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教学体现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首要要求,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以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案例;方法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第3节《因式分解公式法》第二课时。因式分解是进行代数恒等变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因式分解是在学习整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仅在多项式的了除法和简便运算中有直接的应用,还为学生日后学习分式的约分和通分、解分式方程以及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提供了必要基础。因此学好因式分解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的学习是通过乘法公式(a±b)2=a2±2ab b2的逆向变形展开的,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类比和概括等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对知识内容进行探究、认识和体验,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章节已经学习了整式的运算及乘法公式,对于乘法公式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本节课之前又学习了用提取公因式法和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对于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定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都是为本课学习所奠定的必要基础。
再者,在上节课学习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中,学生经历了逆向思维的训练,这也是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能力与方法上的准备。
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都有平方项,容易混淆,在讲解时应加以区分。
三、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能够判断多项式是完全平方式,区分完全平方式以及平方差公式,并掌握用此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
(二) 能力与方法
要求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在探究学习完全平方式及其特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和逆向思维的能力,从而积累数学学习经验,提高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和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和反思的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并掌握完全平方式,能够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难点:完全平方式的识别及综合运用完全平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用换元的思想进行分解和化简。
五、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内容以及八年级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及特点,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导入新课
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进入今天的内容学习,通过提问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进而揭示课题。
之前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大家能用因式分解的方法快速口算出992-12等于多少吗?832 2×83×17 172又等于多少呢?通过交流探讨,大家是如何快速算出来的,如果不能,又有一种怎样的快速运算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可以来学习完全平方式的因式分解,这就是快速口算的方法和技巧了。
(二) 新课讲解,探索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形式的总结,进而归纳出因式分解完全平方式的概念。通过让学生进行类比、归纳,得出完全平方式的知识要点并理解数学的转换思想。
1. 导入完全平方式公式
例题的训练是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公式,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四) 巩固训练
通过教材中不同类型的题目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点,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监督学生做好相应笔记。
七、 感悟与反思
(一) 感悟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于今天所学内容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后自我总结,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如:今天学习了利用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大家都有哪些收获?完全平方式的特点都记住了吗?分解因式一定要分解到多项式的每一项不能再分解为止等等。
(二) 反思
1. 课前通过简单问题导入新课程,结合前一课的学习作出比较,以免混淆。
2. 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先做一个小练习,从练习中归纳出所学知识的特点,便于更好理解。
3. 在练习中总结解题方法,印象更加深刻。
通过分析,使学生对于公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练习和互动,例题练习与讲解要由浅入深。通过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总结等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参考文献:
[1]田健豪,刘铭.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例研究(教学案例)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22):345-346.
[2]杨仑.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案例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01):231-232.
作者简介:
王显云,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市桦川县第三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案例;方法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第3节《因式分解公式法》第二课时。因式分解是进行代数恒等变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因式分解是在学习整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仅在多项式的了除法和简便运算中有直接的应用,还为学生日后学习分式的约分和通分、解分式方程以及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提供了必要基础。因此学好因式分解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的学习是通过乘法公式(a±b)2=a2±2ab b2的逆向变形展开的,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类比和概括等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对知识内容进行探究、认识和体验,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章节已经学习了整式的运算及乘法公式,对于乘法公式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本节课之前又学习了用提取公因式法和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对于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定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都是为本课学习所奠定的必要基础。
再者,在上节课学习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中,学生经历了逆向思维的训练,这也是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能力与方法上的准备。
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都有平方项,容易混淆,在讲解时应加以区分。
三、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能够判断多项式是完全平方式,区分完全平方式以及平方差公式,并掌握用此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
(二) 能力与方法
要求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在探究学习完全平方式及其特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和逆向思维的能力,从而积累数学学习经验,提高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和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和反思的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并掌握完全平方式,能够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难点:完全平方式的识别及综合运用完全平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用换元的思想进行分解和化简。
五、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内容以及八年级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及特点,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导入新课
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进入今天的内容学习,通过提问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进而揭示课题。
之前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大家能用因式分解的方法快速口算出992-12等于多少吗?832 2×83×17 172又等于多少呢?通过交流探讨,大家是如何快速算出来的,如果不能,又有一种怎样的快速运算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可以来学习完全平方式的因式分解,这就是快速口算的方法和技巧了。
(二) 新课讲解,探索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形式的总结,进而归纳出因式分解完全平方式的概念。通过让学生进行类比、归纳,得出完全平方式的知识要点并理解数学的转换思想。
1. 导入完全平方式公式
例题的训练是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公式,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四) 巩固训练
通过教材中不同类型的题目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点,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监督学生做好相应笔记。
七、 感悟与反思
(一) 感悟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于今天所学内容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后自我总结,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如:今天学习了利用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大家都有哪些收获?完全平方式的特点都记住了吗?分解因式一定要分解到多项式的每一项不能再分解为止等等。
(二) 反思
1. 课前通过简单问题导入新课程,结合前一课的学习作出比较,以免混淆。
2. 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先做一个小练习,从练习中归纳出所学知识的特点,便于更好理解。
3. 在练习中总结解题方法,印象更加深刻。
通过分析,使学生对于公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练习和互动,例题练习与讲解要由浅入深。通过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总结等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参考文献:
[1]田健豪,刘铭.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例研究(教学案例)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22):345-346.
[2]杨仑.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案例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01):231-232.
作者简介:
王显云,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市桦川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