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越发成为教学的关注点。H. Frendenthal表明:“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那么如何促进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思维的积极参与呢?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本文在问题情境教学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例证,提出了创设趣味性、互动性、探索性等问题情境教学策略,以期为高中数学课堂添注新活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趣味性;互动性;探索性
问题情境,是指通过揭示学生感兴趣或者熟悉的社会、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矛盾,促使学生主动运用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意识的教学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高中教学中,学生已基本具备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学生层次需求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揭示不同的事物矛盾
动摇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发现突破点,促使学生进入探索者的角色,不再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文,笔者将通过苏教版高中数学的教学实例,阐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趣味性、互动性、探索性等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的可行性。
一、创设趣味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是使人愉悦,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机,新颖、独具趣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将教学问题融入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在教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时,笔者通过一列故事案例为学生进行新课导入,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古印度国王为犒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可以满足发明者任何要求,而发明者提出了“用麦粒填满棋盘”的要求向国王索要麦粒,问:发明者要怎么样摆放麦粒才能获取最多的麦粒呢?问题一出来同学们都纷纷议论摆法,但是都觉得索取的麦粒不多。于是笔者告诉学生发明者的摆法: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以后的每格所放的麦粒是上一个格的2倍,请问这样摆法索取的麦粒够多了吗?学生都惊讶于以上的算数,经过思考都能得出麦粒总数的算式为:1+2+4+8+……263,但是究竟总数是多少呢?笔者由此自然引出本课的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进行教学。这样的趣味性问题情境创设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关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更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创设互动性情境,搭建学生交流平台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基本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懂得与人交流和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的意见。为此,在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要注意设计问题情境的互动性,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不断提出带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保持思维的活跃性和交流的持续性,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互动中不断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椭圆一课时,笔者让学生通过动手互动实验主动探究椭圆的概念。课中,笔者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块纸板、一段细绳和两枚图钉,参考多媒体演示的画法,小组间合作动手将椭圆画出来,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问题:
1.从纸板上的做图能得出椭圆概念吗?
2.绳长不变,两个图钉的距离改变,画出的椭圆有何变化?两个图钉重合或者固定,图形会变成什么样?
通过上述的问题情境创设,学生动手实践,在再小组间合作交流可以较为容易得出椭圆的基本概念,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三、创设启发性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以学生已经具备的经验知识为基础进行新知识构建的过程,高中数学知识往往是互相联系,紧密相扣的,教师根据高中数学这一学科特点,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具备启发性,让学生可以在原有的的旧知认识基础上寻找新知识的突破点,利用发散性思维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二倍角公式这一新课时,笔者首先利用课前5分钟与同学们复习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公式及其运用,在唤醒了同学们的旧知识基础上,笔者在抛出本课的问题:如果两角相等,公式又将产生什么样的改变?学生有了前课复习的知识,很容易联想到这其中相连的关系,再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问题探究,获得建构性知识的完善。
实践证明,问题情境教学是点亮沉闷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变通,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精心创设各种教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数学思维,促使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参考文献】
[1]温建红.论数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的意义及培养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2014年01期20-23
[2]孙承辉.问题情境创设的几个“隐性误区”[J].数学通讯,2015年02期12-14
[3]戴珣.问题情境类比探究自我评价——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设计[J].《中学教学》,2015年03期4-6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趣味性;互动性;探索性
问题情境,是指通过揭示学生感兴趣或者熟悉的社会、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矛盾,促使学生主动运用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意识的教学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高中教学中,学生已基本具备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学生层次需求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揭示不同的事物矛盾
动摇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发现突破点,促使学生进入探索者的角色,不再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文,笔者将通过苏教版高中数学的教学实例,阐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趣味性、互动性、探索性等问题情境教学策略的可行性。
一、创设趣味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是使人愉悦,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机,新颖、独具趣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将教学问题融入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在教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时,笔者通过一列故事案例为学生进行新课导入,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古印度国王为犒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可以满足发明者任何要求,而发明者提出了“用麦粒填满棋盘”的要求向国王索要麦粒,问:发明者要怎么样摆放麦粒才能获取最多的麦粒呢?问题一出来同学们都纷纷议论摆法,但是都觉得索取的麦粒不多。于是笔者告诉学生发明者的摆法: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以后的每格所放的麦粒是上一个格的2倍,请问这样摆法索取的麦粒够多了吗?学生都惊讶于以上的算数,经过思考都能得出麦粒总数的算式为:1+2+4+8+……263,但是究竟总数是多少呢?笔者由此自然引出本课的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进行教学。这样的趣味性问题情境创设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关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更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创设互动性情境,搭建学生交流平台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基本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懂得与人交流和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的意见。为此,在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要注意设计问题情境的互动性,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不断提出带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保持思维的活跃性和交流的持续性,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互动中不断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椭圆一课时,笔者让学生通过动手互动实验主动探究椭圆的概念。课中,笔者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块纸板、一段细绳和两枚图钉,参考多媒体演示的画法,小组间合作动手将椭圆画出来,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问题:
1.从纸板上的做图能得出椭圆概念吗?
2.绳长不变,两个图钉的距离改变,画出的椭圆有何变化?两个图钉重合或者固定,图形会变成什么样?
通过上述的问题情境创设,学生动手实践,在再小组间合作交流可以较为容易得出椭圆的基本概念,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三、创设启发性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以学生已经具备的经验知识为基础进行新知识构建的过程,高中数学知识往往是互相联系,紧密相扣的,教师根据高中数学这一学科特点,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具备启发性,让学生可以在原有的的旧知认识基础上寻找新知识的突破点,利用发散性思维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二倍角公式这一新课时,笔者首先利用课前5分钟与同学们复习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公式及其运用,在唤醒了同学们的旧知识基础上,笔者在抛出本课的问题:如果两角相等,公式又将产生什么样的改变?学生有了前课复习的知识,很容易联想到这其中相连的关系,再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问题探究,获得建构性知识的完善。
实践证明,问题情境教学是点亮沉闷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变通,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精心创设各种教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数学思维,促使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参考文献】
[1]温建红.论数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的意义及培养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2014年01期20-23
[2]孙承辉.问题情境创设的几个“隐性误区”[J].数学通讯,2015年02期12-14
[3]戴珣.问题情境类比探究自我评价——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设计[J].《中学教学》,2015年03期4-6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