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的语言美,音乐课的韵律美,美术课的美更是随处可见……但美并不是它们的专利,其实数学课堂中也有许许多多美的东西,只是长期以来受观念的影响,数学课中只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把数学中应有的美育渗透给忽略了,使数学课堂变得抽象且枯燥,学生学得没信心,教师教得没耐心。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重视了审美教育,努力让学生在学习中窥视到独特的数学美,努力把数学中的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思维美等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的头脑逐步形成数学美的意向和感觉,逐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让学生轻松有效地学习数学。
一、创设情境,体验数学美
人人都爱美,现行人教版数学教材中处处都有美的影子,有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相似美、统一美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审美的角度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
如教学《按比例分配》。
师:“我们班有女生24人,男生18人。体育课上,老师要把14个球分给你们做游戏,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分呢?”学生纷纷议论、互相交流。
生:“平均分,男生、女生各7个球。”
生:“这样不公平,女生人数比较多,老师偏心男生。”(大多数女生意见)
师:“那么,你们觉得该怎样分才合理呢?”
生:“按男生、女生人数的多少来分,女生人数多得多分点,男生人数少就少分点。”
男生反问:“那到底多分多少呢?”
师:“对呀,多分多少,少分多少得有个依据呀!”
生:“我们前几节课学过比,刚好可以用比的知识来解决呀。”
生:“对呀!女生和男生的比是24∶18,化简后是4∶3,女生得4份,男生得3份。”
学生们自己总结:“应按人数的比来分配,就比较合理了。”
师:“是呀!生活中我们经常追求合理化,就得用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
生:“看来我们得认真学习数学知识呀!”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现实生活就是数学的形象表现。我创设了体育课中分球的教学情境,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中的公平合理美,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学习到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加爱上数学。
二、大胆猜想,美在其中
小学生富有想象力,他们特别喜欢游戏、猜想。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人教版教材中有很多课题富含猜想,这是以往从未突出过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因素,让学生去猜一猜,想一想,让学生觉得数学美不胜收。
如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出示主题图,然后再把主题图转化成线路图(课件展示)。
师:“小明去学校有几条路可走呢?”
生:“有三条路可走。”
师:“我们把这三条路分别标为路线1、路线2和路线3。路线1和路线2、路线2和路线3分别围什么图形?”
生:“它们围成了两个近似三角形。”
师:“今天小明起床晚了,他该走哪条路去学校呢?为什么?请同学们猜猜看。”
生:“我猜小明会走路线2,因为我们从感觉就能看出路线2较短。”
师:“研究数学可不能凭感觉呀!”
生:“我也猜他会走路线2;因为路线1和路线2围成了一个近似三角形,路线1要走其中的两条边,这两条边之和比路线2一条边长。”
生(齐声):“我们都认为得走线路2。因为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那么,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证实一下我们的猜想吧!”
学生们都急于想知道这一数学知识的正确性和普遍性,于是,我就带着渴望追求知识和疑问的学生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此时,同学们乐在其中,数学猜想美尽显其中。
三、精心设问,想象之花绽放课堂
想象是在感知新事物的基础上,经过学生新的分配再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思维因素,精心设计,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体验数学想象之美,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这些枯燥的数字如何才能让学生愉快地掌握呢?怎样让抽象的数学在天真的小孩子眼里变得生动有趣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赋予学生惊人的想象。惊人的想象创造着数学美,也开启了孩子们潜力无穷的智慧宝库。在孩子们的眼中:1像铅笔细又长,2像白鹅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鱼钩能钓鱼,6像豆芽开口笑,7像镰刀割小麦,8像葫芦能盛酒,9像气球空中飘……每个数字在学生眼里都有着美妙的“传说”。
四、开放教学,感受数学思维之美
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要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敢问、会说,着重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新课程教学更注重设计富有启发性的较灵活的开放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开放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每个学生尊重别人的成果,从而感受数学思维之美。如:在教学“9的加减法”时,我设计9位同学购物的情境。这9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有卖东西的有买东西的,有男的有女的,有戴帽子的,有戴眼镜的,有戴红领巾的,有穿红色衣服的,有穿黑色衣服的……再让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多个数学问题。有的学生提出:“共有几个小朋友?”有的学生提出:“有几个是在卖东西?”有的学生提出:“穿红色衣服的比穿黑色衣服的多几人?”有的提出:“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人?”……在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毫无倦意,不时闪出智慧的火花,数学发散思维之美在课堂里英姿尽展。
数学是美的,数学是工具,数学更是一门艺术;把这门艺术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并由此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所以,数学教师要认真体会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涵美,并引导学生去感受、欣赏、表现、创造数学美,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良好情操,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体验数学美
人人都爱美,现行人教版数学教材中处处都有美的影子,有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相似美、统一美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审美的角度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
如教学《按比例分配》。
师:“我们班有女生24人,男生18人。体育课上,老师要把14个球分给你们做游戏,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分呢?”学生纷纷议论、互相交流。
生:“平均分,男生、女生各7个球。”
生:“这样不公平,女生人数比较多,老师偏心男生。”(大多数女生意见)
师:“那么,你们觉得该怎样分才合理呢?”
生:“按男生、女生人数的多少来分,女生人数多得多分点,男生人数少就少分点。”
男生反问:“那到底多分多少呢?”
师:“对呀,多分多少,少分多少得有个依据呀!”
生:“我们前几节课学过比,刚好可以用比的知识来解决呀。”
生:“对呀!女生和男生的比是24∶18,化简后是4∶3,女生得4份,男生得3份。”
学生们自己总结:“应按人数的比来分配,就比较合理了。”
师:“是呀!生活中我们经常追求合理化,就得用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
生:“看来我们得认真学习数学知识呀!”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现实生活就是数学的形象表现。我创设了体育课中分球的教学情境,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中的公平合理美,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学习到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加爱上数学。
二、大胆猜想,美在其中
小学生富有想象力,他们特别喜欢游戏、猜想。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人教版教材中有很多课题富含猜想,这是以往从未突出过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因素,让学生去猜一猜,想一想,让学生觉得数学美不胜收。
如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出示主题图,然后再把主题图转化成线路图(课件展示)。
师:“小明去学校有几条路可走呢?”
生:“有三条路可走。”
师:“我们把这三条路分别标为路线1、路线2和路线3。路线1和路线2、路线2和路线3分别围什么图形?”
生:“它们围成了两个近似三角形。”
师:“今天小明起床晚了,他该走哪条路去学校呢?为什么?请同学们猜猜看。”
生:“我猜小明会走路线2,因为我们从感觉就能看出路线2较短。”
师:“研究数学可不能凭感觉呀!”
生:“我也猜他会走路线2;因为路线1和路线2围成了一个近似三角形,路线1要走其中的两条边,这两条边之和比路线2一条边长。”
生(齐声):“我们都认为得走线路2。因为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那么,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证实一下我们的猜想吧!”
学生们都急于想知道这一数学知识的正确性和普遍性,于是,我就带着渴望追求知识和疑问的学生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此时,同学们乐在其中,数学猜想美尽显其中。
三、精心设问,想象之花绽放课堂
想象是在感知新事物的基础上,经过学生新的分配再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思维因素,精心设计,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体验数学想象之美,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这些枯燥的数字如何才能让学生愉快地掌握呢?怎样让抽象的数学在天真的小孩子眼里变得生动有趣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赋予学生惊人的想象。惊人的想象创造着数学美,也开启了孩子们潜力无穷的智慧宝库。在孩子们的眼中:1像铅笔细又长,2像白鹅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鱼钩能钓鱼,6像豆芽开口笑,7像镰刀割小麦,8像葫芦能盛酒,9像气球空中飘……每个数字在学生眼里都有着美妙的“传说”。
四、开放教学,感受数学思维之美
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要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敢问、会说,着重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新课程教学更注重设计富有启发性的较灵活的开放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开放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每个学生尊重别人的成果,从而感受数学思维之美。如:在教学“9的加减法”时,我设计9位同学购物的情境。这9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有卖东西的有买东西的,有男的有女的,有戴帽子的,有戴眼镜的,有戴红领巾的,有穿红色衣服的,有穿黑色衣服的……再让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多个数学问题。有的学生提出:“共有几个小朋友?”有的学生提出:“有几个是在卖东西?”有的学生提出:“穿红色衣服的比穿黑色衣服的多几人?”有的提出:“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人?”……在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毫无倦意,不时闪出智慧的火花,数学发散思维之美在课堂里英姿尽展。
数学是美的,数学是工具,数学更是一门艺术;把这门艺术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并由此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所以,数学教师要认真体会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涵美,并引导学生去感受、欣赏、表现、创造数学美,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良好情操,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