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人群体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工人群体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影响和高校图书馆对工人群体管理的缺失,文章从教育、激励、约束三个方面对工人群体的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人群体 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B
工人群体是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一线岗位上的重要群体,他们的举止言行、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对图书馆服务形象和服务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工人群体一般没有受过正规的全日制高等教育,其自身素质与高校高素质读者群对信息服务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将工人群体的管理纳入高校图书馆重点管理范畴,以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笔者认为,对工人群体的管理应重点抓好三个环节:教育、激励、约束。
一、教育
(一)世界观教育
世界观教育是思想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工人群体接受教育的必备课程。世界观以根本性的指导观念和全局性的看待问题的方式,帮助人们确立明确的观点和看法,为人类行为的定向指明方向。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决定了他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态度对待周围的世界,正确的世界观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错误的世界观则导致人们错误的倾向,因此,正确世界观的引导和教育对于确定人类自身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对工人群体世界观教育的目的即在于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做好图书情报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世界观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活动,在教育方式上应做到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一般教育与典型教育相结合。图书馆可通过理论教育和案例教育的形式,实现对工人群体的世界观教育。理论教育主要可邀请学校领导、相关学院老师讲授思想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相关课程,加深对世界观的理解和认识;案例教育可以以英雄模范、劳动模范、身边的先进人物为题材,以其真实的事迹感化人、教育人。
(二)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指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它既是对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图书馆职业道德是做好图书馆工作的基本职业要求,是图书馆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图书馆工人群体大多在图书馆的一线工作,他们接触读者最多,最能代表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行业形象,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让他们知道在图书馆职业活动中应该怎样做,怎样才能以良好的态度和正确的行为规范服务读者,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200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制定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使图书馆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行为有了法律的依据,《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是图书馆的行动纲领,也是图书馆员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图书馆应以此为学习内容,加强工人群体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领会和牢记其中的精神和内容,并贯彻于实际工作当中。
(三)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前提,也是衡量图书馆工作质量的尺度,它关系着履行职务的质量,关系着业务工作能否优质、高效、规范、科学。在高校图书馆,虽然工人群体从事的都是最基本的事物性工作,但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以及高校图书馆读者群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发展,工人群体的角色也将发生相应的转变,需承担越来越多的职责,如阅读指导、参考咨询、用户教育、知识导航等,这就对工人群体提出了高要求,不仅要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检索等技能。但由于工人群体没有晋级的压力,图书馆对其继续教育问题亦不加重视,所以他们很少学习,致使其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很难胜任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要求。虽然目前许多工人都在通过各类成人教育主动接受继续教育,但由于未摆脱片面追求学历和文凭的倾向,因此所选专业和科目同实际工作缺乏联系,图书馆也未根据工作需要加以引导,造成学习与实际工作错位、脱节,没能起到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作用,因此,加强工人群体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二、激励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据心理学家统计,如果一个人没有受到激励,在工作中仅能发挥自身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则能发挥80%-90%。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对于工人群体的激励应根据工人群体的具体特点,从形式和意义上,采取有别于其他人员的激励方式。
(一)平衡心态的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激励过程中最基本的激励方式。受学历、职称等条件限制,在高校,工人群体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往往低于其它人员,而其工作岗位和所从事的工作又常常与许多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工作人员一致,这种“同工不同酬”现象的存在,势必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人群体的心理状态,使其产生了一种不平衡心理,在这种不平衡心理的驱动下,工人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为了缓解工人群体由此而引起的心理失衡感,图书馆可采取定期发放劳保费用和劳保物品的方式给予工人群体适当的补贴,以激发其努力工作的热情。
(二)体现尊重的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关爱和尊重,与员工建立起真挚的情感。情感激励体现了管理者的人文关怀。人都是有感情、有思想、有尊严的,每个人都希望在人格上和情感上得到尊重,处于图书馆相对底层的工人群体更需要管理者重视和关爱。图书馆管理者只有给予其真正的关心、爱护和尊重,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不遗余力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图书馆的发展尽心尽力。
(三)倡导公平的奖惩激励
激励强化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得到肯定,行为主体就会巩固和保持原来的行为;反之,行为的结果受到否定,行为主体就会修正或放弃原来的行为。根据这一原理,对图书馆工人群体中服务态度好、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进行表彰和奖励,而对态度生硬、服务质量差的同志进行批评和教育,有利于光大积极行为,纠正不良倾向,树立图书馆良好风气和社会形象。值得指出的是,奖惩激励运用得好,可以起到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奖惩激励运用不好,则可能使个别同志“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图书馆奖惩激励的运用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以使奖惩结果更具说服力。
(四)关注价值的参与激励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其积极性的有效方法。运用参与激励,让工人群体参与图书馆的决策、规章制度的制定、对某些事情的处理和对某些问题的讨论,既可以使其形成对图书馆的归属感、认同感,又可以体现其价值,满足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催人奋进的竞争激励
竞争即是优胜劣汰,只有通过竞争才能激发人的进取心、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运用竞争激励的方法有利于挖掘人的潜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全员聘任制即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在图书馆内部推行全员竞争上岗,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通过按需设岗、公开岗位、双向选择、择优聘任,可以使工人群体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从而刺激其努力实现完成工作目标的愿望。
三、约束
约束是指通过某种特定的条件和方式对人的行为加以限制的过程。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对工人群体的管理,只有教育和激励是不够的,必须引入约束机制,加强对工人群体的约束管理。约束主要指制度约束,它是一种以制度和程序为基础的刚性管理模式,要实施有效的约束管理需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图书馆实施约束管理的基础,规章制度的制定应遵循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易于检查的原则。在图书馆管理中,对人力资源有制约、约束作用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及各馆具体的规章制度如《图书馆岗位职责》、《图书馆业务工作规范》、《工作人员守则》、《图书馆考勤办法》、《工作人员考核细则》、《工作人员举止和语言规范》等等。《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是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制定的行业自律标准,是图书馆人员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准则;图书馆具体的规章制度则是各馆根据工作和管理需要而自行制定的,为了使这些规章能够较好地落实到实处,在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让大家“参政议政”,以便于达成共识,使大家在遵守自己参与制定的规章制度时,具有一定的基础。
(二)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是图书馆实施约束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依据《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和图书馆规章制度定期对工人群体的工作状况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可以起到检查及控制的作用,进而促使工人群体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讲职业道德,尽职业责任、守职业纪律。考核评价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随机抽查。考核的内容根据考核的标准应包括:①品德。主要是指职业道德,包括纪律性、责任感和积极性等。②能力。指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开拓创新、发展潜力等。③工作态度。主要指出勤情况以及奉献精神。④工作业绩。即工作质量和数量,主要包括工作方法、服务意识、工作目标以及完成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读者监督
读者作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接受着来自图书馆各方面的服务,他们对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言谈举止、精神风貌、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最有发言权,因此,读者监督是图书馆管理最有约束力的监督方式。图书馆可以将职业道德准则和规章制度公诸于众,要求工作人员挂牌上岗,接受读者监督;也可以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对话、意见薄等形式收集和征求读者对工作人员的评价意见,由此来检查工人群体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好坏,衡量服务水平的高低。
[参考文献]
[1]曹润生,张澍军.论作为人类教育之根本的世界观教育.社会科学战线,2007(6):224-229
[2]肖群.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新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1):5-6
[3]罗玉英.关于构建高校图书馆激励机制的思考.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5):103-105
[4]邱薇.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范式下的绩效考评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4)
[5]李管书.试论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图书馆论坛,2003(5):15-17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 河北保定)
[关键词]工人群体 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B
工人群体是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一线岗位上的重要群体,他们的举止言行、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对图书馆服务形象和服务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工人群体一般没有受过正规的全日制高等教育,其自身素质与高校高素质读者群对信息服务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将工人群体的管理纳入高校图书馆重点管理范畴,以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笔者认为,对工人群体的管理应重点抓好三个环节:教育、激励、约束。
一、教育
(一)世界观教育
世界观教育是思想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工人群体接受教育的必备课程。世界观以根本性的指导观念和全局性的看待问题的方式,帮助人们确立明确的观点和看法,为人类行为的定向指明方向。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决定了他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态度对待周围的世界,正确的世界观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错误的世界观则导致人们错误的倾向,因此,正确世界观的引导和教育对于确定人类自身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对工人群体世界观教育的目的即在于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做好图书情报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世界观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活动,在教育方式上应做到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一般教育与典型教育相结合。图书馆可通过理论教育和案例教育的形式,实现对工人群体的世界观教育。理论教育主要可邀请学校领导、相关学院老师讲授思想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相关课程,加深对世界观的理解和认识;案例教育可以以英雄模范、劳动模范、身边的先进人物为题材,以其真实的事迹感化人、教育人。
(二)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指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它既是对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图书馆职业道德是做好图书馆工作的基本职业要求,是图书馆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图书馆工人群体大多在图书馆的一线工作,他们接触读者最多,最能代表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行业形象,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让他们知道在图书馆职业活动中应该怎样做,怎样才能以良好的态度和正确的行为规范服务读者,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200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制定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使图书馆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行为有了法律的依据,《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是图书馆的行动纲领,也是图书馆员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图书馆应以此为学习内容,加强工人群体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领会和牢记其中的精神和内容,并贯彻于实际工作当中。
(三)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前提,也是衡量图书馆工作质量的尺度,它关系着履行职务的质量,关系着业务工作能否优质、高效、规范、科学。在高校图书馆,虽然工人群体从事的都是最基本的事物性工作,但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以及高校图书馆读者群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发展,工人群体的角色也将发生相应的转变,需承担越来越多的职责,如阅读指导、参考咨询、用户教育、知识导航等,这就对工人群体提出了高要求,不仅要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检索等技能。但由于工人群体没有晋级的压力,图书馆对其继续教育问题亦不加重视,所以他们很少学习,致使其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很难胜任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要求。虽然目前许多工人都在通过各类成人教育主动接受继续教育,但由于未摆脱片面追求学历和文凭的倾向,因此所选专业和科目同实际工作缺乏联系,图书馆也未根据工作需要加以引导,造成学习与实际工作错位、脱节,没能起到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作用,因此,加强工人群体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二、激励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据心理学家统计,如果一个人没有受到激励,在工作中仅能发挥自身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则能发挥80%-90%。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对于工人群体的激励应根据工人群体的具体特点,从形式和意义上,采取有别于其他人员的激励方式。
(一)平衡心态的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激励过程中最基本的激励方式。受学历、职称等条件限制,在高校,工人群体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往往低于其它人员,而其工作岗位和所从事的工作又常常与许多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工作人员一致,这种“同工不同酬”现象的存在,势必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人群体的心理状态,使其产生了一种不平衡心理,在这种不平衡心理的驱动下,工人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为了缓解工人群体由此而引起的心理失衡感,图书馆可采取定期发放劳保费用和劳保物品的方式给予工人群体适当的补贴,以激发其努力工作的热情。
(二)体现尊重的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关爱和尊重,与员工建立起真挚的情感。情感激励体现了管理者的人文关怀。人都是有感情、有思想、有尊严的,每个人都希望在人格上和情感上得到尊重,处于图书馆相对底层的工人群体更需要管理者重视和关爱。图书馆管理者只有给予其真正的关心、爱护和尊重,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不遗余力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图书馆的发展尽心尽力。
(三)倡导公平的奖惩激励
激励强化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得到肯定,行为主体就会巩固和保持原来的行为;反之,行为的结果受到否定,行为主体就会修正或放弃原来的行为。根据这一原理,对图书馆工人群体中服务态度好、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进行表彰和奖励,而对态度生硬、服务质量差的同志进行批评和教育,有利于光大积极行为,纠正不良倾向,树立图书馆良好风气和社会形象。值得指出的是,奖惩激励运用得好,可以起到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奖惩激励运用不好,则可能使个别同志“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图书馆奖惩激励的运用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以使奖惩结果更具说服力。
(四)关注价值的参与激励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其积极性的有效方法。运用参与激励,让工人群体参与图书馆的决策、规章制度的制定、对某些事情的处理和对某些问题的讨论,既可以使其形成对图书馆的归属感、认同感,又可以体现其价值,满足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催人奋进的竞争激励
竞争即是优胜劣汰,只有通过竞争才能激发人的进取心、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运用竞争激励的方法有利于挖掘人的潜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全员聘任制即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在图书馆内部推行全员竞争上岗,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通过按需设岗、公开岗位、双向选择、择优聘任,可以使工人群体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从而刺激其努力实现完成工作目标的愿望。
三、约束
约束是指通过某种特定的条件和方式对人的行为加以限制的过程。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对工人群体的管理,只有教育和激励是不够的,必须引入约束机制,加强对工人群体的约束管理。约束主要指制度约束,它是一种以制度和程序为基础的刚性管理模式,要实施有效的约束管理需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图书馆实施约束管理的基础,规章制度的制定应遵循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易于检查的原则。在图书馆管理中,对人力资源有制约、约束作用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及各馆具体的规章制度如《图书馆岗位职责》、《图书馆业务工作规范》、《工作人员守则》、《图书馆考勤办法》、《工作人员考核细则》、《工作人员举止和语言规范》等等。《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是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制定的行业自律标准,是图书馆人员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准则;图书馆具体的规章制度则是各馆根据工作和管理需要而自行制定的,为了使这些规章能够较好地落实到实处,在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让大家“参政议政”,以便于达成共识,使大家在遵守自己参与制定的规章制度时,具有一定的基础。
(二)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是图书馆实施约束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依据《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和图书馆规章制度定期对工人群体的工作状况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可以起到检查及控制的作用,进而促使工人群体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讲职业道德,尽职业责任、守职业纪律。考核评价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随机抽查。考核的内容根据考核的标准应包括:①品德。主要是指职业道德,包括纪律性、责任感和积极性等。②能力。指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开拓创新、发展潜力等。③工作态度。主要指出勤情况以及奉献精神。④工作业绩。即工作质量和数量,主要包括工作方法、服务意识、工作目标以及完成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读者监督
读者作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接受着来自图书馆各方面的服务,他们对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言谈举止、精神风貌、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最有发言权,因此,读者监督是图书馆管理最有约束力的监督方式。图书馆可以将职业道德准则和规章制度公诸于众,要求工作人员挂牌上岗,接受读者监督;也可以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对话、意见薄等形式收集和征求读者对工作人员的评价意见,由此来检查工人群体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好坏,衡量服务水平的高低。
[参考文献]
[1]曹润生,张澍军.论作为人类教育之根本的世界观教育.社会科学战线,2007(6):224-229
[2]肖群.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新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1):5-6
[3]罗玉英.关于构建高校图书馆激励机制的思考.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5):103-105
[4]邱薇.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范式下的绩效考评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4)
[5]李管书.试论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图书馆论坛,2003(5):15-17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 河北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