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动,是细细下着的雨,是默默流着的泪,每年早春时节,它如约而来。和善良、正直、勇敢、高贵的人们约会,每年的春天也因此更有春意……”这是敬一丹在《感动中国》节目的开篇语。每年春天与“感动”相约,每一次都被深深感动。这就是《感动中国》的魅力,日久弥新,深入灵魂。它就像“在心灵里播下一粒种子,虽然这粒小小的种子,不会马上长成参天大树,但内在的生命力使得它终会生长起来,带来长久的美好”。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孙家栋: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孙家栋求学时,被选派到前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1958年,孙家栋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1967年又被钱学森点将,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从此与中国卫星结下不解之缘。
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对几次关键的人生转折,孙家栋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他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中国第一枚导弹主任设计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总负责人,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同步试验通信卫星等卫星系统总设计师,第一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第一颗资源探测卫星、第一颗大容量通信卫星、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第一颗导航卫星“北斗”等工程大系统总设计师。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孙家栋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考场速写:作为一名航天人,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其间的艰辛和压力可想而知,而“豁出命去爱航天事业”是对所遇困境和所获成就的最好注脚。仰望星空,我们不能忘记这位为祖国默默耕耘的航天人。
“耶鲁”村官
秦玥飞: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
秦玥飞,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专业的高材生,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6个年头。
2011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2014年服务期满,秦玥飞认为“输血”并非最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用“造血”建设乡村。
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2016年,吸引了30名来自北大、清华、耶鲁、加州等名校的“乡村创客”,服务于15个国家级贫困村。
考场速写:秦玥飞说:“我必须得了解我自己国家的最普通的老百姓,他们的生活当中有什么样的酸甜苦辣,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去改变,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秦玥飞把自己的青春梦想安放在田垄上,悉心耕耘,静待收获的时节。
最美教师
支月英:36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支月英,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19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200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带出了1000多名孩子,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有的人说我是傻子,说我特傻,我是这样想的,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支月英如是说。
考场速写:为了让山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支月英坚守深山36载。学生们对她的称呼,从最初的“支姐姐”,到后来的“支妈妈”,再到现在的“支奶奶”。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选择坚守不容易,支姐姐的不言之教,已经让学生看见了什么是良知和操守。
器成走天下,技能报祖国
李万君: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
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李万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仅一套“构架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就为企业节约了3000多万元。如今,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向架年产量超过9000个,比龐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世界三大轨道车辆制造巨头的总和还多。
每次来到车站,站到自己亲手打造的高铁列车前,他说,把每一条焊缝焊好,李万君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把手中的产品,用技术、用技能不断地升华,最后达到极致,变成艺术品,这就是工匠。
考场速写:中国的高铁从无到有,再到冲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中间凝聚着、传承着中国工人朴素的匠人精神,李万君就是代表之一。李万君把手中的焊枪使得出神入化,两根直径仅有3.2mm的不锈钢焊条,可以被他分毫不差地对焊在一起,而且不留一丝痕迹;听到20米外的焊接声,他就能判断出电流、电压的大小、焊缝的宽窄、是平焊还是立焊以及焊接的质量如何。他认为,高铁员工骨子里的工匠精神就是把每件产品都打造成艺术品。
三闯火海救人英雄
王锋:带血的脚印,刻写无私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
王锋,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
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志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
王锋的伤情牵动着千万人的心,短短6天时间,收到社会各界捐款两百多万元。10月1日下午,王锋突发肺栓塞,全力抢救无效离世。
考场速写:面对千度的烈焰,在生与死的关键时刻,王锋没有犹豫,没有退缩,以三入火海勇敢救人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令人感动的英雄赞歌。《人民日报》评论:“没有英雄的牺牲,就没有国家的强盛。”我们致敬像王锋这样的英雄,我们应见贤思齐,挺起民族与国家的脊梁。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孙家栋: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孙家栋求学时,被选派到前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1958年,孙家栋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1967年又被钱学森点将,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从此与中国卫星结下不解之缘。
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对几次关键的人生转折,孙家栋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他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中国第一枚导弹主任设计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总负责人,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同步试验通信卫星等卫星系统总设计师,第一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第一颗资源探测卫星、第一颗大容量通信卫星、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第一颗导航卫星“北斗”等工程大系统总设计师。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孙家栋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考场速写:作为一名航天人,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其间的艰辛和压力可想而知,而“豁出命去爱航天事业”是对所遇困境和所获成就的最好注脚。仰望星空,我们不能忘记这位为祖国默默耕耘的航天人。
“耶鲁”村官
秦玥飞: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
秦玥飞,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专业的高材生,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6个年头。
2011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2014年服务期满,秦玥飞认为“输血”并非最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用“造血”建设乡村。
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2016年,吸引了30名来自北大、清华、耶鲁、加州等名校的“乡村创客”,服务于15个国家级贫困村。
考场速写:秦玥飞说:“我必须得了解我自己国家的最普通的老百姓,他们的生活当中有什么样的酸甜苦辣,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去改变,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秦玥飞把自己的青春梦想安放在田垄上,悉心耕耘,静待收获的时节。
最美教师
支月英:36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支月英,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19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200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带出了1000多名孩子,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有的人说我是傻子,说我特傻,我是这样想的,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支月英如是说。
考场速写:为了让山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支月英坚守深山36载。学生们对她的称呼,从最初的“支姐姐”,到后来的“支妈妈”,再到现在的“支奶奶”。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选择坚守不容易,支姐姐的不言之教,已经让学生看见了什么是良知和操守。
器成走天下,技能报祖国
李万君: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
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李万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仅一套“构架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就为企业节约了3000多万元。如今,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向架年产量超过9000个,比龐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世界三大轨道车辆制造巨头的总和还多。
每次来到车站,站到自己亲手打造的高铁列车前,他说,把每一条焊缝焊好,李万君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把手中的产品,用技术、用技能不断地升华,最后达到极致,变成艺术品,这就是工匠。
考场速写:中国的高铁从无到有,再到冲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中间凝聚着、传承着中国工人朴素的匠人精神,李万君就是代表之一。李万君把手中的焊枪使得出神入化,两根直径仅有3.2mm的不锈钢焊条,可以被他分毫不差地对焊在一起,而且不留一丝痕迹;听到20米外的焊接声,他就能判断出电流、电压的大小、焊缝的宽窄、是平焊还是立焊以及焊接的质量如何。他认为,高铁员工骨子里的工匠精神就是把每件产品都打造成艺术品。
三闯火海救人英雄
王锋:带血的脚印,刻写无私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
王锋,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
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志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
王锋的伤情牵动着千万人的心,短短6天时间,收到社会各界捐款两百多万元。10月1日下午,王锋突发肺栓塞,全力抢救无效离世。
考场速写:面对千度的烈焰,在生与死的关键时刻,王锋没有犹豫,没有退缩,以三入火海勇敢救人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令人感动的英雄赞歌。《人民日报》评论:“没有英雄的牺牲,就没有国家的强盛。”我们致敬像王锋这样的英雄,我们应见贤思齐,挺起民族与国家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