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以“听、说、读、写”四大部分为主,其中学生听力的培养,是最为基础的部分。文章在分析小学生语文听力能力培养意义的基础上,对如何开展小学语文听力训练进行具体研究。
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听力教学一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的听力发展。基于这些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听力能力培养,从创建生动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以及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小学语文听力教学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听力训练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情况来看,说、读、写训练都开展得井井有条,唯有“听”成了有名无实的部分。教学改革一直强调课堂“互动交流”,很多教师简单地将这个“互动、交流”理解为“互说”,这极大制约了小学生听力能力发展。
(1)听不进。一部分学生在教师讲课的时候,根本不注意听教师讲的是什么,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往往不知所措、心不在焉。
(2)听不全。一部分学生虽然很积极地在听,但是不时开小差,思维游离,导致知识听不全,对知识只是一知半解,掌握不全面。
(3)听不懂。听不懂可能是因为学生基础差,也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仔细听,没有认真思考,以致无法消化和理解知识。
二、小学语文听力训练的策略分析
1.创设环境,营造倾听的氛围
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倾听。教师可以通过张贴名人名言的方式,营造倾听的氛围,如“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会说的嘴巴。”“听也是读,试着用耳朵阅读。”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听”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多让学生听一些有趣的儿童歌曲、儿童故事等,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激发他们倾听的欲望。
比如《神笔马良》,文章本身充满故事色彩,教师将课文制作成动画,将文章脉络和要点理清,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播放这段动画,此时小学生的注意力會马上被吸引过来,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进入课文讲解环节,学生听课的效果会更好。
2.潜移默化,教师正确引导
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是一名耐心的傾听者。教师要以身作则,给予学生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并真正聆听他们的发言。如教师播放这样一段听力材料:“春天来了,公园里美极了,花都开了,有淡黄色的迎春花,粉红色的桃花,纯白色的玉兰花,还有淡紫色的丁香花……”播放完材料之后,让学生在听到的花名上打钩。在教师播放完听力材料之后,一部分学生可以很快完成练习,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会举手说:“老师,我没有听清楚,能不能再播放一遍?”“老师,什么是玉兰花,我并没有见过。”等等。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些要求和问题,教师要耐心地倾听,之后再反复播放几次听力材料,并解答学生的问题。在这样民主、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们会更加乐于倾听。
3.耐心指导,培养倾听的习惯
良好的听力,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为奠定小学生的听力基础,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兴趣进行趣味指导,使学生能够主动倾听,主动建立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师可以每周开展一次听力竞赛,赛前与学生一同讨论,选择他们喜欢的听力材料,逐步培养学生的听力练习意识。同时,每个单元课程结束后,教师都应该布置相应的听力训练,要求家长与学生配合完成,家长可以播放听力材料,也可以口述听力材料,学生认真听这些材料,并认真完成相应的练习,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
4.明确目的,掌握正确倾听方法
训练学生听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听取说话人的主要内容,理解说话人的正确意思。这一能力,不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技能之一,也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在听力训练中,教师可以借助课文的配音朗读,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听,听清楚、听明白,要抓住重点去听,并寻找问题的线索。
如《夸父逐日》一课,教师在给学生播放课文配音之前可以先给学生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夸父为什么要去追太阳?夸父最后有没有追到太阳?夸父去过哪些地方?夸父逐日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录音,会在听的过程中思考,这样他们会更加专心地去聆听。
总之,当代小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听力训练,才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表达力、记忆力以及判断力。
参考文献:
[1]杨海平.兼听则明——小学语文听力训练探析[J].考试周刊,2013(5).
[2]吴长晖.语文教学须重“听”[J].语文教学之友,2009(1).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丰田华侨学校)
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听力教学一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的听力发展。基于这些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听力能力培养,从创建生动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以及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小学语文听力教学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听力训练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情况来看,说、读、写训练都开展得井井有条,唯有“听”成了有名无实的部分。教学改革一直强调课堂“互动交流”,很多教师简单地将这个“互动、交流”理解为“互说”,这极大制约了小学生听力能力发展。
(1)听不进。一部分学生在教师讲课的时候,根本不注意听教师讲的是什么,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往往不知所措、心不在焉。
(2)听不全。一部分学生虽然很积极地在听,但是不时开小差,思维游离,导致知识听不全,对知识只是一知半解,掌握不全面。
(3)听不懂。听不懂可能是因为学生基础差,也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仔细听,没有认真思考,以致无法消化和理解知识。
二、小学语文听力训练的策略分析
1.创设环境,营造倾听的氛围
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倾听。教师可以通过张贴名人名言的方式,营造倾听的氛围,如“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会说的嘴巴。”“听也是读,试着用耳朵阅读。”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听”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多让学生听一些有趣的儿童歌曲、儿童故事等,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激发他们倾听的欲望。
比如《神笔马良》,文章本身充满故事色彩,教师将课文制作成动画,将文章脉络和要点理清,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播放这段动画,此时小学生的注意力會马上被吸引过来,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进入课文讲解环节,学生听课的效果会更好。
2.潜移默化,教师正确引导
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是一名耐心的傾听者。教师要以身作则,给予学生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并真正聆听他们的发言。如教师播放这样一段听力材料:“春天来了,公园里美极了,花都开了,有淡黄色的迎春花,粉红色的桃花,纯白色的玉兰花,还有淡紫色的丁香花……”播放完材料之后,让学生在听到的花名上打钩。在教师播放完听力材料之后,一部分学生可以很快完成练习,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会举手说:“老师,我没有听清楚,能不能再播放一遍?”“老师,什么是玉兰花,我并没有见过。”等等。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些要求和问题,教师要耐心地倾听,之后再反复播放几次听力材料,并解答学生的问题。在这样民主、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们会更加乐于倾听。
3.耐心指导,培养倾听的习惯
良好的听力,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为奠定小学生的听力基础,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兴趣进行趣味指导,使学生能够主动倾听,主动建立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师可以每周开展一次听力竞赛,赛前与学生一同讨论,选择他们喜欢的听力材料,逐步培养学生的听力练习意识。同时,每个单元课程结束后,教师都应该布置相应的听力训练,要求家长与学生配合完成,家长可以播放听力材料,也可以口述听力材料,学生认真听这些材料,并认真完成相应的练习,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
4.明确目的,掌握正确倾听方法
训练学生听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听取说话人的主要内容,理解说话人的正确意思。这一能力,不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技能之一,也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在听力训练中,教师可以借助课文的配音朗读,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听,听清楚、听明白,要抓住重点去听,并寻找问题的线索。
如《夸父逐日》一课,教师在给学生播放课文配音之前可以先给学生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夸父为什么要去追太阳?夸父最后有没有追到太阳?夸父去过哪些地方?夸父逐日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录音,会在听的过程中思考,这样他们会更加专心地去聆听。
总之,当代小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听力训练,才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表达力、记忆力以及判断力。
参考文献:
[1]杨海平.兼听则明——小学语文听力训练探析[J].考试周刊,2013(5).
[2]吴长晖.语文教学须重“听”[J].语文教学之友,2009(1).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丰田华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