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死刑案件中存疑证据之思考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刑案件中证据的采用标准同其它普通刑事犯罪案件一样,应满足关联性、全局性和真实性的要求,但死刑是一种剥夺他人生命权益的刑种,错判时,所承担的社会成本极高。因此,实施死刑时应慎之又慎,一定要求"铁证"办"铁案"。当涉及死刑案件中之证据处于"两可选择"之际,即证据、事实的认定缺乏排他性,可作这样认定,也可作那样认定的时候,法院、法官应立足和着眼于无罪推定,从有利于被告人的方面去理解和认定存疑证据。
  一、当主要证据存疑,且涉及罪与非罪的时候,要从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去考虑,直接作出无罪认定。
  例如,王某雇请陈某携带茶叶过境,与陈某一起到某茶店购买了六罐茶叶,返酒店后,王某私下将其中两罐茶叶掏出,装进3000克冰毒后,再拿回某茶店,请店主按原样密封包装。第二天陈某携带茶叶过境,警察在检查时从茶叶中搜出冰毒3000克。案发后王某潜逃不知去向。陈某辩称对所携带的茶叶藏有毒品的情况并不知情。一审法院认为,陈某运输毒品被当场查获,数额巨大,对所带毒品不知情的辩解缺乏证据支持,故以运输毒品罪判处陈某死刑。二审法院却认为,陈某与王某一起到某茶叶店购买的确是茶叶,王某拿装有冰毒的茶叶罐再回茶叶店,请店主按原样密封包装时陈某不在场(这有店主的陈述证明),本案又因王某潜逃而缺欠王某的口供证据,所以认定陈某对毒品知情的证据不足,不知情的可能性更大,故"从无罪推定"的角度出发,认定陈某对所携带的毒品不知情,遂宣判陈某无罪。
   二、可以认定主要犯罪证据,但影响罪责承担的个别证据未具完全的排他性,个别证据存疑,重判证据不足,轻判证据充足,应不择重而择轻判处。
  例如,李某用水果刀刺中张某心脏,至张某抢救无效死亡。李某辩称是张某在争吵中先用水果刀追赶李某,并刺伤了李某胳膊,后李某抢过水果刀刺伤了张某。案发现场无目击证人,李某的胳膊确有刀刺伤。一审法院认为李某伤害张某,致张某死亡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张某先动刀刺伤李某的可能性未得到合理排除,证据存疑,故此,以故意伤害罪判外李某死缓刑。一审宣判后,李某没有上诉,检察院也没有提出抗诉。
  三、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如果多数案犯在逃尚未追捕归案,已归案的少数案犯在罪责上又否认或互相推托。
  主要责任确实难以划清的时候,对已归案的少数案犯,宜留有余地,不应判外死刑立即执行
  例如,2001年5月10日晚,丁某、梁某等四人抢劫刘某摩托车,并用匕首捅死刘某后潜逃。同年6月,丁某被公安机关捕获归案,丁某在公安、检察及法院审判阶段,口供一致,称刘某是他自己用刀捅死,与他人无关,一审法院判决丁某死刑时丁某也没有上诉。在死刑复核时,复核审法院认为,本案四人作案三人在逃,认定丁某参与共同抢劫并导致刘某死亡的事实是清楚的,但认定丁某是直接致人死亡的凶手主要是凭丁某的口供来判断的,离"铁证"、"铁案"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故此改判丁某死缓刑。2003年8月,同案人梁某被追捕归案,梁某在诉讼的各个阶段一直供述杀害刘某是他一人所为,与他人无关。一审法院判决其死刑,他也表示认罪服判,没有上诉。复核审法院审查后认为,在本案中,丁某、梁某都分别坚持供认是自己杀害刘某,与他人无关,同案人尚有两人在逃,己归案的两人难以认定谁才是真正直接致人死亡的凶手,故此,仍改判梁某死缓刑。复核审法院先后两次改变一审法院判决,丁某、梁某分别从死刑改判为死缓刑。
  四、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如果多数或半数案犯已归案(如两人作案一人在逃或三人作案一人在逃),主要罪责可以划清认定,对已归案的半数或多数案犯,该判死刑的可判死刑。
  例如,胡某、蒋某到蔡某家盗窃,被蔡某发现后,胡某用菜刀砍死蔡某,蒋某用铁锤砸死蔡某的女儿。作案后胡某被公安抓获,蒋某却潜逃不知去向。在公安侦查阶段,胡某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口供交代与现场勘查吻合。但检察院提起公诉后,胡某即全盘翻供,称砍死蔡某和砸死蔡某女儿都是蒋某干的,自己只是抱着蔡某的腰,摔倒蔡某。杀人凶器菜刀、铁锤被胡某、蒋某逃跑时抛人大海,侦查人员无法搜集归案。在蔡某家中的衣柜门上提取了胡某右手中指和无名指的指纹。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胡某曾作有罪供述的口供与现场勘查一致,作案现场留有胡某的指纹,胡某虽然翻供否认杀人,但仍然承认自己动过手,在蒋某尚未缉捕归案,分不清罪责的情况下,应认定为共同杀人。两名犯罪分子在抢劫中杀害两人,罪行属极其严重,故一审法院判外胡某死刑。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判决,并核准了胡某的死刑。
  五、在共同故意杀人犯罪案件中,有的时候案犯罪责相当,轻重难分的,要从实际出发,审慎处理。
  例如,杨某、朱某、董某、何某等四人在抢劫过程中,杨某按勒被害人张某颈部,朱某按住了张某双手,董某坐压张某腰部、何某按压住张某双脚,共同杀死了张某。在本案中,杨某、朱某、董某、何某在致张某死亡问题上,罪责相当,在实践中,对此类案件往往有如下三种不同的认定和处理模式:一是认为罪责等同,难分轻重,且每一案犯都属罪行极其严重,对所有同案人都判处死刑;二是认为罪责不可能等同,事物总是可分的,从对等报应的角度出发,应判处其中一人死刑,其余在死缓刑以下量刑;三是认为既然罪责分不清轻重,就应当按有利被告原则处理,都不宜适用死刑。实践中以第一、二种做法为多见,第三种做法极为少见。笔者认为,由于共犯的罪责难以分清,就对所有共犯都适用死刑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刑罚的超等量报应,使刑罚的面目变得残忍可憎。而由于共犯的罪责分不清轻重,就对所有共犯都不适用死刑的做法,在保留适用死刑的今天,会显得对人民群众人身安全的保护过于冷漠,而对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则过于仁慈。因此,笔者赞同第二种做法,在司法实务中,没有绝对同一的罪责,没有罪行绝对均等的罪犯,在适用刑罚时,尤其适用死刑时,要始终贯彻坚持惩罚打击少数,挽救教育多数的方针。
  六、在雇凶杀人、伤人,或组织、策划指挥他人杀人、伤人案件中,罪责的划分应道循如下原则:一人指挥,多人杀人(伤害),则指挥者罪责最重;一人指挥,一人或个别人去杀人(伤害),则杀人(伤者)者罪责最重。
  例如,在孙志刚被故意伤害致死案中,因殴打伤害孙志刚的凶手达到12人,孙志刚被乱拳、乱脚打踢致死,分不出谁是直接致孙志刚死亡的凶手。因此,相对而言,组织指挥者的罪责要重一点,尽管组织、指挥者未动手伤害,但仍列为第一号被告,被法院依法判外死刑(另一名实施殴打伤害行为较多的案犯被依法判外死缓刑,其余案犯也给予了相应的刑罚制裁)。又如,赵某雇请庞某教训伤客杨某,于是庞某纠合郭某一起对杨某拳打脚踢,致杨某肝脏破裂死亡。在本案中,庞某直接致杨某死亡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罪责显然重过赵某、郭某。因此,法院依法判决庞某死刑、赵某死缓刑、郭某无期徒刑。
  七、是共同犯罪还是单独犯罪,证据存疑,难以划分的时候,也应从有利被告方面去认定。
  例如,王某雇请李某、孙某、刘某到昆明市运输毒品,每位得报酬70元,李某亲自到汽车站接待孙某、刘某,并将用避孕套包装好的毒品海络因予以分配,由三人各自将毒品吞人体内。三人在昆明期间乘车费、住宿费均由李某负责支付。三人在某市国际机场被公安人员抓获。李某从体内排出毒品42粒,净重342克;孙某排出70粒,重583.5克,刘某排出58粒,重489克。一审法院认为李某、孙某、刘某为共同犯罪,李某在案中起组织、指挥作用,体内藏毒的数量虽然比孙某、刘某少。但罪责要比孙某、刘某大。鉴于每人体内藏带毒品的数量大,故分别判处李某、孙某、刘某死刑。二审法院审查后认为,既然一审法院认定本案为共同犯罪,且李某在犯罪中起组织指挥作用,李某的罪责比孙某、刘某大,那么对李某的,刑就应当比孙某、刘某重,不宜不分轻重都判处死刑;在本案中,如果有组织指挥者,就应当有主、从犯,对从犯可以从轻、减轻处罚;在划分罪责的时候认定为共同犯罪,但在量刑的时候又认定为单独犯罪,致使责任证据处于"两可选择",即既可定共同犯罪,又可定单独犯罪。但从量刑角度看,认定共同犯罪对第二、第三号被告有利(可不适用死刑);而认定为单独犯罪,即不利于第二、三号被告(都应适用死刑);本案有共同故意,也有共同行为和共同消费,至于是否共同分成没有结论(在毒品排出前被摘),认定为单独犯罪的证据不足。因此,二审法院最后认定本案为共同犯罪,李某为主犯,判外死刑立即执行;孙某、刘某为从犯,判处死缓刑。
  八、主要犯罪证据可以认定,但离"铁证"、"铁案"的要求仍有差距的,在量刑上也应留有余地,不宜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例如,张某与牛某(在逃)共同出资22000元购买毒品海络因,张某通过电话与云南毒贩"小范"联系购买毒品,并将购毒款汇往毒贩指定的银行帐号。张某与牛某共同雇请"小妹"(在逃)到云南将毒品带回广州交给牛某,牛某将毒品带到张某家中交给张某,张某将毒品藏于枕头底下,即外出联系毒品买主。与张同居的女友杨某为了避免别人发现毒品,又将毒品藏入床下的皮箱内。公安人员抓获张某、杨某,并在张某的住处查获海络因400克。一审法院认为,张某贩卖毒品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毒品数额大,没有法定的从轻情节,遂以贩卖毒品罪判处张某死刑。二审法院审理后却认为,张某贩卖毒品的事实有张某在公安侦查期间的交代、汇款到云南的凭证、女友杨某及同乡贾某的证言等,应认定张某贩卖毒品的犯罪事实。但从"铁证"、"铁案"的要求看,证据尚有一定的缺陷,仍未具完全的排他性,未完全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张某贩卖毒品的主要证据是凭张某翻供前曾作过的有罪供述,没有证据证明张某曾贩卖过毒品,同案人牛某、"小妹"又在逃,致使一些必要的证据欠缺。故此,二审法院认定张某构成贩卖毒品罪,但在量刑上改判为死缓刑。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现行军品定价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军品的不同性质范围,对浮动定价模式、质量指标定价模式、技术含量定价模式在军品定价中的应用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定价模式;初探。    我军装备购置现行的"成本加利润"的定价模式,对稳定军品价格、调节军队和企业双方利益和合理使用装备购置经费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一是按产品成本的5%计算利润,成本越高,利润越大,误导企业设法加大产品成本,
期刊
摘 要:本文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研究的视角,以休闲体育消费为其主线,阐述了休闲体育在经济学方面的意义,确立了休闲体育的经济立场,为认识休闲体育提供经济学基础。指出了休闲体育发展的经济学意义,说明了建立休闲体育产业的必要性。  关键词:经济学;视角;体育;休闲。    经济是休闲体育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制约着休闲体育的发展水平,这是大家的共识。全面建设
期刊
摘 要:军队审计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必须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角度着手。  关键词:审计文化;有效途径。    军队审计事业的发展,审计物质文化是基础,审计制度文化是保障,审计精神文化是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推动军队审计事业创新和发展,必须全面推进军队审计文化的培育与构建。    (一)加强军队审计物质文化建设,夯实军队审计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军
期刊
摘 要:努力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高标准抓好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对搞好财会工作、维护财经秩序非常重要  关键词:会计;会计职业道德;强化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职业客观地要求会计人员承担起本职工作对所服务对象、甚至对社会和国家的道德使命与职责,并在对道德使命与职责的深刻理解和体验中,产生一种职业义
期刊
通常人们判断一个法域是不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关键是看它有没有自己独特的调整对象。科学地界定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研究经济法这门学科和法律部门所应首先解决的问题。因为只有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我们才能弄清楚经济法的其他理论问题,因此,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同时也是研究经济法理论所必须而且也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经济法的外
期刊
摘 要:《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唯一的一部小说。本文主要通过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斯卡利特的性格特点的分析,揭示出斯卡利特的性格中体现了一些典型的美国民族性格--追求金钱、自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很强的适应性和乐观自信的精神,而这正是《飘》这部名著倍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斯卡利特;《飘》;民族性格。    一、引言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又译《乱世佳人
期刊
摘 要:审计标准是进行绩效审计的首要条件,没有标准可循,审计评价也就无据可依,因此,必须尽快制定我军的军队采购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关键词:绩效审计;军队采购;评价指标体系。    对军队采购进行绩效审计,实际上是对军队采购活动的效益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应有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由于我国军队采购启动时间不长,这方面的法规、准则及评价标准还较少。笔者提出一些审计评价标准,以供参考。这里提出的数量标准一般
期刊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期,加之财政运行本身就已经充满了风险因素,我国政府所面临的财政风险可能比其他国家都要严峻,因而,我国很有必要研究编制财政风险预算。  1、财政风险预算  财政风险预算实际上属于一种管理财政风险的财政计划.按照世界银行有关专家的解释,目前大约有四种方法可供政府选择,管理他们的财政风险:  1)让政府公开其所面临的几种类型的财政风险;  2)将财政风险因素融入正在进行的预算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建立军队经费管理责任制重要意义和实施基础的探讨,对责任制度的实施进行深入思考,从中得出有关责任制管理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军队经费管理;责任制;思考。    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深入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任务的日益繁重,军队经费管理的责任越来越大,加强监督和管理,依法、合理、有效地分配和管理经费,从机制和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已成为军队建设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因此,有必要准确把握经费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了绩效导向的零基预算改革的总体思路、预算编制与决策机构的设置与职责、总部建设性项目预算编制步骤。  关键字:绩效导向;零基预算;改革。    从2001年开始,我军进行了预算编制改革,除标准经费外,军费基本上实行了零基预算编制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执行中,这种预算编制方法出现了明显的缺陷。深入研究之下,可以发现我军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存在着重视其作为经费分配或者计划工具的功能,而忽视了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