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到一年招生时。上海不少小升初的家长都在动脑筋让孩子进入知名的民办初中。上海民办初中的实力令人佩服,这几年民办幼儿园和民办小学也越来越吃香。基本上,上海的民办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不逊色于公办教育。
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民办教育有声有色,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优质的师资力量和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
民办教育30年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月民对《新民周刊》回忆说,上海的民办教育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1983年成立的前进进修学院就是其中的代表。民办教育涉足义务教育阶段主要在上世纪90年代。1992年,上海第一批5所民办中小学先后在长宁、闸北、黄浦等区诞生,分别是新世纪中学、新世纪小学、扬波中学、扬波小学、明珠中学。1993年初,虹口区又开办了白玉兰学校。
当时的公办中学基本上都有初中部和高中部,为了淡化重点中学的概念、清晰义务教育阶段与非义务教育的界限,也为了方便实施初中就近入学,上海在1995年到1997年完成了重点中学初高中脱钩,当时约有70余所市、区重点中学进行了这项改革。不少重点中学的初中部转制成了民办学校,即“名校办民校”。如创立于1999年的华育中学,老师就来自原来上海中学的初中部,校长吕宝兴自1982年起就在上海中学工作。民办劲松中学就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的“小儿子”;民办申江中学对口的就是敬业中学;民办立达中学的校长曾是上海高中“八大金刚”之一的大同中学的校长;民办明珠中学的校长也曾管理格致中学。
“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由于初高中脱钩政策和多元办学的需求,许多重点中学的初中部改转为民办。这也是上海民办初中特别强的原因之一。”上海民办永昌学校校长李聿华对《新民周刊》表示。那个年代,也有初中在独立后因为实力不够而关门大吉。创立于1995年的永昌学校所在的校址就是之前的绍兴中学,因民办公助政策扶持,教育局把场地租借给上海永昌实业有限公司,公司老总夫妇热心教育事业,就有了今天的永昌学校。
在上海民办初中纷纷涌现的上世纪90年代,由于校舍往往沿用原有初中,老师又是来自公办学校,所以无论在资金还是师资力量方面都进展相对顺利。
在民办初中办得风生水起之际,各路资本进入教育市场,从幼儿园到大学等各类民办学校也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成立。1992年上海第一所民办大学杉达学院在浦东诞生,上海建桥学院则于1999年由几位浙商集资举办,如今成为一所上海著名的全日制本科高等学校。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民办学校其实姓“公”。国家建设、民营资本经营学校的做法,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探索性改革措施。上海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涌现出这样一批学校,一是政府已开办多年的公办学校通过转制变成民办学校;二是政府把校舍建好,由私人添置设备设施后,变成民办学校;三是小区配套学校,政府或政府主管部门通过租赁形式变成民办学校;四是小区配套学校,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出让(转卖)使用权变成民办学校。这些学校的共同点是资源都是国有的且都是实施义务教育的。
创立于1996年的世界外国语中学一开始也是“国有民办”性质,现任校长徐俭向《新民周刊》透露,当时招收的老师都是事业编制,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2005年转制成私立学校,而学校的投资方也变成了均瑶集团。
2003年9月,国家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上海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民办教育大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并从2005年起每年拨出一笔民办教育发展政府专项资金扶持民办教育发展。一开始,专项资金的额度为4000万元,2008年起有了大幅增扩,以后逐年提高,2010年市级财政安排民办教育专项资金达到5亿多元(其中扶持以招收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近3亿元),这一数字逐年提高,至2012年总量达到7亿元左右,仅民办高校就有2.1亿的政府资助。
2005年开始,上海民办高校学生就与公办高校学生同样享受国家助学金、上海市奖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副食品补贴、大学生医疗保险等资助项目。在基础教育阶段,上海大部分区县建立了民办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补贴机制。市教委要求对符合条件且收费标准低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的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中小学,按照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定额给予补助。
得益于国家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法规规定,像上海的中心城区,教育经费相对充裕,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也较大。以九年一贯制的永昌学校为例,现在的黄浦区政府给予小学生1600元/人/年的生均补贴,初中生1800元/人/年。而且,永昌学校的教师也可以评职称,或者参加教育系统的评选活动,给民办教师和公办教师一个共同PK的舞台。
由于舞台搭得好,民办教育在上海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根据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的数据,目前上海共有民办幼儿园459所,民办小学181所,民办中学106所,民办高校19所,在校生人数分别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28%、23%、12.3%和18%。此外,经教育行政部门许可设立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在上海也达到1400余所。
经费之困
这几年,除了一些顶尖的民办学校,大多数民办学校不能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因为民办教育机构教师没有事业单位编制,享受不到公办教育机构教师的福利待遇,缴纳的是企业职工的养老和医疗保险,还要按照国家财政部规定缴纳“企业职工个人所得税”。经计算,即便民办教师缴纳与公办教师相同数额的养老保险,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不足公办教师的一半。此外,民办教师的教龄无法计算,导致骨干教师一边倒流向公办学校。
为此,上海市教委于2008年末发布123号文件,规定民办学校建立年金制度,在经济承受能力之内给在职教师缴纳补充养老金。只有那些建立并实施年金制度的民办学校,才有资格向政府申请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
李聿华表示,永昌学校的教师队伍仅有3个人有编制,他们都是从公办学校过来的。对此,永昌学校2010年开始和中国人寿合作,学校出90%,教师个人出10%,人均每年缴纳数千元的企业年金(学校按照每位教师在校服务年限、职务和贡献等不同因素缴纳补充养老金,但最高数额不超过最低缴纳数的3倍),这不仅可缩小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的退休后待遇差距弥补政策上的缺失,也可更好地留住人才,稳定了民办教师队伍。为此,政府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也给民办以扶持。 毕竟永昌学校学生的学费(小学生1.2万元/人/年、初中生1.4万元/人/年)收入每年只有700多万,对于有90多名教职员工和各种硬件支出而言是很紧的。“我们只能勉强持平,因公司并不盈利办学,所以大的项目建设均由永昌公司先期投入。”李聿华说。
由于永昌学校初中的办学质量在原卢湾区名列前茅,并入黄浦区后也是如此,因此,区教育局把永昌学校列为“教育质量信得过学校”也给予了不少支持。“我们之前校舍翻修共花费了200多万,教育局也拨款60多万维修经费。学校办学有特色,政府也给予专项扶助资金。”李聿华说。
徐俭校长主持的上海世外中学倒没有遇到过经费问题,因为仅靠学费就能应付正常开销。目前,世外中学有中国教职员工250多人,外籍教师40多人。而世外中学的普通课程学费3万元/年,初中课程MYP(middle years programme)8万元/年,双语班5.8万元/年,初高中共有400多名学生。“世外2005年完全私立后,老师就没编制了,师资力量在随后的两三年略有下滑,但很快就恢复正常。”徐俭说,一些民办学校的教师收入比公办教师高出20%-30%是很正常的。
世外中学是上海市第一批民办学校年金单位之一,但在徐俭看来,年金不足以弥补退休后的差距,“这些差距到底怎么弥补,我们暂时还没有具体考虑,因为最早的民办教师退休也要在10年以后。”世外更注重的是教师的长远发展,每年会拿出五六百万人民币做培训,让世外自己培养的教师颇具竞争力。
世外教师的薪资很诱人,但这并不是上海民办学校的普遍现象。杨月民表示,现在上海民办教师的薪资比公办教师差一截。“在上世纪90年代民办教育机构兴盛时期,的确出现过民办教师薪资待遇略高的现象,当时是为了吸引公办学校的骨干教师,还有一些是公办学校退休教师到民办学校发挥余热。但现在大不如前了。”
2009年以来,公办教师薪资增幅明显,这主要源于2006年9月施行的新《义务教育法》,其中第三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对此,国务院于2009年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上海也不例外,公办教师的薪资逐渐与民办教师拉开差距。
此外,由于生育周期造成的适龄人群减少,现在上海的民办高中和大学普遍存在生源不足的问题。“现在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孩子都还小,所以普遍存在幼儿园和小学入学紧张。”杨月民表示,现在办得最好的民办学校普遍在初中,而一旦生育波峰到达高中和大学,民办高中和大学也许可以从生源不足的办学困境中摆脱出来。
特色办学
杨月民认为,民办学校要摆脱目前的困境,还是要从创新转型着眼,一方面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专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要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和专业品牌建设,上海的民办教育机构要想成功就要办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与其他学校同质化竞争,这样才能保持民办教育的旺盛生命力。
李聿华也深刻明白这个道理。永昌学校除了以过硬的教学质量显示特色以外,还非常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在高尔夫、书法、打击乐、游泳、篮球、机器人、头脑OM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获奖颇丰。
“永昌在金山有高尔夫球练习场,学校出资买了20多套高尔夫练习器,上百支球杆,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每年都要去那里打高尔夫球,每周在金山开设高尔夫课程。”李聿华说,永昌学校是上海唯一的高尔夫学校,高尔夫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礼仪和诚信。此外,学校还出版了学生书法字帖,内容是中小学课文中的古诗词,去年在上海书展上热卖。民办学校要生存发展,唯走“持续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不可。
上海世外中学从一开始创立就走英语教学特色之路,世外中学毕业的高中生几乎都去了国外深造,没了高考这一指挥棒,学校自然没有升学率的压力。“现在的问题是,只有高考这一个标准。如果标准可以多元化,民办学校就有更多机会。”徐俭校长说。
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民办教育有声有色,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优质的师资力量和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
民办教育30年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月民对《新民周刊》回忆说,上海的民办教育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1983年成立的前进进修学院就是其中的代表。民办教育涉足义务教育阶段主要在上世纪90年代。1992年,上海第一批5所民办中小学先后在长宁、闸北、黄浦等区诞生,分别是新世纪中学、新世纪小学、扬波中学、扬波小学、明珠中学。1993年初,虹口区又开办了白玉兰学校。
当时的公办中学基本上都有初中部和高中部,为了淡化重点中学的概念、清晰义务教育阶段与非义务教育的界限,也为了方便实施初中就近入学,上海在1995年到1997年完成了重点中学初高中脱钩,当时约有70余所市、区重点中学进行了这项改革。不少重点中学的初中部转制成了民办学校,即“名校办民校”。如创立于1999年的华育中学,老师就来自原来上海中学的初中部,校长吕宝兴自1982年起就在上海中学工作。民办劲松中学就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的“小儿子”;民办申江中学对口的就是敬业中学;民办立达中学的校长曾是上海高中“八大金刚”之一的大同中学的校长;民办明珠中学的校长也曾管理格致中学。
“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由于初高中脱钩政策和多元办学的需求,许多重点中学的初中部改转为民办。这也是上海民办初中特别强的原因之一。”上海民办永昌学校校长李聿华对《新民周刊》表示。那个年代,也有初中在独立后因为实力不够而关门大吉。创立于1995年的永昌学校所在的校址就是之前的绍兴中学,因民办公助政策扶持,教育局把场地租借给上海永昌实业有限公司,公司老总夫妇热心教育事业,就有了今天的永昌学校。
在上海民办初中纷纷涌现的上世纪90年代,由于校舍往往沿用原有初中,老师又是来自公办学校,所以无论在资金还是师资力量方面都进展相对顺利。
在民办初中办得风生水起之际,各路资本进入教育市场,从幼儿园到大学等各类民办学校也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成立。1992年上海第一所民办大学杉达学院在浦东诞生,上海建桥学院则于1999年由几位浙商集资举办,如今成为一所上海著名的全日制本科高等学校。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民办学校其实姓“公”。国家建设、民营资本经营学校的做法,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探索性改革措施。上海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涌现出这样一批学校,一是政府已开办多年的公办学校通过转制变成民办学校;二是政府把校舍建好,由私人添置设备设施后,变成民办学校;三是小区配套学校,政府或政府主管部门通过租赁形式变成民办学校;四是小区配套学校,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出让(转卖)使用权变成民办学校。这些学校的共同点是资源都是国有的且都是实施义务教育的。
创立于1996年的世界外国语中学一开始也是“国有民办”性质,现任校长徐俭向《新民周刊》透露,当时招收的老师都是事业编制,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2005年转制成私立学校,而学校的投资方也变成了均瑶集团。
2003年9月,国家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上海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民办教育大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并从2005年起每年拨出一笔民办教育发展政府专项资金扶持民办教育发展。一开始,专项资金的额度为4000万元,2008年起有了大幅增扩,以后逐年提高,2010年市级财政安排民办教育专项资金达到5亿多元(其中扶持以招收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近3亿元),这一数字逐年提高,至2012年总量达到7亿元左右,仅民办高校就有2.1亿的政府资助。
2005年开始,上海民办高校学生就与公办高校学生同样享受国家助学金、上海市奖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副食品补贴、大学生医疗保险等资助项目。在基础教育阶段,上海大部分区县建立了民办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补贴机制。市教委要求对符合条件且收费标准低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的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中小学,按照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定额给予补助。
得益于国家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法规规定,像上海的中心城区,教育经费相对充裕,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也较大。以九年一贯制的永昌学校为例,现在的黄浦区政府给予小学生1600元/人/年的生均补贴,初中生1800元/人/年。而且,永昌学校的教师也可以评职称,或者参加教育系统的评选活动,给民办教师和公办教师一个共同PK的舞台。
由于舞台搭得好,民办教育在上海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根据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的数据,目前上海共有民办幼儿园459所,民办小学181所,民办中学106所,民办高校19所,在校生人数分别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28%、23%、12.3%和18%。此外,经教育行政部门许可设立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在上海也达到1400余所。
经费之困
这几年,除了一些顶尖的民办学校,大多数民办学校不能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因为民办教育机构教师没有事业单位编制,享受不到公办教育机构教师的福利待遇,缴纳的是企业职工的养老和医疗保险,还要按照国家财政部规定缴纳“企业职工个人所得税”。经计算,即便民办教师缴纳与公办教师相同数额的养老保险,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不足公办教师的一半。此外,民办教师的教龄无法计算,导致骨干教师一边倒流向公办学校。
为此,上海市教委于2008年末发布123号文件,规定民办学校建立年金制度,在经济承受能力之内给在职教师缴纳补充养老金。只有那些建立并实施年金制度的民办学校,才有资格向政府申请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
李聿华表示,永昌学校的教师队伍仅有3个人有编制,他们都是从公办学校过来的。对此,永昌学校2010年开始和中国人寿合作,学校出90%,教师个人出10%,人均每年缴纳数千元的企业年金(学校按照每位教师在校服务年限、职务和贡献等不同因素缴纳补充养老金,但最高数额不超过最低缴纳数的3倍),这不仅可缩小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的退休后待遇差距弥补政策上的缺失,也可更好地留住人才,稳定了民办教师队伍。为此,政府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也给民办以扶持。 毕竟永昌学校学生的学费(小学生1.2万元/人/年、初中生1.4万元/人/年)收入每年只有700多万,对于有90多名教职员工和各种硬件支出而言是很紧的。“我们只能勉强持平,因公司并不盈利办学,所以大的项目建设均由永昌公司先期投入。”李聿华说。
由于永昌学校初中的办学质量在原卢湾区名列前茅,并入黄浦区后也是如此,因此,区教育局把永昌学校列为“教育质量信得过学校”也给予了不少支持。“我们之前校舍翻修共花费了200多万,教育局也拨款60多万维修经费。学校办学有特色,政府也给予专项扶助资金。”李聿华说。
徐俭校长主持的上海世外中学倒没有遇到过经费问题,因为仅靠学费就能应付正常开销。目前,世外中学有中国教职员工250多人,外籍教师40多人。而世外中学的普通课程学费3万元/年,初中课程MYP(middle years programme)8万元/年,双语班5.8万元/年,初高中共有400多名学生。“世外2005年完全私立后,老师就没编制了,师资力量在随后的两三年略有下滑,但很快就恢复正常。”徐俭说,一些民办学校的教师收入比公办教师高出20%-30%是很正常的。
世外中学是上海市第一批民办学校年金单位之一,但在徐俭看来,年金不足以弥补退休后的差距,“这些差距到底怎么弥补,我们暂时还没有具体考虑,因为最早的民办教师退休也要在10年以后。”世外更注重的是教师的长远发展,每年会拿出五六百万人民币做培训,让世外自己培养的教师颇具竞争力。
世外教师的薪资很诱人,但这并不是上海民办学校的普遍现象。杨月民表示,现在上海民办教师的薪资比公办教师差一截。“在上世纪90年代民办教育机构兴盛时期,的确出现过民办教师薪资待遇略高的现象,当时是为了吸引公办学校的骨干教师,还有一些是公办学校退休教师到民办学校发挥余热。但现在大不如前了。”
2009年以来,公办教师薪资增幅明显,这主要源于2006年9月施行的新《义务教育法》,其中第三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对此,国务院于2009年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上海也不例外,公办教师的薪资逐渐与民办教师拉开差距。
此外,由于生育周期造成的适龄人群减少,现在上海的民办高中和大学普遍存在生源不足的问题。“现在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孩子都还小,所以普遍存在幼儿园和小学入学紧张。”杨月民表示,现在办得最好的民办学校普遍在初中,而一旦生育波峰到达高中和大学,民办高中和大学也许可以从生源不足的办学困境中摆脱出来。
特色办学
杨月民认为,民办学校要摆脱目前的困境,还是要从创新转型着眼,一方面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专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要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和专业品牌建设,上海的民办教育机构要想成功就要办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与其他学校同质化竞争,这样才能保持民办教育的旺盛生命力。
李聿华也深刻明白这个道理。永昌学校除了以过硬的教学质量显示特色以外,还非常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在高尔夫、书法、打击乐、游泳、篮球、机器人、头脑OM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获奖颇丰。
“永昌在金山有高尔夫球练习场,学校出资买了20多套高尔夫练习器,上百支球杆,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每年都要去那里打高尔夫球,每周在金山开设高尔夫课程。”李聿华说,永昌学校是上海唯一的高尔夫学校,高尔夫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礼仪和诚信。此外,学校还出版了学生书法字帖,内容是中小学课文中的古诗词,去年在上海书展上热卖。民办学校要生存发展,唯走“持续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不可。
上海世外中学从一开始创立就走英语教学特色之路,世外中学毕业的高中生几乎都去了国外深造,没了高考这一指挥棒,学校自然没有升学率的压力。“现在的问题是,只有高考这一个标准。如果标准可以多元化,民办学校就有更多机会。”徐俭校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