗造林。要大力提倡就地造林就近育苗,实行定点育苗、合同育苗和定向供应。要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积极推广发展乡土造林树种和适宜的新品种,加大混交林比重,务求造林树种多样化。
  4.把好栽植关
  造林前期要集中主要技术力量,深入造林第一线,进行划片包干,跟班作业。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栽植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对栽植不合标准的坚决返工。积极推行“林权不落实不栽、整地不合格不栽、苗木不够标准不栽、技术人员不到场不栽、不组织专业队不栽和栽植责任要到位、技术人员要到位、栽植标准要到位、管护措施要到位、奖优罚劣要到位”的“五不栽”、“五到位”等有效做法。
  5.把好检查验收关
  检查验收是搞好工程建设和质量的可靠保证。造林后要根据作业设计和不同项目的具体要求、标准和规定,对造林作业数量、质量,实行严格的质量监督与检查验收。
  6.把好抚育管护关
  狠抓造林后的抚育管理,及时对新造林进行松土、锄草、培土、扶正和补缺补差工作。认真落实幼林管护责任制,积极做好林业法规的宣传,建立健全林木管护体系,做到“种苗下地、管护制度出台、护林员上岗”。落实好管护制度、管理措施、管护人员、管护经费等。进一步完善林业经营机制,实行“谁栽谁有、谁管理谁收益”的政策,明晰产权,让群众吃上“定心丸”,调动群众参与林业生产的积极性,确保造林成效,巩固造林成果。
其他文献
钠离子和氯离子是动物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元素,植物性饲料中一般含钠和氯的数量较少。为了补充这两种元素,应当在日粮中补给食盐。食盐是猪生理上不可缺少的成分,适量的食盐还可增加饲料的适口性,促进食欲和消化。但过量的食盐进入机体,则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多种动物都有食盐中毒发生的报道,但不同动物对食盐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就表现出不同的中毒剂量。常见于鸡和猪最为敏感。笔者在临床过程中遇到一起猪食盐中毒病例,就
期刊
一、危害及症状  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粱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  二、侵染循环  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大多数病原菌属于土壤习居菌,除了能以
期刊
2011年5月河北省昌黎县一养殖场饲养艾维茵肉鸡7500只,在25日龄时鸡群出现精神不振,羽毛蓬乱,眼结膜充血,流泪,呼吸困难,采食量下降,饮水量增加,拉白色豆腐渣样稀粪或拉红萝卜色粪便内有未吸收的饲料,部分拉血便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病期间发病鸡为1260只,发病率为16.8%,死亡352只,死亡率为4.70%。发病期间曾用过氨苄青霉素、头孢曲松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但治疗效果不明显。笔者根据临床症
期刊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生物体更如此,羊是以草食性为主的反刍类家畜,它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它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独特生理特点、繁殖特点、对环境的适应特点。因此我们在饲养过程中要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自觉不自觉地顺应其生产规律。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对肉食品的需求由原来的青睐大肉型向牛羊肉过度,人们不仅爱吃羊肉,而且爱吃羊羔肉,并且
期刊
开春以后,大棚蔬菜应以灰霉病、霜霉病、晚疫病、叶霉病、早疫病、菌核病、白粉病、细菌性叶斑病、蔓枯病、根结线虫病、白(烟)粉虱、斑潜蝇等为防控重点。主要措施如下:  一、棚室消毒灭菌   移栽前深翻土地,精细整地,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作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移栽前针对主要病虫选用合适药剂,用比常规防治时的稀释浓度稍大的药液均匀喷洒地面、墙壁、立柱和棚膜等处,进行表面灭菌,或用烟雾剂密闭熏闷12
期刊
[摘要] 在饲养管理实践中,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人为地改变了家禽的生长和生活环境,使整个“宿主-病原-环境”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对于养禽场而言,饲养的关键是禽病防治的群体防控。  [关键词] 家禽饲养;禽病;控制  一、影响家禽生长的环境因素  1.养禽场场址离城市、居民区太近  城市里的废气、废水、废弃物等“三废”会对家禽场造成严重危害,养禽场的“三废”会形成公害,造成相互的环境污染,极易引起
期刊
在西瓜生长的过程中,因环境条件不适或栽培措施不当,常会引起西瓜的生理失调而导致生理病害,使西瓜正常生长受到影响,从而使西瓜的品质和产量降低。为此,笔者深入田间认真观察与分析,掌握西瓜生理病害的症状及病因,形成防治措施,供大家在生产应用中参考。  一、僵苗  症状:植株生长处于停滞状态,生长量小,展叶慢,子叶、真叶变黄,根变褐,新生根少。这是西瓜苗期和定植前期的主要生理病害。  病因:①土壤温度偏低
期刊
一、接诊病例  2011年3月5日接诊安徽省萧县某养殖场5000只蛋鸡,日龄:210日。蓄主称:14d前鸡群出现呼吸道病,晚上关灯后听到气管啰音,采食下降至90%,产蛋下降5%,无死亡。用恩诺沙星等治疗5d,症状得到控制,2日后采食回升,病情好转,停药3d后,鸡群又出现呼吸道症状,用抗呼吸道感染药物治疗无效。接诊当日采食下降至正常量的5%,产蛋下降至4%。蛋壳发白、薄壳、软壳蛋上升20%,死亡10
期刊
[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养鸡业中热应激问题,从生产性能,行为、呼吸、循环、血液生化指标、消化、代谢及免疫应答等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 热应激;养鸡业;影响    应激是机体对体内外的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热应激是应激中最常见的一种。对产蛋鸡和生长鸡来说,最适温度是18~24℃,如果超过这个上限临界温度,鸡就会出现热应激,它通过改变鸡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降低鸡的采食量、生产性能、饲料
期刊
仔猪断奶后的饲养管理技术将直接影响着仔猪的生长发育,管理不当极易发生仔猪腹泻、水肿、发育迟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一、仔猪断奶后的发病机理  1.仔猪断奶后大约需要一周左右的适应过程,由于断奶造成仔猪产生应激反应,在断奶后的数日内食欲减退,采食量不足,使仔猪消瘦,体重减轻,增重缓慢,需经7天左右的时间才能逐渐好转,体重增加,这期间仔猪因断奶常会发生腹泻,食欲减退,排黄绿色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