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老而美丽的江城——黄州,有一处用苏轼的号命名的游览胜地——东坡赤壁。苏轼怎么和黄州赤壁发生关系呢?这得从北宋的一场文字狱——乌台诗案说起。
乌台,即御史台,封建国家的中央监察机关。旧传御史台植有柏树,上有乌鸦数千只,因称乌台。公元1079年四至六月,御史府谏官李定等人摘录《苏子瞻学士钱塘集》中的诗文,附会新法,无限上纲,给苏轼加上包藏祸心,怨恨皇帝,毁谤朝廷,漫骂新法等莫须有的罪名,先后四次上书弹劾苏轼。七月底,御史台官吏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了苏轼,并将其押至京城,投入监狱。其家被查抄,其书稿被烧毁,并且牵连到一大批人。这就是“乌台诗案”。案发后,他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几乎被逼自杀。后经弟弟苏辙和许多大臣的多方营救,才获释出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生活了四年零两个月。虽然挂了个“团练副使”的头衔,但实际上是个“罪人”,处于“罪废“地位。在如此艰难困苦的逆境中,佛、道思想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他这一时期致君尧舜不得的慰藉。但是,经时济世的儒家思想仍是他无法割舍的追求。他将儒、道、佛三者融合互补,形成了宠辱不惊、进退自如的达观。他游览了鄂东以至大江以南的名胜古迹,创作了66首词、200多首诗、3篇赋、170多篇散文、280多封书信。诗人这一时期政治上的不幸却成了文学上的大幸。
由于赤壁背靠山崖,面临大江,山崖耸峙,雄伟挺拔,大江浩瀚,历来有“江山如画”之称,因此,苏轼经常邀约友人游览此地,并写下了著名的“赤壁三咏”,即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些词赋反映了苏轼贬谪黄州时期复杂的精神世界和感情上的波折。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苏轼的《前赤壁赋》,走进他那复杂的精神世界,探究他感情上一波三折的原因。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生答:人物感情的变化)请同学们画出感情变化的路线图(生画:乐→悲→喜)就此路线图,你能提出一些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后,教师点评并浓缩为三个核心问题:①因何乐极?②为何生悲?③如何转悲为喜?)现在,请带着这三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下面,我们先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来探求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古代文人有“四美”之说,把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看作四种美好的事物。这些美好的事物会激起人什么样的感情?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也写出了“迁客骚人”因不同景象而产生不同感情。你们还记得“至若春和景明”那一段吗?一起背诵一遍!这一段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产生什么样的感情?(生一一回答:美丽的景象,欢乐的感情)。苏轼《前赤壁赋》的开头一段,也是这样。请同学们就上述“四美”,联系作品实际进行分析,看看“苏子与客”到底因何乐极。
时间是初秋月圆之夜,可谓良辰;景象是清风明月大江,恬静闲适而又朦胧辽阔,可谓美景;事件是贤主嘉宾在这样一个美好夜晚乘着小船自由自在地飘荡在赤壁之下的大江上,可谓乐事;感受如“冯虚御风”,“遗世独立”,飘飘欲仙,可谓赏心。在这“四美”当中,真正使“苏子与客”乐极之因是美景、乐事。而这美景是他们拥抱自然时所见,这乐事是他们拥抱自然时所历。因此,使“苏子与客”乐极之缘是拥抱自然。
现在,从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来探求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探讨这个问题时,要联系作者在黄州期间情绪低落的一面,心态苦闷的一面,洞察他在逆境中对人生的看法。这一段“问客”——追问悲因,只有简短的一句话;“客曰”——分析悲因,可分四个层次:从“月明星稀”到“而今安在哉”是第一层。这一层是怀古,即追忆古人古事。古人是谁?(曹孟德)曹孟德是个什么样的人?(“一世之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文中所引曹诗可以看出他的文才出众,从述“下荆州”可以看出他的武功盖世)结果怎么样?(“困于周郎”,一败涂地;至于“而今安在”,还不是“荒冢一堆草没了”?)这说明了什么?(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从“况吾与子”到“沧海之一粟”是第二层。这一层是伤今。对照曹孟德,反观“吾与子”,觉得自己怎么样?(人生渺小,身世卑微)。“哀吾生”二句为第三层。将人生与宇宙进行比较,会觉得人生怎么样呢?(人生短暂,年华易逝)。最后两句为第四层。将理想与现实进行对比,又会觉得人生如何?(人生无奈,壮志难酬)。这一段通过回想人生,发现许多人生忧患和心灵之苦。这人生忧患、心灵之苦正是客人生悲的原因(其实客悲亦自悲)
最后,从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探求第三个问题的答案。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老庄哲学和佛、道思想。这一段文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从段首到“而又何羡乎”,从表面看,写的是什么内容?(苏子就地取材,以水月为喻,讲变与不变的道理)。第二层从“且夫”到段末,从表面看,写的是什么意思?(劝客人与世无争,到大自然中去享受快乐)其实这两层都深蕴着佛道两家思想和庄子哲学。经过苏子这一番劝说(劝客亦自劝),即通过谈玄言理,客人(包括主人)的人生忧患得以解除,心灵之苦得以救治,于是转悲为喜,喜形于色。
乌台,即御史台,封建国家的中央监察机关。旧传御史台植有柏树,上有乌鸦数千只,因称乌台。公元1079年四至六月,御史府谏官李定等人摘录《苏子瞻学士钱塘集》中的诗文,附会新法,无限上纲,给苏轼加上包藏祸心,怨恨皇帝,毁谤朝廷,漫骂新法等莫须有的罪名,先后四次上书弹劾苏轼。七月底,御史台官吏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了苏轼,并将其押至京城,投入监狱。其家被查抄,其书稿被烧毁,并且牵连到一大批人。这就是“乌台诗案”。案发后,他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几乎被逼自杀。后经弟弟苏辙和许多大臣的多方营救,才获释出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生活了四年零两个月。虽然挂了个“团练副使”的头衔,但实际上是个“罪人”,处于“罪废“地位。在如此艰难困苦的逆境中,佛、道思想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他这一时期致君尧舜不得的慰藉。但是,经时济世的儒家思想仍是他无法割舍的追求。他将儒、道、佛三者融合互补,形成了宠辱不惊、进退自如的达观。他游览了鄂东以至大江以南的名胜古迹,创作了66首词、200多首诗、3篇赋、170多篇散文、280多封书信。诗人这一时期政治上的不幸却成了文学上的大幸。
由于赤壁背靠山崖,面临大江,山崖耸峙,雄伟挺拔,大江浩瀚,历来有“江山如画”之称,因此,苏轼经常邀约友人游览此地,并写下了著名的“赤壁三咏”,即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些词赋反映了苏轼贬谪黄州时期复杂的精神世界和感情上的波折。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苏轼的《前赤壁赋》,走进他那复杂的精神世界,探究他感情上一波三折的原因。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生答:人物感情的变化)请同学们画出感情变化的路线图(生画:乐→悲→喜)就此路线图,你能提出一些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后,教师点评并浓缩为三个核心问题:①因何乐极?②为何生悲?③如何转悲为喜?)现在,请带着这三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下面,我们先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来探求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古代文人有“四美”之说,把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看作四种美好的事物。这些美好的事物会激起人什么样的感情?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也写出了“迁客骚人”因不同景象而产生不同感情。你们还记得“至若春和景明”那一段吗?一起背诵一遍!这一段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产生什么样的感情?(生一一回答:美丽的景象,欢乐的感情)。苏轼《前赤壁赋》的开头一段,也是这样。请同学们就上述“四美”,联系作品实际进行分析,看看“苏子与客”到底因何乐极。
时间是初秋月圆之夜,可谓良辰;景象是清风明月大江,恬静闲适而又朦胧辽阔,可谓美景;事件是贤主嘉宾在这样一个美好夜晚乘着小船自由自在地飘荡在赤壁之下的大江上,可谓乐事;感受如“冯虚御风”,“遗世独立”,飘飘欲仙,可谓赏心。在这“四美”当中,真正使“苏子与客”乐极之因是美景、乐事。而这美景是他们拥抱自然时所见,这乐事是他们拥抱自然时所历。因此,使“苏子与客”乐极之缘是拥抱自然。
现在,从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来探求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探讨这个问题时,要联系作者在黄州期间情绪低落的一面,心态苦闷的一面,洞察他在逆境中对人生的看法。这一段“问客”——追问悲因,只有简短的一句话;“客曰”——分析悲因,可分四个层次:从“月明星稀”到“而今安在哉”是第一层。这一层是怀古,即追忆古人古事。古人是谁?(曹孟德)曹孟德是个什么样的人?(“一世之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文中所引曹诗可以看出他的文才出众,从述“下荆州”可以看出他的武功盖世)结果怎么样?(“困于周郎”,一败涂地;至于“而今安在”,还不是“荒冢一堆草没了”?)这说明了什么?(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从“况吾与子”到“沧海之一粟”是第二层。这一层是伤今。对照曹孟德,反观“吾与子”,觉得自己怎么样?(人生渺小,身世卑微)。“哀吾生”二句为第三层。将人生与宇宙进行比较,会觉得人生怎么样呢?(人生短暂,年华易逝)。最后两句为第四层。将理想与现实进行对比,又会觉得人生如何?(人生无奈,壮志难酬)。这一段通过回想人生,发现许多人生忧患和心灵之苦。这人生忧患、心灵之苦正是客人生悲的原因(其实客悲亦自悲)
最后,从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探求第三个问题的答案。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老庄哲学和佛、道思想。这一段文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从段首到“而又何羡乎”,从表面看,写的是什么内容?(苏子就地取材,以水月为喻,讲变与不变的道理)。第二层从“且夫”到段末,从表面看,写的是什么意思?(劝客人与世无争,到大自然中去享受快乐)其实这两层都深蕴着佛道两家思想和庄子哲学。经过苏子这一番劝说(劝客亦自劝),即通过谈玄言理,客人(包括主人)的人生忧患得以解除,心灵之苦得以救治,于是转悲为喜,喜形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