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麻黄;炮制;化学研究;药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48-02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media schrenk et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处方用名:麻黄、麻黄绒、炙麻黄、蜜麻黄、炙麻黄绒、蜜麻黄绒炮制化学及药理研究分析如下。
1炮制方法
1.1.麻黄取原药材,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抖净灰屑,切段;或洗净后稍润,切段,干燥。
1.2蜜麻黄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麻黄段中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晾凉。每lOOkg麻黄段用炼蜜20kg。
1.3。麻黄绒取麻黄段,碾绒,筛去粉末。
1.4.蜜麻黄绒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麻黄绒内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每100kg麻黄绒,用炼蜜25kg。
2成品性状 麻黄为圆柱形短节段。表面呈黄绿色,粗糙,有细纵棱线。质轻,有韧性。断面中心显红黄色,粉性。气微香,味苦涩。蜜麻黄表面呈深黄色,微有光泽,略具黏性,有蜜香气,味甜。麻黄绒为松散的绒团状,黄绿色,体轻。蜜麻黄绒为粘结的绒团状,深黄色,略带黏性,味微甜。
3炮制作用 麻黄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以宣肺平喘力胜。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弱风寒感冒者。用法与麻黄相似。蜜麻黄绒作用更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4炮制化学研究
4.1.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①对三种不同麻黄茎中生物碱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草质茎生物碱含量最高,木质茎最低,前者为后者的35倍以上,过渡茎含量也甚低,约为草质茎的1/9。从薄层层析结果看,草质茎至少有5种生物碱的斑点,过渡茎有2种生物碱的斑点,木质茎不含麻黄碱,仅含少量其他生物碱。故传统炮制要求除去木质茎是正确的。②麻黄茎中所含的多种麻黄型生物碱主要在节问,尤其是髓部含量最高。节所含生物碱类型与节问相同,唯含量仅节间的1/3,但节的伪麻黄碱含量比节间高。从茎的挥发油中还发现一种含量甚少的降压成分四甲基吡嗪。③麻黄根含多种不同类型生物碱和黄酮。主要为具有微弱升压作用的L.酪氨酸甜菜碱和降压成分大环精氨生物碱A、B、C、D、咪唑生物碱阿魏组胺及5种黄酮(多元酚ephedramin A,annin A、B、C、D)。
4.2.加热与辅料对成分的影响 ①麻黄炮制后总生物碱有所下降,炒麻黄下降幅度稍大于蜜麻黄。②蜜沫麻黄中麻黄碱含量与蜜麻黄中麻黄碱含量无明显差异。③麻黄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样品按炮制品计重,其挥发油含量降低幅度是蜜炙品>清炒老品>清炒嫩品。蜜炙麻黄对挥发油的影响较恒定。④麻黄炮制后挥发油中所含成分的种类和各成分含量关系都发生了变化。在炒麻黄挥发油中有6种成分未检出,在蜜炙品挥发油中另检出了4种生品所没有的化合物,在炒制品挥发油中检出了9个新成分。
5炮制药理研究
5.1.不同部位的药理作用 ①麻黄茎的节与节间药理作用一致,均表现出麻黄型生物碱的作用,但节比节间作用弱。双穗麻黄(E.distachya)的节问和节问50%甲醇提取物均对小鼠自发运动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无显著意义),对小鼠醋酸诱导的扭体作用有抑制倾向,能缩短巴比妥对小鼠的催眠时间,还有抗炎作用和发汗作用。②节、全节和节问三者小鼠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以节的毒性最大,特别是出现惊厥现象。故古代和现代部分地区要求麻黄去节是有道理的。但因节仅占全草的3%,为了简化操作,现在炮制多不去节。⑧麻黄根与茎作用相反,麻黄茎有发汗作用和升压作用;麻黄根有止汗和降压作用。实验表明,麻黄根能使离体心脏收缩力减弱,血压下降,呼吸幅度增大,并能使末梢血管扩张,子宫和肠管平滑肌收缩,故麻黄茎与根应分别入药。
5.2.炮制品的药理作用 ①用小鼠在同等条件进行毒性实验(用量为成人量的324倍,腹腔注射,观察72h),结果表明,蜜沫麻黄组和蜜麻黄组的小鼠均无异常反应和死亡。②家兔解热实验结果表明,蜜沫麻黄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差别;与蜜麻黄组比较,则无明显的差异。③豚鼠平喘实验结果表明,蜜沫麻黄组和蜜麻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而蜜沫麻黄组与蜜麻黄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从上述结果看,蜜沫和蜂蜜炙麻黄,其成品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均一致。
6现代炮制工艺研究
6.1.工艺条件的研究。以麻黄碱含量为指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对蜜麻黄炮制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烘制温度和时问对麻黄碱含量影响甚小。根据分析,炮制麻黄时,以90℃烘2h为好。润的时间可短一些,加蜜量为l0:1即可。
6.2.麻黄按传统炮制方法,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麻黄,拌匀,润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为度。新炮制法:取炼蜜0.5k9,麻黄段2.5kg,闷lh,存放烤房中第9层,用80℃温度加热。麻黄用新法能预防药物炒制不匀引起焦糊而粘手,以增强药物受热面积促使松散,易于配方,达到炮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祝婧 ,张萍,曾文雪,等.麻黄炮制的现代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4.
[3] 吴雪荣.麻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麻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5.
中图分类号:R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48-02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media schrenk et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处方用名:麻黄、麻黄绒、炙麻黄、蜜麻黄、炙麻黄绒、蜜麻黄绒炮制化学及药理研究分析如下。
1炮制方法
1.1.麻黄取原药材,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抖净灰屑,切段;或洗净后稍润,切段,干燥。
1.2蜜麻黄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麻黄段中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晾凉。每lOOkg麻黄段用炼蜜20kg。
1.3。麻黄绒取麻黄段,碾绒,筛去粉末。
1.4.蜜麻黄绒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麻黄绒内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每100kg麻黄绒,用炼蜜25kg。
2成品性状 麻黄为圆柱形短节段。表面呈黄绿色,粗糙,有细纵棱线。质轻,有韧性。断面中心显红黄色,粉性。气微香,味苦涩。蜜麻黄表面呈深黄色,微有光泽,略具黏性,有蜜香气,味甜。麻黄绒为松散的绒团状,黄绿色,体轻。蜜麻黄绒为粘结的绒团状,深黄色,略带黏性,味微甜。
3炮制作用 麻黄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以宣肺平喘力胜。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弱风寒感冒者。用法与麻黄相似。蜜麻黄绒作用更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4炮制化学研究
4.1.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①对三种不同麻黄茎中生物碱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草质茎生物碱含量最高,木质茎最低,前者为后者的35倍以上,过渡茎含量也甚低,约为草质茎的1/9。从薄层层析结果看,草质茎至少有5种生物碱的斑点,过渡茎有2种生物碱的斑点,木质茎不含麻黄碱,仅含少量其他生物碱。故传统炮制要求除去木质茎是正确的。②麻黄茎中所含的多种麻黄型生物碱主要在节问,尤其是髓部含量最高。节所含生物碱类型与节问相同,唯含量仅节间的1/3,但节的伪麻黄碱含量比节间高。从茎的挥发油中还发现一种含量甚少的降压成分四甲基吡嗪。③麻黄根含多种不同类型生物碱和黄酮。主要为具有微弱升压作用的L.酪氨酸甜菜碱和降压成分大环精氨生物碱A、B、C、D、咪唑生物碱阿魏组胺及5种黄酮(多元酚ephedramin A,annin A、B、C、D)。
4.2.加热与辅料对成分的影响 ①麻黄炮制后总生物碱有所下降,炒麻黄下降幅度稍大于蜜麻黄。②蜜沫麻黄中麻黄碱含量与蜜麻黄中麻黄碱含量无明显差异。③麻黄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样品按炮制品计重,其挥发油含量降低幅度是蜜炙品>清炒老品>清炒嫩品。蜜炙麻黄对挥发油的影响较恒定。④麻黄炮制后挥发油中所含成分的种类和各成分含量关系都发生了变化。在炒麻黄挥发油中有6种成分未检出,在蜜炙品挥发油中另检出了4种生品所没有的化合物,在炒制品挥发油中检出了9个新成分。
5炮制药理研究
5.1.不同部位的药理作用 ①麻黄茎的节与节间药理作用一致,均表现出麻黄型生物碱的作用,但节比节间作用弱。双穗麻黄(E.distachya)的节问和节问50%甲醇提取物均对小鼠自发运动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无显著意义),对小鼠醋酸诱导的扭体作用有抑制倾向,能缩短巴比妥对小鼠的催眠时间,还有抗炎作用和发汗作用。②节、全节和节问三者小鼠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以节的毒性最大,特别是出现惊厥现象。故古代和现代部分地区要求麻黄去节是有道理的。但因节仅占全草的3%,为了简化操作,现在炮制多不去节。⑧麻黄根与茎作用相反,麻黄茎有发汗作用和升压作用;麻黄根有止汗和降压作用。实验表明,麻黄根能使离体心脏收缩力减弱,血压下降,呼吸幅度增大,并能使末梢血管扩张,子宫和肠管平滑肌收缩,故麻黄茎与根应分别入药。
5.2.炮制品的药理作用 ①用小鼠在同等条件进行毒性实验(用量为成人量的324倍,腹腔注射,观察72h),结果表明,蜜沫麻黄组和蜜麻黄组的小鼠均无异常反应和死亡。②家兔解热实验结果表明,蜜沫麻黄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差别;与蜜麻黄组比较,则无明显的差异。③豚鼠平喘实验结果表明,蜜沫麻黄组和蜜麻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而蜜沫麻黄组与蜜麻黄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从上述结果看,蜜沫和蜂蜜炙麻黄,其成品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均一致。
6现代炮制工艺研究
6.1.工艺条件的研究。以麻黄碱含量为指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对蜜麻黄炮制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烘制温度和时问对麻黄碱含量影响甚小。根据分析,炮制麻黄时,以90℃烘2h为好。润的时间可短一些,加蜜量为l0:1即可。
6.2.麻黄按传统炮制方法,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麻黄,拌匀,润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为度。新炮制法:取炼蜜0.5k9,麻黄段2.5kg,闷lh,存放烤房中第9层,用80℃温度加热。麻黄用新法能预防药物炒制不匀引起焦糊而粘手,以增强药物受热面积促使松散,易于配方,达到炮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祝婧 ,张萍,曾文雪,等.麻黄炮制的现代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4.
[3] 吴雪荣.麻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麻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5.