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品质是指一个人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和品性等的本质。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幼儿良好品质的教育和培养: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多方配合,提高幼儿素质。
【关键词】幼儿 教育 品质 培养
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要看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幼年时代能给自已的一生留下很深的记忆。从幼儿开始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养成真善美的优良品质,对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良好的品质是指一个人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和品性等的本质。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幼儿良好品质的教育和培养。
1.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
幼儿期正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以后个性的发展起着引导和奠基作用。如果这一时期能初步形成一个良好健康的个性,那么将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因此,在幼儿园中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培养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
1.1 品行辅导活动。
根据孩子的特点及发展现状进行认识上的疏导和行为上的辅导,让孩子在一次次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在一个个有目的创设的情境中懂得道理,积累情感体验,从一开始的适应目标要求逐步发展到在类似或不同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经验来调整自已的心理和行为。如:有些幼儿伤害自己,如打自己、咬手指甲、沉默不语、跺脚等;有些幼儿迁怒于别人,如打人、摔东西等,以此发泄情绪。而消极的情绪发泄方式不利于幼儿良好情感、态度的形成。为了让乐观向上、愉快积极的情绪陪伴幼儿的生活,教师首先要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情绪识别、情感表达和情绪调控能力。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将集体教育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探究方式、交往能力和情感水平来设置环境,是幼儿能够动手操作或与之互动,帮助幼儿舒解消极情绪。每个孩子能力总有强弱之分,能力强的孩子总觉得自已什么都行,自信心十足,有时还会看不起别人;能力弱的孩子总觉得自已什么都不如别人,缺乏自信心,做什么事都怯生生的。如何调节孩子的行为呢?我们可设计开展品行辅导活动,辅助能力弱的孩子分析自已的长处,准备好展示的内容,活动中鼓励能力弱的孩子大胆展示自已的本领,引导能力强的孩子了解朋友的长处,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有成功的体验,帮助幼儿调节自已的心理和行为,形成良好的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意识。
1.2 各科教学活动中。
可以根据各科教学活动的特点,有意识地渗透个性培养。如在操作活动中,老师提供图示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按图操作,培养他们敢于动手探索、尝试的个性品质。各科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求幼儿回答问题时不重复别人的回答,鼓励幼儿敢于谈自己的思考、发现和意见,使幼儿自信、独立、勇敢等良好个性品质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得到培养,发展和巩固。
1.3 日常生活及游戏活动中。
在日常生活常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抓住良好时机,进行随时教育,对培养、巩固良好品质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游戏活动占幼儿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老师可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实践指导,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潜默化地接受指导,从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可以起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对幼儿来说,心理健康包括:智力发育正常;具有一定的坚持性和毅力;具有自信心,能独立地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勇于尝试,探索新事物;对外界的态度积极、主动;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与同伴友好相处,能相互合作、谦让,有同情心,有进取心;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具有初步的判断是非能力;天真活泼、情绪愉快、精神饱满等。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二是要涉及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三是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具有一定的梯度,以充分体现幼儿园心健康教育内容的实践、序列性和层次性。
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情境教育很重要。情境教育实际上就是运用一定的情境进行教育,从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创编语言情境、表演情境、电视情境、操作情境等。向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自身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育技能。比如,心理健康的含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实施途径和方法等问题,老师必须首先在理论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诸如围绕目标选择内容的技能,根据内容创设情境的技能,针对幼儿出现的心理不快,进行正确有效疏导的技能,以及把问题分析转换成幼儿能接受的通俗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技能等等。只有具有一定的教育技能,幼儿心理教育才能有效实施。
3.多方配合,提高幼儿素质
幼儿良好品质的教育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因此,幼儿良好品质的教育和培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3.1 丰富幼儿的社会情感。
大量的活动,将给幼儿许多不同的感受,使幼儿逐步有了深刻而丰富的情感。在对别人的观察中,他们可以体会到什么是尊敬、公正,什么是同情、怜悯,什么是羡慕、骄傲等等,使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指向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并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在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之后,幼儿会自已评价周围的是是非非,并产生赞同、憎恶、佩服等道德感,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3.2 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
要培育幼儿坚韧不拔的意志,锤炼不屈不挠的性格,就要人为设置一些困难,外出活动,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如:饿了、渴了不能及时得到吃的,喝的,需要一定的忍耐;包带断了,衣扣掉了,要自已动脑想办法克服;天气的突然变冷或变热,也不可能随时得到最周到的照顾等。孩子在活动中体会到,没有毅力,缺乏恒心是会掉队的,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了良好的自信心,锻炼了良好的意志品质。
3.3 培养幼儿积极情感。
要根据环境特点,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接触、观察、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扩大幼儿认知视野,丰富认知经验,组织幼儿开展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如在"蔬菜"主题中,结合认知各种水果和蔬菜,让幼儿自制水果拼盘等,对幼儿进行初步的环境教育,培养爱护和保护动植物,关心自然,热爱自然的积极情感;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以及爱祖国、爱家乡的社会情感,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科学意识和科学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 教育 品质 培养
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要看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幼年时代能给自已的一生留下很深的记忆。从幼儿开始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养成真善美的优良品质,对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良好的品质是指一个人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和品性等的本质。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幼儿良好品质的教育和培养。
1.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
幼儿期正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以后个性的发展起着引导和奠基作用。如果这一时期能初步形成一个良好健康的个性,那么将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因此,在幼儿园中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培养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
1.1 品行辅导活动。
根据孩子的特点及发展现状进行认识上的疏导和行为上的辅导,让孩子在一次次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在一个个有目的创设的情境中懂得道理,积累情感体验,从一开始的适应目标要求逐步发展到在类似或不同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经验来调整自已的心理和行为。如:有些幼儿伤害自己,如打自己、咬手指甲、沉默不语、跺脚等;有些幼儿迁怒于别人,如打人、摔东西等,以此发泄情绪。而消极的情绪发泄方式不利于幼儿良好情感、态度的形成。为了让乐观向上、愉快积极的情绪陪伴幼儿的生活,教师首先要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情绪识别、情感表达和情绪调控能力。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将集体教育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探究方式、交往能力和情感水平来设置环境,是幼儿能够动手操作或与之互动,帮助幼儿舒解消极情绪。每个孩子能力总有强弱之分,能力强的孩子总觉得自已什么都行,自信心十足,有时还会看不起别人;能力弱的孩子总觉得自已什么都不如别人,缺乏自信心,做什么事都怯生生的。如何调节孩子的行为呢?我们可设计开展品行辅导活动,辅助能力弱的孩子分析自已的长处,准备好展示的内容,活动中鼓励能力弱的孩子大胆展示自已的本领,引导能力强的孩子了解朋友的长处,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有成功的体验,帮助幼儿调节自已的心理和行为,形成良好的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意识。
1.2 各科教学活动中。
可以根据各科教学活动的特点,有意识地渗透个性培养。如在操作活动中,老师提供图示让幼儿观察,引导幼儿按图操作,培养他们敢于动手探索、尝试的个性品质。各科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求幼儿回答问题时不重复别人的回答,鼓励幼儿敢于谈自己的思考、发现和意见,使幼儿自信、独立、勇敢等良好个性品质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得到培养,发展和巩固。
1.3 日常生活及游戏活动中。
在日常生活常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抓住良好时机,进行随时教育,对培养、巩固良好品质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游戏活动占幼儿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老师可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实践指导,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潜默化地接受指导,从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可以起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对幼儿来说,心理健康包括:智力发育正常;具有一定的坚持性和毅力;具有自信心,能独立地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勇于尝试,探索新事物;对外界的态度积极、主动;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与同伴友好相处,能相互合作、谦让,有同情心,有进取心;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具有初步的判断是非能力;天真活泼、情绪愉快、精神饱满等。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二是要涉及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三是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具有一定的梯度,以充分体现幼儿园心健康教育内容的实践、序列性和层次性。
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情境教育很重要。情境教育实际上就是运用一定的情境进行教育,从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创编语言情境、表演情境、电视情境、操作情境等。向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自身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育技能。比如,心理健康的含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实施途径和方法等问题,老师必须首先在理论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诸如围绕目标选择内容的技能,根据内容创设情境的技能,针对幼儿出现的心理不快,进行正确有效疏导的技能,以及把问题分析转换成幼儿能接受的通俗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技能等等。只有具有一定的教育技能,幼儿心理教育才能有效实施。
3.多方配合,提高幼儿素质
幼儿良好品质的教育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因此,幼儿良好品质的教育和培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3.1 丰富幼儿的社会情感。
大量的活动,将给幼儿许多不同的感受,使幼儿逐步有了深刻而丰富的情感。在对别人的观察中,他们可以体会到什么是尊敬、公正,什么是同情、怜悯,什么是羡慕、骄傲等等,使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指向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并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在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之后,幼儿会自已评价周围的是是非非,并产生赞同、憎恶、佩服等道德感,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3.2 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
要培育幼儿坚韧不拔的意志,锤炼不屈不挠的性格,就要人为设置一些困难,外出活动,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如:饿了、渴了不能及时得到吃的,喝的,需要一定的忍耐;包带断了,衣扣掉了,要自已动脑想办法克服;天气的突然变冷或变热,也不可能随时得到最周到的照顾等。孩子在活动中体会到,没有毅力,缺乏恒心是会掉队的,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了良好的自信心,锻炼了良好的意志品质。
3.3 培养幼儿积极情感。
要根据环境特点,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接触、观察、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扩大幼儿认知视野,丰富认知经验,组织幼儿开展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如在"蔬菜"主题中,结合认知各种水果和蔬菜,让幼儿自制水果拼盘等,对幼儿进行初步的环境教育,培养爱护和保护动植物,关心自然,热爱自然的积极情感;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以及爱祖国、爱家乡的社会情感,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科学意识和科学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