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合肥,有一位古稀老人冯莉敏,她就是爱国将领冯玉祥的侄孙女。她历经坎坷,但性格爽朗的她却牢记家训,多年来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多名学子在她的帮助下学业得以继续,多个家庭得到过她的无私帮助。那么,作为“名将之后”,她有哪些坎坷经历?生活中的她是什么样子?寻找“最美家庭”,让我们一起走进冯莉敏的人生故事……
坎坷路,笑着过
1942年7月,冯莉敏出生于重庆,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侄孙女。冯莉敏的名字,就是冯玉祥起的。童年时期,因生活变故,冯莉敏跟随父母辗转南北,相继在巢湖等地生活过。冯莉敏身体虚弱,再加上颠沛流离的生活,使得她的肺部感染,并留下了隐患。
1952年,冯莉敏的父亲被分配到合肥逍遥津公园,担任首任主任。同年,母亲被分配到上海华东银行工作。冯莉敏和哥哥跟随母亲去了上海。不久,母亲调入中国人民银行合肥分行工作,一家人这才得以团聚。随后,冯莉敏进入合肥三中读书。初中毕业后,冯莉敏考入合肥医专。
大专毕业后,冯莉敏被分配到安徽交通厅下属的卫生室工作。报到时,一个女孩找到冯莉敏说:“我对象在交通厅工作,现在我被分配到安徽省教育厅下属的卫生室工作,你反正还没谈对象,在哪工作还不一样,咱俩能否对调一下?”
冯莉敏原本就乐于助人,听对方这么一说,当即应承下来。父母得知后,异常吃惊:“你以为工作是儿戏吗?怎么能随随便便就和人换工作?”冯莉敏听了,却不以为然。
谁知,冯莉敏的一次善举,却让她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冯莉敏去安徽省教育厅报到后,很快被分配到巢湖造纸厂。冯莉敏心情愉悦,她对父母说:“能回到家乡工作,这是件多么光荣的事啊?”父母听了,只能暗自叹息。
几天后,母亲挑着简单的行李,送冯莉敏去了巢湖。一番打听后,冯莉敏终于找到了巢湖造纸厂。一看门牌,她傻了眼。
原来,这家造纸厂还在筹备阶段,几十个来报到的年轻人,大多是部队转业干部。冯莉敏生性乐观,带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很快和一群年轻人投入到工作中。
病魔却在这时悄然降临!
一天,冯莉敏正在工作,突然头晕目眩,接着便口吐鲜血,一大口一大口往外吐……同事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呆了,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冯莉敏送去医院救治。
经检查,冯莉敏得了肺结核,病情严重。冯莉敏的父母得知后,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父母在责怪冯莉敏的同时,又非常担心女儿的身体状况。
一个人躺在病床上,冯莉敏觉得异常孤独。然而,父母远在合肥,又要上班,根本腾不出时间来照顾冯莉敏。百般无奈之下,父母便托人给在巢湖工作的亲戚带信,让他们有空去医院看看冯莉敏。谁知,这一举动却意外地为冯莉敏带来了一桩美好的姻缘。
今生缘,一世情
住院一段时间后,冯莉敏的病情仍没好转。冯莉敏非常渴望能回到工作岗位上,和大家朝夕相处,然而,现实却异常残酷。
冯莉敏的亲戚来看望了几次后,突然想起了一个学中医的朋友,名叫张一,带着试试看的想法,便请张一去病房看看冯莉敏。
张一医术高明,在详细诊断了冯莉敏的病情后,给她开了几服中药。冯莉敏服用后,觉得有效果,不禁对眼前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
张一1935年出生于巢湖,高大帅气,性格沉稳,长得和明星谢贤有几分神似。因兄妹较多,张一的家境十分贫困。张一有技术,人又长得帅,喜欢他的女孩特别多。
冯莉敏虽然经历坎坷,现在还躺在病床上,但她没有一点怨气,乐观豁达,整天笑眯眯的,是个乐天派,让人觉得特别单纯。两个年轻人在接触中,互生情愫,都被对方所吸引。
在张一的精心治疗、照料下,冯莉敏的病情开始好转。一天,正在病床上休息的冯莉敏意外地得知,正在筹备的造纸厂因种种原因解散了。
单位解散了,自己还躺在病床上,冯莉敏的精神世界一下子坍塌了,她一个人悄悄躲在被子里抹眼泪。在人生最低迷时,张一出现在她的面前,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对她说:“你要是不嫌弃,就去我家,咱俩结婚,我可以全身心地为你看病,照顾你一辈子……”冯莉敏听了,非常感动,她觉得张一是个真正的男子汉,可靠踏实,值得托付此生。
冯莉敏的父母得知女儿的恋情后,当即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对冯莉敏说:“无论在哪一方面,张一跟你都不配,如果你坚持要嫁给他,将来有你后悔的时候……”与此同时,冯莉敏的亲友也纷纷提出反对意见。
冯莉敏是个有主见的人,她坚信自己的选择,在一片反对声中,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张一。冯莉敏对张一说:“我现在众叛亲离嫁给了你,我不看重你的家境,只在乎你这个人。结婚一辈子就一次,我想留下永久的纪念,上海有家照相馆,能拍照,我想和你去上海拍张照片……”
张一家境虽然贫困,但他对钱并不看重,一口答应了冯莉敏的要求。他找了很多同事,终于凑够了往返上海的路费,和冯莉敏登上了开往杭州的汽车,然后再转车去了上海。一路上,张一对冯莉敏照料有加,让她备感幸福。
婚后,在张一的治疗下,冯莉敏的病情逐渐得到了控制。1964年,巢湖成立了朝阳联合诊所,张一任所长,冯莉敏也成了诊所的医生。一切都在朝着温暖的方向发展。
1965年,张一和冯莉敏的大女儿呱呱坠地。随后的几年间,冯莉敏又相继生下了两个儿子。儿女双全,夫妻俩是双职工,感情甚笃,生活虽然清贫,但他们特别知足。
由于身份特殊,冯莉敏很快成为打击的对象,并被关进了牛棚。看着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们,张一无怨无悔地撑起了这个家。他既要上班,又要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经常累得饭都没空吃。孩子们想念妈妈,张一也想念爱妻,每到周末,张一便带着孩子们去看望冯莉敏,一家人经常抱头痛哭。
那时,很多人都劝张一重新再找个对象,却遭到了张一的严词拒绝:“冯莉敏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就是要荣辱与共、风雨同舟,这点考验我都受不了,还谈什么夫妻情深!” 风波过后,一家人的生活再次回归宁静。冯莉敏对张一说:“你要是想将来有更大的发展,就必须继续深造,现在学习的机会多着呢。”在爱妻的鼓励下,张一考入安徽中医学院。经过系统的学习,张一的医术日益精湛,经常受到病人的好评。
丈夫的事业越来越好,冯莉敏也不甘落后,积极追求进步。1984年春,冯莉敏被破格提拔为巢湖市政协副主席。
成为副处级干部后,冯莉敏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业绩明显。这年秋天,冯莉敏被调到合肥市原东市区,担任政协副主席。第二年春天,张一也调入合肥仁和医院任职。
眼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虽然工作比以前更忙碌了,但夫妻俩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关注。在父母的熏陶下,大女儿定居瑞典,大儿子成了军人。
爱生活,爱公益
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冯莉敏特别感恩。她经常对张一和儿女们说:“国家对我这名人之后关爱多多,我理应带着感恩的心,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2000年的一天,冯莉敏在家看电视,看见合肥某局公安干警吃饭时,因为没有微波炉,吃的饭菜都是凉的。她心里很不好受,第二天早晨,就将800元钱送到了公安局,让局里给干警买一台微波炉。
冯莉敏爱看新闻,别人看新闻是为了了解时事,可她是为了寻找帮扶对象。
2003年的一天,冯莉敏看新闻时,被一对70多岁的老人所感动。原来,这对老人在年轻时相爱过,但因种种原因最终没能走到一起。直到70多岁时,老人各自的老伴都去世了,他们这才幸福地结为夫妻。但因生活困难,他们连冬天盖的被子都没有。冯莉敏在感动的同时,不仅为他们准备了崭新的被子,就连床单、枕头等物品都准备齐全,然后通过邮局给老人邮寄过去。
冯莉敏虽然是名人之后,但因乐善好施,家境非常一般。冯莉敏说:“只要见到困难的家庭,只要自己能帮上忙,我从不吝啬手中的钱财。”
2003年8月,长丰发大水,冯莉敏去了现场后,发现灾民的生活非常困难,但她当时手上没钱。回到家后,冯莉敏带着1000元钱,悄悄塞进区委书记办公室的门缝里,还以“直言快语”为名,给区委书记写下了很多救灾建议。在冯莉敏的带动下,区里一共筹集了11.3万元救灾物资。
知妻莫若夫。张一发现老伴如此热衷公益,经常开玩笑说:“我看你不把我积攒的这点家产‘败光’,你是不死心。”冯莉敏听了哈哈一笑:“吃的穿的用的,家里都有,我们每个月还有固定工资,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张一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在生活中,他经常免费给病人看病,遇到经济困难的病人,有时就连拿药也是他自己掏腰包。
2008年,冯莉敏退休了。在家闲不住的她,看到小区里有的地方杂草丛生,她便义务去拔草,有熟识的人不解地问:“小区里有保洁人员,你缴纳了物业费,就应该享受到服务,可你倒好,缴了钱,自己还成了保洁人员。”冯莉敏笑着说:“小区就是我们共同的家,环境也要靠大家去维持。”不仅如此,冯莉敏看见小区的水池里养了很多金鱼,她便买来馒头,每天都去喂鱼,时间久了,小区里的人悄悄给她起了个外号——鱼奶奶。
冯莉敏擅长观察,她发现小区里很多退休人员生活枯燥,特别是一些空巢老人,儿女不在身边,经常站在小区的花坛边发呆。冯莉敏主动找到居委会,在她的奔走下,组建了社区艺术团。冯莉敏谈吐幽默,为人又真诚热心,艺术团成立时,大家一致推举她担任艺术团团长。
艺术团成立后,冯莉敏经常带领大家开展活动,还组织慰问演出。不仅如此,冯莉敏还与辖区小学共同开辟了第二课堂——老少同乐堂,有合唱组、舞蹈组等。每个星期,冯莉敏都会组织一支老年志愿者教师队伍走进课堂,和孩子们分享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2009年的一天,冯莉敏在参加活动时,听说一个患有癌症的中年女性家境贫寒:大女儿考入天津大学,小女儿有智障,一直靠母亲抚养,现在母亲又患了重病,一家人的生活非常困难,大女儿的学业也将无法继续。冯莉敏立即将1000元钱送到她们手中。此后,逢年过节,冯莉敏都会带上礼物登门看望。
诸如此类的爱心事例,对于冯莉敏来说,举不胜举。
2010年,是冯莉敏和张一结婚50周年的纪念日。回首过往,夫妻俩都感慨万千。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冯莉敏举办了一个特殊的庆祝活动:邀请了一些亲朋好友,一共准备了5桌宴席。冯莉敏提前和大家打招呼,不收任何钱财礼品。
在活动现场,冯莉敏和张一跟亲朋分享了他们婚姻中的点滴。有人问:“50年的夫妻,看你们现在还这么恩爱,你们到底是怎么相处的?有什么秘笈?”冯莉敏说:“结婚这么多年来,我们从不吵架,更别提打架了。夫妻相处要学会包容,要会沟通,要会赞美,还要有幽默感……”
众人听了似懂非懂,冯莉敏“信手拈来”,随意给大家说了几个生活中的小故事。
冯莉敏爱学习,订了十几份报纸,每天坚持读书看报,所以视野很广,谈古论今头头是道,张一便给老伴起了个外号——冯博士。
一次,张一的一本医学书怎么也找不到,无奈之下,只得问冯莉敏:“你知道我的书放哪儿了吗?”冯莉敏一看老伴有事求她,故意卖关子:“你不说我是冯博士吗?现在有事求我了吧,叫我冯博士,否则我不帮你找。”张一乐得哈哈大笑,只好“低声下气”地遵从照做。
张一现在已经80多岁了,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面目红润,戴着眼镜的他看起来显得年轻又帅气。偶尔张一穿了新衣服,冯莉敏便调侃他说:“今天穿得这么帅,你出去的话,能不能带上我?”受冯莉敏的幽默感染,张一故意说:“那就要看你的表现啦!”
生活中的冯莉敏和张一就是这样,一唱一和,幽默诙谐,羡煞旁人。
俗话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可冯莉敏就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从不留名,从不计较回报。夫妻俩虽然工作多年,但因乐善好施,只有一套房产,而且装修简单,生活也异常节俭。冯莉敏说:“我们的一件衣服、一双鞋子都要穿几年,吃剩下的饭菜从来不倒。人到世上走一遭,要活出真滋味。我一直牢记冯玉祥说过的话:为国不为家,为公不为私,为人不为己……”
(责编/朱茂星)
E-mail:[email protected]
坎坷路,笑着过
1942年7月,冯莉敏出生于重庆,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侄孙女。冯莉敏的名字,就是冯玉祥起的。童年时期,因生活变故,冯莉敏跟随父母辗转南北,相继在巢湖等地生活过。冯莉敏身体虚弱,再加上颠沛流离的生活,使得她的肺部感染,并留下了隐患。
1952年,冯莉敏的父亲被分配到合肥逍遥津公园,担任首任主任。同年,母亲被分配到上海华东银行工作。冯莉敏和哥哥跟随母亲去了上海。不久,母亲调入中国人民银行合肥分行工作,一家人这才得以团聚。随后,冯莉敏进入合肥三中读书。初中毕业后,冯莉敏考入合肥医专。
大专毕业后,冯莉敏被分配到安徽交通厅下属的卫生室工作。报到时,一个女孩找到冯莉敏说:“我对象在交通厅工作,现在我被分配到安徽省教育厅下属的卫生室工作,你反正还没谈对象,在哪工作还不一样,咱俩能否对调一下?”
冯莉敏原本就乐于助人,听对方这么一说,当即应承下来。父母得知后,异常吃惊:“你以为工作是儿戏吗?怎么能随随便便就和人换工作?”冯莉敏听了,却不以为然。
谁知,冯莉敏的一次善举,却让她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冯莉敏去安徽省教育厅报到后,很快被分配到巢湖造纸厂。冯莉敏心情愉悦,她对父母说:“能回到家乡工作,这是件多么光荣的事啊?”父母听了,只能暗自叹息。
几天后,母亲挑着简单的行李,送冯莉敏去了巢湖。一番打听后,冯莉敏终于找到了巢湖造纸厂。一看门牌,她傻了眼。
原来,这家造纸厂还在筹备阶段,几十个来报到的年轻人,大多是部队转业干部。冯莉敏生性乐观,带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很快和一群年轻人投入到工作中。
病魔却在这时悄然降临!
一天,冯莉敏正在工作,突然头晕目眩,接着便口吐鲜血,一大口一大口往外吐……同事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呆了,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冯莉敏送去医院救治。
经检查,冯莉敏得了肺结核,病情严重。冯莉敏的父母得知后,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父母在责怪冯莉敏的同时,又非常担心女儿的身体状况。
一个人躺在病床上,冯莉敏觉得异常孤独。然而,父母远在合肥,又要上班,根本腾不出时间来照顾冯莉敏。百般无奈之下,父母便托人给在巢湖工作的亲戚带信,让他们有空去医院看看冯莉敏。谁知,这一举动却意外地为冯莉敏带来了一桩美好的姻缘。
今生缘,一世情
住院一段时间后,冯莉敏的病情仍没好转。冯莉敏非常渴望能回到工作岗位上,和大家朝夕相处,然而,现实却异常残酷。
冯莉敏的亲戚来看望了几次后,突然想起了一个学中医的朋友,名叫张一,带着试试看的想法,便请张一去病房看看冯莉敏。
张一医术高明,在详细诊断了冯莉敏的病情后,给她开了几服中药。冯莉敏服用后,觉得有效果,不禁对眼前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
张一1935年出生于巢湖,高大帅气,性格沉稳,长得和明星谢贤有几分神似。因兄妹较多,张一的家境十分贫困。张一有技术,人又长得帅,喜欢他的女孩特别多。
冯莉敏虽然经历坎坷,现在还躺在病床上,但她没有一点怨气,乐观豁达,整天笑眯眯的,是个乐天派,让人觉得特别单纯。两个年轻人在接触中,互生情愫,都被对方所吸引。
在张一的精心治疗、照料下,冯莉敏的病情开始好转。一天,正在病床上休息的冯莉敏意外地得知,正在筹备的造纸厂因种种原因解散了。
单位解散了,自己还躺在病床上,冯莉敏的精神世界一下子坍塌了,她一个人悄悄躲在被子里抹眼泪。在人生最低迷时,张一出现在她的面前,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对她说:“你要是不嫌弃,就去我家,咱俩结婚,我可以全身心地为你看病,照顾你一辈子……”冯莉敏听了,非常感动,她觉得张一是个真正的男子汉,可靠踏实,值得托付此生。
冯莉敏的父母得知女儿的恋情后,当即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对冯莉敏说:“无论在哪一方面,张一跟你都不配,如果你坚持要嫁给他,将来有你后悔的时候……”与此同时,冯莉敏的亲友也纷纷提出反对意见。
冯莉敏是个有主见的人,她坚信自己的选择,在一片反对声中,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张一。冯莉敏对张一说:“我现在众叛亲离嫁给了你,我不看重你的家境,只在乎你这个人。结婚一辈子就一次,我想留下永久的纪念,上海有家照相馆,能拍照,我想和你去上海拍张照片……”
张一家境虽然贫困,但他对钱并不看重,一口答应了冯莉敏的要求。他找了很多同事,终于凑够了往返上海的路费,和冯莉敏登上了开往杭州的汽车,然后再转车去了上海。一路上,张一对冯莉敏照料有加,让她备感幸福。
婚后,在张一的治疗下,冯莉敏的病情逐渐得到了控制。1964年,巢湖成立了朝阳联合诊所,张一任所长,冯莉敏也成了诊所的医生。一切都在朝着温暖的方向发展。
1965年,张一和冯莉敏的大女儿呱呱坠地。随后的几年间,冯莉敏又相继生下了两个儿子。儿女双全,夫妻俩是双职工,感情甚笃,生活虽然清贫,但他们特别知足。
由于身份特殊,冯莉敏很快成为打击的对象,并被关进了牛棚。看着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们,张一无怨无悔地撑起了这个家。他既要上班,又要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经常累得饭都没空吃。孩子们想念妈妈,张一也想念爱妻,每到周末,张一便带着孩子们去看望冯莉敏,一家人经常抱头痛哭。
那时,很多人都劝张一重新再找个对象,却遭到了张一的严词拒绝:“冯莉敏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就是要荣辱与共、风雨同舟,这点考验我都受不了,还谈什么夫妻情深!” 风波过后,一家人的生活再次回归宁静。冯莉敏对张一说:“你要是想将来有更大的发展,就必须继续深造,现在学习的机会多着呢。”在爱妻的鼓励下,张一考入安徽中医学院。经过系统的学习,张一的医术日益精湛,经常受到病人的好评。
丈夫的事业越来越好,冯莉敏也不甘落后,积极追求进步。1984年春,冯莉敏被破格提拔为巢湖市政协副主席。
成为副处级干部后,冯莉敏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业绩明显。这年秋天,冯莉敏被调到合肥市原东市区,担任政协副主席。第二年春天,张一也调入合肥仁和医院任职。
眼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虽然工作比以前更忙碌了,但夫妻俩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关注。在父母的熏陶下,大女儿定居瑞典,大儿子成了军人。
爱生活,爱公益
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冯莉敏特别感恩。她经常对张一和儿女们说:“国家对我这名人之后关爱多多,我理应带着感恩的心,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2000年的一天,冯莉敏在家看电视,看见合肥某局公安干警吃饭时,因为没有微波炉,吃的饭菜都是凉的。她心里很不好受,第二天早晨,就将800元钱送到了公安局,让局里给干警买一台微波炉。
冯莉敏爱看新闻,别人看新闻是为了了解时事,可她是为了寻找帮扶对象。
2003年的一天,冯莉敏看新闻时,被一对70多岁的老人所感动。原来,这对老人在年轻时相爱过,但因种种原因最终没能走到一起。直到70多岁时,老人各自的老伴都去世了,他们这才幸福地结为夫妻。但因生活困难,他们连冬天盖的被子都没有。冯莉敏在感动的同时,不仅为他们准备了崭新的被子,就连床单、枕头等物品都准备齐全,然后通过邮局给老人邮寄过去。
冯莉敏虽然是名人之后,但因乐善好施,家境非常一般。冯莉敏说:“只要见到困难的家庭,只要自己能帮上忙,我从不吝啬手中的钱财。”
2003年8月,长丰发大水,冯莉敏去了现场后,发现灾民的生活非常困难,但她当时手上没钱。回到家后,冯莉敏带着1000元钱,悄悄塞进区委书记办公室的门缝里,还以“直言快语”为名,给区委书记写下了很多救灾建议。在冯莉敏的带动下,区里一共筹集了11.3万元救灾物资。
知妻莫若夫。张一发现老伴如此热衷公益,经常开玩笑说:“我看你不把我积攒的这点家产‘败光’,你是不死心。”冯莉敏听了哈哈一笑:“吃的穿的用的,家里都有,我们每个月还有固定工资,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张一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在生活中,他经常免费给病人看病,遇到经济困难的病人,有时就连拿药也是他自己掏腰包。
2008年,冯莉敏退休了。在家闲不住的她,看到小区里有的地方杂草丛生,她便义务去拔草,有熟识的人不解地问:“小区里有保洁人员,你缴纳了物业费,就应该享受到服务,可你倒好,缴了钱,自己还成了保洁人员。”冯莉敏笑着说:“小区就是我们共同的家,环境也要靠大家去维持。”不仅如此,冯莉敏看见小区的水池里养了很多金鱼,她便买来馒头,每天都去喂鱼,时间久了,小区里的人悄悄给她起了个外号——鱼奶奶。
冯莉敏擅长观察,她发现小区里很多退休人员生活枯燥,特别是一些空巢老人,儿女不在身边,经常站在小区的花坛边发呆。冯莉敏主动找到居委会,在她的奔走下,组建了社区艺术团。冯莉敏谈吐幽默,为人又真诚热心,艺术团成立时,大家一致推举她担任艺术团团长。
艺术团成立后,冯莉敏经常带领大家开展活动,还组织慰问演出。不仅如此,冯莉敏还与辖区小学共同开辟了第二课堂——老少同乐堂,有合唱组、舞蹈组等。每个星期,冯莉敏都会组织一支老年志愿者教师队伍走进课堂,和孩子们分享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2009年的一天,冯莉敏在参加活动时,听说一个患有癌症的中年女性家境贫寒:大女儿考入天津大学,小女儿有智障,一直靠母亲抚养,现在母亲又患了重病,一家人的生活非常困难,大女儿的学业也将无法继续。冯莉敏立即将1000元钱送到她们手中。此后,逢年过节,冯莉敏都会带上礼物登门看望。
诸如此类的爱心事例,对于冯莉敏来说,举不胜举。
2010年,是冯莉敏和张一结婚50周年的纪念日。回首过往,夫妻俩都感慨万千。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冯莉敏举办了一个特殊的庆祝活动:邀请了一些亲朋好友,一共准备了5桌宴席。冯莉敏提前和大家打招呼,不收任何钱财礼品。
在活动现场,冯莉敏和张一跟亲朋分享了他们婚姻中的点滴。有人问:“50年的夫妻,看你们现在还这么恩爱,你们到底是怎么相处的?有什么秘笈?”冯莉敏说:“结婚这么多年来,我们从不吵架,更别提打架了。夫妻相处要学会包容,要会沟通,要会赞美,还要有幽默感……”
众人听了似懂非懂,冯莉敏“信手拈来”,随意给大家说了几个生活中的小故事。
冯莉敏爱学习,订了十几份报纸,每天坚持读书看报,所以视野很广,谈古论今头头是道,张一便给老伴起了个外号——冯博士。
一次,张一的一本医学书怎么也找不到,无奈之下,只得问冯莉敏:“你知道我的书放哪儿了吗?”冯莉敏一看老伴有事求她,故意卖关子:“你不说我是冯博士吗?现在有事求我了吧,叫我冯博士,否则我不帮你找。”张一乐得哈哈大笑,只好“低声下气”地遵从照做。
张一现在已经80多岁了,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面目红润,戴着眼镜的他看起来显得年轻又帅气。偶尔张一穿了新衣服,冯莉敏便调侃他说:“今天穿得这么帅,你出去的话,能不能带上我?”受冯莉敏的幽默感染,张一故意说:“那就要看你的表现啦!”
生活中的冯莉敏和张一就是这样,一唱一和,幽默诙谐,羡煞旁人。
俗话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可冯莉敏就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从不留名,从不计较回报。夫妻俩虽然工作多年,但因乐善好施,只有一套房产,而且装修简单,生活也异常节俭。冯莉敏说:“我们的一件衣服、一双鞋子都要穿几年,吃剩下的饭菜从来不倒。人到世上走一遭,要活出真滋味。我一直牢记冯玉祥说过的话:为国不为家,为公不为私,为人不为己……”
(责编/朱茂星)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