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国人大呼“素质教育”,且声浪层层叠起,殊不知有不少师生的心思却仍在“应试”上,总认为跨进“象牙塔”才是真正的“美”,故而忽略了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培养,使更多的学生对美的认识表面化、庸俗化甚至低级化。从实际出发,针对素质教育实施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提高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审美情趣
一、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的现状和重要性
试看每年高考,全国风起云涌,成绩尚未揭晓,家长、学生急不可待,大有黑云压城之势;中榜者欢天喜地,载笑载言;名落孙山者垂头丧气,万念俱灰;甚而有承受不了如此之击,如范进发疯者有之,更令人大惑不解者,自寻短见者屡见不鲜。何者?笔者以为,素质教育说在口头上,写在了纸上,而在实际中并未落实到行动上。多少年来重“应试”而失“素质”,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故而悲剧难免发生。笔者认为,如果忽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一味大抓“应试”,即使文化课成绩有多高,跨进“象牙塔”,最终对国对民难有大利。就我们会宁教育而言,每年高考,均在白银全市三县两区之首,清华、北大以及全国名牌大学都有会宁学生。自恢复高考后,会宁已向全国各大专院校输送了六万名学子,涌现出了数万名本科生,数千名研究生,数百名博士生而闻名遐迩,不但陇上有名,全国亦有名。被誉为“高考状元县”、“西北教育名县”,出现了“会宁教育模式”“会宁教育现象”。近几年,各届政府倾全力狠抓教育,并提出了响亮口号“打响三张牌,走好六条路”,要大抓会宁金色教育,使之陇上有名,全国领先。于是乎,从初中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各校几乎全都是封闭式管理,从早到晚直到半夜,监督学生认真学习,手不离书本。而且为了突出所谓的“优势教育”,又把学生分成快慢班,快班学生配备较高水平的教师讲课,分灶吃饭;慢班学生则要求做好管理而已。这样,两极分化自然形成。结果,所谓的优质学生以其优而优,道德情操于其言无所谓,高考成绩才是他们所追求的。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多少年我们会宁教育的丰硕成果。古人云:“教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温家宝总理说:“农村教育对培养人才功不可没,会宁是状元县……”是的,会宁人弘扬了自身积淀厚重的传统文化精神,“三苦两乐”教育精神传统,所以,金色教育之花开遍陇上,走向全国。为更好弘扬会宁教育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应重视审美情趣的培养。
二、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要体现审美情趣的培养
中学语文说明中早已指出:“思想品德教育和国情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诚然,进行审美教育,语文较之其他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古今中外的名篇,文质兼美的佳作,情文并茂的文章皆集中于中学语文课本中。在教学中若注意审美教育,通过潜移默化,毋庸置疑,均可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之效果。
1.要善于从课本的具体情况出发,让学生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和高尚人格
如《与妻书》中的林觉民,这位年轻的旧民主主义战士,以“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崇高精神和他出自内心、剖心沥肺的至情至志所折射出的高尚人格,令人感情澎湃,泣泪不已;《梅花岭记》中的史可法,忠义不屈,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更是动人心魄,使人仰视。无疑,这对正在成长的青年学生在人生道路前进的方向上,有着引路航标、自然校正之作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这位饱经沧桑、尝尽人间苦难而又为乳儿、为家人含笑劳作的伟大的母亲,何等的勤劳淳朴、宽厚善良,尤其这位伟大的母亲永远埋藏在梦境里的对乳儿的一往情深,叫人由衷感动。当然,还有陶渊明“不为三斗米折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然风骨,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卖国“救济粮”的民族气节,更有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和闻一多“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所有这些仁人志士,其强烈自尊、高尚气节、无畏气概,无不高扬着人格的旗帜——高尚的人格美。
2.中学语文课本中还有不少悲剧名篇,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从这些悲剧人物的身上体验其悲哀或悲痛,使之感情得到净化、升华,进而坚信正义和真善美的永存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元杂剧《窦娥冤》借助浪漫主义的手法,于浓郁的悲剧气氛中表现了人民群众伸冤复仇的愿望和真理、正义的不可战胜。窦娥是个光辉的妇女形象,她不仅勤劳、善良、正直,又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她的冤死感天地、泣鬼神,但并非悲惨、悲凉,而是悲壮,亦属崇高的阳刚之美,又属玉碎之美。当然感人的力量是窦娥的人格,即真、善、美。若认真体味,师生均可受到强烈的感染。不但能认清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吏的昏庸,还激发了学生同旧势力作斗争的勇气,树立强烈的爱憎观。《祝福》中的祥林嫂,这位被践踏、迫害、愚弄、鄙视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的不幸者的悲剧命运,则是鲁迅先生将其悲哀“毁灭给人看”。透过祥林嫂,我们不难认清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封建思想的毒害,从而更加坚定了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社会主义祖国更加热爱的信念。《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其“舍生取义”的自我牺牲精神;《火刑》中的乔尔丹诺·布鲁诺为追求真理、捍卫真理而英勇献身的精神,这些悲剧性的英雄人物,若正确阅读和理解,让学生从悲剧事件和人物的不幸遭遇中解脱出来,肯定对学生有积极意义,能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崇高的悲剧美。
3.祖国的山水秀丽无比,大自然的风光能唤起我们对自然的审美意识
这种没有任何冲突、没有任何矛盾的和谐、纯净之美,更能令学生进入高妙的审美境界。《天山景物记》中的天山,奇异秀丽,雄伟壮观,令人神往。《内蒙访古》又把曲折蜿蜒、身披沧桑的雄伟长城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虽无蓝天白云的衬托,但以丰富的历史文化为背景,构成了一幅凝重深沉的历史画卷,显示的是共和国美丽家园中各族人民的融融手足情。《风景谈》中的六幅画面,犹如六颗闪光的珍珠,艺术地再现了辽阔秀丽的北国风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人民乐观、崇高、伟大精神品格和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讴歌与赞美。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更伟大,然而此处的人,乃伟大之中最伟大者。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更让人浮想联翩,激情澎湃。那美丽神奇的传说,气象万千的云霞,峭拔刀削的山峰,加上汹涌澎湃的江水,豪迈、雄伟的感受油然而生。掩卷深思,回味无穷。其景其情,远远胜过了大自然本身所产生的美感效应,自然把学生带进了更高的美的境界。热爱祖国山河,再造祖国锦绣山河的雄心壮志水到渠成——这就是秀丽的自然美。
总之,中学语文中好多篇目不仅仅是这些美感打动人心,还有那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境界、形象的修辞等等,不胜枚举,这些美均能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使其受到美的感化、艺术的熏陶,对于提高艺术美的修养,更重要的是从中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诱导,透过审美教育,让他们知美、解美、懂美,可达净化心灵、提高思想境界之目的。换言之,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培养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牛郁贤.会宁校史.甘肃人民出版社.
[3]崔峦.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王崧舟教学艺术赏析.
[4]杨丽娜.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5]张希成.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9(14).
[6]王萍.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探索[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10(Z1).
(作者单位 甘肃省会宁县太平店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审美情趣
一、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的现状和重要性
试看每年高考,全国风起云涌,成绩尚未揭晓,家长、学生急不可待,大有黑云压城之势;中榜者欢天喜地,载笑载言;名落孙山者垂头丧气,万念俱灰;甚而有承受不了如此之击,如范进发疯者有之,更令人大惑不解者,自寻短见者屡见不鲜。何者?笔者以为,素质教育说在口头上,写在了纸上,而在实际中并未落实到行动上。多少年来重“应试”而失“素质”,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故而悲剧难免发生。笔者认为,如果忽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一味大抓“应试”,即使文化课成绩有多高,跨进“象牙塔”,最终对国对民难有大利。就我们会宁教育而言,每年高考,均在白银全市三县两区之首,清华、北大以及全国名牌大学都有会宁学生。自恢复高考后,会宁已向全国各大专院校输送了六万名学子,涌现出了数万名本科生,数千名研究生,数百名博士生而闻名遐迩,不但陇上有名,全国亦有名。被誉为“高考状元县”、“西北教育名县”,出现了“会宁教育模式”“会宁教育现象”。近几年,各届政府倾全力狠抓教育,并提出了响亮口号“打响三张牌,走好六条路”,要大抓会宁金色教育,使之陇上有名,全国领先。于是乎,从初中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各校几乎全都是封闭式管理,从早到晚直到半夜,监督学生认真学习,手不离书本。而且为了突出所谓的“优势教育”,又把学生分成快慢班,快班学生配备较高水平的教师讲课,分灶吃饭;慢班学生则要求做好管理而已。这样,两极分化自然形成。结果,所谓的优质学生以其优而优,道德情操于其言无所谓,高考成绩才是他们所追求的。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多少年我们会宁教育的丰硕成果。古人云:“教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温家宝总理说:“农村教育对培养人才功不可没,会宁是状元县……”是的,会宁人弘扬了自身积淀厚重的传统文化精神,“三苦两乐”教育精神传统,所以,金色教育之花开遍陇上,走向全国。为更好弘扬会宁教育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应重视审美情趣的培养。
二、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要体现审美情趣的培养
中学语文说明中早已指出:“思想品德教育和国情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诚然,进行审美教育,语文较之其他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古今中外的名篇,文质兼美的佳作,情文并茂的文章皆集中于中学语文课本中。在教学中若注意审美教育,通过潜移默化,毋庸置疑,均可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之效果。
1.要善于从课本的具体情况出发,让学生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和高尚人格
如《与妻书》中的林觉民,这位年轻的旧民主主义战士,以“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崇高精神和他出自内心、剖心沥肺的至情至志所折射出的高尚人格,令人感情澎湃,泣泪不已;《梅花岭记》中的史可法,忠义不屈,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更是动人心魄,使人仰视。无疑,这对正在成长的青年学生在人生道路前进的方向上,有着引路航标、自然校正之作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这位饱经沧桑、尝尽人间苦难而又为乳儿、为家人含笑劳作的伟大的母亲,何等的勤劳淳朴、宽厚善良,尤其这位伟大的母亲永远埋藏在梦境里的对乳儿的一往情深,叫人由衷感动。当然,还有陶渊明“不为三斗米折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然风骨,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卖国“救济粮”的民族气节,更有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和闻一多“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所有这些仁人志士,其强烈自尊、高尚气节、无畏气概,无不高扬着人格的旗帜——高尚的人格美。
2.中学语文课本中还有不少悲剧名篇,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从这些悲剧人物的身上体验其悲哀或悲痛,使之感情得到净化、升华,进而坚信正义和真善美的永存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元杂剧《窦娥冤》借助浪漫主义的手法,于浓郁的悲剧气氛中表现了人民群众伸冤复仇的愿望和真理、正义的不可战胜。窦娥是个光辉的妇女形象,她不仅勤劳、善良、正直,又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她的冤死感天地、泣鬼神,但并非悲惨、悲凉,而是悲壮,亦属崇高的阳刚之美,又属玉碎之美。当然感人的力量是窦娥的人格,即真、善、美。若认真体味,师生均可受到强烈的感染。不但能认清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吏的昏庸,还激发了学生同旧势力作斗争的勇气,树立强烈的爱憎观。《祝福》中的祥林嫂,这位被践踏、迫害、愚弄、鄙视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的不幸者的悲剧命运,则是鲁迅先生将其悲哀“毁灭给人看”。透过祥林嫂,我们不难认清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封建思想的毒害,从而更加坚定了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社会主义祖国更加热爱的信念。《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其“舍生取义”的自我牺牲精神;《火刑》中的乔尔丹诺·布鲁诺为追求真理、捍卫真理而英勇献身的精神,这些悲剧性的英雄人物,若正确阅读和理解,让学生从悲剧事件和人物的不幸遭遇中解脱出来,肯定对学生有积极意义,能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崇高的悲剧美。
3.祖国的山水秀丽无比,大自然的风光能唤起我们对自然的审美意识
这种没有任何冲突、没有任何矛盾的和谐、纯净之美,更能令学生进入高妙的审美境界。《天山景物记》中的天山,奇异秀丽,雄伟壮观,令人神往。《内蒙访古》又把曲折蜿蜒、身披沧桑的雄伟长城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虽无蓝天白云的衬托,但以丰富的历史文化为背景,构成了一幅凝重深沉的历史画卷,显示的是共和国美丽家园中各族人民的融融手足情。《风景谈》中的六幅画面,犹如六颗闪光的珍珠,艺术地再现了辽阔秀丽的北国风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人民乐观、崇高、伟大精神品格和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讴歌与赞美。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更伟大,然而此处的人,乃伟大之中最伟大者。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更让人浮想联翩,激情澎湃。那美丽神奇的传说,气象万千的云霞,峭拔刀削的山峰,加上汹涌澎湃的江水,豪迈、雄伟的感受油然而生。掩卷深思,回味无穷。其景其情,远远胜过了大自然本身所产生的美感效应,自然把学生带进了更高的美的境界。热爱祖国山河,再造祖国锦绣山河的雄心壮志水到渠成——这就是秀丽的自然美。
总之,中学语文中好多篇目不仅仅是这些美感打动人心,还有那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境界、形象的修辞等等,不胜枚举,这些美均能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使其受到美的感化、艺术的熏陶,对于提高艺术美的修养,更重要的是从中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诱导,透过审美教育,让他们知美、解美、懂美,可达净化心灵、提高思想境界之目的。换言之,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培养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牛郁贤.会宁校史.甘肃人民出版社.
[3]崔峦.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王崧舟教学艺术赏析.
[4]杨丽娜.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5]张希成.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9(14).
[6]王萍.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探索[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10(Z1).
(作者单位 甘肃省会宁县太平店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