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通过对新疆塔里木盆地西缘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海相地层中产出的11个贝壳化石样品的化学成分、稀土元素和20种微量元素的系统研究,着重探讨了稀土元素分布模式、铈异常程度和Th/U比值与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之间的关系,指出塔里木古海洋在晚白垩/早第三纪时期可能局部地经历了两次氧化还原条件的波动变化。造成这种波动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当时海平面发生升降变化,从而引起地表径流入海口发生改变所致。
【出 处】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新疆塔里木盆地西缘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海相地层中产出的11个贝壳化石样品的化学成分、稀土元素和20种微量元素的系统研究,着重探讨了稀土元素分布模式、铈异常程度和Th/U比值与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之间的关系,指出塔里木古海洋在晚白垩/早第三纪时期可能局部地经历了两次氧化还原条件的波动变化。造成这种波动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当时海平面发生升降变化,从而引起地表径流入海口发生改变所致。
其他文献
本文以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Virus,AcNPV)多角体、p10、病毒粒子衣壳和核心碱性蛋白启动子的保守序列为基础,设计合成杆状病毒后期启动子——92和96碱基的互补寡聚核苷酸,并以此重组出5株在多角体启动序列、翻译起始密码子ATG上游-92处,分别或同时插入反方向的合成和多角体启动子,以及氯霉素乙酰基转
通过微机对烟草花叶病毒(TMV)RNA二级结构的分析并参照烟草环斑卫星病毒(sTobRV)的锤头型(hammer head)催化性RNA(即ribozyme或核酶)序列,我们在体外分别合成了以TMV移动蛋白(MP)基因区域正链和负链及正链3’末端序列为靶的锤头型核酶RZ1,RZ3和RZ2。体外结果表明,RZ1在50,37和30℃都能切割含有其靶序列的体外转录TMV RNA BT1(+)和BT2(+
本文首次报道对启东鸭肝癌中存在的人HBV样DNA~([3])(pDKHBV)的全序列分析。本工作建立了pDKHBV的M_(13)重组克隆及亚克隆,并应用末端终止法测定了它的全序列。结果表明,它长3218bp,与鸭乙型肝炎病毒无关,而同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有91%以上同源性(其中与adw_2亚型有99.0%同源性),存在与HBV一致的4个开放阅读框架,并在Pre-S_1基因下游59个核苷酸
人体β-珠蛋白基因的5′-旁侧DNA片段(-610bp→+1bp)内的两个负调控区域与HMG蛋白质(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s)结合状况已用近代分子生物学的技术(足印分析法(DNase Ⅰ protection Assay)和凝胶电泳阻抑分析法(Gel MobilityShift Assays)加以分析。用凝胶电泳阻抑分析方法证明了HMG蛋白质(1+2)与两个负调控区
马庄天然气藏气源岩为Ⅲ型有机质,具有有机质丰富、还原环境、低演化阶段等特点。气藏天然气生成快、运移快、生储盖组合快。凹陷下降时天然气生成,上升时扩散为主,运移为长期的和阶段性的。天然气的扩散作用使马庄气藏形成了多气层,气藏一直处于不断扩大和缩小的动态平衡中,只有天然气生成量和盖层阻滞量大于天然气散失量,气藏才能形成升降运动对形成生物低温热解气田有利,大型三角洲和水下扇是形成这种气藏的有利场所。
本文应用有机岩石学和油气生成理论对中国南方龙潭煤系树皮煤进行了岩石学和成烃性的研究。实验表明,树皮煤含烃性高的特征与其有机岩石组成有关。树皮煤中存在着大量与煤成烃有关的显微煤岩标志,如(变)渗出体、(各向异性)微粒体等。树皮煤成烃热模拟实验证明它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气态烃和液态烃。
本文用类质粒S-1构建了专门用于转化玉米的遗传工程载体pBIS5,通过PEG介导的转化方法,对玉米自交系BMS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转化,转化频率比对照提高一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对PEG介导的转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PEG的浓度以6—10%(W/V)较好;PEG处理时间以30 min为最好,而DNA浓度则以40μg/ml为最好。上述参数配合特定的实验系统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转化效果。
本文使用转化脂介导转化法(Lipofectin-mediated transformation)成功地将含有人α-干扰素(Hu-α-IFN)cDNA以及与其连锁的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pt-Ⅱ)基因的E. coli质粒pIG3031导入到水稻(indica type rice)的原生质体内,并由此获得转化愈伤组织。基于Npt-Ⅱ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转化频率高达10%。筛选出的转化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
本文探讨了类三角蚌类演化特性,包括阶段性、间断平衡的演化模式、相似形态周期性再现现象和同步定向平行演化。表明类三角蚌类本身是其演化的物质基础,指出类三角蚌类演化特性反映了它们的遗传物质突变规律。
本文采用三维弹性、粘弹性程序,模拟广东新丰江水库区地壳上层(地下5km以上)和下层(5—10km)的构造骨架。在给定的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探讨断裂的危险程度,下层构造变动对上层构造以及地形地貌的影响。计算认为,地壳下层的北西向断裂是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主震的地震断层。本区的地震活动不仅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有联系,而且与地壳上层和下层的构造框架都有密切关系。在地震序列发展过程中,地壳的上层和下层构造发挥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