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明确了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公安院校必须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人才培养的首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培育融入忠诚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开展以铸造忠诚警魂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确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公安院校 忠诚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占支配地位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引领地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公安院校肩负着为公安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如何培养符合党和国家要求的“四个忠于”的优秀公安人才,是现阶段公安院校致力于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明确了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公安院校必须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人才培养的首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培育融入忠诚教育的全过程,开展以铸造忠诚警魂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确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一、当前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度的现状分析
当前,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度总体呈现出良好状况。相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择业的选择性和灵活性,公安院校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把公安机关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并且愿意在工作岗位上长时间地工作,甚至愿意终身从事警察事业。他们对人民警察的忠诚形成了基本认知度,对人民警察职业产生了较为深厚的情感,普遍具备良好的忠诚情感,职业忠诚度良好。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大学生的忠诚度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忠诚认知面临价值观多元化和入警动机功利化的考验。首先,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呈明显的多元化倾向。其次,入警动机由原先实现崇高理想转变为一种谋生手段,甚至少数学生认为警察具有某种特殊权力,将来可以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从而把从警作为获取功利的手段。
2.忠诚情感趋于理想化。在构成忠诚度的三个基本维度中,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忠诚情感得分较高,而忠诚认知和忠诚行为相对较低,如果没有建立在对人民警察职业的正确认知上,一旦面临现实困难,就无法将忠诚情感转化为实际的忠诚行动,从而影响人民警察的忠诚度。
3.忠诚行为存在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职业忠诚度的高低应该建立在正确的忠诚认知基础之上。对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有着正确认识的大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清正廉洁和甘于奉献;而抱着错误的人生目的和价值观念的同学,在进入公安队伍以后,则往往表现出玩忽职守、损公肥私、职业忠诚度较低等特点。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主要内容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安院校忠诚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重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全面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确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忠于党的延伸和扩展。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居于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高层次。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倾向。部分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开始动摇,具体表现为职业信仰缺失、政治修养不够、法律观念不强等,这些问题对公安院校的忠诚教育构成了严峻挑战。公安院校忠诚教育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反对非马克思主义的多元化指导,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对公安队伍的绝对领导,忠于党的事业,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组织上服从党的绝对领导,在行动上成为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公安队伍是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性质的纪律部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忠诚于党,是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和最高精神境界,也是公安队伍的本质属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了人民警察的忠诚信念,是忠诚教育的核心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我们克服任何困难、创造美好未来的强大精神纽带和动力。
公安院校大学生是人民警察的后备军,这些未来的人民警察能否担负起“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的重大社会政治责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思想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否能自觉服从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崇高理想和科学信念。公安院校应着力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引领每个学生的理想,使每个学生的个人理想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得到实现,在党和人民的公安事业的发展中建功立业。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忠于祖国的应有之意。
爱国主义是一面伟大的旗帜,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我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心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其共同特点是代表发展、引领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它们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利益、争取民族繁荣的精神动力,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的力量源泉。 人民警察头顶国徽,庄严地表明自己是祖国的忠诚卫士,时刻准备为捍卫祖国的利益而贡献自己的一切。忠于祖国是人民警察对自己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的具体外化,其核心是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忠于国家要求人民警察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自觉把自己的个人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的浪潮中,把维护祖国的利益看做自己所有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当个人利益和祖国利益出现矛盾时,无条件地服从祖国的利益。当祖国的安全受到侵犯时,敢于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鲜血甚至生命捍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与一切危害祖国安全和利益的行为做最坚决的斗争。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忠于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生动体现。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从根本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要求,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基本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判断标准提供了依据和标准。2011年修订的《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从“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热诚服务、文明理性、严守纪律、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清正廉洁、团结协作”十个方面全面规定了人民警察的政治立场、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和道德风尚,是人民警察的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中的具体体现。人民警察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自觉增强人民警察职业的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和忠诚度,忠于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创新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路径
1.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忠诚教育内容,增强学生忠诚认知。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条主线,围绕这条主线,从不同方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要》及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使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2.开展公安史教育,培育忠于祖国的爱国情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公安机关的发展史是革命传统教育最基本、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它以全景式的历史画面,集中展现了公安战线的光荣历史、辉煌战绩和革命传统,承载了公安战线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其中不乏在我党我军历史上立下赫赫功劳的杰出人物:李克农、钱壮飞、胡底、潘汉年、邓发、李白、罗瑞卿等。这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和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折射出公安战线先辈们的爱国情感、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忠诚和智慧铸就的优良传统继承下来,并不断发扬光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用公安战线的优良传统启迪人、教育人、熏陶人、塑造人,既是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
3.挖掘校史,开展校情校史教育,培育学生的忠诚情感。
校史承载的是一所大学的集体记忆,重温校史,可以再现本校的办学历程、精神理念和奋斗业绩,弘扬传统、怀念先贤、张显成就、传承文化。校史教育在大学教育中承担着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爱校荣校教育等作用。公安院校有着光荣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史教育是公安院校开展忠诚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挖掘校史,开展校情校史教育,学生切身感受到公安英烈们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和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引导学生继承前辈忠诚、奉献、廉洁、公正的光荣传统,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育“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诚情感。
4.开展社会实践,强化实践养成,提高学生的忠诚行为。
忠诚教育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学生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上,社会实践是促使大学生实现忠诚教育“内化”与“外化”的中介和纽带。因此必须注重实践转化,坚持教育引导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公安院校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群众和基层公安机关,通过参与重大社会活动(奥运会、世博会、大运会等)的安全保卫、基层公安机关专业实习、优秀警务室和民警的学习交流、公安民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把具体的价值判断和对“四个忠于”的理解渗透到实际行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实现校外实践和校内学习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使社会实践成为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有效载体,切实提高学生的行为忠诚度。
参考文献:
[1]陈立川.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学生忠诚警魂.公安教育,2007.6.
[2]吴松荣.围绕核心价值观培育创新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国高等教育,2012.12.
[3]西娜,吴芬芬.人民警察忠诚教育终身机制调研报告.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9.3.
项目:本文为江西警察学院课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教育研究》2012YB005的结题论文。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公安院校 忠诚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占支配地位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引领地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公安院校肩负着为公安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如何培养符合党和国家要求的“四个忠于”的优秀公安人才,是现阶段公安院校致力于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明确了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公安院校必须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人才培养的首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培育融入忠诚教育的全过程,开展以铸造忠诚警魂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确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一、当前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度的现状分析
当前,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度总体呈现出良好状况。相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择业的选择性和灵活性,公安院校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把公安机关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并且愿意在工作岗位上长时间地工作,甚至愿意终身从事警察事业。他们对人民警察的忠诚形成了基本认知度,对人民警察职业产生了较为深厚的情感,普遍具备良好的忠诚情感,职业忠诚度良好。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大学生的忠诚度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忠诚认知面临价值观多元化和入警动机功利化的考验。首先,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呈明显的多元化倾向。其次,入警动机由原先实现崇高理想转变为一种谋生手段,甚至少数学生认为警察具有某种特殊权力,将来可以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从而把从警作为获取功利的手段。
2.忠诚情感趋于理想化。在构成忠诚度的三个基本维度中,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忠诚情感得分较高,而忠诚认知和忠诚行为相对较低,如果没有建立在对人民警察职业的正确认知上,一旦面临现实困难,就无法将忠诚情感转化为实际的忠诚行动,从而影响人民警察的忠诚度。
3.忠诚行为存在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职业忠诚度的高低应该建立在正确的忠诚认知基础之上。对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有着正确认识的大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清正廉洁和甘于奉献;而抱着错误的人生目的和价值观念的同学,在进入公安队伍以后,则往往表现出玩忽职守、损公肥私、职业忠诚度较低等特点。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主要内容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安院校忠诚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重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全面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确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忠于党的延伸和扩展。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居于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高层次。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倾向。部分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开始动摇,具体表现为职业信仰缺失、政治修养不够、法律观念不强等,这些问题对公安院校的忠诚教育构成了严峻挑战。公安院校忠诚教育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反对非马克思主义的多元化指导,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对公安队伍的绝对领导,忠于党的事业,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组织上服从党的绝对领导,在行动上成为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公安队伍是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性质的纪律部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忠诚于党,是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和最高精神境界,也是公安队伍的本质属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了人民警察的忠诚信念,是忠诚教育的核心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我们克服任何困难、创造美好未来的强大精神纽带和动力。
公安院校大学生是人民警察的后备军,这些未来的人民警察能否担负起“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的重大社会政治责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思想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否能自觉服从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崇高理想和科学信念。公安院校应着力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引领每个学生的理想,使每个学生的个人理想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得到实现,在党和人民的公安事业的发展中建功立业。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忠于祖国的应有之意。
爱国主义是一面伟大的旗帜,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我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心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其共同特点是代表发展、引领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它们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利益、争取民族繁荣的精神动力,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的力量源泉。 人民警察头顶国徽,庄严地表明自己是祖国的忠诚卫士,时刻准备为捍卫祖国的利益而贡献自己的一切。忠于祖国是人民警察对自己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的具体外化,其核心是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忠于国家要求人民警察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自觉把自己的个人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的浪潮中,把维护祖国的利益看做自己所有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当个人利益和祖国利益出现矛盾时,无条件地服从祖国的利益。当祖国的安全受到侵犯时,敢于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鲜血甚至生命捍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与一切危害祖国安全和利益的行为做最坚决的斗争。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忠于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生动体现。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从根本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要求,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基本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判断标准提供了依据和标准。2011年修订的《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从“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热诚服务、文明理性、严守纪律、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清正廉洁、团结协作”十个方面全面规定了人民警察的政治立场、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和道德风尚,是人民警察的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中的具体体现。人民警察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自觉增强人民警察职业的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和忠诚度,忠于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创新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路径
1.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忠诚教育内容,增强学生忠诚认知。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条主线,围绕这条主线,从不同方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要》及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使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2.开展公安史教育,培育忠于祖国的爱国情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公安机关的发展史是革命传统教育最基本、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它以全景式的历史画面,集中展现了公安战线的光荣历史、辉煌战绩和革命传统,承载了公安战线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其中不乏在我党我军历史上立下赫赫功劳的杰出人物:李克农、钱壮飞、胡底、潘汉年、邓发、李白、罗瑞卿等。这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和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折射出公安战线先辈们的爱国情感、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忠诚和智慧铸就的优良传统继承下来,并不断发扬光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用公安战线的优良传统启迪人、教育人、熏陶人、塑造人,既是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
3.挖掘校史,开展校情校史教育,培育学生的忠诚情感。
校史承载的是一所大学的集体记忆,重温校史,可以再现本校的办学历程、精神理念和奋斗业绩,弘扬传统、怀念先贤、张显成就、传承文化。校史教育在大学教育中承担着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爱校荣校教育等作用。公安院校有着光荣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史教育是公安院校开展忠诚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挖掘校史,开展校情校史教育,学生切身感受到公安英烈们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和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引导学生继承前辈忠诚、奉献、廉洁、公正的光荣传统,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育“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诚情感。
4.开展社会实践,强化实践养成,提高学生的忠诚行为。
忠诚教育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学生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上,社会实践是促使大学生实现忠诚教育“内化”与“外化”的中介和纽带。因此必须注重实践转化,坚持教育引导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公安院校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群众和基层公安机关,通过参与重大社会活动(奥运会、世博会、大运会等)的安全保卫、基层公安机关专业实习、优秀警务室和民警的学习交流、公安民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把具体的价值判断和对“四个忠于”的理解渗透到实际行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实现校外实践和校内学习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使社会实践成为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有效载体,切实提高学生的行为忠诚度。
参考文献:
[1]陈立川.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学生忠诚警魂.公安教育,2007.6.
[2]吴松荣.围绕核心价值观培育创新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国高等教育,2012.12.
[3]西娜,吴芬芬.人民警察忠诚教育终身机制调研报告.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9.3.
项目:本文为江西警察学院课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教育研究》2012YB005的结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