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指出要发展初中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几何证明和计算题对推理能力的考查无疑是最明显的。对于初学几何的学生来说,对这种题最烦恼的莫过于没有解题思路。而采用“精读-联想”的教学方法,就能让学生快捷地找到解题思路,并且使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科学的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几何证明计算 精读 联想 教学方法 快捷 解题 推理能力 提高
初中数学新课标中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中指出,加强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并发展推理论证能力。几何证明和计算题对学生推理能力的考查无疑是最明显的。这种题目的伸缩性强,大到解答题,小到填空、选择均可出题。以前我在讲解这类问题时常有事倍功半之感:下大力气地讲解,在对自己清晰的思路,凝炼的语言和规范的书写禁不住喝彩时,学生却常投来漠然的目光。他们独立做题时仍然无“路”可走。后来,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我逐渐摸索出了“精读-联想”的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后,学生们解题时找“路”的本领明显提高了。尤其可喜的是他们对几何推理产生了兴趣,一改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
所谓“精读-联想”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在教师调控的节奏下,对题目逐句逐字的精读。边读边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合理的联想。在获得了诸多相关的信息,并对其进行了整合以后,从而发现解题思路的方法。
此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教学目标指向有效教学。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方法上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精读-联想”的教学方法,恰好就是改变教师的“灌输”为学生的“读和想”,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主动地思考后寻找解题思路。同时,这一做法也迎合了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中对意义学习的解释: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是自我发起的活动。另外,在学生自主思索的情况下,每个个体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就为有效学习创造了条件。最后,学生在自主探究后得到了解题思路,更能激发起学习的信心,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因此此教学方法的实效性很强。
运用“精读-联想”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的认知会经历“精读-想象-整理信息-形成信息链(即解题思路)四个过程。这四个过程相互依存。其中的“精读”与“联想”结合的更紧密,要求一边精读一边联想。它们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精读:阅读一本小说时,对于一些冗长无味的段落;我们可以不关注细节,进行跳跃式浏览。与之相反,读数学题目时,则应采用精读的方式,即放慢速度地读,咬文嚼字的读。尤其是,读要读出内容,即洞悉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这是因为,明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且事实上,隐藏在已知条件后面的隐含条件对解题来说往往更为重要。因此,在读数学题时不仅要认真读,更要精读,在读每一句,甚至于每几个字后都要留有一段时间回味和联想,为发现隐含条件做准备。
联想:在对数学题目精读一句之后,要利用发散思维对这句话中的信息点展开合理的想象,从而得出隐含条件。这里要说明三点:一是联想往往是一种条件反射,即由此即想到彼。例如,看到平行线就会想到平行线的性质。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平常对学生进行这种能力的训练和强化。二是联想必须是正确的。想到的是一些学习过的定理、定义等真命题。三是联想到的隐含条件和给出的已知条件必须是相关联的。还是看上面的例子,看到“平行线”这个条件,联想到的是“平行线”的性质,而不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当我们经历了“精读”与“联想”之后,对问题就会获得更多的信息,即直接条件和隐含条件。此时,把这些条件在头脑中整合一下,一般来说,就能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现在就以《菱形的性质》一课为例,介绍一下本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过程:
例2、如图是菱形花坛ABCD,它的边长为20m,∠ABC=60°,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分别精确到0.01m和0.01m2).
师:读“菱形花坛ABCD,边长为20m”,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1:我能想到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生2:我想到了这个花坛的四条边长度相等,都是20m。
师:由“∠ABC=60°”你能想到什么?
生1:我想到了∠ADC=∠ABC =60°。
生2:……
……
生:因为AB=BC,所以△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又因为∠ABC =60°,所以△ABC是等边三角形。
生:我想到了AC=AB=BC=20m。
师:由“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因此AO=CO=1/2AC=10。BO=DO=1/2BD。
生:我想到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AOB、△BOC、△COD、△DOA都是直角三角形。
生:那么就能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O和BD的长度。方法是……
学生们感觉到思路豁然开朗,非常兴奋和踊跃。
师:读“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分别精确到0.01m和0.01m2)”这句,你是怎么想的?
生:两条小路的长前面已经算出来了,花坛的面积则可以看成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面积来求.
生:还可以把它看成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
……
“精读-联想”教学方法来源于教学实践,在实际教学中它确实发挥很大的作用:它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之中;它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作题时各种有个性的思路屡见不鲜;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出了解题思路,长期运用这种方法,学生还能够摆脱教师的提示,独立地完成思考探索的过程,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它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当然,和其他教学方法一样,“精读-联想”的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积淀,也就是说它对于习题课是很有益处的,而对于新授課有时会有局限;同时它能解决的题型有限,具体的,它对于几何计算和证明题以及数学应用题都很有效,但对于计算等等就不适用了。另外,在使用初期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 对于此教学方法在应用方面的拓广和手段方面的提升,还有待于继续探索!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长青乡第一中学校)
[关键词]几何证明计算 精读 联想 教学方法 快捷 解题 推理能力 提高
初中数学新课标中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中指出,加强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并发展推理论证能力。几何证明和计算题对学生推理能力的考查无疑是最明显的。这种题目的伸缩性强,大到解答题,小到填空、选择均可出题。以前我在讲解这类问题时常有事倍功半之感:下大力气地讲解,在对自己清晰的思路,凝炼的语言和规范的书写禁不住喝彩时,学生却常投来漠然的目光。他们独立做题时仍然无“路”可走。后来,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我逐渐摸索出了“精读-联想”的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后,学生们解题时找“路”的本领明显提高了。尤其可喜的是他们对几何推理产生了兴趣,一改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
所谓“精读-联想”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在教师调控的节奏下,对题目逐句逐字的精读。边读边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合理的联想。在获得了诸多相关的信息,并对其进行了整合以后,从而发现解题思路的方法。
此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教学目标指向有效教学。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方法上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精读-联想”的教学方法,恰好就是改变教师的“灌输”为学生的“读和想”,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主动地思考后寻找解题思路。同时,这一做法也迎合了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中对意义学习的解释: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是自我发起的活动。另外,在学生自主思索的情况下,每个个体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就为有效学习创造了条件。最后,学生在自主探究后得到了解题思路,更能激发起学习的信心,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因此此教学方法的实效性很强。
运用“精读-联想”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的认知会经历“精读-想象-整理信息-形成信息链(即解题思路)四个过程。这四个过程相互依存。其中的“精读”与“联想”结合的更紧密,要求一边精读一边联想。它们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精读:阅读一本小说时,对于一些冗长无味的段落;我们可以不关注细节,进行跳跃式浏览。与之相反,读数学题目时,则应采用精读的方式,即放慢速度地读,咬文嚼字的读。尤其是,读要读出内容,即洞悉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这是因为,明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且事实上,隐藏在已知条件后面的隐含条件对解题来说往往更为重要。因此,在读数学题时不仅要认真读,更要精读,在读每一句,甚至于每几个字后都要留有一段时间回味和联想,为发现隐含条件做准备。
联想:在对数学题目精读一句之后,要利用发散思维对这句话中的信息点展开合理的想象,从而得出隐含条件。这里要说明三点:一是联想往往是一种条件反射,即由此即想到彼。例如,看到平行线就会想到平行线的性质。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平常对学生进行这种能力的训练和强化。二是联想必须是正确的。想到的是一些学习过的定理、定义等真命题。三是联想到的隐含条件和给出的已知条件必须是相关联的。还是看上面的例子,看到“平行线”这个条件,联想到的是“平行线”的性质,而不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当我们经历了“精读”与“联想”之后,对问题就会获得更多的信息,即直接条件和隐含条件。此时,把这些条件在头脑中整合一下,一般来说,就能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现在就以《菱形的性质》一课为例,介绍一下本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过程:
例2、如图是菱形花坛ABCD,它的边长为20m,∠ABC=60°,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分别精确到0.01m和0.01m2).
师:读“菱形花坛ABCD,边长为20m”,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1:我能想到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生2:我想到了这个花坛的四条边长度相等,都是20m。
师:由“∠ABC=60°”你能想到什么?
生1:我想到了∠ADC=∠ABC =60°。
生2:……
……
生:因为AB=BC,所以△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又因为∠ABC =60°,所以△ABC是等边三角形。
生:我想到了AC=AB=BC=20m。
师:由“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因此AO=CO=1/2AC=10。BO=DO=1/2BD。
生:我想到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AOB、△BOC、△COD、△DOA都是直角三角形。
生:那么就能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O和BD的长度。方法是……
学生们感觉到思路豁然开朗,非常兴奋和踊跃。
师:读“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分别精确到0.01m和0.01m2)”这句,你是怎么想的?
生:两条小路的长前面已经算出来了,花坛的面积则可以看成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面积来求.
生:还可以把它看成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
……
“精读-联想”教学方法来源于教学实践,在实际教学中它确实发挥很大的作用:它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之中;它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作题时各种有个性的思路屡见不鲜;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出了解题思路,长期运用这种方法,学生还能够摆脱教师的提示,独立地完成思考探索的过程,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它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当然,和其他教学方法一样,“精读-联想”的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积淀,也就是说它对于习题课是很有益处的,而对于新授課有时会有局限;同时它能解决的题型有限,具体的,它对于几何计算和证明题以及数学应用题都很有效,但对于计算等等就不适用了。另外,在使用初期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 对于此教学方法在应用方面的拓广和手段方面的提升,还有待于继续探索!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长青乡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